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4|回复: 0

中信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将获批 价格19.1亿美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1 22: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信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将获批 价格19.1亿美元


   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资源,在刚刚以9740万美元完成了对印尼东部Oseil油田51%权益的收购后,正在运作另一桩大买卖——按照计划,哈萨克斯坦总统将于月底访华,在此期间,中信资源很有可能获得哈国政府批准,以19.1亿美元完成对哈国Karazhanbas油田资产的收购。

  据了解,这次并购的资产规模将仅次于中石油PK石油公司项目和中海油尼日利亚OM L130项目。

  有评论家分析:“尽管2006年没有出现中海油185亿美元现金竞购优尼科那样的大手笔,但‘走出去’依然是未来数年中国油气产业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走出去”战略初现成效

  相关信息显示,以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海外找油大军,目前已初步在非洲、中亚、中东、南美和东南亚五大油气生产区,形成了渗透之势,并在日益扩大权益产量。

  据了解,占据国内份额油产量首位的中石油,目前已在海外建成了苏丹、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等五个海外油气生产发展区,在全球25个国家执行着65个油气投资合作项目,初步形成了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营、炼油化工、油品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石油工业产业链。

  相比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在加紧海外拿油步伐。今年初,中海油在尼日利亚以22.68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当地OM L130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中45%的工作权益;今年5月,中石化在安哥拉的合资公司安中石化获得安哥拉17号勘探区27.5%、18号勘探区40%以及 15号勘探区20%的股权。在17号、18号勘探区的争夺中,安中石化曾一度开出了24亿美元的高价。这一令人瞩目的举动,打破了外界对中石化的海外战略 “缩手缩脚”的评价。

  据一位石油行业分析人士称,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拿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石油作为一种有限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各资源国的重视,因此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之路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这位人士说,在五大油气生产发展区中,俄罗斯油气资源限制严格,中东资源早已被西方石油巨头和当地公司所分割,环境相对宽松的非洲则成为中国公司理想的海外份额油基地。

  而面对激烈的海外夺油之战,新近加入海外找油大军的中信集团,选择了向具有地缘政治优势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挺进,目的在于避其锋芒,逐渐渗透。

  份额油之争

  “走出去,不是简单地到国外开拓市场,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足够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的份额油。”一位石化企业的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很多份额油都是在国际市场直接交易的,并不一定要直接运回国内,那样从经济角度来讲并不划算。但一旦遇到石油涨价、能源供应紧张等问题时,掌握了这些份额油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上述人士指出,份额油产量的增长意味着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有了更多的底气。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表示,即使油价高企,只要中国公司掌握足够的份额油,就能更多的享受到国际油价上涨带来的好处,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掉因此增加的采购成本。

  但长期以来,中国油气企业与石油供应国主要是贸易关系,并未着力于争夺海外的油气资源。对偏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中石化而言,这种情形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底,中石油的份额油年生产能力为3500万吨,中石化的海外份额油则不足500万吨。

  面对国内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石油需求,中国公司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海外步伐,并在一系列争夺战中锤炼着商业智慧。

  曾在2003年北里海项目中出现恶性竞争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在2005年开始联手收购厄瓜多尔油气资产。在同年的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并购战中,中石油、中石化的一进一退再次避免了彼此之间的直接对抗。

  2005年底,中石油还与一度在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并购战中展开激烈竞争的印度对手ONGC合作,联合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持有的叙利亚艾尔-福瑞特石油公司38%的股权。今年5月,业界还曾传出两大石油公司中的一家与ONGC再度合作,各出资4亿美元成功并购Omimex de Colombia石油公司在哥伦比亚的海滨油田的消息。

  今年7月,中石油在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IPO时购买了其价值5亿美元的股票。10月,中石油与该公司设立了首家上游合资公司Vost Energy,业务范围涉及勘探等多种业务,为未来参与俄罗斯石油开发埋下伏笔。

  此外,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未果,也让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行动更为理性。从2006年所取得的成绩看来,中国公司的目标基本锁定中国具备一定政治优势的地区,大多是较为成熟的油气资产,谈判对手也都是中小型公司。

  三种拿油模式

  目前中信在中国油气产业海外扩张中已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业内人士指出,像中信这样并不具备专业背景的公司获得政府的支持到海外找油,意味着中国石油业海外扩张战略已经开始有所调整。在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之外,找油工作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国家已经准备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其中包括民营油商。

  但一位分析师表示,中国公司在世界各地争夺份额油,势必会引起包括资源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的防备甚至敌视,获取难度也因此在不断增大。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区金融中心监管委员会主席Arken Arystanov就曾明确表示,因为怕中国买下当地太多油气资源,同时也为了扶植本国刚上市的油气企业,即使中信中标,也不能从加拿大Nations Energy 手上买下Karazhanbas油气田全部权益,必须把部分权益转让给哈萨克斯坦国企或其它外资公司。

  同样的问题一年前曾经在哈国发生过。中石油集团在2005年以41.8亿美元买下了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的全部股权后,却不得不根据协议和哈国的要求向另一家石油公司KazMunaiGaz转让PK33%的股权。

  上述分析师认为,只要是涉及到直接在资源国开采油气,就避免不了外国公司的竞争和资源国政府的干涉。但若直接通过国际交易市场买卖石油,必然会产生中间费用导致成本上升。

  事实上,目前中国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拿油模式——以市场换石油。

  2005年7月,沙特阿拉伯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就曾参与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并持有其中25%的股份。今年,沙特阿美与中石化正在就青岛炼油项目展开谈判,同样计划持有其中25%的股份。作为回报,沙特方面承诺将向中石化每天供应100万桶原油,约合每年5000万吨左右。

  业内专家认为,以市场换石油是一种双赢的体现。以资本为纽带,全球最大的市场与最大的资源国将实现对接,将为中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油源。同时,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费用,也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支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23:41 , Processed in 0.18885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