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0|回复: 0

十一五规划解读:房地产健康是十一五的关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 0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不能发展太快,也不能发展太慢。继续调控经济但需求不出现大的回落的唯一选择就是刺激消费。对农村来说,家用电器是潜在的消费热点。对城镇来说,依然还是住房与汽车

   最近,中央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内)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句看似平淡的话,其背后却包含着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并不宽松,其腾挪空间之狭小则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首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不能太快,原因是本轮宏观调控还没有到位。虽然,本轮紧缩型宏观调控起始于2003年,并且大家都“公认”经济增长在去年10月已见顶,但从今年前八月的经济运行状况看,这可能还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从GDP的支出法看,城镇投资增幅为27.4%,从表面看比去年同期要低一些,但扣除物价水平之后,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还要高;消费增长,则不管是名义的,还是实际的增长,都比去年同期要快;出口顺差之大,更是去年同期无法相比。

   以此趋势发展下去,我个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库存投资的变化,今年的GDP增长应该在10%以上,远高于去年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十一五”时期,经济如果继续快速增长,资源支持将难以为继。

  其次,经济又不能发展太慢,否则的话,就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事实上,从1997年以来,中国一直就在进行着反通缩的拉锯战,8年中就有3年物价是负增长。其主要根源在于投资和消费的严重失衡。由于历史上分配政策和农村政策等失误,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三农问题积重难返。

   大部分财富流向少数有钱人手中,但他们有钱却不消费,而以农民为代表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想消费却没有钱,以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远远落后巨大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使得物价具有了“天然的”下跌本能。

   从目前趋势看,由于投资项目的在建规模异常庞大,前所未有的新增产能将会在2007年出现。届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总需求来“对冲”,一场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就会来临。

   由此可知,在“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对“平稳性”具有前所未有的强烈要求。再加上,在此期内,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包括:转换社会发展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转化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进一步加深改革,尤其是政府自身的改革等等。这些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一些外部冲击。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在继续调控经济的同时需求却不出现大的回落呢?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唯一的选择就是刺激消费,原因有二:一是本轮经济过热主要是投资需求的过热,相形之下,消费需求则明显不足。刺激消费不仅可以与抑制投资需求形成对冲,而且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现象。二是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能将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出口之上,否则的话,不仅会恶化中国经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安全。

   从理论上讲,刺激消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居民(尤其是中低阶层居民)的收入,二是培育市场消费热点。

   很显然,新一届政府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已经采取许多措施。比如,大规模减免农业税,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证水平,并打算在明年提高个税的起征点和公务员的工资等。

   但是,实践证明,收入政策的调整和到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刺激消费方面,能够直接见效的还是对市场消费热点的培育。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几次消费浪潮都是由相关热点所拉动。20世纪60年代是“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是“新三件”(空调、冰箱、洗衣机),90年代是手机、电脑、音响等,前几年则是住房与汽车。

   那么,在“十一五”时期,能够带动消费增长的热点又可能是什么?笔者的看法是,根据其收入水平的不同,农村和城镇应当不一样。对农村来说,家用电器是潜在的消费热点。而对城镇来说,依然还是住房与汽车。

   然而,启动农村消费热点在未来二、三年内几乎没有可能,而汽车消费则因油价高涨和能源紧缺会有所放慢。

   如此看来,为了保持“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加大经济适用房和低价廉租房建设,让房地产业发展走上健康的轨道,就成为我们短期内必须迅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作者高辉清,为国家信息中心战略规划处处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23:57 , Processed in 0.18806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