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31|回复: 9

[【文史类】]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8 22: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eorge Lakoff, Woma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Worl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所揭示之心智的奥秘》

这本书有个有趣的名字, 我的题目只截了前一半, 估计有人是被骗进来的^_^

这本书主要是讨论范畴划分的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划分范畴是根据其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性进行的,这一点并不完全错误,但是这仅仅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划分的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的新的范畴理论,表明人类划分范畴所依据的原则,远不止传统理论所展示的那几条。例如:

         这本书的书名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土著德伯尔语(Dyirbal)的启发而产生的, 在他们的语言中有
      balan这样一个范畴,它实际上包括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还包括了并不危险的鸟, 以及一些罕
      见的动物, 如鸭嘴兽、袋狸和针鼹。

这就不是简单的根据事物的共性来进行范畴划分的问题。

原型理论的研究路径表明,人类所做的范畴划分在本质上与人的经验和想像有关,即一方面与人的感知、原动性活动和文化有关,另一方面又与隐喻、转喻和内心联想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22: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OF CONTENTS

Acknowledgments
Preface

Book I: The Mind beyond the Machine
Part I: Categories and Cognitive Models
1. The Importance of Categorization
2. From Wittgenstein to Rosch
3. Prototype Effects in Language
4.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5. Metonymic Models
6. Radical Categories
7. Features, Stereotypes, and Defaults
8. More about Cognitive Models
9. Defenders of the Classical View
10. Review
Part II: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11. The Objectivist Paradigm
12. What's Wrong with Objectivist Metaphysics
13. What's Wrong with Objectivist Cognition
14. The Formalist Enterprise
15. Putnam's Theorem
16. A New Realism
17. Cognitive Semantics
18. Whorf and Relativism
19. The Mind-As-Machine Paradigm
20. Mathematics as a Cognitive Activity
21. Overview


Book II: Case Studies
Introduction
1. Anger
2. Over
3. There-Constructions
Afterword
References
Name Index
Subject Inde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0: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没听懂

正在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0: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史-植物学卷 p397 为人类服务的植物和昆虫
把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归为一类是个不幸的错误。甚至更为不幸的是,这一混淆产生于汉字书写的早期形成阶段,因而这个错误深入到了语言的结构之中。虫的部首被结合作为“蛙” 和“蛇”的一部分。一旦“蛙”和“蛇”的概念以某种方式与“虫”相结合并永久性地固定于书写字体中,就使后来的博物学家们很难突破对“蛙”字和“蛇”字思维上的想象而认识不到它们原是“兽”族的成员,并且应当与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划为一组,而不是与昆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1: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流血一周,还不死的动物,大家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

                                           出自澳大利亚的土著谚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2: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Dixon在1982年描述的有关德伯尔语对事物分类的简述

Bayi: 男人、袋鼠、蝙蝠、大多数蛇类、大多数鱼类、一些鸟类、大多数昆虫、月亮、风暴、彩虹、飞镖、一些长矛,等等。

Balan:女人、袋狸、狗、鸭嘴兽、针鼹、一些蛇、一些鱼、大多数鸟类、萤火虫、蝎子、蟋蟀、任何与水或火有关的东西、太阳和星星、盾、一些矛、一些树等等。


这种分类方法跟华莱士兄所说的那种是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3: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范畴的传统观点

谢谢华莱士兄的关注,因为没有电子版,我尽量多敲一些字。

另外,上海师大的汉语时空也在讨论这本书,张万禾简略介绍了本书的章节。
http://www.hysk.cn/bbs/thread.php?tid=295

我打得慢,心急的朋友先去看他那里哦。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到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著作,范畴被认为是完全被理解和没有问题的。那时,范畴被认为是抽象的容器,各种事物不是在这个范畴容器之中,就是在这个范畴容器之外。假如(并且只有)当这些事物拥有一定的共同特性时,它们才被认定为属于同一个范畴,同时,这些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又被用来定义该一范畴。这一传统理论不是作为一种经验式的假设,而是被当作一个不可质疑的,明确鉴定的真理教授给学生的。

在西方,理性长期以来一直被设想为是脱离肉体的和抽象的,由于数字计算机是透过操作符号而运作的,同时由于这些符号是根据一个被看作是现实世界部分模型的数据库而获得释疑的,许多人一直认为计算机拥有基本的思维能力,这就是当代的所谓心智如同计算机这一隐喻的基础,并且这一隐喻已经从计算机科学领域、认知心理学领域一直流传到整个文化领域。对此感兴趣的,可参考我这一帖
  《心灵的新科学》+《心灵的新科学(续)》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274764-keyword-.html

这两本书的观点是对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4: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您介绍这个书,碰巧隔壁坛子里正在说“分”和“类”的事
压力死的多 的书《范畴篇 解释篇》 我还真看过,千言万语,一个字,看不懂
呵呵,不过,这不影响 听别人说

您请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5: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7: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范畴这一个概念,不仅要改变我们的心智概念,而且还要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引用第7楼华莱士2007-01-19 14:30发表的“”:

看到您介绍这个书,碰巧隔壁坛子里正在说“分”和“类”的事
压力死的多 的书《范畴篇 解释篇》 我还真看过,千言万语,一个字,看不懂
呵呵,不过,这不影响 听别人说

.......

这本书所提到的原型理论正是借助人类学、语言学和心理学所进行的周详的研究,从根本上对那种关于范畴的传统观点加以质疑。

人类所做的范畴划分在本质上与人的经验和想像有关,即一方面与人的感知、原动性活动和文化有关,另一方面又与隐喻、转喻和内心联想有关。

由此可见,人类理性主要高度依赖于同样这些要素,因此,不能仅仅把抽象符号的操作作为其特征。当然,人类理性的某些方面是能够被人为地分离并运用抽象符号的操作使其模式化的,正如人类所做的一部分范畴划分确实和传统理论相合一样。但是,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这些次要部分(subpart),而是人类所拥有的这种能力的全部。


要想深刻改变范畴这一个概念,不仅要改变我们的心智概念,而且还要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范畴是事物的范畴。由于我们不仅仅单独透过单个的事物来理解世界,而且还根据事物的范畴来理解世界,所以我们往往认为那些范畴是实际天然存在的。我们给生物物种、天然物质、人工制品、色彩、亲属和情感等划分范畴,甚至还给句子、词语、意义划分范畴。我们给我们一切所能想到的一切划分范畴。改变范畴概念本身,就是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等下我会敲进来对色彩分类的有关研究。
这本书对语言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1:12 , Processed in 0.1818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