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17|回复: 1

[【散文】] 乡土婚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9 1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舅舅的小儿子结婚,我们一家从城里赶回去参加婚礼。车子开到村口时,已是下午两三点的光景。新娘的礼车已停在村口等着新郎来迎,村中的路上每隔一段路就放有一条红色的四尺凳(一种长四尺宽约一寸的凳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等着拦一拦新娘的礼车,沾一沾喜气。村里路窄我们的车等在婚车后面等进村后找空旷地停。
  我从没好好参加过一场老式的婚礼,按捺不住便抢先下车赶去凑热闹。透过车窗隐约可见新娘子面容皎好,表哥好福气。车旁也挤了不少小孩在瞧新娘。呵,新娘总是美丽的。走进村子,正碰上出迎的新郎。二舅与大舅向来不和,但侄子的喜事总是喜事,这会正提着一盏写着姓氏的盒灯作为男方的长辈出迎,后头一些新郎的朋友一路放着二响的火炮。
  打过招呼后我便往大舅家赶,生怕错过什么好玩的。老远就看到大舅家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大门两边放着两棵新挖来的竹子,枝叶上挂了些小红灯笼,门里门外,楼上楼下都是前来贺喜的宾客。大舅妈似乎正忙的晕头转向,我喊了一声舅妈,她转过身来,脸上满是掩不住的喜气。那些大妈大婶像是发现什么宝贝似的急急把我拉了过去,长长的说了一通,我总算明白刚刚她们正在愁少了个合适的人选 ,我就来报到了。我的任务是在新娘到家时在前头拿一个烛台,引新人到楼上的新房。我当然很乐意。和我一起的还有一个眼睛很漂亮比我小一岁的女孩。这在古装剧中可是小丫头的工作,嘻。不过我知道在婚礼中能搭一把手的都必须是“利市”(家乡方言,意思是吉祥的)的人,比方说长辈们认为我跟那个女生都是很会读书,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呵呵。这次婚礼的“果子娘”是我的大阿姨,果子娘一般都由家族中年长的,子孙满堂,有福气的女性长辈担当。
  听到外面喊“新娘子来了”,我小心翼翼的拿起银制的烛台,护着火苗,跟在果子娘后面到门口去迎接。眼见车子就要到了,又从斜弄堂里冲出一群人,放下四尺凳又把新人给拦住了,讨要糖果香烟。闹了一场,车子总算到了门口,噼里啪啦放起了两串千子,漫天纸屑,震耳欲聋。鞭炮声停后,新郎打开车门,由果子娘喂新娘子喝一口糖水,吃一口鸡蛋。喝糖水是要新娘子对公公婆婆的嘴甜;而吃鸡蛋(一般都盛两个水煮蛋,好事成双)则是要新娘象鸡蛋一样可以滴溜溜的一滚滚出头,在这户人家长住,不生什么变数。然后果子娘提着盒灯,我和另一女孩端着烛台在前带路,由新郎抱新娘去新房。这本是由男方的男性长辈来做的,近些年也就没什么严格要求了,多是由新郎自己来,这可是个甜蜜的力气活。而新娘的两个陪媒姐随后。陪媒姐是我们那的叫法,就是伴娘。
   这之后新房就热闹了。先是孩子们来讨要果子,讨个喜头。果子由新娘娘家准备,要凑足十样,一般有花生,莲子,爆米花(用米爆的那种,有红绿黄白色)等等,装在一个长长的布袋子里,由果子娘来发。有些聪明伶俐的小孩会说上一大堆吉祥话,要足十样果子。我也挤在孩子中拿着袋子要了满满一袋。80多岁的老姑婆也来要果子,热闹极了。而亲友们自是要来审视一下新娘子的,另有一些村中的年轻人则是冲着那两个如花似玉的伴娘来的。这很容易演变出另一个缘分故事。
   新娘的嫁妆是昨天就运来了,本是应该结婚当天和新娘一道从娘家过来的,提早运过来可以使结婚当天不至于太忙碌。以前的嫁妆不外乎是些被子之类的顶多再加辆自行车,而如今则不同,彩电冰箱洗衣机是一样都不能少的,尽管在农村洗衣机,冰箱很可能都用不到。也有女方家连家具也一道打了运过来的。所以尽管男方的财礼给的不少,但办完嫁妆女方娘家也不一定有余。
   很快新娘子又被引下了楼,婚礼正式开始了。一楼中间的堂屋里已经摆好了一张八仙桌,上面放了烛台盒灯和不少的供品。新人们下跪拜太公太婆,将酒洒在地上,告知祖先家里娶进了个媳妇。而后撤去八仙桌,摆上一对太师椅,新娘子要拜男方的长辈了。先拜公公婆婆,后按辈分从长拜起。粗粗数来,叔叔舅舅,阿姨姑姑外加姑婆叔公的新娘子要拜二十来次,按规矩每次都得拜三拜,故虽有伴娘搀着,也够呛。村中会有一个嗓们够大又会调动气氛的人来主持婚礼,类似于司仪之类的,由他来安排次序。长辈们往往疼惜小辈不等拜完三次就给新娘子见面钱。那位主持不干了,考虑到观众的乐趣每每要对长辈的做法提出抗议,兼之说些俏皮话,惹得笑声阵阵。
   如此闹了一场新娘由伴娘陪着回新房,婚宴开始。可不要小瞧了农村的婚宴。那天大舅家摆了二十桌,这就意味着要凑足二十张八仙桌,八十条四尺凳以及上百的碗碟和筷子,家里摆不去了甚至摆到了邻居家。要请厨子,配菜的,洗碗的,上菜的,倒酒的一干人等。总之绝不输与城市里的婚宴。常常有在人家的婚礼上用自家的碗筷的事情发生。仔细看你会发现,农家的碗底都会刻有名字,一个字、两个字不等,我家一些我爸妈结婚时置办的碗里也刻有我爸的名字,而如今年轻人结婚时已经不这样做了。楼下开始觥筹交错,上楼也自会有饭菜送到,可不能饿着如花似玉的新娘子和伴娘。也有些小年轻在房中陪着她们说笑,倒也不寂寞,看起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那两个伴娘身上。婚宴中不能少的是印着红双喜的喜庆馒头,馒头是一早跟馒头店订的.与之相佐的或者是笋干肉,或者是蹄膀肉.算是主食,一般不再提供白米饭。
   菜上到一半,响起一阵鞭炮声,婚礼上的重头戏要开始了:拜大舅。由新郎拜女方的兄弟(如没有亲兄弟可由堂哥、表弟之类的代上)。女方的兄弟是女方家里唯一过来参加男方家中婚宴的人。农村里一般是中午女方家宴客,送新娘,晚上男方家宴客,迎新娘。而在城里,两家的酒席是合在一起的。由于多独生子女,拜大舅也常常改为拜岳丈。
   与新郎的拜大舅相比,新娘拜见男方长辈这关算是好过的了。或许正是因为新郎所遭受的众多磨难使得拜大舅格外吸引人。大家都暂时放下手中的碗筷跑过去瞧热闹,我亦夹在人群中。不时听到有人议论新娘子娘家如何,新娘子几岁,不一而足。如果你不是很明白,自会有熟知的人跟你解释新娘子是XX的儿子XX娶的哪个地方谁的女儿生的女儿;那XX的几个姐妹各嫁在什么地方;那个谁,你认识的,是新娘子的表姨;新娘子家底不错家里是做...的,家里人人品也好,只是留姑娘留得太久了,都XX岁了等等,新娘子的一干亲戚关系很快就理清了。没听到难听的话真是万幸。乡下没有秘密。
   堂屋里本也有六桌酒席,这会大家都站起来,中间空出一条通道。通道的末端是一张八仙桌,上放两张凳子,最后再放一张太师椅,新娘的弟弟由人扶着坐上去,高高在上很是威风。左右各有一人护着,一人端酒一人拿烟。新郎由院子里开始拜,三跪九拜,不断敬烟敬酒,直到小舅子跟前才算过关。为了不让新郎顺利过关,大家都想法难为他。刚刚那位大嗓门负责移新郎跪的席子,看似要移好一段距离,每每在落地前又往后退许多,偏偏口中说的是:“嗯,多移点,多移点。”像是多维护新郎的样子,滑稽得惹人发笑。新郎边上有两位伴郎帮着在新郎起来时扶一把,周围还聚了一些新郎的朋友。每次跪下时都会有数只手将新郎的头狠狠往下压,那些多是新郎自小的玩伴,好友,呵,今日不整整他以后可就没机会了。每次拜之前新郎都需高呼“大舅,烟吃来,酒吃来------”那边小舅子应到“哦------”喝口酒,抽口烟。新娘弟弟已脸红如关公,看来喝多了。自然会有挑毛病的人,例如那个主持,存心要为难新郎,什么声音不够响,不诚心等等,众多借口,只等新郎来不及反应时又将他连推带挤弄回起点。笑声不断,定要把婚礼闹起来才好。如此反复三数次,一干观众都满意了。见新郎也已够狼狈,才放过他,让他好好拜到头。门外再放一次鞭炮,众人回到座位继续吃菜。
   大家酒饱饭足,开始跟主人家告辞。因为客人都带了礼金或礼品来,主人家也准备了回礼。以前是两个馒头,一大块水煮肉。现在是被子,毛毯等生活用品。
   新郎,也就是我表哥居然还没有被灌醉,由大舅叫出来送我们,这本来是不必要的。说到底大舅才是这场婚礼的主持人。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大事小事一手包办,今天仍旧穿着他常年穿的那件中山装,不苟言笑。坐在太师椅上接受新媳妇跪拜时他笑得最最开心,那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断断续续地我总算将这场婚礼记录了下来。
   ps:婚礼上老爸碰到熟人,那人问我许了人家没,我爸说还没,还在读书。在农村,到了20多岁还没嫁人,或许到人家那是很没面子的事,而那位新娘年已29,表哥也是29,名副其实的晚婚。即使如此,表哥结婚的钱还需舅舅帮衬。这在农村里是很普遍的现象,存数年钱,娶一个老婆,再花几年时间将欠下的钱还上。但是万万不能的是婚礼不够体面,新房不够好,男方的彩礼不够多,女方置的嫁妆不够好,人家办的你没办。表面是热闹非凡的婚礼,背后却有着深深的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20: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选择默认标题[原创首发]或[原创非首发],谢谢.
否则三天后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4:10 , Processed in 0.1925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