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18|回复: 6

[【其它原创】] 以胡塞尔的名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1 13: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到一篇文章——“解释的魔力”(作者:信天翁),其中有个测试有点意思,摘录如下:
  题目:下面两幅图中的直线那一条是垂直的?
  
  
  “这绝对是老掉牙的题目。出于礼貌,我又半真半假地思考了一下才回答:前者。Tim也不急于给出答案,先岔到其他话题。我起初以为他也认为不必多做解释了,也就没在意,没想到他突然又把话题拐了回来,说:“刚才那个测试,通常搞自然科学的人会选前者,搞社会科学的人则倾向于后者。”我这一下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离故意隐去了一个条件,即“垂直于谁”。我们这些搞自然科学的头脑里都相信这世界有一个唯一的真理,所以一律优先默认垂直于水平方向;而研究社会科学的人则从来不理会所谓真理,他们只看重具体的环境,所以优先默认垂直于背景基线。这就是思维习惯的不同!”

  注1:Tim,作者言美国资深老教授。
  注2:由于图片背景为白色,请使用RSS阅读的朋友,如果阅读背景为白色,请直接访问本网页。
  好玩吧?如果你有所体会,请休息一会儿,去玩玩别的,再读下文,谢谢合作。

  欢迎回来,继续。当时,我读完该测试的解释,感觉很有道理,有意思、值得回味。但几个小时后,此解释又从脑袋里冒出。而这次,我隐隐感觉,之所以冒出来,可能由于潜意识在怀疑。怀疑什么呢?这解释哪里有问题呢?不是感觉挺合理吗?于是我开始发傻。下面把思考过程简略记录,并配图说明。这些图当时在脑子里构思,很快;弄成实物,真慢呀。

  一、答案由第一感觉得出,还是仔细观察后得出?
  对我而言,如果考第一感觉,我会选右图;如果仔细观察后,我会答“需根据参照系而定”。如果必须选一个答案,我选左图。

  二、为什么我会选左图呢?
  我不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也不是搞自然科学的,俺是一名“素人”。自认为自己两方面都比较均衡,甚至单从阅读量来看,更偏向“文”。那么,我选左图是否有其他原因呢?

  三、对题目意图的揣测。
  题目本身不明确,如果必须选一个答案,那答题人自然会揣测出题意图。此过程和思考模式有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象。比如:把两个方框看作两个环境,一个大环境,一个小环境。此过程很重要,也许极短,也许答题人自身不一定意识到。

  四、既然和环境有关,就来强化环境。如果对方块进行强化,选择会变吗?
  1、
  
  
  如果必须选一个,我选左图,但态度没有上面的选择坚决。

  2、
  
  
  如果必须选一个,我选右图。哈哈,变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五、必杀技:旋转。
  
  如果必须选一个,我选右图。
  问题还是在参照系。显示器的边框、桌面、地面、人的位听系统。也许,影响此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人对垂直的自然判断。答题人本身是最主要的参照物。这由人的历史遗传、后天感知形成,根深蒂固。
  那怎么解释四2的选择呢?
  也许,四2右图和看书、看电视一样,人在这种状况下会自动调节,而此种调节也许存在某种强化。四2右图:黑块、小人、垂直线构成一个密闭整体;四2左图:白块、小人、垂直线虽然也构成一个密闭整体,但不及右图,而且被黑块支离。
  此测试,如果答题人在晃动、旋转、躺着、斜着、倒立等情况,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六、既然人对垂直的自然判断为主因,那么,人对题目意图的揣测及思考模式,对选择究竟有无影响?
  毕竟,我最开始,对那个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解释,一下子就相信。这说明,解释本身的确有道理,哪怕它并不是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思维模式本身是动态的,动态图比静态图更说明问题,那再作个强化。
  
  
  哈哈,这次我无法确定选择。让我必须选一个,我也不选。
  另,图中各原素出现顺序还可以作一些变化,我懒得弄了。

  七、对象化。
  研究社会科学的人,在全体中找出符合研究要求的部分,以部分为研究对象。
  研究自然科学的人,举个极端的例子:理论物理。从微观到宇观,通通是对象。
  绝大多数人在答题时,习惯把自己无意识的作为参照系。我猜,一个人越能把图完全对象化,根本不考虑自己(图本身是一个整体,不包括人),越有可能选左图,或者打死也不选。
  说到这,想到一个东、西方差异,虽然此差异如今缩小许多。历史上,中国科技没转变为科学,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对象化。不管是天人合一,还是无我,实际上都是与对象合为一体。如果找个古人来答此题,会作何选择呢?就此题而言,如今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对比测试,答案会有差异吗?

  解释终归是解释,上面这些是我的解释,写出来抛砖引玉。解释不是答案,只有为什么,只有猜想,没有确切答案。如果,把题目设计得更多样些,多找几组人,多些对照组,解释起来也许更可信一点。

  我又开始发散了,下面全是废话,可看可不看。

  突然想到刘墉和MBA故事。小时候,看过一、两本刘墉,觉得每个故事都如此有道理,虽然并不发人深省。后来,经常看到一些MBA故事,开始怀疑其真实性。把故事和道理分开看,10%的故事有道理,99%的道理有道理。虽然我不怀疑刘墉的故事真实可信,但我可以肯定不少MBA故事纯属虚构。先道理后故事。故事是故事,道理是道理,关键在于怎么解释。

  我一向不喜欢玩智力测试题。原因有二:其一,本人愚钝;其二,我不喜欢为编题而编的题目。这种题目不符合思维走向。记得,在初中我做几何题时就发现,偶尔划条辅助线推出另一个结论,自己觉得可用此结论另编道题目。后来在高中,数学老师好像也提过他的一些出题经验,总之反推的时候多。俺老师当时为本市的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基本上可以代表本市的“出题”最高水平吧。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各种数学、物理、化学等,以及现在遍野的智力测试题,题目大多独立,思考不成体系,有解题套路,但并不代表思维走向(解题套路不过是思维走向的一个小子集而已)。这种题目除了对今后类比思维的巨大作用外,不知道对思维提高究竟有多大作用。注意,我并未怀疑它有作用,而是怀疑作用的大小,作用的投入产出比。有一种智力测试题,我认为可取,那就是由实际问题转化而来的题目,简化之、抽象之都行。这种题目源很多,但不好出,更不好批量出,不符合工业化生产标准,哈哈。根据个体出题,因人而异才是王道。

  下面对上文提到的“思维走向”稍作解释。以历史为例,纯粹的背人名、地名、时间、事件,就是我所谓的“不符合思维走向”。而通常的思维走向是以问题为线。比如,看到一段史实,自然产生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一个接一个,甚至一对多发散开去。这就是思维走向,所有东西都由这个走向串起来。假如,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历史档案文献让你看,你肯定看得没意思。但是,如果你心怀某个问题,查资料解惑,引出新想法,查新资料,如此以来且不是乐趣吗?其实,这些都是常识嘛,也没必要我来解释,就此打住。补一句:我在大学毕业之前,都没有此常识,也没有老师告诉我,也不喜欢历史,原因只有一个:我没有疑问。后来,领悟到了,并且发现这是常识,感觉真的很悲哀。这个世界到底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常识呀?余将用一生去追求之。

  历史可以解释;经济学可以解释;社会学可以解释;心理学可以解释;……数学都可以解释。俗话说:“没有证明不了的命题,问题在于怎样假设。”
  解释是条路,即通向天堂,也通往地狱。同志们,小心路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13: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eapass2006-12-31 13:04发表的“以胡塞尔的名义”:
  读到一篇文章——“解释的魔力”(作者:信天翁),其中有个测试有点意思,摘录如下:
  题目:下面两幅图中的直线那一条是垂直的?
  
  
  “Tim也不急于给出答案,先岔到其他话题。我起初以为他也认为不必多做解释了,也就没在意,没想到他突然又把话题拐了回来,说:“刚才那个测试,通常搞自然科学的人会选前者,搞社会科学的人则倾向于后者。”我这一下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离故意隐去了一个条件,即“垂直于谁”。我们这些搞自然科学的头脑里都相信这世界有一个唯一的真理,所以一律优先默认垂直于水平方向;而研究社会科学的人则从来不理会所谓真理,他们只看重具体的环境,所以优先默认垂直于背景基线。这就是思维习惯的不同!”
.......

通常第一眼就看出题目有问题的,是搞教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13: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这个跟胡塞尔有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13: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见到胡塞尔没关系,至少可以瞧到李约瑟的影子。
引用第0楼eapass2006-12-31 13:04发表的“以胡塞尔的名义”:
 历史上,中国科技没转变为科学,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对象化。不管是天人合一,还是无我,实际上都是与对象合为一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1 13: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与胡塞尔无关,基本上为骗眼球,类似于电影“东邪西毒”的取名方式,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1 14: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chaque2006-12-31 13:35发表的“”:
对不起,这个跟胡塞尔有关吗?

chaque兄搞哲学的吧,呵呵,被我骗进来了,不好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14: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要成为圆蛋水帖。

先祝大家圆蛋荷包满,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3 08:16 , Processed in 0.18016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