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42|回复: 0

测一下你的经济学功夫到底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9 0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测度?当然是基本功测试。什么是经济学的基本功?当然是对最基本的价值、需求、价格概念的理解。如果测试的结果不好,你千万不要自怨自艾,因为西方经济学压根就没有建立起这样一个完善的基本概念体系,直到目前所依赖的基本概念体系都是漏洞百出自我矛盾的,你当然难以掌握了。如果测试结果你还行,那完全是你自己的功劳,我敢肯定,你对西经的荒谬一定有自己的深刻认识。

今天就再罗嗦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经济现象无非是人的行为,如果人是正常人的话,其行为就应该符合心理学的规律,即行为动机逻辑一致性原则。需求的概念,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是对行为的动机的描述。因此,需求是一起行为的动机包括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钱皮认为,进一步区分为需要和需求是意义不大的,无非是强调需求的有效性和需要的潜在性而已,但是,经济学对无法通过支付交换达到满足的无限需要是从来都不予考虑的,因为无从考虑一个虚假的、不存在的东西可能带来什么结果。所以,以下的论述中,需要就是需求,不再玩文字游戏。玩这种文字游戏,说明西经口头上声称只考虑有效需求而心里其实还惦记着无效的欲望。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从行为动机的确立和行为方式的选择两个方面展开。

先说行为方式的选择。这个我之前的多个帖子里都有提到,即经济学面对的行为方式是交换,还有自给自足、馈赠、乞讨、抢掠等非经济学的手段。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说,经济学其实就是关于交换的学术,经济学因交换而产生和消亡,公有制度下只有分配没有交换故而没有经济学存在的基础。

再说行为动机的确立。在没有一个合理动机的情况下就采取行动,这不是理性人而是精神病人。那么怎么样才算有了一个合理的动机呢?或者说,行为动机的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依然是心理学的内容,只不过把它搬到交换这个特定现象上来。

一项交换行为的动机的确立,笼统地说包含三个方面,《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谓之“需求三要素”,这个三要素论也不知在哪些帖子里都重复N次了。何谓需求三要素?就是“需要的对象是什么;需要的数量是多少;什么条件下需要”。三个要素如果不明确,理性人不会有行动,因为此时行动缺乏指引和目标,就是盲目的。当在适当的条件下需求者交换得到了他所需要数量的对象物,他就满足了,即达到心理学所谓的“解欲”状态。

第一要素不需要多讲大家都能明白。当然,在描述需求对象时还会包含对对象物的质的要求,达到什么功能质量指标等等。基于这一点有人会把不同品质的同类物品算作不同商品,比如甜苹果和酸苹果不是同一商品等等。比如你说你需要一辆汽车,你一定还会有需要什么品牌型号排量颜色等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都构成了需要什么物品的具体内容。

第二要素的确立,直接导致对需求量的定义的产生。因为经济学只考虑理性人,因此就只考虑动机确定的行为,而需求三要素的确定是行为动机确立的缺一不可的条件,所以——需求量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如果需求量是一个不定的东西,则意味着这个动机要素没有确定。

需求量当然有一个时间段问题,即这个量是可以满足多久的需求的,比如吃饱了可以坚持多久不饿,喝足了可以多久不渴等等。必须注意,基于此,需求是可以分割的。就是说大目标可以分隔为小目标分步完成。循序渐进、不要贪大求洋、步步为营等等就是这个意思。大目标分割为小目标,可以认为是一项“需求”的变化,一个需求对应于一个确定的需求量,即对于一个不变的需求来说,需求量是不变的。

第三个要素就比较微妙了,包含的细节更复杂一些。什么属于“条件”?首先,何时需要?比如对食品的需要取决于是否饥饿;对水的需求取决于何时干渴和要洗澡……这些条件通常不会考虑到价格问题。但是有和价格相关的,比如对所需要的对象物的数量来说,自己愿意最多支付多少代价去换取(底价),如果对方也正好同意你的价格条款时,你是否正好具备支付能力?是根据偏好立即去交换还是等在其它项目之后再行交换?

经济学的纷争其实往往出在第三个要素方面,即考虑需求量的时候有没有和价格联系在一起。《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认为两者没有联系。因为之一,愿意用多少代价获取所需数量,是自己确定的,不是他人指定的,即交换的比例(价格)是一个需要被你自己确定的东西,是结果而非条件,你是理性人,具有自主性,没有人给你指定这种限制条件。之二,客观现实也是如此,即达到解欲的量和价格无关,比如吃多少可以果腹、喝多少水可以解渴、穿几件衣服可以御寒等等。假如真的有人是根据价格确定需求量的,则他不具备理性人特征,他的交换行为不是以满足需求达成解欲为目的的。

有人会迷糊:“愿意支付多少”这不就是价格条款吗?怎么说和需求量没有关系?是价格条款不假,但是此条款限制的不是需求量而是是否需求。你不接受我的底价条款,我就不同意和你交换,而不是调整需求量的大小。人的需求同时有多个,依据偏好形成一个先后顺序即消费序列,价格区间的变化改变的是某些需求在这个序列当中的位置(即偏好)而非改变这个需求项目的需求量。

另一点,价格是由两个交换者的底价构成的一个区间形态。所谓理性人确定的价格,是自己的底价。任何人都不能无视对方的存在而达成超过对方底价的交易,因为交换是基于私有制的,有“私有权不可侵犯”的约定在前。换句话说,交换者一方只是自己底价的决定者,而同时是对方底价的接受者,互不侵犯才能达成交易。这个“接受对方底价”和价格是自变量是完全两码事。价格决定,是两个交换者共同决定,而不是一人专断。有人把共同决定作为“价格是自变量”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价格是自变量”就意味着有交换双方之外的因素确定价格,这是不可能的,这违背了私有制前提,剥夺了交换者的私有权力。


当然,熟悉经济学的人可以看出,从需求三要素理论定义出来的“需求量”概念和西方经济学所定义的“需求量”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三要素中的需求量是存量,是在交换时要实现的量,是购买量;而西方经济学的需求量是一个流量概念。我认为这种从心理学理论开始的需求量定义流程十分合理畅顺。其实,西方经济学的需求量概念定义是先入为主地认定价格和需求量有关,再反叙这个认识而已。西方经济学所谓的需求定律,不是从概念推导结论,而是由结论而结论。

不少教授强调要学生辨析西经需求量概念的细微之处,其实那是一个根本不可理喻的概念。按照西经定义需求量的这种套路,我可以定义一个“用电量”的概念:在我家台灯一定的瓦数下电表一个月所走过的读数。有意义吗?你明白了吗?

什么叫做“一定的价格”和“价格水平”?如何计算出来的?用的是什么数据?需求定律到底是表达“价格水平”和需求量的关系还是“用于计算价格水平的价格数据”和需求量的关系?用于确立价格水平的基本价格数据是对应于交换时点上的一个存量,不可能和作为流量的需求量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从t1到t2这段时段内需求者对某对象物有一个需求量,但是这个需求量(流量)可以通过一次次的购买量(存量)累积而成,有无穷多次交换的可能,即有无穷多个交换价格,哪一个价格数据和惟一的需求量数据对应才能构成需求函数?

我再次提醒你,价格是存量。你学的西方经济学可能从来都没有提到这一点,因此你也可能会不在意。存量是可以随时而变的,因此,不存在某一时点上的一个存量会决定今后一个时段内某流量的情况。也就是说,“一定的价格”的说法是可笑的,它有意识抹煞了价格的存量特征。

把经济学的对象限定为交换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我们时刻都不要忘记了,交换比例即价格这种变量,时时刻刻都和两个交换者有关。两个交换者就是两个需求者,同时也是两个供给者,因此,价格概念涉及到两个需求量和两个供给量。这就是西方经济学所要面对的质询了:为何只讨论价格和一个需求(或供给)量的关系?另外两个供求量哪里去了?

可能有人会反问,西方经济学也有用供求量比例表示价格呀?但是,你要注意,作为交换比例的价格,形成比例的两个数据分属于两种商品,而西方经济学的供求比例只是针对单一商品的。这种误解和大家处于货币经济当中,从而把交换理解为单方面的购买行为有关——往往忽略了购买行为中其实还有一个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


至于西方宏观经济学里完全和微观经济学不同的需求量概念就更是滑稽可笑了,如果宏观经济学还自称经济学的话,怎么能够脱离微观基础重新定义一个不同的需求量概念?包括货币供给量也是如此:在微观里供给量是流量,此时变成了存量,何等滑稽?某时某刻的货币存量如何和某年的货币需求量形成对应均衡?

存量是描述事物在某时点上存在状态的变量。均衡、效用等等都是表述事物在某时点的状态的概念,都只能用存量来描述。但是西方经济学不管这些,执意要用两个流量相等来表达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均衡、执意要用效用理论来证明需求曲线存在并向下。两个流量只能在某一时段内相等,如何表达某一时点上的事物状态?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里提问到:农民需要下一场雨,老天也的确下了一场雨,但是农民需要春天下雨缓解干旱,老天却把雨下在了洪涝的秋天,这一年算不算供求达到均衡了?为什么?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人回答,你感兴趣不妨答答看。


没完没了的批评西经,是我的特点,但不是我的发明。《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编者在“编者序”里写道:“在西方经济学广受责备的多事之秋,有些人似乎不附庸流行就无法表现自己的学术水平,于是,批判西方主流似乎成为学界内部的一种潮流。各种反西经的言论、文章、著作比比皆是。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经济学的传教似乎并没有为批评的浪潮所淹没,主流依然是主流,主流的理论在大学的课堂上依然是学者专家所传授的主要内容。传教的如火如荼,从根本上说明了批评者的责难是软弱无力的。而无关痛痒的所谓批判,许多都实质性地宣扬了错误。”

  斩草要除根,西经的问题都出在其根源之上。等你从基本概念(完全可以另立一套,把你认为荒谬的既有概念抛开)到方方面面的结论,都理顺了、内部逻辑一致了、自圆其说了,咱们再来一同批西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31 05:27 , Processed in 0.22538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