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4|回复: 0

储蓄搬家:股市崛起的原始动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21: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储蓄搬家:股市崛起的原始动力

  是激情的真正开场还是疯狂的最后余音?
  2007年开市以来,沪深股市投资狂飙。A股新增开户数大幅激增、连续多日创下1200亿元左右的天价成交量,排队取款和开户的往日盛景再现。
  到股市去!国人多年未见的投资热潮随着股市的疯狂开始群情激荡之时,股市震荡却随之加剧。
  1月12日,沪指大跌102点,为本轮行情单日最大跌幅。
投奔股市“蓝海”
  “具体的数字我不方便说,但我可以告诉你,元旦后的这两周,每天新开户的股民数量比去年年底时大概增加3成。”银河证券广州五羊新城营业部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而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统计,在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周内,沪深交易所新增A股开户数共有175820户,创下2001年以来的天量。但在今年元旦开市以后,这一天量再次被刷新。从1月4日到1月10日的5个交易日内,新增开户数达到290709户!1月10日更是创下63579户的单日新增开户纪录。
  与此同时,上证综指疯狂拉上新的高点。其背后的推力,一定程度上恰恰折射出资金流向的转变。“攒钱买房存钱防老”——国人心目中的恒产恒心在股市热火朝天的赚钱效应中,已经开始发生动摇。
  在银河证券广州五羊新城营业部,记者遇到了正准备放弃小商品批发生意专职炒股的李先生。现年36岁的李先生看起来成熟稳重,不像是一个草率下决定的人。
  就在十几天前,他刚刚咨询过一些理财专家,询问究竟多少资金用于专职炒股会比较合适。
  “投入少了,可能还没有做生意赚得多,但投入太多又担心风险。”李告诉记者,他在去年国庆节之后开始炒股,至今收益率已经超过30%。
  “如果把钱存到银行里,实际上是贬值的。”在征询多位理财专家的意见后,李决定把现有140万元资金总额的8成用来炒股,剩下2成留着生活中备用。
  “现在的生意先让太太照看着,等存货差不多处理完,就要全心投入研究股市了。依我现在的水平,赚了钱也只是因为运气好。”在李坚定的目光中,闪烁着对谋生道路重新选择的期待。
“疯狂”的储蓄
  “我们可以找到一万种理由解释股市的上涨,但最原始的力量恐怕还是居民储蓄大规模的入市。”在中原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张冬云看来,正是在居民储蓄源源不断流入的情况下,股指才得以如此迅猛地攻下一个又一个关键点位。
  端倪其实早已出现!
  去年10月,全国储蓄存款出现5年来的首次下降。尽管央行2006年全年数据尚未公布,但从各地分支行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居民储蓄大规模流入股市的迹象已经愈加明显。
  截至2006年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455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幅却比2005年末下降2.7%。其中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16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少增414亿元。南京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增幅则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9%。
  申银万国宏观研究员陆文磊认为:“虽然居民储蓄增幅下降并不能直接证明储蓄流入股市,但这一现象加上新开户数的增加,以及基金发行的火爆却可以间接证明。”
  工行广东省分行某营业部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透露,2006年以来居民储蓄发生了两个比较明显的转变:一是定期存款尚未到期就转存活期的储户数量增加;二是每到新股发行,就有大批客户前来提款。“在去年12月26日中国人寿网上申购日,当天取款金额比往常骤然增加2000多万元。”
  1月11日,在招商银行广州花城支行,一位客户正在理财中心咨询有关“随借随还”业务。该行一位副行长对记者坦承:“最近询问‘随借随还’业务的客户很多,虽然‘随借随还’明确规定借款不能投资于股市,但具体去向其实并不容易监控。”
  言外之意,一直被理性投资者所不屑的贷款炒股,也已经开始死灰复燃。
基金的推手
  究竟是什么力量吸引了国人博弈股市?一方面显然是股市一年多来的赚钱效应;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公私募基金的营销推广。
  2006年,上证基金指数连续创出历史新高,全年累积涨幅高达148.19%,基金总规模也随之连创新高。截至2006年末,基金资产净值已经超过8550亿元,“基民”总人数突破1500万,基金扩张的规模差不多相当于过去8年的总和。
  元旦过后,业界一度认为被管理层叫停的新基金发行再度风生水起,目前就有3只新基金在同时招募。
  “放开基金发行,相信也是管理层的无奈之举,与其让普通居民直接炒股不如让专业化的基金团队代为理财。”渤海证券资产管理部一位高层认为。
  与此同时,2006年以来私募基金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成了另一个“吸储机器”。
  “从年初到现在,我们6个人的核心管理团队负责运作的客户资金本金数量,从年初不到1亿元增长发展到现在的十多亿元。”广州某大型私募基金组织人王刚(化名)透露,而像他这样规模的私募基金,在同一座大厦内办公的至少就有8家。
  王的办公总部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偏僻一角,一幢至今仍在重新装修、丝毫也不起眼的写字楼。“股市红火起来才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的富人真多。”
  据王估计,“大大小小的私募基金规模总量其实远远超过公募基金,因此引入的居民存款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5:47 , Processed in 0.1382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