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66|回复: 14

[【文史类原创】] 关于鲁迅和诺贝尔文学奖

[复制链接]
aieshu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2-31 20: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鲁迅和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和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好像一直没有个标准答案,似乎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本楼不服气,先百度了一下,再谷歌了一下,在能找到的资料中,拙眼看起来有价值的也就几份,现奉上聊作谈资(附在文后)。

   这几份资料解决了两个问题:一、瑞典方面没有正式为鲁迅提名。从鲁迅这方面看,是还没有进行到提名阶段就被鲁迅拒绝了。二、此事出面的人是斯文·赫定。《鲁迅全集》第12卷的释文(参【资料二】)说是高本汉通过赫定来中国“委托刘半农在中国推荐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

   那么,高本汉的行为是他自己的事先摸底,还是“诺贝尔奖”官方的委托?《鲁迅全集》的释文似乎暗示是前者。而《南方周末》曾经发过一篇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的访谈(见【资料四】,不会是假的吧?怕怕!),埃说是“(瑞典)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被“鲁迅拒绝了”。可是,他却说这事发生“在1930年代中期”,跟鲁迅“墨写的字”差了10年。 不知道是这个主席记错了(包括对给鲁迅提名这件事?),还是记者写错了。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应该是埃斯普马克的话可靠些,因为,以鲁迅的小心,“不见鬼子”,他如何肯“挂弦”写那封信?但是,《鲁迅全集》的那条释文是没把话说清楚呢,还是另有所本?

   本楼也曾经试图这样“大胆的假设”:此事是斯文·赫定为了平息中国学界的怨气(参【资料三】第一段),而“假传圣旨”。但是,一是没有证据让俺“小心的求证”,二是没有证据推翻上文的推论,因此,也只能算是“胡说”了,戏备一“说”吧。

附录:

【资料一】鲁迅给台静农的信(《鲁迅全集》第12卷 p.73-74,2005版)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未名社出版物,在这里有信用,但售处似乎不多。读书的人,多半是看时世的,去年郭沫若书颇行,今年上半年我的书颇行,现在是大卖戴季陶讲演录了(蒋介石的也行了一时)。这里的书,要作者亲到而阔才好,就如江湖上卖膏药者,必须将老虎骨头挂在旁边似的。

   还有一些琐事,详寄季野信中,不赘。

          迅上 九月二十五日


【资料二】《鲁迅全集》第12卷本信下的注释(p.74-75):

   诺贝尔赏金  即诺贝尔奖金。以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A.Nobel,1833-1896)的遗产设立的奖金,自1901年起,每年在诺贝尔逝世纪念日颁发关于科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的奖金。1927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通过来华考察的地质学家斯文·赫定委托刘半农在中国推荐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拟提名梁启超和鲁迅,并委托台静农征询鲁迅意见。


【资料三】薛忆沩:鲁迅与诺贝尔文学奖

     来源:书屋

  一九二七年春,瑞典学者赫定(Hedin)率领他的远征队再次来到北京,准备到蒙古、新疆一带进行考察。北京学术界对北洋政府无条件地应允这次考察表示强烈不满,组成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进行交涉,最后达成共同组建“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协议。据黄烈先生在《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1927—1930)》一书的前言中介绍,这项协议的内容包括中外团长共同负责考察团的工作;中国团员负有维护中国主权利益不受损害的责任;中外团员的采集品均归中国所有;全部经费由赫定负责筹集等。负责此次交涉的刘半农戏称这是“翻过来的不平等条约”。

  西北科学考察团于五月八日中午离开了北京。几个月后,刘半农托台静农给鲁迅写信,说赫定曾与他商议,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他们希望了解鲁迅本人的意向。台静农的信是九月十七日写的。这时候,西北科学考察团正行进在北纬四十至四十二度与东经一百至一百零四度范围内的巴丹扎兰格沙漠里。而已经认为“南方没有希望”的鲁迅则正在广州西堤的寓所里焦急地等待着去上海的船票。他在九月二十五日致李霁野的信中,只是淡淡地提到“关于诺贝尔的事,详致静农函中,兹不赘”。

  给台静农的回信是同一天写下的。鲁迅首先请台静农转告刘半农,说“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这里因为有“为中国”之意,“他”似乎应该是指赫定。接着,鲁迅很肯定地表达了自己对别人想提名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一事的态度,他说:“我不愿意如此。”

  然后,鲁迅很自信地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鲁迅清楚,别人之所以想提他的名,不过就因为他是中国人,他是占了“中国”这两个字的“便宜”。他接下来很严肃地说: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诺贝尔文学奖至今仍然是困扰中国文坛的一种“情结”。当局者通常一边暗地里祈求自己的中奖(其用心当然可能不仅仅“为我”,也恐怕还“为中国”),一边公开地质疑此奖的代表性和公正性(因为至今居然还没有一个中国人中过),或者明确地指出此奖不是什么东西(当然,它不过是一笔上百万的美金)。而局外人通常觉得,与诺贝尔奖无缘如果不是中国文学的不幸,也至少是中国文学的遗憾。

  事实上,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哪一年果然有哪一位中国人中了此奖,那又会怎么样呢?会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吗?会引发民族自豪感的上升吗?会激起爱国主义的高潮吗?我看不会。我看结果倒很可能是种种的抗议、种种的内哄、种种的攻讦,还有舆论的饶舌、读者的费解以及应运而生的花边新闻以及急不可耐的起诉和面不改色的“奉陪”。一笔冷漠的奖金很可能将中国文坛已所存不多的“说法”和“公道”一把卷走,无数激情的作家怎能不群起而追之讨之?!

  因此,还是鲁迅七十年前的态度比较好,“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否则,真的“结果将很坏”。


【资料四】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鲁迅曾拒绝这个奖的提名


【《南方周末》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的访谈,埃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现任常务秘书长霍拉斯·恩达尔是他的学生。这里只摘出涉及这个问题的几段】


   南方周末:你对中国作协有什么建议吗?

   埃斯普马克:我希望中国的作家组织和笔会能够给我们提名新人。过去我们让他们提名,他们老是提名巴金,跟日本一样,让他们提名,他们总是拿出一些“老家伙”(笑)的名字。我建议中国作家组织能够为我们提名新的作家。

   1988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沈从文。战前是没有来自中国的作家被提名。以前有一个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曾经建议把诺贝尔奖给中国的胡适,但是学院认为胡适不是一个作家,更像一个思想家或者改革家。所以没有给他。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他谢绝了。

   南方周末:评委会把这个提名讯息传达给鲁迅本人了吗?

   埃斯普马克:传达过。鲁迅拒绝了。而且鲁迅说中国当时的任何作家都不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http://news.21cn.com/today/2006/09/14/2973391_3.shtml

2006-09-14 南方周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21: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樓主提供的資料,替大家省卻一番工夫! 我想,時間上應該以魯迅書信為準,訪談所載埃斯普马克的說法,應該是記錯了!至於樓主提到「高本汉的行为是他自己的事先摸底,还是“诺贝尔奖”官方的委托?」也許便是一件事,諾貝爾評委會委託高本漢代詢的,因其人與中國學界較為熟悉,只是,這也是猜測!不知道有沒有高本漢其人傳記資料可供查詢!

至於樓主的大膽假設:「斯文·赫定为了平息中国学界的怨气,而“假传圣旨”。」則覺得可能性不大,從轉載的文章中已可見出外國考察團已有讓步,似乎不太可能拿此事來交易才是。 當然,您自己也說是「胡說」了,呵呵,若有興趣,希望樓主再繼續求證,替大家找出個最終的說法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ieshu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7-1-1 09: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yngwie2006-12-31 21:54发表的“”:
至於樓主提到「高本汉的行为是他自己的事先摸底,还是“诺贝尔奖”官方的委托?」也許便是一件事,諾貝爾評委會委託高本漢代詢的,因其人與中國學界較為熟悉,只是,這也是猜測!不知道有沒有高本漢其人傳記資料可供查詢!

我也觉得应该如yngwie兄说的那样,“是一件事”,不然鲁迅是不会相信的,因为他的戒心很重。但是,《鲁迅全集》的释文不肯把瑞典学院点出,只说“高本汉曾通过”某人,就完全撇开了官方,成为高本汉个人的事。为什么这样写?大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 19: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許有什麼避諱?或注釋者覺得如此說便足以解釋高本漢此舉有官方之授意,或認為此舉本即高本漢等民間人士的想法,而又為魯迅反對,諾貝爾評委會因此也未採行實際的推薦動作?這和後來獲獎卻拒絕領獎的沙特等人稍有不同。

又您說「完全撇开了官方」,是否認為諾貝爾評委會在瑞典政府中具有某種組織性質,還是隨意而言?我不清楚這點,要向您請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ieshu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20: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yngwie兄质疑。这个“官”不是“政府”的意思,凡是能代表“组织”或“机构”的,现在经常都有称为“官方”的。如:http://china.nba.com/,它的名称就是“nba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 ,是“绿色和平组织 -- 中国官方网站”。这两个“官方”显然跟“政府”不沾边。我这里的“官方”就是用的此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 21: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官方的意思很泛,举凡一切事物的源出处的代言或组织都可以自“封”为官方。

比如,章子怡官方网站,魔兽世界官方站点,讯雷官方网站,暴风影音官方站点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 2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二位的指教!傷腦筋,兩岸有些詞語涵意還真有些差距。 不過,這也不奇怪,剛來時,我連啥是「馬甲」、「拍磚」、「gcd」都不知道。如「官方」一詞,hufucopy版主的解釋,這邊也用,但一般「官方」所指,還是和政府有關的。 所以,我看到aieshu兄用「官方」一詞,便有點納悶。莫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 15: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想听听台湾对鲁迅先生的真实看法,道听途说还是不真实,yngwie兄能开个帖详细介绍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 20: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钱一文2007-01-03 15:40发表的“”:
我倒想听听台湾对鲁迅先生的真实看法,道听途说还是不真实,yngwie兄能开个帖详细介绍更好了!!!

恐怕有难度。

我认为剥离政治的难度太大。

不过也可以试试,不行就限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 21: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的帖子虽好,但是没有好好地熟悉版规呀!希望以后多学习学习版规再说!
好多中国人都与诺贝尔有关系,可是到最后还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00: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钱一文2007-01-03 15:40发表的“”:
我倒想听听台湾对鲁迅先生的真实看法,道听途说还是不真实,yngwie兄能开个帖详细介绍更好了!!!

呵呵!一文兄出了個難題!我想挺難的。因為我自己並未究心於近代文學,讀魯迅作品的機緣也只是因為本系課程裡有所介紹,自己再去買了幾本原著及相關研究來研讀而已。而且,您所謂的「台灣對魯迅的真實看法」是挺難說的,因為佷難有個人可以代表「台灣」,若找篇台灣對於魯迅研究成果的綜述,也只能代表學界的普遍看法,未必能表達一般社會大眾的心聲;而就我所知,現在一般人對魯迅是挺陌生的。而且說「真實看法」也很難有個共識,像我在園地裡開了帖子,也是想知道大陸魯迅熱持續的原因,很多朋友提出看法,但總歸而言,並未能說一定有一個「真實看法」,其實,我很懷疑,凡事有什麼最後或真實看法的!這麼說並非推託,我這人比較小心,沒太把握的事,不敢亂說的。 我想提供一份好幾年前,台灣文建會委託聯合報副刊進行「台灣文學經典評選」活動的名單。雖然有很大的爭議,但也不失參考價值。希望能幫助大家瞭解台灣藝文界的一些想法。當然,這份名單也很有爭議,什麼是「台灣文學」便吵翻天了!但請較為放心,雖然由政府機構委託進行票選,但並無明顯政治因素在內。印象中,台灣最受重視的小說家是白先勇的「台北人」!

Ⅰ.散文類
《雅舍小品》(梁實秋)
《劍河倒影》(陳之藩)
《搜索者》(楊牧)
《開放的人生》(王鼎鈞)
《田園之秋》(陳冠學)
《煙愁》(琦君)
《女兒紅》(簡媜)

Ⅱ.新詩類
《鄭愁予詩集(一九五一~六八)》(鄭愁予)
《深淵》(瘂弦)
《與永恆拔河》(余光中)
《孤獨國》(周夢蝶)
《魔歌》(洛夫)
《傳說》(楊牧)
《夢或者黎明》(商禽)

Ⅲ.戲劇類
《姚一葦戲劇六種》(姚一葦)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賴聲川)
《曉風戲劇集》(張曉風)

Ⅳ.小說類
《台北人》(白先勇)
《鑼》(黃春明)
《嫁妝一牛車》(王禎和)
《半生緣》(張愛玲)
《將軍族》(陳映真)
《亞細亞的孤兒》(吳濁流)
《家變》(王文興)
《我愛黑眼珠》(七等生)
《殺夫》(李昂)
《旋風》(姜貴)

Ⅴ.評論類
《中國現代小說史》(夏志清)
《台灣文學史綱》(葉石濤)
《文藝美學》(王夢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01: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yngwie兄的点拨,
对于文学我也是兴趣而已,戏剧新诗我都是门外汉,散文和小说(限49年前)我略知一丁点,像《雅舍小品》(梁實秋)《劍河倒影》(陳之藩》《台北人》(白先勇)看过,《中國現代小說史》(夏志清)似乎大学看过,也可能没看过,大致而言还是以台湾为主,对吧? 看来两岸还是缺少了解,在大学时图书馆有个专门的港澳台图书室,常去,不过都是翻历史类书了。
台湾对于鲁迅认识相当于大陆十多年前对胡适认识一样,估计都还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也或由于审美的不同,这对于外行的我不敢多说,鲁迅先生一些小说写的很好,其实他的历史研究功底因为文学而弱化了,也很不错!

罗嗦这么多,谢谢兄不辞辛劳~

再加上一句,根据我所知,大陆北大钱理群对鲁迅研究最深也最为客观,有专门周氏兄弟传记,不妨看看,推荐个网http://www.cul-studies.com/community/qianliq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01: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一文兄的指教。夏志清先生的《中國現代小說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一書對台灣及海外中國近代文學的研究,影響非常深遠,幾乎可說是此一領域的經典著作,這邊是必備的參考書!去年復旦大學好像也出版了,但並非完整的本子,有點可惜!書中主要談得都是民初至49年的小說作品,和台灣沒關係。可能書名會有點誤導,他書出得早,後來夏氏個人集子中,對台灣文學界小說、新詩、散文方面也有所評介,但大部頭成系統的書,僅此一本而已。有點可惜!對了,夏氏最近才當選台灣中研院「院士」,這實在有點不公平了!

其實如白先勇的《台北人》,您讀過的,寫得都是當時播遷來台的大陸人,和台灣根本沒關係,這和上面講得爭議有關。只是,這又和政治和台灣本土意識扯上關係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01: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Hsia, Chih-tsing (夏志清, 1921-)
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 by C. T. Hsia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8
Bibliography: p. [387]-399

同一本书再版:

Hsia, Chih-tsing (夏志清, 1921-)
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 by C. T. Hsia (夏志清著)
Bloomingto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
Bibliography: p. [387]-3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02: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學士的指正。這書也有中文譯本: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年;中國古典小說史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查了圖書館目錄,夏先生最近的出版物只有《夏志清序跋》,古吳軒出版社, 2004年。這書沒見過,連出版社都是第一次聽過,頗懷疑有什麼新的論著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3 08:22 , Processed in 0.12908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