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88|回复: 1

[【文史类】] 以色列崛起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0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独家关注 发布日期 :2007-01-11 文章作者:章敬平 耶路撒冷报道 
http://www.eeo.com.cn/news/djgz/2007/01/10/27881.html

一个诞生不过58年的国家,为什么能从一个农业国家快速变身为现代化国家?
   一个人口不足700万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炮火和战争的阴影中实现人均GDP 18000美金的经济奇迹?
   一个国土面积不足中国三十分之一的国家,为什么能完成从“农业立国”到“科技立国”的成功转型?
   一个除了沙子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弹丸小国,为什么能在世界经济论坛国家排名中遥遥领先?
   2006年11月25日开始的10天里,我们揣着一长串的问号,管中窥豹地探寻了以色列崛起的秘密。
    我们的最后一个采访对象是以色列外交部亚太司副司长Amos Nadai,他说,以色列崛起的秘密,就在于一无所有。除了沙子,除了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他们什么都没有。


从宗教圣殿到科技圣殿


   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的惊人成就,是以色列人给我们的第一个冲击。
   到达以色列的第一天,我们在以色列商贸劳工部投资促进中心观看了一个短片。从比尔·盖茨对以色列高科技人才的赞美,到IBM等世界一流企业落户海法高科技园区,短暂的十分钟内,短片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对以色列高科技的青睐,以及以色列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该中心主任Rachel  Roei女士告诉我们,以色列人发明了诸多颠覆性的技术: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挑战的网络电话VoIP技术;改变人们沟通方式的ICQ;提升无线计算能力的奔腾和迅驰芯片;丰富网络运用的Comverse的语音邮件……
   看到摩托罗拉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看到退役军人发明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微软、IBM等高科技公司争先恐后地在以色列安营扎寨。来自以色列央行的数据称,2006年前7个月以色列吸引的外国投资达15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首要目标,“股神”巴菲特用40亿美金收购了以色列Iscar公司80%的股权,ScanDisk则将最先发明移动硬盘技术的MSystems公司揽至麾下。世界权威机构Fitch将以色列的国家评级从“A”调到了最高的“A+”。
   遥想以色列建国之初,以色列商贸劳工部外贸局局长Boaz Hirsch说,那时候,他们是一个农业国家。最典型的标志是,他们向全世界出口了很多柑橘,由于柑橘的产地在雅法,所以柑橘的品牌名称就是雅法的城市名字Jaffa。
   不足半个世纪的光景,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信息通讯领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在耶路撒冷这座古老的“宗教圣殿”之外,缔造了一座崭新的“科技圣殿”。他们开始向世界兜售象征高科技的Jaffa。
   Java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语言,以色列人读起来和Jaffa的发音一致。Boaz  Hirsch说:“当高科技把以色列抬进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我们的人民骄傲地说,我们走出了一条从Jaffa通往Java的新路。”
   以色列为什么会成为“第二个硅谷”?为什么会成为硅谷之外新兴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方?为什么能在世界经济论坛国家排名中遥遥领先?为什么这么快就完成了从Jaffa到Java的转变?   
   欧美高科技公司领袖们的答案是,以色列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据称,巴菲特在收购Iscar公司时称,Iscar是头脑、才干和想像力的独特组合,他们的收购,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他们的头脑的豪赌。
   诸多受访的以色列官员认为,这样的答案看到的只是表象,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以色列一无所有。他们说,以色列没有资源,只有投资仰仗头脑的高科技,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拼出一条血路。


“我们的秘密在于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成功的秘密,真的就在于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我们要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须寻觅到适合我们的道路。”11月30日,在以色列外交部,亚太司副司长Amos Nadai,就以色列崛起的秘密,发表他的“个人看法”。
   显然,这样的看法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看法”。采访期间,从外交官到商贸劳工部官员到成功的企业家,受访者众口一词,答案惊人的一致。
   Amos Nadai说:“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国家实在太小了?从上海到北京要飞好几个小时,而你们在直升飞机上看以色列,一会儿就结束了。”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实在是太小了。边界线和停火线内的以色列面积,包括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地区,不过27800平方公里。从西部地中海沿岸到东部死海沿岸,乘车一个多小时就能穿越而过,即便是从最北端的麦图拉到最南端的埃拉特,也不过6个小时的车程。
   国土面积小也就罢了,糟糕的是国土资源质量也不高。他们没有阿拉伯邻国引以自豪的石油,却有一半以上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在地面上跑,经常只需几分钟就能从绿洲跑到沙漠。雨水对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说,算得上奢侈品。以色列的淡水资源已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但他们还在研究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
   贫瘠的自然资源,让以色列人在建国之初,就意识到“科技立国”的意义。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告诫人民,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追求,不能仅仅是抽象的知识追求,更应是关系民族存亡的关键因素。
   之所以将科学研究拔高到民族存亡的高度,不单单在于一无所有的自然环境,还在于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外交上常说的“睦邻友好”四个字,根本不能用来描述他们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不到24小时,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的正规军,就用枪声撕碎了复国的欢乐。彼时的以色列公民,将近百分之一战死在这场战争中。直到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他们和周边国家打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
   恶劣的周边关系,频频爆发的战争,促使以色列人研制尖端军事技术。以色列官员说,1960年代运用于军事通讯系统研究的巨额资金,在1980年代孵化为民用技术。CheckPoint公司发明的防火墙软件,就是一个从军事技术向民用技术转型的典型例证,它同时改变了人们对“军队”这一概念的认识。
   狭小的国内市场,糟糕的周边关系,迫使以色列人专注于高科技,将眼光投放到全球。RAD集团董事长Zohar Zisapel说,以色利必须走高科技的道路,必须集中优势在有限的高科技领域内取得突破,科技生活必须成为以色列国民生活的中心。
   有“以色列比尔·盖茨”之誉的Zohar  Zisapel说,早在20年前,他就在将商业攻略从香港转移到中国大陆,10年前,他就中国大陆设立了窗口公司RAD中国公司。在Orbotech公司的实验室,以色列科学家向我们图解了中国市场上方兴未艾的等离子彩电的技术原理。几天前,他们向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做过同样的演示。
   该公司副总裁Amichai  Steinberg称,他们将技术卖给了韩国,韩国再用买来的技术去中国制造彩电,攻占中国的市场。
   一无所有的以色列人知道,他们能够开发的资源只有国民的头脑。他们复国还没成功,诞生过诺贝尔奖得主的希伯来大学就已经建成。他们对教育的投入是惊人的。以色列人投资子女教育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今天的中国人。
   一位以色列女性官员说,她们在向别人介绍未成年子女的时候,往往会说,“这是我的孩子物理学家某某某”,以示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许。据悉,2000年以来,将近一半的以色列人受过13年的学校教育。以色列每1万人中就有140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比例是美国和日本的两倍,全球各国没有能出其右者。


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


   以色列高科技的惊人成就,以色列谜一般的崛起,是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喋喋不休的话题。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教授巴泽尔著述的《产权的经济分析》,是北京大学汪丁丁教授等人时常提及的名著。书中所有的案例,都来自于以色列。
   一位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移民以色列的“北京人”,对我们说,以色列在政治经济制度层面的安排,是以色列得以崛起的关键要素。
   以色列的经济政策取向,是私有化、市场化、法治化。
   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得益于政府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法治环境。以色列商贸劳工部外贸局局长Boaz Hirsch说,自1950年代末期《鼓励资本投资法》诞生以来,《鼓励工业技术研究法》等等鼓励私人和外资投资高科技的专门法律,接连出台。微软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潮水般涌入。
   以色列的技术创新,还得益于政府垄断枷锁的砸碎,私有化历史进程的加速。将我们从中国送到以色列的以色列航空公司,就是一家两年前由国营改制为私有的公司。
   自1990年代起,以色列国有公司的私有化浪潮惊涛拍岸。去年,以色列通信巨头Bezeq在耗时6年的私有化改制中,终于脱掉了国有的衣裳,裂变为一个个竞争充分的移动运营商或者服务提供商。政府的责任,被简化为六个字:缩小数字鸿沟。
   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同样得益于风险投资制度。在海法高科技园区,一个只有三个人的技术公司,试图为中国人既不损害欧美知识产权又能便宜地使用欧美游戏软件,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总经理从政府那里拿到了第一笔免费的风险投资,他说,他必须小心翼翼地使用它,因为政府只给他一次机会。
   以色列风险投资协会主席Assaf  Harel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不存在风险投资产业,政府设立专门的风险基金,打破创业者初期的资金瓶颈。如果成功的话,受益归个人所有,失败了,损失由政府承担。15年后,美国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风险投资产业。
   以色列央行行长斯坦利·费希尔说,鼓励经济腾飞的制度创新至关重要,数十年前,不少人问他,以色列人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好好工作?这位前美国花旗银行副董事长说,那时候的制度安排,不能鼓励人们创新的自主性。  
   以色列人不仅看重他们的经济制度,还看重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在以色列高等法院门前,以色列商贸部的官员说,好的法律和好的政治,为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制度环境。
   以色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均不同于美国,但三权分立的框架、宪法之上的原则、自由民主的精神,是一致的。以色列的朋友跟我们津津乐道的两件事,一件是警察在解决冬季积雪问题时,对他家和总理家的态度没什么两样的陈年旧事,一件是我们在以色列期间发生的,以色列检察官对总统卡察夫涉嫌性骚扰进行独立调查。
   好的政治制度对以色列而言,同样意味着竞争力。1990年代,由于前苏联解体,以色列经历了一次移民潮,涌入以色列的人口约有100万人,这与法国当时移民到美国的人数相当。前苏联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人员。据以色列商贸劳工部高级官员估测,他们给以色列经济带来的价值差不多150亿左右。
   这笔数目相当于俄国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经费,这意味着苏联免费为以色列培养了一支研发队伍。苏联移民中还有许多经济学教授。那时候如果你随便打开一份报纸,就会发现有很多关于苏联教授为以色列做出贡献的报道。
   以色列还是一个鼓励思想创新的国度。尽管犹太教信奉“一神思想”,但他们鼓励思想多元化,倡导思想独立、言论自由。1995年,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那个青年,在没有死刑的以色列,开始了漫长的牢狱生涯。他表示“绝不后悔”的言论,也能自由地见诸报端。在特拉维夫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接受我们访问的Paul Rivlin博士,指着陪同我们的外交部官员说:“我的观点不代表政府,我认为巴以冲突中的双方都有责任。”


软实力   


   曾被马克·吐温嘲弄为没有希望的疟疾横行的以色列,何以一跃而为中东“花园”,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一个跻身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林的强国?探寻以色列崛起之谜,人人不时提到她蓄积多年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新概念,包括文化的感召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国际关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要素。如果说军事层面的“硬实力”,是以色列在对敌战争中屡屡获胜的关键,那么,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的“软实力”则是以色列崛起的关键。
   以色列人口中四分之三以上是犹太人。犹太文化2000年来对“一个神、一本书、一种信仰”的忠诚,最终孕育成“四海一家”的“犹太一体观”。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回家”。以色列央行行长斯坦利·费希尔在2005年5月1日之前,还是个美国犹太人。
   58年过后的今天,以色列的人口数,已由建国时的60万,变成700万。在希伯来大学攻取哲学博士学位的张宝贤对我们说,只要你信仰犹太教,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可以皈依为以色列公民。换言之,今天的犹太人不再是一个确定的种族,而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我们在耶路撒冷街头看到的警察,就像一个“多国部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警察们,其父母或者来自于北非,或者来自于前苏联,或者来自于美洲。
   “四海一家”的文化观,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以色列外交部一位官员说,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捐款,是1950年代以色列甩掉战争包袱的重要因素。
   引领我们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地带的Leah Soibel,是个生长于美国的犹太人。数年前,她放弃了纽约的舒适生活,只身来到以色列,组建了一个帮助国际记者理解巴以冲突的非政府组织——“以色列项目组织”,引领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进入巴勒斯坦火箭喜欢袭击的危险地带。我们乘坐直升机观察巴以局势的3000美元的费用,就是该非政府组织支付的。
   “四海一家”的文化观,鼓励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重返故土,鼓舞以色列国内的犹太人捍卫故土,热爱祖国。在巴以冲突频频的加沙附近,有个名叫Sha'ar Hanegev的地区委员会。Eliahu Segal是该委员会的行政长官。他说,炮火几天前刚刚烧毁了他的院落,但他们一家三代并不会因为恐惧而撤退或者搬迁他处。在被火箭炮摧毁成断壁残垣上,人们的情绪没有我们想象的紧张。
   外交部官员说,民众和政府之间已经形成了对付恐怖活动的默契,耶路撒冷死伤惨重的爆炸发生不过两小时,秩序就恢复到从前。超市、酒店、办公大楼的安检,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人们的表情,除了配合,就是安详。   
   以色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前以色列驻沪总领事Ilan Maor看来,也是以色列经济腾飞的原动力。作为一名外交官,他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告诉自己的女儿,他们的家在以色列,他们要为家园为以色列而工作。我们采访斯坦利·费希尔的时候,没有问他以色列的经济成就问题,采访结束起身离去前,这位新以色列公民恳切地希望我们,将以色列的经济成就告诉中国人。
   以色列的崛起,乃至于复国,都离不开美国人。据称,这在一定程度上缘自两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亲昵。
   文化是犹太人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作为一本记录犹太人思想体系的书,《圣经》对世界的贡献,没有哪本书可以与之相媲美。流淌其中的“一神思想”,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幻化成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并影响到美国的立国先贤。我们在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看到的,“人人生而平等”之类“不言而喻的真理”,就源自犹太人的《圣经》和“一神思想”。
   以色列的软实力,是以色列吸引美国做他的“盟友”的隐形资源。倘若没有美国的帮助,以色列复国之路可能就没有那么平坦了。
   1947年,托管巴勒斯坦地区的英国政府,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提交到联合国。在美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展开技艺娴熟的外交攻势,博得世界人民对犹太人因为没有家园而被纳粹屠杀的同情,终于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以三分之二多数票,赢得犹太民族建立自己国家的合法权利。
   20年过后,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一项举世震惊的裁决:美国犹太人拥有以色列国籍,美国犹太人可以加入以色列国防军参战。一位中东问题专家说,没有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亲近感,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色列:奶与蜜之地

文章来源:生活方式 发布日期 :2007-01-10 文章作者:刘彤 
提前三个小时,我们就必须赶到机场接受以色列航空公司的安检。一套完整的安检包括托运及手提行李中的每件物品都要开包呈现在以航安检人员的面前,这自然免不了那些令人尴尬的小零碎的曝光,然后就是长达十多分钟的仔细盘问,诸如“这些行李是你自己在自己家中亲自打包的吗”、“有人托你转交任何物品吗”之类的“废话”会被问及四五遍……凡此种种,都会提醒你,尽管从来没有一个游客受到过恐怖袭击,以色列仍是个特殊的目的地。


特拉维夫:白色复兴之城


  特拉维夫建于1906年,不长的历史在以色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显得活力四现。作为以色列的首都,这里聚集了大部分的政治和商业及文化机构,还有夜生活。
   北京已经是冬天,但这里正是最舒适的天气,天空碧蓝如洗,充满暖意,大片的绿地让人忘记100年前这里仍是沙丘,事实上,以色列北方相对来说水资源丰沛一些,再加上先进的滴灌技术,使得这座城市变得郁郁葱葱。想到国内曾闹腾过北京是不是会因为缺水而迁都,那么就到特拉维夫看看吧,相比之下,北京的水资源堪称奢侈。
   整个城市西临地中海。海滨城市并不少见,但当我们乘坐直升飞机从空中俯看时,仍会惊讶于地中海在这一地段的色彩:透明的蓝与绿及细腻的浅色沙滩。
   以色列人爱用白色来形容特拉维夫,因为这里的建筑以浅色居多,行色匆匆的犹太商人们身着浅色的衬衫,还因为,对于犹太这一古老的民族来说,100年的历史太过短暂,特拉维夫完全没有历史的包袱,是一座轻装前进的城市。而且丝毫感受不到“恐怖袭击”的气息,与前一晚我们在首都机场受到的严格检查大相径庭。我们到达后的第一顿晚餐进了一家中餐厅,好向同胞无障碍地打听当地情况,老板娘很热情地告诉我们:他们从来没有担心过恐怖袭击,倒是刚有个变态狂越狱,让这里的女人们不敢夜间单独出门。果然,当我们进入一家酒吧准备放松休息时,热情的女侍告诉我们,今晚这家酒吧会举行私人派对,不对外营业,但欢迎我们随时加入他们的狂欢。参加派对的有老有少,人人表情轻松,陶醉在音乐的节拍中,没有丝毫忧患。
   特拉维夫城南有一个古老的港口雅法,这里曾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本已破旧凋蔽,经过近年来的重建,成为艺术家聚集的地区,变得繁荣而高尚。据介绍,由于犹太民族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而且中东局势极端动荡,以色列艺术家专注于形而上的抽象艺术,这在夜色下的艺术家橱窗中一览无余。雅法盛产桔子,迷宫般的古老街巷间,有一棵独特的桔树,种植在被悬吊起来的巨大陶罐中。悬浮的桔树,无所依托但枝繁叶茂,或许就是经过千年大流散的以色列民族的象征。如此简单的望文生义,应是艺术的大忌,但对于以色列这样符号性极强的国度,这种想法也算油然而生。


耶路撒冷:黑色安息地


   耶—路—撒—冷。
   极富音韵之美的译名,充满悲悯之气。这座城市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即便我们对这几大宗教少有所知,作为俗人,对圣城仍持有深深的敬意。
   相对于特拉维夫被称作白色之城,耶路撒冷被称作黑色之城。犹太人的日历里,一天始于夜晚,周五太阳落下时,我们进入耶路撒冷,正是安息日悄悄来临之时,城市逐渐被黑夜所淹没;虔诚守安息日的犹太人,穿着黑色的安息日礼服,结伴外出游玩。不得使用汽车,不得开火煮食,不得工作……一系列在外人眼中奇特的犹太风俗,意味着作为游客的我们很难找到一家开门的商店和热气腾腾的餐厅,但也算一个体验以色列特有风情的契机。
   安息日并不意味着耶路撒冷的一切服务业都得歇菜,居住在此的阿拉伯人提供从出租车到餐厅和超市的一切服务。阿拉伯风味白天在路上尝过,丰盛而鲜艳,兼有室外的骄阳和蓝天,令人难忘;晚间总算找到家日餐尝了尝,也还勉强,而且上座率很高。至于中餐还是免了吧,这里没什么中国人,生意不好,环境和口味都莫名其妙。作为移民国家,以色列号称有世界各国的美食,但我们尝了一路,感觉总不正宗。移民对于美食文化,未必总是一件幸事。
   口腹之欲没能满足,眼前却呈现出一个凝重而斑斓的世界。
   一早起来,我们登上橄榄山。橄榄山既留下了很多耶稣的足迹,也是犹太人的朝圣最终目的地,这里有很多犹太人的墓地。在山顶可以远眺耶路撒冷,城市在碧蓝的天空下鲜明而辽阔,远处的金顶清真寺、圣石拱顶清真寺、圣墓教堂等历历在目,如一帧宽幅的神性画卷。
   旧城是游览的精华。实际上耶路撒冷旧城的面积相当狭小,只有2平方公里。但这2平方公里,浓缩了犹太、基督和伊斯兰三大宗教的重要历史。
   常规的精华旅游通常是四天行程,可以看完圣城的重要古迹。前提是,除了宽裕的时间,还要有相当的宗教知识。走马观花至少也需要一天,让人们从耶稣最后的晚餐地一直跟随他背负十字架走完受难之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并最终复活。其他最为著名的景点还有为纪念穆罕默德升天的清真寺,以及犹太人心灵的告慰场所——哭墙。
   圣墓教堂位于各各他山上。这里是传说中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地方。12月初的以色列气候宜人,但不是宗教节日,来圣墓教堂的游客没有想像的多。据说到每年复活节时,整个旧城会变得水泄不通。即便在此时,善男信女们也须排长队轮流跪倒在据说是耶稣受难处,亲吻遗迹,以表心中的信仰。在圣墓教堂,我们才惊异地发现,基督教流派之多,穿不同教派服装的神职人员恭守其间,好多都是我们从未见识过的黑色阴森的打扮。这也许是耶路撒冷“黑色之城”一说的另一来源。如今,这座基督教堂的守门人是阿拉伯人,而教堂的长老则为东正教派。如此“百花齐放”的宗教景观,也许只有在耶路撒冷才得以一见吧。
   至于哭墙,则是犹太人的精神家园,也是耶路撒冷的象征,犹太人常在这里为自己失去的土地而痛哭,故名哭墙。以色列建国后,哭墙又成为许愿墙,众多信众来到这里,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纸条上并塞进墙缝。这座位于圣殿山附近的古墙并不如想像中那般壮观,但墙缝中迎风招展的枯草平添幽意。由于是安息日,不得动用数码相机一类的电器,我们只能在百米开外的一条高街上远远拍摄哭墙,恰恰这条高街下面有条人行道,正是去某个犹太会堂的必经之路,不时有身着黑色安息日礼服的犹太人全家来往,这里反而成了观看犹太人日常面貌的绝好角度。


死海:蔚蓝的湖泊


   死海真正打动我们的,是它纯净壮美的风光,和沿途的沙漠景色。
   耶路撒冷靠以色列南部,临近沙漠。往死海去一路上的景观已经提醒我们:植被渐渐稀少,赤裸的山岩呈现米白的色泽。耶路撒冷海拔高达800米,往死海走不了多远,马上就降到海平面,一路上会有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牵着花花绿绿的骆驼让人骑着照相收费。到了死海就是海拔下400多米啦。
   去死海的路上,有一个叫做马萨达的悲壮的古城堡,是2000年前犹太人与罗马人交战的据点,战败的犹太人在这里集体自杀。这座山丘上的城堡已经风化,但宏伟之势不减,里面的古罗马浴场、希律王宫围墙、精美的马赛克地板等都保存完好。作为游客,我们是坐缆车上去,而犹太学生,则要求沿着古代栈道爬上来,以培养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过马萨达不久,就可以看见死海。死海之蓝与纯净,之前我们无法想像。沙漠地带的天空就以纯净的蓝色著称,死海之蓝毫不逊色,甚至海边的一条运河,也完全是碧蓝色,周围都是浅米色的石头山,大块的纯色景观让人舒畅而宁静。
   死海泥的美容效果据称一流,所以这里的旅游商店卖的多是死海泥,让人惊奇的是,耶路撒冷连家像样的中餐馆都没有,但店里的中文解说却做得很好。对美容仍抱有幻想的女人,想讨好老婆、女友的男人有福了。
   一到死海酒店集中的地带,沙漠景观突然大变,又成了花草葱茏、富丽温柔的绿洲景象。以色列人会利用休假来到这里,洗温泉,泡死海,做美容,以休养生息,处处可用歌舞升平来形容。还是托滴灌的福。生于沙漠,被迫在世界各地流散了几千年,至今自危的以色列人,很难想像他们有什么事情办不到。
   几乎所有的死海旅游宣传广告,都是永不会沉没的人们在海中浮躺嬉戏的镜头,我们心目中的死海几乎成了一个游乐场。海的那一边就是约旦,跟以色列一样,都是蓝色与米色,难道人们躺着躺着,就能漂到约旦去?多么浪漫的跨国旅行。事实上,由于死海的盐分太高,是普通海水的10倍,它的确能让人轻轻松松躺上去,甚至可以装模作样地躺在上面看书,好拍一张照片作留念——当然,那书最好是本过期杂志,拍完照就可以随手扔掉。人们并不能长久地浸泡在海中,高浓度的盐分让人的皮肤并不舒适,而一旦海水进入眼中,会疼痛难忍,不得不回到岸上用淡水冲洗干净。
   回程,车上的CD机放出帕尔曼演奏的《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这位技巧圆熟的演奏家被人诟病为过度煽情,但作为一个生于以色列的犹太艺术家,他演奏的《辛德勒的名单》,自有其他人无法超越的感情深度。
   从死海回耶路撒冷,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一路上是不绝的路牌指向不同的旅游景点。
   在《圣经》中被称为奶与蜜之地的以色列,面积只有中国五十分之一大小,但其旅游资源无论从人文还是自然景观来说,都丰富得令人惊讶。只是它背负的“恐怖”名声太过显赫,时常会掩盖它的光芒。当你亲身经历后,才会明白,危险的确存在,但它不过只是这个新生而顽强的国度中些微的瑕疵,而对旅游者来说,这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1:01 , Processed in 0.1751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