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11|回复: 1

王永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 19: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永钦,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师,加拿大女王大学和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高级访问学者

   自主创新正成为时下的catch word, 这固然是个件好事情,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体系。一个基本的判断是,政府绝不能成为创新的直接参与者和主体,真正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家。政府需要做是放松管制,保护产权,激发私人部门的企业家精神;在高等教育方面,允许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欧陆高等教育的失败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哥伦比亚大学Glenn Hubbard教授著的《宏观经济学》一书有一段论述日本产业政策的例子,可以给我们提供前车之鉴(我怀疑,日本的萧条是模仿型创新体系的失败:凡政府主导推动的产业后来一般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就在所难免;当然不排除政府在其他方面发挥间接的、更有效的政策。无独有偶,2004年在武汉大学与美国布朗大学的Peter Howitt教授讨论到日本的例子时,他认为根源是日本大学教育体系的失败。):

  “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发生变化。美国半导体企业的经验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随着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 半导体产业开始在美国起步。1959年集成电路发明,集成电路可以在一个硅片上包含多个晶体管,美国在该行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整个1980年代,美国企业占有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的份额。从19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通过补贴本国企业和限制从美国进口半导体,试图发展一个强有力的国内半导体产业。在最基本的芯片——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方面,日本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到了19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开始主导全球市场,几乎所有的美国芯片制造商放弃了DRAM的生产。很多观察者认为美国的半导体行业要完蛋了。即使美国最成功的半导体企业英特尔公司也一度濒临破产。

   到1990年代,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开始走出低谷,重新夺回了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权。美国企业东山再起的关键原因是,人们对简单芯片的需求开始下降,而对微处理器(如个人电脑中的英特尔奔腾4)和ASICs(用于很多电子产品的专用集成电路)的需求开始上升。在生产微处理器和ASICs方面,企业快速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方面要比使用低成本的生产流程更为重要。时间证明,在设计先进的微处理器并将其迅速地推向市场方面,像英特尔这样的美国企业要比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竞争对手强出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 19: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这么简单就好了

个人感觉这个是这样的观点,即成功的人,其一切的做法都是其成功的因素

清谈误国,大概就是这样吧

你是善者不来,那我就来个来者不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8 04:49 , Processed in 0.18552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