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51|回复: 0

[【心情日记】] 内地产妇到香港生孩子面临的种种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1 11: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艾墨

“两万五,我们什么都包。”电话里,沈老板快人快语,“我们有车接送你去香港,在那里有人照顾,包吃包住,帮你联系医院,帮你办小孩的出生证明。总之这些你不用操心,你快告诉我你什么时候生?”

“两万五,太贵了一点吧……”小霞有些犹豫。

“不贵啦!我跟你说,现在行情不好,难做。马上香港那边就有新规定了,过关不太容易。”

“那怎么办?现在过关要不要查的?”

“我们有办法啦。我们走皇岗口岸,包车过去,你坐在车里,他不会查的。但是现在人多,你快点告诉我你什么时候生,我给你安排!价钱不包括医院的费用,医院是你自己的事情,交不交随便你。中介费两万五,不商量了。”沈老板底气十足,斩钉截铁挂断了电话。

香港永久居留权——送给宝宝一生最好的礼物

沈老板经营的是内地孕妇赴港生子中介服务。即将实行的内地孕妇入境限制政策,让最后这段时间的中介服务,成了名副其实的卖方市场。

日前,香港特区政府针对过去一年里来势不小的内地孕妇潮,宣布了入境新规:2月1日起,将正式限制怀孕7个月以上、且无法证明已在香港医院获得预约安排的内地孕妇入境。新规定要求包括内地孕妇在内的所有孕妇都必须事先与香港医院预约并接受产前检查,让港府可以预留足够名额给本地孕妇,确保她们比内地孕妇享有优先预约权,如果有多余的名额,才会安排给内地孕妇。且内地孕妇预约香港医院时,必须事先缴纳全部医疗费用,才能获得医院发出的预约确认书。沈老板电话里讲的“医院费用交不交随便你”这类逃费行为,从2月1日起将被杜绝。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也表明立场,称内地会积极配合香港特区政府2月1日起实施的新措施。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还提醒怀孕的妈妈,婴儿在取得居港权的同时,会丧失内地户籍,不再享有内地各种福利。

这项遏制内地孕妇赴港生子潮的新政策从酝酿时开始,活跃在港深两地的“赴港生子中介”就闻风涨价。沈老板这里,去年年底还是1.5万元的中介费,今年年初一下子暴涨到2.5万元。

不过用2.5万元为自己孩子换一个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小霞仍然觉得很值。

躺在香港新界屯门医院的病床上,穿着天蓝色睡衣、面色憔悴的小霞慢慢讲起中介沈老板时——她现在称她“沈姐”——还不忘说一句:“沈姐真的有一套的,很能干,很厉害。是我运气不好,赶上了现在政策紧张。”

小霞是深圳人,老家在福建,前几天刚在屯门医院生下一个女孩。她没有预约,在沈姐的“安排”下,她是临盆一刻才入院急诊的。

两个月前,小霞在深圳妇幼保健院被人塞了张卡片:“赴港生子一条龙服务”,背面还注明:“香港永久居留权——送给宝宝一生最好的礼物!”卡片上的公司老板就是这位沈姐。沈姐的生意是为去香港生孩子的内地孕妇提供“一条龙服务”。即从入境香港、联系医院、在香港吃住交通,到办理母亲护照延期、办好孩子的出生证明、送母子离境。

小霞听到沈姐详细解释他们的工作流程,立刻动了心。她说:“我们老家许多人都到香港生孩子,我也一直想着在香港生。听说深圳妇幼保健院有人派发这种卡片,我是专门去等的。”

在医院育婴房门口,透过贴满卡通贴纸的窗户,小霞指给我看,“那个,那个,看见吗?那个嘴巴最小的,跟她爸爸一样……”说完苍白一笑,让人有些心酸。窗户里,20多个婴儿躺在小小的婴儿床里。我顺着小霞的目光,半天才确认了那个粉红色、双目紧闭的孩子。

而就在育婴房旁边的一块招贴板上,贴着“非本地孕妇产科收费”的公告,白纸黑字,下划线加粗大字体,分外刺眼:“为确保本地孕妇服务,缓解产科护理人员人手短缺问题,根据医管局最新规定实施非本地孕妇公立医院产子最新收费:预约产子39,000元,未预约产子48,000元。”

屯门医院的妇产科室面积不算大,但是产房、产前病房、产后病房几间屋子,门口贴满了类似公告。如“非本地孕妇入院须知”、“非本地孕妇需产前检查方可入院”、“公立医院非符合资格人士收费须知”等等。不光妇产科,在屯门医院门口,保安或咨询台也对讲普通话的人有些敏感。我第一次去屯门医院的时候,站在医院楼下问保安产科怎么走,他耐心地给我指路,但是立刻就用相当标准的普通话加了一句,要提前预约啊!不要来急诊!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你看看,到处都是说普通话的

产科护士阿May告诉我,这在一年前是没有的。

“几年前哪有这么多内地人啊!现在不知道怎么,你看看,到处都是说普通话的。”阿May私下里说起,毫不掩饰反感的情绪,“我们这里是公立医院,产科病房一共才30多张病床,香港居民提前预约了,到后来还会被一些临时冲进来的内地孕妇挤掉床位。”

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香港共有5.73万个婴儿出生,其中2.2万名婴儿的母亲是内地人,从总数上来看,几乎每10个产妇就有近4人来自内地。其中,8837名婴儿的父母都是内地人,这个数字比2004年大幅增加了一倍还多。而2006年头9个月,父母都来自内地的婴儿人数已经猛增到11716人。

根据香港法律,内地人在香港出生的婴儿,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权。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周永新说,这个数字必须要引起重视。“内地孕妇来香港生孩子不是新鲜事,但以往孩子的父亲一般是香港人,内地的太太过来生产。但2006年,据我所知,内地孕妇产下的婴儿,有三分之二的父母都不是香港居民,父母有一方是香港居民的比例仅有三分之一。父母都不是香港人的内地婴儿大幅增多,这对香港社会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结构性的。”周永新说,“今年有1万多个新生婴儿的父母都是内地人,那么10年以后,很可能会有20万父母都在内地的香港孩子。”

“香港并非容纳不下这些人口,现在香港的出生率是在一路下跌的。1994年全港每年还有7万名新生婴儿,总数是超过现在的,所以香港可以容纳。香港民众所抱怨的最大问题,并非这些父母都在内地的香港孩子占用了本地的有限资源,而是他们带来的不确定性。”周永新解释,“这些孩子大多数刚刚出生就被父母带回内地了,但是他们是香港身份啊!他们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他们在外地教育情况如何?香港要不要为这几十万人计划房屋、教育?人才计划怎么制定?这些都成了香港政府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他们的父母都在内地,对香港很难产生归属感,这也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但周教授同时也强调,这个现象对香港很重要,但并不该是一场危机。某种程度上,媒体持续的报道激化了民众的不安情绪,让内地孕妇来港生子,演变为一场危机。从2006年11月至今3个多月的时间里,关于内地孕妇的话题一直占据了香港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内地孕妇大肚闯罗湖”、“公立医院产房逼爆”、“本港产床告急”、“本港孕妇示威抗议”之类的报道,加之种种调查,种种评论,连篇累牍几个月,大有香港即将沦陷在一片尿布海洋的感觉。电视新闻则时时跟踪香港医管局,针对内地孕妇的最新收费政策,频繁报道:“下月出台”、“下周出台”、“即将出台”、“政府正在研究方案,对付病人‘走数’。”等等。

而对香港各行各业人士随便的采访中,10个人里面有9个半会告诉你他对这个事情很反感。“公立医院是我们香港纳税人的钱提供的服务,内地孕妇都挤进来,我们自己的老婆生孩子都没床位!”这是最常听见的抱怨。最后一个人会带些许同情,但也觉得应该优先保护本地的利益。

阿May作为产科护士,她和医生也对这种情形觉得无奈。虽然专业医护人员面对病人应一视同仁,但事后讲起头疼的例子,阿May仍然显得不胜其烦。“最怕的是那些准备走数的孕妇!”

“走数”是香港方言,意指看完病不给钱、欠了一屁股债一走了之。

据香港审计署公布的报告,截至2006年3月底,医管局医疗欠款高达1.3亿港元,其中半数以上来自非本地居民,而本地居民欠款的七成,来自内地来港产子的孕妇。这个欠款数目几乎比2002年翻了三倍。

据阿May和香港其他公立医院的产科护士说,今年,她们遇到的“走数”内地产妇,大约占在港生子内地孕妇总数的20%。显然,随着内地孕妇总数的增加,2006年尚未统计出来的医疗欠款,有可能到达新的高峰。

“她们准备好走数的,所以一定不会预约,也不会事先登记。都是等到要生了才急急冲进医院,急诊,进产房。她们知道香港医院不管你是谁,都一定要救的,不会见死不救,至于费用,都是出院的时候才结算的,所以有些孕妇都是生完了两天,半夜就偷偷走掉了!”

阿May边说边摇头:“但这样太危险了!预产期算不准的,照理应该提前一两天就入院观察。而那些人快要生了,都见红了才冲进来,太危险了。其他医院有人见过在走廊里孩子就生出来,还有孕妇刚过罗湖口岸孩子就出来了!对这些病人,医院完全没有准备,也不知道这个妈妈以前的疾病史、身体情况,医生手术压力很大,产妇自己也很危险。”

“而且我们产房的床位数量是有限的,这些人见红了才冲进来,那原来已经在产房待产的香港孕妇就要临时被推出来。冲进来的人紧急嘛,一定要先救,没有那么紧急的只能等一等。香港妈妈当然不满意啦。你都知道啦,生孩子的事情很难说的,哪有那么准确的?对很多本地孕妇真的好不公平。”阿May讲得激动,脸都微微有点发红。

一个床边都围五六个人,吵吵闹闹的

家住新界屯门地区的香港人吴太太和小霞一样,也是一月初待产,但是她没有选择公立的屯门医院,而是舍近求远去了开车要半个多小时的沙田地区一家私立医院。吴太太讲起来很有些无奈:“我怎么不想去屯门医院?公立医院花钱很少。我现在联系的私立医院顺产要7万元,剖腹产要花将近10万元!但是我之前去屯门医院看了,环境实在糟糕。”

吴太太说,她提前4个月打算去屯门医院预约,预约之前先生陪她去医院看看条件。夫妇俩是晚上8点左右到达屯门医院的,那时本是妇产科病房的探访时间,按规定需要登记进入,一次只允许两名亲属入内探访。两人正商量怎么跟护士沟通,但走到门口却惊讶地发现,产前病房、产后病房都房门大开,人们随便进进出出,连登记处都没有了,病房人很多,有些产妇甚至睡到走廊的临时病床上。

“一个床边都围五六个人,吵吵闹闹的,听到许多普通话。走廊里的产妇都是从产房里临时被调出来的,听说有个内地的孕妇急诊进来。”吴太太说。她和先生后来才知道,屯门医院靠近深圳,是许多内地孕妇的热门选择,不少人提前很久就预约过来,也有人临时闯进来,原本已经拥挤的病房于是显得更加嘈杂。医生告诉吴太太,探访时间本来要登记入内,但是许多内地孕妇的亲友过来,都是一群一群的,而且都讲普通话或者方言,跟他们解释规定也解释不清,医院人手本来就紧张,没有空闲应付这个,于是干脆就不管了,结果就变成现在这样。

吴太太说:“我先生看到走廊上躺着的孕妇,很吃力的样子,立刻就决定要我去私家医院生了。多花钱,也要买个安全、安心。”

香港孕妇里,像吴太太这样放弃公立医院而选择私家医院的不在少数。威尔斯亲王医院的护士说,即使医院管理不乱,床位也往往提前几个月就被外来孕妇占满了。不了解情况的本地孕妇,一旦预定迟了,就没有床位,只能多花好几万元去私家医院。

公立医院无法为本地人提供服务,成了内地孕妇赴港潮中,另一个备受港人指责的地方。

不了解香港政策的国人也许并不清楚,香港的公立医院,一般包括政府办的公立医院,和由非牟利团体主办、受政府补助的医院两类,统归香港医管局管辖。公立医院是香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政府每年向公立医院拨款约300亿港元,以保障香港市民享受到低价的医疗服务。

低价到什么程度?普通门诊收费45元,免费开药。如果因病需要住院,那么只收住院费,入院费50元,住院费每天100元。如果不需特殊护理,其他服务一概不收费,包括药费、手术费。在威尔斯亲王医院,一位杨先生告诉我,他前年在这里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住院一个月,全部花去的费用加起来只有3050港元(100元30天+50元)。

香港政府的基本理念是,不能让市民因经济原因而得不到适当的治疗照顾。即便连公立医院的收费都承担不起、领取综合援助金(相当于内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的病人,一旦获发医疗费用减免证明书,便可豁免全部的医疗费用。

在强大的政府财政支持下,80%以上的香港市民都在公立医院就诊。医管局下属有43家公立医院、47间专科门诊诊疗所及13间普通科门诊诊疗所,分布在香港各个街区,并且根据当地人口、历年统计数据来设置病床数量、配备医护人员。

此次公立医院面临的妇产科床位紧缺、医护人员紧缺,内地孕妇的“突然袭击”是主要原因。周永新教授说:“公立医疗系统原本是可以容纳的,但香港近年来出生率逐年下降,公立医院也相应地收缩了部分设施数量,调离了一些医护人员。面对突然增加的外来孕妇,就会手忙脚乱。所谓‘产床告急’、‘护士叫苦’,都是这个原因。”

自去年11月19日和27日,一连两个休息日,不少香港孕妇上街游行,抗议本地公立产房床位不够,“有仔难生”,十几位大肚子的妈妈在医管局门口打出“争取本地孕妇权益行动”的口号,在香港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我们这里是香港,是说白话的世界

也有在港生活的内地人为内地妈妈鸣不平。凤凰卫视副台长程鹤麟在香港孕妇游行后的第二天,在自己的博客里抒发了不满:“‘挤占医疗资源’是他们的表述,兄弟我的表述是:‘造成香港产房等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程鹤麟认为,并没有抢占之说,只能说香港政府准备不够。他还在博客上链接了2001年著名的“庄丰源案”,显示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法律依据。

1997年9月29日,内地父母在香港探亲时生下了男孩庄丰源。香港入境处根据《入境条例》,“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若要成为永久性居民,则在其出生时或以后任何时间,其父母的任何一方必须已在香港定居或已享有香港居留权”为由,将庄丰源遣返回内地。但根据《香港特区基本法》第二十四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可判定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庄丰源的祖父于是在香港社工与法律人士的帮助下提出诉讼。2001年,香港高等法院、香港终审法院相继裁定庄丰源胜诉,并享有香港居留权。

这一判决当时在香港社会引起很大震动,不仅使上千个移民家庭团聚,也深刻影响了香港的移民政策,得到许多市民拥护。但几年之后,当“自由行”让内地人可以随时随地进出香港,当去香港生孩子的上万个内地妈妈成为这一判决的最新响应者时,香港民间开始出现反弹情绪,甚至有人提出要否决原判,重新释法。

《基本法》不可撼动,否决原判当然不可能。在这种情形下,除了“走数”,内地妈妈赴港生子本是合法行为,所引发的,也只是社会问题,而非法律问题。但香港民间反弹情绪,的确给这些“合法生子”的内地妈妈带来了麻烦。

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朋友的经历。一位年轻的内地妈妈叫雪,提价之前在香港的公立医院生孩子,2.5万元港币的医疗费,按说并不便宜,但是三天两夜的经历却让雪有些窝火:“小孩生出来了,在病房有两个香港孕妇,几个内地孕妇,每天晚上10点多就有人推着车子发面包。然而发面包的却从不问内地孕妇要不要面包。内地孕妇开口问她要,她才黑着脸不情愿地往床上一扔。给小孩洗肚脐的时候,是内地香港的产妇在一起。护士长在解说过程中,有一个内地的产妇听不懂粤语,护士长便脸红脖子粗地嚷:“我们这里是香港,是说白话的世界,你要是听不懂,麻烦你回去深造了再回来……”

朋友为雪抱不平:“雪生小孩的费用是2.5万元,比香港孕妇高很多,但得到的服务却是差之又差。为什么香港孕妇和内地孕妇差距这么大呢?是因为香港孕妇平时交了税?交了税所以收费低这说得通,那内地人交的2.5万元是什么费呢?服务费吗?那么他们的服务是否得的理所当然呢?”

在威尔斯亲王医院,我遇到另一位内地妈妈陈太太。陈太太是北京人,讲话声音很大,笑起来很爽朗。她家境很好,半年前预约了来香港生子,有三四位亲友随行陪同,而且专门雇佣了一个月嫂。见到陈太太的时候,她已经产后三天,气色红润,恢复得很快。但她仍然决定再定一个星期的床位,休息充足了才走。威尔斯亲王医院也是公立医院,对内地孕妇的收费是三日两夜3.9万元,此后每多住一天3300元床位费。陈太太说:“钱没有关系,我是冲着香港的医疗服务好才来的。可是也不怎么样啊!房间又小,护士又少,态度也一般,冷冷淡淡的……”陈太太抱怨,吃不惯这里的饭菜,“奇怪的做法,而且全部很淡”。所以医院配备的产妇餐她都是不要的,而是要月嫂在外面饭店定外卖,或者直接找北京菜馆配菜。

“我也看到新闻,说香港人抗议内地孕妇什么的,说内地孕妇占了他们的社会福利,他们的资源。我就奇怪了,香港有什么好的,我来香港生孩子又不是为了香港居留权。”陈太太说,自己想生第二胎,但是在北京认识人太多,自己又是事业单位的高层,为了怕人说闲话,所以给自己安排了停职一年,在家休养,最后来香港生产。

“在这里也不需要计划生育证、准生证之类的。我才不要小孩拿个香港身份呢,北京不照样挺好,教育也好。香港人不要那么敏感。”陈太太说完哈哈笑了,接过月嫂刚买回来的水果,她站起身走到周围床边,分给香港孕妇:“来尝尝,大家都吃一点啊,我们阿姨刚刚买回来的……”

医务工从旁经过,用粤语嘀咕了一句:“这么大声,不知道这里是病房啊……”

人民从来都是用脚投票的

香港有什么好?为什么要跑那么老远生孩子?一个母亲,为什么要在香港莫名其妙背上一个“内地孕妇”的骂名?

小霞说得很朴实:香港当然好一点。上学、看病都可以不用钱,英文也可以学好一点,不用像我在深圳这么辛苦。

中介沈姐说得更玄乎:“香港永久居留权——高福利、免费教育、健全医疗、130多个国家出国免签;第二胎;优秀的医疗,生产更放心……”

但有不少内地民众对此仍心存疑虑。天涯论坛亲子中心版上,一个叫“牙膏皮换糖”的网友留言:“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跑那么远去生,何必为了那一张纸就这样劳师动众,难道孩子跟你不是一个籍贯,就光荣很多吗?真搞不懂干吗去那些地方!……你看看香港的新闻,对于这类事情,香港从民众到医务工作人员对这类事情都很反感!”

另一个网友跟帖:“人家不欢迎我们,我们就不要去。人家也是辛苦建立的,凭什么你去坐享其成?”

也有许多人同情和理解在香港医院里的内地妈妈:“你们可以瞧不起她们,但你们父母生下你们的时候是不是也是想尽办法为你们争取过最好的条件?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为了孩子,那些孕妇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孕育下一代?”

“人往高处走,很正常。人民从来都是用脚投票的。”一个网友留言。

香港人身份好,还是内地人身份好,这实在是见仁见智的话题。

在香港,记者遇到一位20年前从广州来到香港的移民黄先生,他讲起自己当年来香港的经历,笑笑说:“其实我很理解这些孕妇。香港社会真的有许多比内地完善的地方。比如医疗制度、养老制度、教育制度,还比如一些公共福利。这些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在香港这么多年,我经常回广州,去北京、上海,尽管中国内地发展很快,但是城市毕竟没有香港这么成熟。香港给人很强的安全感。”

黄先生说的“安全感”,在威尔斯亲王医院里吃北京菜的陈太太觉得无所谓,陈太太反而觉得“香港地方小,房子又小,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小孩上学连操场都没有,有什么好的?”但是屯门医院里,常常目不转睛站在育婴房前的小霞却对“安全感”感同身受。

“你在香港你不知道。我在深圳住了快5年了还是拿的暂住证,公司效益也一般,什么福利都没有。平常还好,就是不敢生病,一生病钱就白存了。我们也没什么积蓄,也不知道小孩以后上学的钱怎么办。香港这边有社会保障,这些都能保证的。”

小霞的口袋里,一直放着中介沈姐的卡片,上面有沈姐的电话,也有醒目的那句话:“香港永久居留权——送给宝宝一生最好的礼物!”

我不知道“急诊”的小霞会不会“走数”,但为了孩子,似乎一切对于她都是值得的。

离开的时候,小霞还开了个玩笑:“你看前两天香港政府引进优才,郎朗、李云迪还有奥运冠军都报名了,立刻就成了香港永久居民。我把孩子生在香港,其实也一样嘛。”

话是没错。如果是合法赴港生子,此次哄炒的内地孕妇风潮,其实仍是移民问题的延续。

近年来,中国内地每年都有至少4万多人移民美国,4万多人移民加拿大,移民澳洲的中国人早已超过数十万。而香港这个被称为“移民城市”的国际都会,从开埠之初7000多人的总人口发展到百年后今天的700万人口,其中80%以上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据统计,1996年香港人口中,30%是内地移民,而另外60%在香港出生的人口上一两代也都是内地移民到香港的。移民问题,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对于许多人而言,移民是为了更好的福利,“引进优才”是用才华换福利,“投资移民”是用金钱换福利,那么用“生孩子”的办法,在社工教授周永新来看,也算是用年轻劳动力换福利。

周永新说:“乐观一点看,香港的生育率这些年一直在下降,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如果内地孕妇在港生子,小孩也能在香港长期发展,那么对调整香港人口结构,增加青壮年劳动力是件大好事。其实香港居民大多数也是内地移民,相当大一部分还是非法移民,他们心里是明白的。给大家一些时间去相互谅解,矛盾迟早要解决。”

我想起一直愿意站在育婴房前的小霞,和里面那些粉红色的孩子。

20年之后,这些内地妈妈和香港妈妈的孩子们,若是知道当年曾在同一个房间里呱呱坠地,一切抱怨也许都不必再提了。就像今天的内地人和香港人,若干年前,我们还不是一样,从同一片土地上,走进这相隔千里的世界?

(小霞、阿May等均为化名)

□ 中国青年报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 ... dID=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3 05:30 , Processed in 0.23174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