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60|回复: 15

[【主题讨论】] “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6 13: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昨日具文《研究生与猪的异同》中用到“昨日黄花”这一词语描述研究生的地位今不如昔,有fenglong88网友留言指出某的用词错误,在此感谢他的严谨。但是否是错用,倒引起我一番想法。
   鄙人虽不才,也知道苏轼先生的《九日次韵王巩》,知道明日黄花的出处,但我想说的是,这是典故,只是后人约定俗成的把它当成成语,一个字未改,可是中国的成语里有多少是一字未改的出自典故里呢?哪个成语不是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关于“明日”还是“昨日”之争,由来已久,但你要说昨日黄花就是错的,就是草根,难登大雅之堂也是不对的,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源于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有的源于寓言故事,如“叶公好龙”“愚公移山”;有的源于历史事件,如“负荆请罪”“草木皆兵”;有的源于文人作品,如“动辄得咎”“行云流水”;有的源于外来文化,如“火中取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过了重阳,菊花将要枯萎,蝶仍恋故处,绕枝寻芳而芳香不再,只能徒增感伤而已,故不如趁赏现在之花,而醉今朝之酒。   
  依我之见,是作者站在“今日”的时间点上惆怅明日的孤寂,其实表达的是对“今日”的珍惜,后世遂以“明日黄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只能徒然感慨而已。由此可见,“明日黄花”一词最初至少包含两方面意蕴:一是立足点是“现在”,是对“明日”零落的摹想;二是带有比较强的感情色彩。
若作此解释,则那些把“明日黄花”比喻成过时之物的先生们真是不知所谓了。因为苏轼先生明明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却硬要给“明日黄花”套上这样的外衣,使时间的立足点被虚化了,感情色彩也被淡化,才真的让人好生不解。因为现在的人用它来比喻某一事物时,很少有站在现在展望未来而生感叹的,大多都是站在现在对过去的辉煌与今日的落魄之对比而唏嘘而叹,所以从字面表达分析,“昨日黄花”应该更为精准到位!
   有一位陌言迷尘网友说的好:“明日黄花”一语,在诗中意义鲜明,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意义,因此不宜作为成语使用。阉割前人的诗句,制作哑谜,几乎是老辈文人的通病,美其名曰“用典”。熟不知这样阉割得来的词语,不是玑珠,而是睾丸!
   “明日黄花”是典故,对它的使用不管看的懂还是看不懂没人能说什么,但“昨日黄花”总有人把他当过街老鼠,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变种,是妖孽,可是,我想问一句,文化的卫道士们何以对网络上流行的用语,如什么“白酱芝麻”,“偶稀饭”,“弓虽”等莫名其妙的词汇即使已经渐渐脱离了他们的网络出生地,在现实生活中呈弥漫之势也不喊打喊杀?
   因此,关于“明日”和“昨日”的争论,我认为,不应该某一方把某一方一棍子打死,就如同阳春白雪与东北二人转,大家各有各的市场,你可以张显你的文学背景的深厚或是你的学术的严谨,炫才故伎而用“明日”,但你同时就得做好象我等这样没上过几天学,连字也认不得几个别说典故的草根千万遍的不耻下问,让你疲于应付,而我也可以为了让观点更通俗易懂而宣扬我的草根特性,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也许才是相处之道。
    让语言自由发展吧,不要再戴上思想的枷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3: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各位,明日黄花与昨日黄花的区别何在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5-12-17 17:31
老是搞不懂这两个词的意思
提问者: 禾小狗 - 秀才 三级
最佳答案
书中“名师会诊”一栏里,几位老师就“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出典,演变,应用和思维特点,作了极明白的论述。末尾编者总结说,“不妨让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共存,自由竞争,让语言自由发展。”其理甚明,本来不需再来多嘴。但是归来仔细一想,似乎还有申论之处。可惜当时囊中羞涩,未能购得该书,现已无法称引各位老师的先见。
让语言自由发展,那还有错儿!反正您也没有办法让它不自由发展。语言是社会的共产,没有人能对它实行独裁。但是,一个人的言语跟语言不是同一回事儿,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使我们说话、作文言之成理,可通,可懂。这个由多数人使用、可以被领会的符合系统便是语言。这里有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它有自身的规则——词法,语法和文法。虽说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但若不顾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甚至违反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必将造成一个后果,即在言语上不可通,在意义上不可懂。这无疑是最伟大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在这个穿衣、恋爱都要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苏东坡这首重阳节所作的诗中,“明日黄花”之意甚明,无需注释我们也能理会到是指过了时节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有具体的情景和语境。若这首诗是作在端五节的,便不可解了。可见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因具体的语境而发生新意义,这个新意义离开了那个具体的语境是不能成立的。赋有巧思,又能对语言文字驾驭自如的人,往往能利用具体的语境对一寻常的词汇注入不寻常的意义,使之鲜明,生动,耐人寻味。我们想不到,却能想得懂。对于这种高超的艺术,我们只能表示佩服。“明日黄花”一语,在诗中意义鲜明,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意义,因此不宜作为成语使用。阉割前人的诗句,制作哑谜,几乎是老辈文人的通病,美其名曰“用典”。熟不知这样阉割得来的词语,不是玑珠,而是睾丸。玩弄这样的“睾丸”,乃是古今喜欢“掉书袋”的文人的炫才故伎。我并不反对使用“明日黄花”,只要您用得象苏东坡一样让人可以意会,让人不伤脑筋,就谢天谢地了!凡人说话作文,皆有一定的对象。若您的“明日黄花”是送给苏辙看的,或是送给作过《苏东坡传》的林语堂先生看的,当然不是问题。若是送给我们看的,还需照顾一下我们只受过普及教育的文化水平。典故不妨用,但不宜滥用。我们并不象白居易那样固执,诗文必求老妪能解。试举一例。退避三舍,一个十分常见的成语,不算僻典,似乎可以大用。但如仅言被动的退避,只取退避之意,便可直曰:“退避”。缀以“三舍”,便成蛇足。试想若是出于恐惧的逃亡,虽千里万里避之犹恐不及,又何止于区区的四十五公里呢?因此,只有当暗含“出于前因的,主动的,有限度的”之意时,方与原典贴合,用之,言简意赅,才有意味儿。再如,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中“千夫指”,“孺子牛”,皆有出典,但不知典故的人,也能理解诗意,且不会误解。知道典故的人,则能理解更深。这样使用成语典故,才算是恰当得体。
几位老师对“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主张虽然不同,但都认为“昨日黄花”是由对“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而来,而且认为这种误用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已被广泛的接受。我认为这种合理性很值得推敲,被接受更值得研究。所以会有这种误用,正说明“明日黄花”独立存在时含有逻辑矛盾,也证明“明日黄花”一词不宜作为成语使用。但是,“明日黄花”的失当,不能说明“昨日黄花”的得当。“昨日黄花”也同样含有着逻辑矛盾,语义模糊。因为,逻辑上讲,“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一样,是否过时,要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如果今天还是重阳节,那“昨日黄花”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恰是方兴未艾。如果今天是重阳节的后一日,那“昨日黄花”正是盛开之时。若云“昨日”含有“过去的”,“过时的”意思,所以“昨日黄花”顺理成章,符合思维习惯,则“昨日”二字足矣,何必再曰“黄花”。续此狗尾,不明不白,反生误解。曰:“昨日红花”或“昨日蝗虫”,岂不更好?所以“昨日黄花”的广泛传播,并非由于它的逻辑优势,恰恰是由于传播者的逻辑劣势,“想当然耳”!所以,我的意见是:“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同样都是病词,含意模糊,用法也应相当,那就是要用得让人可以意会,不伤脑筋!在这一点上,“昨日黄花”无稽可查,等于自编的黑话,其价值反在“明日黄花”之下。不要轻视一句误语儿,言语混乱是心智混乱的表现。不要总说习惯成自然,不要总说约定俗成,不要美化以讹传讹,不要鼓励想当然的逻辑,不要把常见的现象合理化!语言是一切文化的根,是思维的工具。古代的中国人有高超的辩证法,而逻辑却十分幼稚。这不能不说和汉语的特点有关。汉语词汇的意会性,内涵、外延的不确定性,都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养成。汉语是一种高度优雅的艺术语言,它在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时见拙于西洋文字,但它所能够创造的美妙优雅的意境,是西洋文字无法企及的。我们尊敬它,珍爱它,愿每一位学习汉语的人,怀着虔敬心情,以谦逊态度使用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3: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日黄花,啥意思啊 ?


问题描述:



以下为其他答案:

明日黄花
míngrì-huánghuā
[outmoded;things of the past that are stale and no longer of interest] 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和王巩》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别秋霜一夜衰。——唐·郑谷《十日菊》

参考资料:金山词霸 明日黄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示例〗过时之物,曰~。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 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以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已经过时,没有用处,价值的事物或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3: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 明日黄花
发音 míng rì huáng huā
解释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示例 过时之物,曰~。(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


“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之争

宋玉柱

本来汉语中只有“明日黄花”这个成语,但不知从何日起又冒出一个“昨日黄花”来了。于是,这两个成语竟有了“竞争”之势,甚至有人提出依“从众”原则,立“昨日黄花”,废“明日黄花”之建议。这就不免引起一番讨论。

“明日黄花”这个成语来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笔下。苏东坡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有云:“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此诗写于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中国古代习俗,重阳节是赏菊的日子。据说,过了重阳菊花即将凋谢,成了过时的东西了。因此,用“明日黄花”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有些写作者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以为“昨日”才是过去时,“昨日黄花”必然是比喻过了时的事物。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明日”“昨日”划定的标准——“今日”何所指。如上所述,“今日”是指九月九日重阳节,赏花的正经日子。过了今日才是明日,花当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鲜艳了(这里“明日”宜作宽泛的理解,不一定就是第二天)。既是如此,说成“昨日黄花”就缺乏理据了。细想,“昨日”菊花也许尚未盛开,也许尚在作蕾,怎么会成为“过了时的东西”呢?

由此可见,用“昨日黄花”来比喻过时之事物,不但不合此成语的原意,也有悖于逻辑,实在不可取。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要为它鸣锣开道,主张立“昨日”而弃“明日”呢?我想他们之所以要那样做,是因为要遵从一条原则“从众”,即使是错误的,但大家都这样用,也就成了正确的。所谓“约定俗成”是也。对于这种主张,我不敢苟同。不错,语言中习非成是的现象是有的,例如:“每下愈况”变成了“每况愈下”就没什么道理好讲。因此我们并不否认“习非成是”的现象存在。我不赞成的是滥用这种手法,把错误的东西人为地扶持起来,并以这种错误的东西去取代正确的东西。我认为,这种做法只会造成语言的混乱,使学习者无所适从,也给成语辞典的编纂工作造成麻烦;对语文教学也只能带负面影响。因此我主张,在成语运用上也应正本清源,恢复成语的本来面貌及其确切的含义。所谓“从众从俗”,一要慎重,二要注重理据,不可随意改变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4: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鹅的参考文献都找出来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4: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承认用典应当为“明日”,如果不能承认用典不应用“黄花”。oliver197411贴出的1 楼中有详细的分析。

“让语言自由发展吧,不要再戴上思想的枷锁!”

错了就是错了,没有借口。也不用打着“自由”的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5: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fenglong882007-01-26 14:45发表的“”:
如果承认用典应当为“明日”,如果不能承认用典不应用“黄花”。oliver197411贴出的1 楼中有详细的分析。

“让语言自由发展吧,不要再戴上思想的枷锁!”

错了就是错了,没有借口。也不用打着“自由”的旗号。


   fenglong兄实属严谨之人啊,可是在下确实不认为是错,我从来没说自己是引经据典,附庸风雅,只是用“昨日黄花”表示我的感触,因为在时间上确实是属于过去,用“明日”实在是别扭,个人语言习惯,而且也是很多人的习惯,大家都能知道所述何意,何错之有?而且所谓自由,也许仅指我的用词自由而已,就请fenglong兄勿以对错论之,也说说你对两词用法上的感受如何?小弟在此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5: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江河湖海2007-01-26 15:01发表的“”:



   fenglong兄实属严谨之人啊,可是在下确实不认为是错,我从来没说自己是引经据典,附庸风雅,只是用“昨日黄花”表示我的感触,因为在时间上确实是属于过去,用“明日”实在是别扭,个人语言习惯,而且也是很多人的习惯,大家都能知道所述何意,何错之有?而且所谓自由,也许仅指我的用词自由而已,就请fenglong兄勿以对错论之,也说说你对两词用法上的感受如何?小弟在此受教了

没有什么好说的,您在另一篇文章中的表述是

“研究生,高等教育产物,拥有较高的学历,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是昨日黄花。”

其中“现在是……”这种形式,要么是用典的比喻,要么是一种定义,要么是您自造的比喻。根据上文的表述,您的这句话不是定义。如果不是用典的比喻的话,请兄谈谈为什么不用“昨日荷花”“昨日桃花”“昨日梅花”“昨日黄瓜”“昨日腰花”“昨日熟白菜”之类的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6: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用法没有不对,这是萝卜白菜的问题,但若大家都能注意行文的规范就更好了。

请楼主见谅,我仅仅不同意“让语言自由发展吧,不要再戴上思想的枷锁!”

我的理由与上述发言可能有些差异,我认为楼主这话主要有下述问题:

第一,“约定俗成”固然是诠释用语的一种说法,但若用语尚未成为正式的成语或典故的时候,最好还是用后者;或者自由地用着,而不要与成语混合。

第二,“让语言自由发展吧”——这恐怕不成,汉语有其规范,任何“语言”均同,何况此句主语似有缺失。谁让?发言者的倡导?让谁?包括自己在内的使用语言者?总之,无论谁都无法践履,不是说你不可以创新乃至创造,而是说“语言”非个人行为,必有其对象,不能得到公认的语言,生命力何在?更何况语言不可能“自由”发展,比受到若干背景与前提等等的制约,不必赘述。

第三,即使语言可以“自由发展”,即使这种发展在口语中得到灵活地运用(很希望语言学同仁参与,偶曾学过语言学先说一下),要变成文字话语还有待时日,而现在的谈论的完全是文字而非语言。

第四,“规范”与“枷锁”不应等同。有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循行文规矩是规范的表现而非“囚徒困境”(很抱歉,这个词是经济学术语,我这里仅仅使用其字面涵义)的抉择。楼主同样在规范中生存、发言,否则没有人能懂得你的意思——即语言与行文均是公共选择(再次抱歉,这是管理学、行政学等中的概念,我这里再次仅仅使用其字面涵义)的范式,换言之,是大家都遵循的,否则交流成为不可能。

第五,“不要再戴上思想的枷锁”——语言、辞汇等远较思想(idea?thought?)灵活。敏捷,让语言戴上思想的枷锁是想像,何况“再”?或许是表述的问题,估计是说受意识形态及强制性观念的制约吧?其实是说别让说话行问带上意识形态或清规戒律的制约是吧?我不想多说这个了。

总之,楼主要说的就是想怎样用语就自由地用?、我的意思是这不太可能。仅仅从学术的视野出发的论点,没有任何其他意思。我也没有很多时间继续讨论,仅供参考。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7: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这几日关于成语的事情,对岸好像也吵得比较热闹啊。

“让语言自由发展吧,不要再戴上思想的枷锁!”阿扁看到楼主的这个说法,一定会高兴得罄竹难书啊!三只小猪摆脱了枷锁,只怕也要手舞足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7: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写这么些个真不容易啊~~~~~~
爱哭兄知道的,偶这些字要是卖到杂志啥的,咋也弄个小烧。。。。。请请老书友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8: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即语言与行文均是公共选择(再次抱歉,这是管理学、行政学等中的概念,我这里再次仅仅使用其字面涵义)的范式

再再次抱歉,能否一并说明一下范式是何种学科中的概念,使用的又是其何种涵义

对各位的严谨深表赞同苟同以及深深的不耐烦,对楼主的“让语言自由发展吧,不要再戴上思想的枷锁!”也没什么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9: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现象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习非成是”加以解释,表面上是楼主个人的一种选择,但实际上含有语言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上面几位都贴了一些讨论文章,这里再贴一篇最近这方面研究力作:
施春宏先生的《关于成语用变和演变的思考》,载《汉语学习》2006年第6期。(这里贴出的是和“昨日黄花”、“明日黄花”直接相关的部分,文章还讨论了“七月流火”、“豆蔻年华”等不同的情况)

(三)因义化形
这种现象在成语中比在一般词语中体现得要充分,这里以“昨日黄花”为例。这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初显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跟常识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不一致。“明日黄花”在苏诗的语境中是将来完成时:今日黄花正盛开,明日美景将不再,借此表达“过时的事物”。可是,要想表达过时的事物、现象,常识和现实表达都更多地使用过去完成时,如“昨日英雄、过往烟云、历史人物”之类。因为常识的语用逻辑是:昨日(实现了,已成)今日(参照系,进行中)一一明日(未实现,将成)。于是,大众的潜在语用心理逻辑是:昨日黄花曾盛开,今日美景已不再。这样,在表达曾经兴盛的过时事物、现象时,“明日黄花”的初显语境跟使用过程中的常识语境就不协调,此时不知情者便根据常识语境因义化形产生了“昨日黄花”一词。由此可见,这种词形的调整跟语用过程中的语境重构有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语境重构现象以语用常识和生活逻辑做支撑。当然,相对于进行中而言,无论是已成还是将成,都是一种完成和实现,这样就有了两种表达的可能:用“明日黄花”表示将成的事物,用“昨日黄花”表示已成的事物,因为昨之于今比今之于昨更易凸显时间之过去。其实,“明日黄花”是虚拟语气,而现实使用都是已然语气,用虚拟语气表达“过时”多少有些迂曲。例如:
然而5 年后的今天,他已陷于资不抵债的境地,昔日盛景已成昨日黄花。(《 上海无情,超级富商一夜成穷鬼》 ,《 文汇报》 1996 年8 月23 日)
可见,上下文语境中的时间基本上是以今日为参照的“昨日”,跟其同现的词语往往是“曾经、已(已经)是、早已”之类,其所指的对象往往是“昔日盛景、领先一时的科研成果”之类。虽然“昨日英雄”从逻辑上并不必然导致今日非英雄,但在语用交际中,却必然隐含“今日不再”。“明日英雄”则不能作此推衍。目前这里的“昨日黄花”换成“明日黄花”是可以的。例如:
家中贬值最快的“大件”,非电脑莫属。两年前花上万元买的一台“奔Ⅱ”,如今早已是明日黄花。(成平《 从电脑价格谈自主开发》 ,《 人民日报》 2002 年10 月12 日)
我们还观察到,若共现的词语是“将、将会、就要”等,“明日黄花”的使用频率高于“昨日黄花”。可见,人们在使用这两个词时有交叉,但也有一个相对互补的分布。词形的提示作用对成语使用有相当的影响。那么,有没有不便于换用的呢?例如:
(这些人中)有正当红者,有昨日黄花。(李彦春《 “沙奶奶”开酒家》 ,《 作家文摘》 1994 年1 月)
温网——库娃已是“昨日黄花”,莎娃才是“今朝娇娃”(标题,新浪网2004 年7 月4 日)由于前后时间的相互制约,如果将这里的“昨日黄花”替换成“明日黄花”,多少有些不合适。由此可见,“昨日黄花”有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同样,“昨日黄花”也有其他变化形式,如“隔日黄花、昔日黄花、过时黄花”等。例如:
再短的稿件也只能邮寄,有时等稿件寄到报社,早已经变成了“隔日黄花”了。(读者手机短信留言,《人民日报》2004 年6 月15日)
号称国家德比申花物是人非,火星撞地球早已昔日黄花(标题,新浪网2005 年04 月10 日)
电子市场竟争激烈,今日高价热卖的宠儿很可能在短短数月就沦为低价售卖的过时黄花。(http://www.cmgsl.com.cn/images , 2003 年12 月23 日)
可以这样说,“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正处于竞争状态中,或者同现,或者分化,或者由“昨日黄花”领衔主演。由此可见,因义化形是由于交际需要而在现实语义系统中调节形义关系的结果。这种调节带来的变异同样有特定的交际值。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一)现实交际的需要往往造成表达的空位,而填位的需要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来满足;(二)用变现象往往是在词义发展过程中调节着语言成分的,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显示其交际值的;(三)成语用变方式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就是在现实交际中发生了语境重构。成语的用变是在现实语境中产生和实现的,现实交际的需要常常造成语境重构,而语境重构必然带来成语意义或形式上的调节和变异。如“昨日黄花”的出现和使用,更多地是由于成语自身语境的调整,而“七月流火”、“豆蔻年华”的使用,则是由于社会大语境的调整所致。成语一旦脱离了初显语境,进入到交际领域当中,恐怕就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此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发生义变或形变也就在所难免了。为了进一步了解上面这三则成语在现实使用中的情况,笔者对《 人民日报》 和《 人民日报• 海外版》 1995 一2004 年间的文章作了统计:明日黄花出现51 次,昨日黄花7 次,隔日黄花3 次;它们的含义都相同。七月流火6 次,都被用来描写公历7 月烈日炎炎的景象;其变用形式(如流火的七(7 )月、7 月流火、7 月的流火等)11 次。豆蔻年华明确指女子十三四岁的未见到,大多倾向于指未婚女子的青春年华,也指少女之妙龄。根据这两种报纸的统计结果,如果仅以使用频率作为规范依据,似乎“明日黄花”的用法是规范的,而“昨日黄花”和“隔日黄花”都是不规范的;似乎七月流火、豆蔻年华的现实“误用”都是规范的,实现了从用变到演变的过程。可是,在各类评议文章中,大多数明确坚持习用性原则(建立在使用频率基础上的规范原则)的人对“七月流火”和“豆蔻年华”的现实使用并不认同;同样,对“昨日黄花”也不认同。由此可见,习用性原则在处理统计数据时也并非完全恪守“习性”的意旨。在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很多有争议的成语的“误用”现象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初争议越大的,其用变现象往往已经占了或正在占有上风。这显然不是一个积非成是的过程。
我们之所以不认同将习性原则作为语言规范化的根本原则而更愿意将其放到理性原则的辅助位置,就是因为习性原则更多地关注用变的结果,而理性原则更多地考察过程,关注使用的层次性。也许对过程的考察能更有效地为语言交际服务。很多“误用”实际体现了一种演变的趋势,反映了交际的本质。我们并不鼓励乱用,而是看重那些在语义空间中找到合适位置的使用。真正的规范依据应该是将用变现象放到具体的交际过程中确定它们的规范价值。以“规范就是服务”的观点来看,我们更看重“误用”所昭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词语用变空间和演变路径的描写,充分展示理论的解释力和预见性。由于新时期语言生活比较活跃,各种新的现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对我们的很多既定认识形成了猛烈的冲击。有人将近年来社会用语的一大特点归结为“随意化”,包括对词语语义解释的随意化、词语适用对象的错位、词语感情色彩的错位、大量异形词的存在、仿拟辞格的大量使用、新的搭配方式大量产生等这样一些方面。在肯定了部分现象的同时,作者指出:再这样随意下去,我们将无规范可言,语言生活将从上到下乱成一团糟,语言交际将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盛林、苏祝平2003 )我们认为,上面所说的很多方面基本上不是“随意化”的表现和结果,这是语言使用比较活跃的时期必然产生的用变现象,很多现象具有相当的规则性。当然,本文的分析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用变都是合理的,更不是说用变是不规范的,而演变才是规范的。我们只是想借此说明有很多所谓的“误用”,其背后也许蕴藏着很深的语言学宝藏,我们判断规范的标准就是某个语言成分在现实中的交际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20: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hong2007-01-26 16:45发表的“”:
我认为用法没有不对,这是萝卜白菜的问题,但若大家都能注意行文的规范就更好了。

请楼主见谅,我仅仅不同意“让语言自由发展吧,不要再戴上思想的枷锁!”

我的理由与上述发言可能有些差异,我认为楼主这话主要有下述问题:
.......

精彩!真精彩!不过也不是完全同意。
楼主的这句论断大意是我们对语言应当采取不作为态度,这确实不符合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国家、政府和语言学者都担负着对语言进行规范化的任务,不可能让语言任其自流。如果没有对语言的规划管理,哪有今天的普通话?看看美国的Webster词典,就知道美国人多么重视他们美语的规范。土耳其的“国父”基马尔亲自领导了土耳其书面语的拉丁化运动。当然,规范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规范化和多样化之间也并不矛盾,规范化正是对发展中出现的多样语言、言语要素的合理选择,比如每天都会有一些新词产生,符合构词规律,有的就属于生造词,有的交际语用值高,还有的就低些,哪些词应当推荐使用,编入词典?必须经过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语言规范完全必要,规范不等于“匡缪正俗”,“规范就是服务”的观念正深入人心。
我理解语言规范是对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引导,并不意味着人能够控制语言的发展变化,其实语言是个高度精密的自组织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律性,而且又与社会处于永不止歇的共变之中,所以人其实不可能完全控制语言的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本质上就是“自由”的,楼主所谓“语言有自由不自由之分”的预设也就不存在了。比如说,从古代汉语到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巨大流变,这样的发展变化当然是通过人来进行的(因为语言总是人在用),但其实又是人无法有意识地进行控制的。规范化的成功归因于人认识到了语言的规律,对语言发展因势利导的结果。
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问题,我觉得hong的意思是:“昨日黄花”即使在口语或其他较随意的语体(如网络语体)中用得较多了,也还很难进入正式的书面语中。单从目前正式书面语(如《人民日报》)的出现频率看,“明日黄花”要胜出一筹,“昨日黄花”虽没有“明日黄花”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却有更加日常化的语用逻辑作为支撑,完全有后来居上的可能。当然是否收入成语词典又是另一个问题,因为要成为成语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不完全由共时的语用决定。
hong说“语言、辞汇等远较思想(idea?thought?)灵活,敏捷”,我却觉得恰好相反。言能尽意乎?大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情感难以用语言传达的体验吧。东西方哲学里都有把语言比作思想桎梏的提法。楼主的意思大概是说不要在让人的主观意识去作用于语言了,说的是作用于语言的“思想”,不是hong理解的语言承载的思想。也许我理解的都有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1: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一块砖头引来这么多玉啊!
值了,真值了,死了也是被玉砸死的,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12: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给爱哭老板上述有关“三只小猪摆脱了枷锁”的帖子加威望》》》》》》》》》》》》》
那家伙,可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滴啊————————————含金量极高,水准嘛也极极极尤其是信息量贼大!
聪明才智几个字全有啦!

请老板们考虑;不以文字多寡量钱与威——智慧的话语再短也是经典,老太太的裹脚布再长也套人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20:39 , Processed in 0.28051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