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2|回复: 0

市场神话与帕累托最优的空幻性——次优理论与X效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4 00: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yuweiyuwei(yuzhiguo.tianyablog.com)

??市场体制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被一些人看成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就整体来说就是在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合理性与存在性。微观经济学往往给我们这样的一个似乎具有严谨的数学证明的结论:以利己为行为动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帕累托最优。

??经济学强调个别经济主体的福利最大化,但是个别经济主体的福利最大化的加总,未必是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尽管社会的福利是个别经济主体的福利的加总。因为,只有在某一点上,个别经济主体的福利加总才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达不到或超过这一点都会造成其他经济主体福利的减少。

??所谓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其实帕累托最优有一个隐含的前提,那就是这种状态并不是真正的最优,而只是维持现状至上的代名词。只有当定义中的前后两个人处在同样境况水平上的时候,帕累托最优才是最优。

??而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这就是说,如果每个消费者都为了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每个生产者都追求最大利润,那么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他们不仅能做到,而且还会不自觉地使社会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在经济学理论中,要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可惜的是,现实经济的很多情况根本就不符合与完全竞争的理论模型的假设。

??在经济学理论中,垄断、外部效用、公共品等若干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制定执行合理的经济政策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这也就是说,政府政策可以使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现代经济学的次优理论却得出与传统的价格理论完全不同的结论。次优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在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一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前提假设遭到破坏,那么即使其他所有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到满足,结果也不会是最优的。换句话说,假设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中有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在清除了所有这些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之后才能达到。

??简单说来,就是假设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3个假设,如果这些假设条件至少有1个不能满足,即被破坏掉了,那么,满足全部剩下来的2个条件而得到的次优状态,未必比满足剩下来的2个条件中一部分(如满足1个或2个)而得到的次优状态更加接近于3个条件都得到满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有一个人想登上最高的山峰。在朝着最高峰前进的过程中,他必须先爬上一些较低的山峰,然后再下山。因此,下面的命题是错误的。即为了达到最高点,这个人应该始终向山上爬。再者,由于最高的那座山被不同高度的群山环绕着,因此,当他爬到一座山后,很可能要攀登的是另一座较低的山。所以,任何朝着最高峰的攀登,一定都会把这个人带到更高的位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由此可见,即使局部达到帕累托最优并不能保证整体的社会福利改进。因而,次优理论否定了完全竞争模型作为微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众所周知,完全竞争模型在西方经济学中至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提供了评价政策的标准;第二,成为经济政策分析的经济理论基础。那种认为经济政策可以用来修正和弥补完全竞争模型与实际之间不同并使现实逼近理想的帕累托状态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市场模型根本就不能成为实行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按照次优理论,微观经济政策实施造成的满足多条件的状态并不能比满足较少条件的状态更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给定一定的约束条件,社会不一定追求生产的有效性,次优点不一定是有效率的点。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指出:“最大的危险是愚蠢的不执行政策的倾向以及胡乱执行政策的倾向。这些倾向是愚蠢的,正如在一次棋赛中,一个人由于不能找到最优的策略而认输的事例一样。当然,我们渴望知道最好的办法;但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但也应该按照你所认为的最好办法做。”

??总而言之,次优理论告诉了我们,在不能全部满足完全竞争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即使微观经济政策成功地弥补了现实和假设条件之间的差异,那么政策的执行仍然不能保证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这也就是说,即使很多人承认:完全竞争可致资源最优配置的说法系建筑在一系列不符合事实的假设之上,从而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他们下面的观点确实错误的。完全竞争模型却可以被当作为一个标准,用以判别现实状态与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因为在不能全部符合完全竞争的情况下,满足较多的条件的市场未必优于满足较少条件的市场。这就是说,现实与理想市场之间的差距并不能判别优劣,从而,作为判别的标准,完全竞争模型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通过次优理论,我们在政府的产业政策可以得到这样一种推论:如果某一市场不能正常运转,那么政府对其它市场的不干预政策不再是最优选择;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能产生除生产者剩余以外的边际社会收益,那么征收关税就能够使社会福利得到改善。比如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原因是生产者剩余不能正确衡量成本与收益。这是因为国内市场由于结构性失业、专有资产,新兴行业的技术外溢等因素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当然,任何经济分析都不可避免与政治相联系。哈耶克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布坎南对公共经济的阐述都忽视了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因为政治的路径依赖型必然影响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

??对于政府政策来说,政府行为的范围根本就没有一个自洽的理论来阐述。或者说,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根本没有一个定论。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国与国之间激烈的政治军事经济竞争,“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大部分的前提假设都无法满足,政府干预经济往往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次优理论也可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帕累托最优的市场是一种神话中根本不可能达到甚至不能够接近的世界。

      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很多人认为:经济生产会尽可能地在技术上达到效率最优。他们还告诉我们垄断给社会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配置的低效率,也就是说垄断企业的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想通过抬高价格和降低产量来维持他的高价。

??然而,根据X效率理论,低配置效率相对于X低效率而言只是一个小问题。所谓X效率相对市场价格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效率而言的,是指一个组织内部或个人动机方面的效率。X代表造成非配置效率的一切因素。

??X低效率用于说明来源不明的非配置的低效率,比如结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等现象。X效率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动机效率以及非交易性投入要素的效率。

??在传统经济学中,所谓配置效率即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效率。新古典理论假设,厂商是根据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进行生产的,换言之,就是厂商总是在既定投入和技术水平下实现产量极大化和单位成本极小化的。这个理论从一开始,就通过假设把出现X低效率的可能性排除掉了。但是,X效率的存在却是一个客观事实。

??X效率理论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假设厂商是根据线性的生产函数及成本函数进行生产,厂商总是在既定投入产出水平下实现产量极大化和成本极小化,这是不现实的。这种假设一开始就把现实中存在的X低效率现象从理论研究中出现的可能性排除掉了。

??X效率理论告诉我们:生产活动不是一种机械的技术决定关系,它依赖于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依赖于企业全体成员的努力程度。由于企业劳动合同是不完善的;企业主和雇员利益是不一致的;个人的行为具有惰性特征;垄断特征的市场结构不仅会造成低配置效率,还会使企业缺乏追求效率的动机等原因,企业组织中的X低效率因而大量存在。

??上个世纪50年代,很多经济学家估算出,由于垄断力量造成的福利损失不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千分之一,这说明了消除市场垄断力量带来的社会福利很小。对欧洲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欧洲经济共同体等数据的研究表明,减少甚至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再配置和专业化分工,由此所带来的社会福利也很小。由此可见,仅仅通过改善市场配置效率所得到的社会福利改进微乎其微。

??一个国际权威机构通过对印度、缅甸、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等六个国家不同行业调查的报告结果告诉我们:只要简单地改变一下一家工厂生产过程的实际组织,就可使劳动生产率有相当大的提高,单位劳动和资本的成本有相当大的下降。这些简单的改变包括工厂布局的改变、机器的使用、原料的管理、整个生产的流程、浪费的控制、职工工资支付的方法、工人的训练和监督的改变等。调查显示,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75%,单位劳动和单位资本的成本就下降约35%。

??这些实证研究告诉我们:其一,现实中的经济状况与传统经济理论所说的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不符;其二,事实表明厂商并不是按照边际分析的原理来经营的;其三,组织和行为因素对企业的效率起着很大的作用。

??X效率理论认为,当外界的竞争压力存在时,企业才有动力区降低成本。因此,企业的单位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竞争压力和其他一些动力因素,以及由此决定的X效率。除了我们可以轻易观察到的那些投入要素外,还有更多的一些因素会影响到产量。例如,管理的风格,企业的运作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动机因素等。

??企业和经济实际上都在他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运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没有尽他们的能力去努力工作。当竞争压力较小时,很多人宁愿降低努力水平来获得较小的压力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当竞争压力提高时,这种交易的成本会随之提高,人们就不太愿意以努力来换取个人自由。

??根据X效率理论,厂商和家庭不能被看成黑箱般的不可分割的单位,经济系统中基本单位应该是个人。因此,经济分析就必须考察个人行为。

??X效率理论主要通过三点来分析个人行为特征与心理状态:第一,通过对个人双重个性的考察,指出个人既不是完全理性的,也不是完全无理性的,而是具有选择理性的,个人选择理性的程度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第二,个人宁愿作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这一选择的后果,而不愿接受他人的选择及其后果;第三,在一定范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会对个人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

??X效率理论的出现推翻了传统经济学的效用最大化行为理论,也就是说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之中的生产效率最高假设是一种臆想。从而,市场的帕累托最优模型在X效率条件下是一种无法接近的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8 03:32 , Processed in 0.23473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