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914|回复: 23

[【诗歌】]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从“先锋派”作家到网络“西式奇幻”小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0 20: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从“先锋派”作家到网络“西式奇幻”小说



(此文首发于“据点”网络http://www.clbase.com,转载请注明)



记得以前读八十、九十年代那批号称“先锋派”作家的作品,比如马原、苏童、格非、余华、孙甘露的,感觉他们的东西的确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既不同于唐宋传奇、明清章回,也不同于民国时的新兴白话小说。颇有横空出世、从天而降之感。后来看这些作家的访谈录、创作谈,或评论家的评论,才知道,原来,是从“西天”取的“经”。这些作家几乎都有共同的几个偶像——加西亚·马尔克斯;路易斯·博尔赫斯;卡夫卡;米兰·昆德拉等等。后来被视为天纵之才,英年早逝的王小波,推崇学习的也大都是乔治·奥威尔、伯特兰·罗素、海明威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等(杜拉斯此人是现实和网络中n个才女的偶像,此处按下不表。)

所谓的“先锋写作”、“意识流”,都是外国以前流行过的,现如今,中国作家们集体取得“真经”,竞相模仿,务求“形神兼备”,师兄弟间,还要互相观摩赏叹,乐在其中。

想起类似的当年五四时新诗革旧体诗词的命,要说“格律束缚人”,怎么束缚出唐诗宋词两个不可超越的高峰?说人家外国诗歌“自由”、“不讲格律”则是一种莫大的误解,象英国的“十四行体”,就有着很成熟的、严谨的“格律”和“押韵”,远不是把一段话分成十四行了事。新诗改革百年,虽不能盖棺定论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也可以说并不成功。要说怕“格律束缚”,古代的乐府、歌行体、民歌,没什么固定格律,也都是好作品多多。关键还是看诗才的高低,不要找文体的毛病,否则本末倒置。

清朝被外国人击溃之前的几千年,国人都是以天朝大国自居,什么都是自己的好,所有的华夏之外都属蛮夷,不值一哂。之后呢,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崇洋媚外开始深入骨髓无所不在。文学领域也无法幸免,民族文学瑰宝诗词被打入冷宫,文言小说被弃如敝履。

回过头来再审视一下当年的这些作家当时红极一时的代表作,比如马原的《虚构》、《冈底斯的诱惑》;格非的《褐色鸟群》、《青黄》;余华的《鲜血梅花》、《十八岁出门远行》;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这些小说,大都形式纤巧、语言华丽、结构精致,可如果要探究小说基本要素之一的“故事性”和“叙事功能”,则往往会让人困惑。很像是忘记带钱就到了熟食店,过了眼瘾,出来时,不但一无所获,还懊恼更饿了。

当作家们开始跟读者们捉迷藏,并每次伪装得足够巧妙且自以为得计时,读者们的反应很可能是不陪你玩了。读者们并没有义务猜谜,或仅仅因为你的“高深莫测”而对你高山仰止。他们将对你“敬而远之”,或“避而远之”。

因为,那一代的新潮文学,后来就变得和当时的新诗一样,在同类作家圈子里孤芳自赏或互敬互爱,变得和大多数读者没什么关系,终至衰微。有一种观点说:作家写小说,分给读者看的小说和给作家看的小说。无疑,给作家同行看的小说,要“高”一些,并且不适合“读者”看。如果一大批作家都在给另一些作家同行们努力制造精神食粮,这感人情形足以让普通读者们热泪盈眶,掩面而去。

外国不乏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正如中国古代也不缺文豪和名作。读者们,懂外文的,会去直接阅读外国名家的作品,或看优秀的译著,没必要委托中国作家们咀嚼吸收某几个外国名家作品后,再用来写成中国文字的模仿小说来给自己看。前几天报纸网络爆炒的“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论调,似乎很激起了业界的不平,如果那些仙去或健在外国作家知道中国的小说家大都是他们的再传弟子,恐怕也不会平起平坐地看待中国当代文学吧?似乎没见什么中国作家把外国师父的东西夺胎换骨青出于蓝并获得公认的。王小波算一个么?我不敢确认。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浓重,不过,如果靠跟外国作家作品极度相像的赝品,恐怕在评奖委员们那里是没戏的,纵然得了奖,那也是在奖励你学得真像,几可乱真,变成了一种反讽。

近十年的中国文坛,似乎连以往的“虚假繁荣”都没有了,经济的发展、生存压力的加重,让“文学青年”大面积减少,就连伪文学青年都难得一见了。



九八年上网时,网费还是六块大洋一小时,网吧里的人,大都在玩一种叫做“mud”的初级网络游戏,我那时,匆匆浏览过黄金书屋和新语丝。

九九年有了自己的电脑,终于可以到处乱逛文学社区,其实,加起来也没用几家,清韵书院、榕树下、天涯、九星、文学城。感觉当时网络文学圈子不大,鸡犬相闻,其乐融融,从网络作者到网络读者,素质普遍偏高。个人认为,1997年到2002年,可以算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那时,除了安妮宝贝、今何在、痞子蔡等极少数作者通过网络走上实体书出版的道路(其概率和丁磊、张朝阳通过网络成为巨富差不多),另外的人,常常是兼具着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信笔涂鸦或随意臧否,个个志得意满心花怒放。不敢说每个网络文学的作者都没用“功利心”,如果说,想出名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也算的话。绝少有人为出版而写作,那时的大部分“网络作家”还只是传统作家虔诚的“读者”,写东西也抱定了自娱自乐的心态,况且,也没有被传统文学界正式承认,或得到传统文学评论界把网络文学和现实文学比较一番的机会。

那时,所有人都几乎是一种迷梦般的狂欢状态。网友人人能调侃两句,一不小心帖子就被到处转载,一夜成名。写作不再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网络文学的热闹非凡和传统文学的凄风冷雨,形成了冰火两重天。

终于,2003年以后,大量网络作品开始被出版,时至今日,市面上跟网络沾边的小说,甚至占到了70%左右。弄得很多传统作家改头换面,进入了网络,换个“ID“,重新作人,镀一层“网络写手”的“金”,再把作品拿去出版。相对应的,很多通过网络成名的写手,却赌咒发誓、深恶痛绝地和网络“断绝关系”,开始以“传统作家”自居。

《哈里波特》、《魔戒》,先电影后小说,在中国影视和出版界气吞万里如虎,也由此激活了网上幻想类小说的写作狂潮和网下的出版狂潮。简直就象是外国人启发了中国人的想像力一样。很多网络写手,热衷于作品以西方世界为背景,龙(此‘龙’非彼‘龙’,这种翻译简直是对号称‘龙的传人’的中国人的侮辱,dragen在外国类似蛇,能耐不大,还是邪恶和战争的象征),矮人、精灵、兽人遍布,魔法横行,更可气的是主角配角宠物几乎一律随心所欲不知所云的外国化名字,或曰“音译”。嗯,我不否认,有很多西方奇幻迷,是看着《龙枪》、《魔戒》过来的,很喜欢这种“纯正”的“西式奇幻”,或很多读者出于跟风或某种心理的驱使,也阅读这种国人写出的“西式奇幻”,并乐在其中,不过,我只感觉到一种深深的厌恶和悲哀。

日本人井上靖的《敦煌》,把中国的历史和人物写得那么苍凉地道,值得尊敬,他的敦煌类小说在日本流行与否,我不十分清楚,不过我知道,如果大量日本人抛弃自己国家的小说传统,大量来写中国为背景的小说,甚至紧跟着中国当代的文学潮流,并以此为能事,在日本读者中掀起一阵一阵阅读和出版狂潮,作为中国人的我,似乎并不会感觉到特别兴奋和欣慰,而如果日本的文学评论界也能对此见怪不怪,那就真是咄咄怪事了。

反过来,中国从网上到网下,却很有些人在搞什么“西方奇幻史诗式巨著”,堪称一绝。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日本铺天盖地的动漫对网络写手们的冲击。很多写手,小说前加个日本动漫的“人物设定”,然后拿来日本动漫的常见桥段,就开始批量生产起“小说”来,很多也看日本动漫的读者们,找到了熟悉的感觉,看得乐不思蜀,不大看日本动漫的读者呢,看着也挺有趣、轻松。但是呢,与其看这些仿日本动漫小说,不如直接去看日本动漫,何必看这种羼水的赝品小说呢?



中国古代并不缺好小说,尤其不缺好的幻想小说,明清小说中,也有足够多的传统和技巧值得现在的写手继承学习。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领域的地位,我不想妄加揣摩。但一个国家如果专以学习模仿外国作家作品为荣,丢弃本国的文学传统,我想是得不到外国同行足够尊重的。也会误导中国读者的阅读欣赏取向。据我所知,很多人现在就不读当代小说,只看唐宋传奇和明清章回。而这部分读者,往往是学历和素质较高的。

割裂唐诗宋词脐带的五四以后的“新诗”,已经酿成了如今我们这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和阅读的衰败,小说的西化和日化,会取得成功么?目前看来,并不乐观。纵然是要与国际接轨,也应该是用自己独有的东西去和别人接,如果你拿着和人家类似的货色,就没必要接了。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在我们国家向联合国申请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国上下都热火朝天,为什么不继承发扬一下诗词艺术、传统小说艺术,也让国人看着舒心点,让外国人看着惊艳一下呢?

中国的神仙鬼怪不比外国的少,足够发挥了。也有某些写手,打着“东方玄幻”或“中式玄幻”的幌子,写些山海经或什么古老东方大陆,人名地名也大体是中国式的,但骨子里,却仍是西方奇幻的路数,或网络游戏的情节设定,这种“中西结合”,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比之直接写所谓“西式奇幻”的家伙,欺骗性更大,也更让人厌恶。

中国外国都基本公认的我国四大名著,不都和玄幻有关嘛?西游记不用多说,红楼梦的缘起和判词;水浒传开头的洪信放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三国演义中穿插的水镜先生的谶语、管辂的神算、左慈的以仙术戏弄曹操等。

四大名著中出现这些玄幻要素,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小说的传统。现在年轻人中流行什么十二星相、塔罗牌等外国占卜术,中国传统术数被打入冷宫,殊不知,外国的这些占卜术,跟中国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就算要“迷信”、要“算命”,也还是研究和使用一下中国的东西,自然就对外国这种粗陋的游戏式占卜嗤之以鼻了。不过,当一个人不学好英语就不能取得学士学位、不能取得中高级职称、不能找到好工作时,奢谈民族文化的复兴,就显得苍白无力不合时宜。只能寄希望外语比母语学得好的“精英”们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让更多外国人来考“汉语四级”,才能让国人找回心理平衡。

时至今日,网络小说的写作和阅读似乎都进入了一种谵妄的“强迫症”状态,写的人挥汗如雨键盘乱响,日产甚至高达几万字,看的人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写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看的人不知道为什么看和看什么。百万字的“长篇巨著”比比皆是,让现实中的作家瞠目汗颜,可是,除了口水话、桥段、混乱的标点、错别字、大量的袭用搜索来的资料甚至抄袭,这种小说,能给作者和读者留下什么呢?几个大网站的vip收费制度,无疑为这种写作和阅读推波助澜,“快餐式消费”一旦引入文学领域,在浮躁的心态下,只能批量制造垃圾,更何况又大都是高油高热的“洋快餐”。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固有的审美观点。外国作家的作品,不是不可以欣赏借鉴,但如果网上网下到处充斥着外国味儿的东西,对本国的读者恐非幸事。

希望更多的网络写手,无论是网上写作的,还是为出版的,都能思考一下继承什么学习什么的问题。保持人格独立,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那样,很难写出真正的好作品,顶多也就是热闹一时。

可能有人会说“好”作品没有统一固定的评判标准,现在是个性化的时代。可是,只要是文学作品,就可以有横向纵向两种比较方法。依旧以诗歌为例,如果现在一个“诗人”写了一首现代诗,跟同好们比一比,大家都说不错。再拿去和戴望舒、徐志摩们比一比,虽然差一点,也不过是半斤八两。可是,要拿去和唐诗宋词的名篇佳句比一比呢?纵然是新诗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和唐诗宋词比起来,也基本不在一个等级。清朝时起码出现过黄景仁和纳兰性德这样的诗词名家,可近百年,有几个举世公认的新诗名家?又有几首新诗作品被传唱?未必是这一百年就天不降诗才了,而是新诗这种舶来品不适合中国的文字特点。
小说也一样,你用汉字写出来的小说,甭管是“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西式奇幻”,都可以和四大名著比一比,可能,除了有的小说在字数上能大胜四大名著一筹,其他从人物塑造到情节安排,都没什么比下去的底气了吧?

能不能写出“好”小说可能关系到水平问题;想不想写出好小说,关乎的是态度问题。“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眼高手低还有进步空间,如果连“眼”也低了,那“手”肯定高不到哪里去。“文章千古事”、“文以载道”的说法貌似已经很少被现在的写手遵从了,然而,糟蹋文字的同时,也是在糟蹋自己的才华和时间,进而糟蹋了你作品的读者们。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写诗作文,难免孤寂,耐得住这种孤寂,不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是不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不是要让听到看到的人苟同,不过是希望由此能寻觅几个同道。事实上,我也看到网上一些古典的仙侠小说,是传统小说的笔法和路数,如勿用兄的临兵系列、六未羊兄的传古奇术等等,在网上有着很高的人气和口碑。相信这一类的小说会逐渐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

本文立论难免偏颇,所谈也必有缪误,期望能得到方家指正。



            白衣卿相 于 上海青浦留水园



                              2007年1月3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3 15: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看了一遍,对楼主论点轮不到我来评论,不过我是从读者角度来说说个人的看法。
  说实话,看书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少年时一直到现在,看了不少中外的名著和杂家,最喜爱的作家还是国外的,想黑尔曼赫赛、乔治桑等.倒不是崇洋媚外,实在是中国作家少了那份从容.少了那份几百年稳定的,对美好事物的肯定!中国如果一直没有对美好事物不断的打击而出现断层,那么也可能出现真正的大家.
  现在心态普遍浮躁,还能指望出现真正的经典?我怀疑……
  原来对现在网络书籍不感兴趣,后来偶尔看了几部,发现还是有可看的,里面也有不少有思想有灵魂的,才发现有时接受一样新东西原来也是好事,从书中也能吸取到一点什么。当然休闲的还是多点,就像楼主所说吃个快餐 而已。
  呵呵,乱说一通。和楼主本意不和。乱说乱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3 16: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作文,难免孤寂,耐得住这种孤寂,不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是不易的。"

上海宁? 在物欲的上海,  竟有这样的作家, 甘受孤寂, 不容易呀! 敬礼!!

不过, 这相观点我不同意, 难道大作家非要都跟雪芹大师一样, 生前穷困, 身后留芳吗?

干什么都是图个乐! 网络文化就是已乐乐, 众乐乐.    

最近, 明朝的那些事就很火. 所以, 要学金大师, 写小说就是为了赚银子! 让所有不写小说的, 巴巴地盼着等着, 巴巴地非你的书不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3 1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对楼主文章进行讨论,好的有财富进帐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22: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feilang2007-02-03 15:26发表的“”:
细看了一遍,对楼主论点轮不到我来评论,不过我是从读者角度来说说个人的看法。
  说实话,看书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少年时一直到现在,看了不少中外的名著和杂家,最喜爱的作家还是国外的,想黑尔曼赫赛、乔治桑等.倒不是崇洋媚外,实在是中国作家少了那份从容.少了那份几百年稳定的,对美好事物的肯定!中国如果一直没有对美好事物不断的打击而出现断层,那么也可能出现真正的大家.
  现在心态普遍浮躁,还能指望出现真正的经典?我怀疑……
  原来对现在网络书籍不感兴趣,后来偶尔看了几部,发现还是有可看的,里面也有不少有思想有灵魂的,才发现有时接受一样新东西原来也是好事,从书中也能吸取到一点什么。当然休闲的还是多点,就像楼主所说吃个快餐 而已。
  呵呵,乱说一通。和楼主本意不和。乱说乱说……

我的观点也不过是个人观点,可以随便评论的
国外当然很多优秀作家,我只不过不想看到咱们中国的当代作家们对人家顶礼膜拜,也不想总看到他们“消化吸收”后再把作品灌输给中国读者。
网络作家,大都比传统作家更浮躁,更好大喜功。闪光的多是片段,而不是整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23: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gzt44:我不是上海人,是吉林人。在我的论点中,没有直接提及作家文章类型和财富之间的关系。
梁羽生就很好继承了古代话本小说的传统,照样赚得盆满钵满。金庸的是中西结合,但他的传统文化功底处处体现在作品中。
贫病交加不是写出好作品的先决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veddevil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2-11 12: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由想起~丧钟为谁而鸣~.书摊上清一色的~宝典~,~秘笈~,国营的则卖起cd,甚至手机,而今的传媒都注意money和entertainment,国人都在浮躁中生活.恩,真想静下来,让上头下个指示吧.
   哎,现在看点文献都不屑于国内,整1个假字了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1 16: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怎么说呢,现在的世道,就是流行快餐啊,没看见满大街的麦当劳,肯德基?   
在年轻一代中,还有几个能静下心来好好看一下世界名著(或是中国名著)的?这个世界上的诱惑太多太多了!现在的作家,有几个还是安心搞创作的,哪一个不是向着钱看的?    
话又说回来了, 哪个时代没有这种快餐式的文化呢?四大名著也好,什么也好,都是历史的沉淀,不都是从太多太多的书中积累出来的精品吗?虽然现在你看着有太多的书不入流,只能是昙花一现,但是,没有这些书的铺垫,会产生出精典的作品来吗?就拿《三国演义》来说,历史上在《三国演义》出现前,出版过多少本说三国的书?到现在还有多少本在流传?所以说不要太悲观,也许,我们正经历着文学界转型的阵痛中啊!也许,过个三五百年,会有人在经历过我们这无数代人的文化积累下创作出流传百世的作品啊!   

PS:胡言乱语了一番…… 大家笑笑而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1 21: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个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不妨先写些快餐,有人看就行。

等人生经验到了一定阶段,可能就能写出些精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aniu200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2-19 02: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谈几点:
一 钱的问题,我一直认为,要真正能够创造出精品,成为大家,钱肯定不是首要的问题。为钱而写的东西肯定不会是精品。
二 作品,没有好作品,因为没有好作家——在浮躁的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社会,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作家;为了作品可以牺牲很多的作家……
三 看书,也许我书看的不多,但现在新出的书,大多让我看不完,有时想想还真的不如再把四大名著再看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2 22: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浮躁成为时代的特征,个体想不为所动,难上加难,唯其难也,方显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14: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本应是一种很孤独的生命体验,而如今它就竟象女人的口红,成为一种人尽可用的时尚品!
没有虔诚、没有信念、没有执着-一群人狂欢的天空上已没有了神的眼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织田信义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3-26 15: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沒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23: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出的作品谁都象,就是不象自己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4: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lianiu2007于2007-02-19 02:04发表的 :
我谈几点:
一 钱的问题,我一直认为,要真正能够创造出精品,成为大家,钱肯定不是首要的问题。为钱而写的东西肯定不会是精品。
二 作品,没有好作品,因为没有好作家——在浮躁的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社会,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作家;为了作品可以牺牲很多的作家……
三 看书,也许我书看的不多,但现在新出的书,大多让我看不完,有时想想还真的不如再把四大名著再看几次。
言简意赅,我觉得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说说自己的看法:
作家,好的作家,该用什么标准?拥趸多,算不算?影响力广,算不算?文字技巧超群,算不算?
在我看了,失去了一个文人该有的敏感与悲悯,也就没有任何值得可说的。
所以,我也觉得繁华处,并未有什么好作品,好作家。
也就是如lianiu所说的,没有反思,无所谓好作品。至于所谓搏人气或金钱的,更勿需谈起。
形式上的差异,会带来阅读感受上的差异,但不会影响读者的反思和自省。好的作品,归根结底都是对生而为人的思考,肩负着启蒙与教育。然而这启蒙与教育,有别于说教与指导,是剖了自己的心肝来给自己看,给他人看。

其实,说起来我觉得lz的文章,更多是在讨论文字的形式与技巧,和好作品与否并未有太多干系。就我自己而言,不同的形式会带来异样的感受。无论先锋或者西式,都是一种外在的载体样式。其实,最近很多借了古典形式的新的作品也频频问世,或者会引起一场风潮,也与那些曾经先锋的没有什么区别。

在我看来,皮囊如何,其实并不是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22: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和内容,正如人的皮囊和灵魂,前者是后者的依托和表现,正如散文有散文的味道、小说有小说的味道,同为文字,写起来大有区别。
所以如果我们的一线作家或风气都在崇洋媚外,即使写的还是中国自己的故事,那味道也是不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09: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写诗作文,难免孤寂,耐得住这种孤寂...
又何必:在网上有着很高的人气和口碑。相信这一类的小说会逐渐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1: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耐住寂寞并非为寂寞而寂寞,一种坚守是因为相信自己是正确的,正确的行为理当带来相应的收获,而不是永远颗粒无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1: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是学习借鉴,继承本国的文化遗传比继承外国的要好很多,这是我们的血脉。对外国的文化,借袁枚一句话:不相菲薄不相师。
同样是追求作品被读者承认的同时获得报酬,做法上却可以大相径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23: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几次来文学版转悠 过贴门没入, 今天进来, 后悔没早点来.
摘几条各位的精彩来欣赏:
.....能不能写出“好”小说可能关系到水平问题;想不想写出好小说,关乎的是态度问题。“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眼高手低还有进步空间,如果连“眼”也低了,那“手”肯定高不到哪里去。“文章千古事”、“文以载道”的说法貌似已经很少被现在的写手遵从了,然而,糟蹋文字的同时,也是在糟蹋自己的才华和时间,进而糟蹋了你作品的读者们。......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写诗作文,难免孤寂,耐得住这种孤寂,不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
说实话,看书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少年时一直到现在,看了不少中外的名著和杂家,最喜爱的作家还是国外的,想黑尔曼赫赛、乔治桑等.倒不是崇洋媚外,实在是中国作家少了那份从容.少了那份几百年稳定的,对美好事物的肯定!中国如果一直没有对美好事物不断的打击而出现断层,那么也可能出现真正的大家.
写作本应是一种很孤独的生命体验,而如今它就竟象女人的口红,成为一种人尽可用的时尚品!
没有虔诚、没有信念、没有执着-一群人狂欢的天空上已没有了神的眼睛!
精彩深刻.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5 15:08 , Processed in 0.14532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