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0|回复: 0

尝试分析当年“吃粮吃米”的民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7 0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战士

   众所周知,大约在20多年前,中国曾经分别在两个省出现这样的民谣“要吃粮,找XX”,“要吃米,找XX”,姑且不问这里要找的是谁,但是,文人们告诉我们,当年中国曾经有这样的民谣,说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怎样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得粮食大增产,而广大农民托他们两个的福,解放后终于吃饱了饭。而民谣是最真实的,不象官方报纸可以吹嘘亩产多少。

   也许民谣是最真实的,所以几十年里我一直深信在70年代末,在中国粮食产量经过20多年的徘徊后,是安徽和四川领导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当地粮食大增产,人民第一次吃饱。但是后来遇到一位四川朋友,说到四川怎样在1970末年代让人民率先吃饱,朋友说:“1979年四川还要从东北调进粮食呢”。

   我忽然想到,为什么当年那些“吃粮吃米”的民谣至今没有找到原创作者呢?而《东方红》就能明确找到是李有源写的歌词,但是当年两个民谣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原创者的蛛丝马迹,这不是怪事么?

   又有一点,安徽和四川的地方语言是差别非常大的,组词习惯也不一样,怎么两个民谣居然如此“工整”,简直就象互为另一个而存在一样。给我感觉就象以前汉朝乐府诗里的《有所思》和《上邪》,“合之则两美,离之则两伤”(余冠英先生的评价)。

   后来又看到新中国粮食生产的数据,在实行集体经济的1955-1979年,年均增长2.7%,人均粮食产量增长25%,全国粮食增产1倍,而无论是之前的1953-1954,还是之后的1979-2003年,全国粮食增长速度只有1%出头,所以到2003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还低低于1979年。

   更有意思的是安徽省1970年代末的粮食数据,历史真实是1977-1980年全国粮食增产12%而安徽下降13.7%。人均粮食产量1976年全国是305公斤,安徽370公斤,而1980年全国325公斤,安徽只有297公斤。而在所谓停滞、徘徊的公社时期,安徽省粮食产量从1961年的629万吨(1961年是文人们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拯救安徽人民的年份,实际是当年是安徽建国后唯一粮食产量低于1949年的年份),增加到1976年的1684万吨,增长170%,年均增长6.8%,而在“文革重灾区”的年份里,安徽粮食产量从1965年到1976年增产70%,年均增长5.2%。

   我不能不佩服中国文人的伟大创意!

   是啊,民谣是最真实的,可是“大跃进”时的“跃进歌谣”也不少,在《红旗歌谣》里篇篇都是,而且绝对可以相信是出自农民之口,其中的口语是文人们无法效颦的,怎么文人们不说那些歌谣是真实的呢?

   以前读杨澜的《我问故我在》里采访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的那篇,居然也有“真实”的民谣——“慕绥新,不遂心”。意思是沈阳风气不好,委屈了这么位好市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09:51 , Processed in 0.21054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