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2-26 14: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一个调查报告,应该对促进讨论有用,^_^
http://bbs.nju.edu.cn/vd81690/bb ... 5827.A&num=3470
发信人: Cromwell (世无英雄), 信区: triangle. 本篇人气: 126
标 题: 两个美国: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un Oct 12 01:29:11 2003), 本站(ytht.net)
两个美国: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
陈生洛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访谈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对今天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进
行了考察分析,发现在他们头脑中,同时存在着两个美国。本文对两个美国的具体内
容,形成原因,大学生对其的态度等进行了考察分析。文章的最后又将这种两个美国
的美国观与大学生过去的美国观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它的进步与不足。
一、从爱美国到恨美国?
改革开放之初,被禁锢多年的中国大学生,被西方富裕的物质生活、自由的生活
方式、民主的政治制度所吸引,崇洋亲美一时成了时尚。国外的服装发型,萨特的哲
学思想,美国的政治民主,先后在校园中大行其道。[1]在一九八九年的政治风波中
,在天安门广场上树起来的自由女神像,就是这种崇洋亲美情结的一次形象表达。
80年代大学生的这种崇洋亲美情结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始终认为,中国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亲美的。因此,当《中国
可以说不》之类的图书流行时,许多人还仅仅是将其看成为一种市场炒作,忽略了爱
国反美情绪在大学校园内的涌动。[2]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北京大学时,西方
记者还期待着北大学子,会向美国总统当面表达他们的亲美爱美之情。然而,北大学
子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的严历质问,让这些西方记者大跌眼镜。[3]尽管如此,这一
场面所反映的还只是少数大学生在特殊场合的言行,似乎还难以彻底改变人们对这一
问题的看法。1999年5月8日,美国战机轰炸了中国驻南使馆,成千上万的中国大学生
走上街头,走到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前,用石块和墨水瓶表达他们的愤怒之情。中国
大学生对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的强烈反应,似乎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这一问
题的看法,在一些人看来,十多年前存在于中国大学生心中的崇洋亲美情结已经荡然
无存,崇洋亲美已经被爱国反美这一新的价值取向所取代。[4]
那么,在中国大学生心中,他们到底是怎么看美国呢?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真
的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十年时间,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从爱美国走
向了恨美国?美国在中国大学生的心中,真的已经从过去的人间天使,变成了可憎的
恶魔?为了具体、深入、详细地分析和回答这一问题,求得到更加贴近生活现实的答
案,本人在2000年4月到2001年7月在北京、洛阳和福州三地,先后访谈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八所大学里的一百多名大学生。被访问的
学生中,既有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工科学生,也有外语类的学生,师范类学生;既
有大一大二的学生,也有大三大四的学生;多数是汉族学生,也有少数民族的学生。
所有的访谈,都进行了现场录音,并将录音整理成了文字材料。[5]通过调查中获得
的第一手材料说明,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态度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不能简
单地用爱美国或者恨美国来概括说明。[6]在中国大学生的心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
美国,一个是令人可恨的霸权主义的美国,一个是让人向往的先进发达的美国。大学
生的爱国反美情绪,主要指向美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大学生对美
国的欣赏和向往主要指向美国的国内环境,以及体现这种环境的价值观念。这两种似
乎是截然对立的态度,不仅在大学生群体中同时存在,而且在一个个具体的大学生个
体身上,即在一个人身上,也经常同时存在。[7]
下边,我将根据访谈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两个美国的具体内容,它们形成
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美国观,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二、霸权主义的美国
我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向学生提的第一问题,就是当我提到美国的时候,你首先
会想到什么?许多学生用“霸道”或“霸权主义”之类的词语来回答。显而易见,在
许多大学生心中,美国给他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霸权主义,他们头脑中的
美国形象,首先是一个令人反感的霸权主义者的形象。[8]
那么,为什么中国大学生首先把美国看成一个霸权主义的国家,美国的那些行为
,使他们得出这一结论?他们所讲的霸权主义,具体指什么,或者说他们所讲的霸权
主义都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访谈调查获得的材料说明,中国大学生之所以认为美国是一个推行霸权主义的国
家,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理由。这三点理由也是他们所讲的霸权主义的主要内容。第
一,美国经常以世界警察自居,世界上的事情,不论什么,它都想管,都要插上一手
,根本不尊重各国的主权和独立。第二,美国介入国际冲突,插手各国的内部事务,
并不象它自己讲的那样,是为了维持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为了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
、为了保护人权,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为了实现和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第三
,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为了让其他国家顺从于自己的意志,经常使用武力,或
者以武力相威胁。[9]
被访问的大学生们提到了许多国际问题和事件,用美国在这些国际问题事件上的
行为来说明他们为什么会对美国产生这样的看法。他们提到了科索沃问题、中东问题
、伊拉克问题、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反对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银河号事件,阻
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轰炸中国使馆,中美撞机事件等。
科索沃问题是大学生们在访谈调查中提到的次数较多的问题。大学生们认为,科
索沃问题完全是南斯拉夫内政,美国纠集北约国家,不经过联合国授权,轰炸科索沃
,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南斯拉夫,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为。许多人还提
到了台湾问题,认为美国是台独势力的后台,没有美国对台独势力的扶持和纵容,没
有美国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武器,中国的统一会容易得多,美国插手台湾问题就是干涉
中国的内政。许多人还把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失败,中国迟迟不能加入世贸组织
,归结为美国的阻挠和破坏。几乎所有被访问的学生都认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
标,就是称霸世界,它把中国看成它实现世界霸权的一个主要障碍。他们还认为,美
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就是一种遏制和阻挠中国强大起来的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根本就谈不上友好。一个学生说,(不论)中国想干什么事,美国都从中阻挠。[
10]
尤其让中国大学生感到气愤的是1999年5月8日美国战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
馆事件。尽管本人进行访谈调查的时候,这一事件已经过去了较长的时间,但是,大
学生们提起这件事时,情绪仍然非常激动。几乎所有被访问的大学生都认为美国轰炸
中国使馆是蓄意所为,完全不能接受美国所说的误炸的说法。他们认为,美国拥有世
界最先进的高科技武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在美国间谍卫星的严密监视之下
,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误炸,而且是五颗导弹同时击中一个目标,怎么可能是误炸?
对于美国为其误炸的说法所做的解释,大学生认为是荒谬之极。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美国这么先进的国家,怎么可能利用旧地图来确定轰炸目标。他们认为美国所说的解
释,不仅说明美国在轰炸使馆事件上对中国人民缺乏起码的诚意,也说明美国政府对
中国人民的感情缺乏起码的尊重。一个学生说,它提出了一个不是借口的借口,……
也知道别人不会相信,但是,它提出来了,……就是特别横,随便拿一个借口来敷衍
你一下。[11]
但是,在美国为什么要轰炸中国使馆这一问题上,大学生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有
的认为,美国是想警告中国,因为中国在道义上一直站在南斯拉夫一边,批评美国干
涉科索沃的政策。[12]有的认为,美国是想试探中国,看看中国政府忍耐的底线在哪
里,以便以后与中国打交道时,做到心中有数。[13]有的认为,可能中国政府在某些
方面向南斯拉夫提供了帮助,美国不能容忍,想通过轰炸中国使馆来报复中国。[14
]有的认为,当时中国政治正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美国想借此影响中国政局,
造成中国内部的动乱。[15]尽管在美国为什么要轰炸中国使馆这一个问题上,大学生
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是,他们一致认为,不论是基于何种原因,美国轰炸中国使馆
,都是一种不能容忍的、极其野蛮的行为。美国之所以敢于这么做,不仅说明美国对
中国充满了敌意,也说明美国对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蔑视。一个学生说,(轰炸
使馆)说明它有恃无恐,它确定你不能把它怎么样。[16]因此,提到轰炸使馆事件,
大学生不仅非常愤怒,同时还有一种强烈的屈辱感,认为美国如此野蛮地对待自己的
国家,自己的国家却拿不出来有效的办法进行回击,从内心深处感到悲哀。一个学生
说,事后想一想,……觉得挺悲哀的,咱们国家确实弱,没有办法与美国对抗。[17
]有的大学生表示要把这个仇恨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心中,永远也不能忘记和原谅美国
的这一行为。一个学生说,我想这一代年轻人,都会记住这件事,永远也忘不了。[
18]
在访谈调查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对于这个霸权主义的美国,大多数被访问
的大学生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感和道德上的憎恨。他们希望中国政府在中美关系上,
能够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更加坚定地维持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有的甚至推崇中国在
毛泽东时代的对外政策。[19]但是,几乎所有持有这一观点的大学生同时认为,中美
两国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美国可以不断地给中国制造麻烦,中国能够进行有效反击
的手段并不多,中国没有与美国对抗的实力。一位大学生说,当我听说美国轰炸中国
使馆的消息后,当时恨不得就打过去。但是,再想想,又觉得打不过。[20]也有少数
的大学生用更加理性、更加平和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霸权主义的美国。他们认为,每一
个国家都要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要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要追求他们的国
家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当然是作为强大一方的美国占上风的时候多,对此不应
该有什么大惊小怪。这类大学生比较坦然地面对这一问题,对这个霸权主义的美国,
较少有其他大学生的那种道德义愤感。他们认为,如果中国比美国强大,中国完全可
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美国,现实世界就是如此,没有必要为美国的行为而愤愤不平。
一个学生说,如果中国是美国呢,你为了维护自己的超级大国利益,难道不会这么做
吗?[21]这些大学生更加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目前的对美政策,认为中国目前处理中
美关系的方式是合适的,完全没有必要对美国过分强硬。与那些希望中国政府对美国
更加强硬一点的大学生的看法相反,他们对中国的实力反而更有信心,他们强调,中
国并非在美国面前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只是目前这种处理方法对中国更加有利而已。
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中国政府后来的一些做法,还是挺正确的。另外一个学生说,我
想中国当时考虑的恐怕是如何冷静的处理这件事,并不一定中国就没有一战的实力,
……中国采取了一个比较理智的做法。[22]
毫无疑问,在中国大学生的心中,存在着一个霸权主义的美国,而且是一个令人
反感,甚至是让人憎恨的美国。那么,这个霸权主义的美国来自何处?中国的大学生
们如何形成的这种印象,他们是从哪里获得有关的信息呢?
本人在访谈调查中了解到,影响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看法的信息渠道非常多,从
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到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大众传媒,再到更先进的传播工具
互联网,所有这一切都是影响大学生对美国的看法的信息渠道。但是,对大学生来说
,就霸权主义的美国这一印象的形成而言,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还是中国国内的广播
、电视和报纸,尤其是广播和报纸。
本人从访谈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中国大学生的宿舍内还没有电视,他们主要是
从国内的广播电台和报纸中获得国际新闻方面的信息。经常收听美国之音之类的外国
广播的大学生不多,收听者对美国之音所播送的内容,经常持怀疑的态度。一个学生
说,美国之音……倾向性非常明显,听了几次就不想听了。[23]有些学生可以方便地
利用互联网,但是,他们上网主要是聊天和收发电子邮件,即使是浏览新闻,也主要
是浏览中国国内的网站的新闻,经常到国外英文网站上浏览国际新闻的大学生非常少
。当问到其中的原因时,他们回答说,首先是上网的速度问题,上国外的网站速度很
慢。[24]其次是语言问题,虽然中国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阅读英文
还是不如阅读中文那样轻松方便。第三,大多数大学生对国际问题并不是特别有兴趣
,他们认为,从国内媒体中获得的信息已经足够了。凡是重大的国际问题,总有人把
国外网站上的重要的信息和观点转贴到国内重要的BBS 上,他们多多少少也能接触到
这些信息,[25]他们认为国外的媒体也有偏见,尤其是涉及到轰炸使馆这样的问题,
肯定是双方各说各有理,相对而言,他们更愿意接受国内媒体的报道。[26]
在本人的访谈对象中,只有两个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有经常到国外英文网站浏览新
闻的习惯。他们说,凡是国际上发生了重大的事件,尤其是与中国有关的事件,在了
解了国内媒体的报道之后,他们总要到国外的网站上看一看,进行一下比较,希望更
全面地了解事实的真相。[27]但是,他们对美国的看法与其它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太
大的差别,美国在他们的心里,首先也是一个霸权主义的形象,对这个霸权主义的美
国,他们同样表现出极大的反感。同时接受访问的另外一位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与他
们持有相近或相似的看法。[28]
那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看
法是不是存在差异呢?本人进行的访谈调查涉及到北京、福建、河南三地的大学生。
所涉及的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也有一些非常普通的高校;
学生所学的专业,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学文科的,有学理科的,有学工科的,也有
学外国语言的;所访问的学生中,既有汉族学生,也有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被访问
的对象,从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学生都有。长达一年多的访谈调查给本人留下的最深
刻印象是,霸权主义的美国在所有接受访问的中国大学生的头脑中普遍存在,对这个
霸权主义的美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感情上持一种排斥的态度,所不同的只是排斥的
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仅仅是反感,有的非常反感,有的极端反感,有的甚至于持一种
接近于仇恨的态度。被访谈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这个霸权主义的美国持非常反感的
态度,没有一个人表示他喜欢这个霸权主义的美国。大学生的这种感觉与他们所在的
地区、所处的学校、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
由此可见,长达一年多的访谈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全可以让我们得出这
么一个结论:美国在中国大学生的心中,首先是一个霸权主义者的形象,是一个令人
反感的、不受欢迎的国家。这个令人反感的、不受欢迎的霸权主义的美国,在中国大
学生头脑中是普遍存在的。
三、先进发达的美国
如前所述,美国在中国大学生的心中,首先是一个霸权主义者的形象,是一个令
人反感,甚至于让人憎恨的国家。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由此而得出一个结论,中国
大学生对美国的看法确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已经从80年代的崇洋亲美变成了爱国
反美,在中国大学生心中,美国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令人反感、让人憎恨的国家?如
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解释在轰炸使馆事件后不久,中国大学生到
美国大使馆前进行抗议示威后不久,在美国大使馆前又重新排起的等待留学签证的长
龙?又如何解释北大、清华等中国著名大学的校园内经久不衰的出国留美热?
深入的访谈调查使我认识到,问题并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当你就如何看
美国这一问题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时,他首先告诉你的几乎肯定是一个霸权主义的美国
,一个令人反感、甚至于让人憎恨的美国。但是,这个霸权主义的美国的背后,还存
在着另外一个美国,随着访谈的深入,这个美国就悄然出现了,这是一个与霸权主义
的美国完全不同的美国,一个令人喜欢和向往的先进发达的美国。
我在调查访谈中发现,许多中国大学生谈起他们对美国的看法,都喜欢把美国与
中国联系起来,对美国霸权主义行为的批评经常转化成对中国政府对美政策的批评,
认为中国政府的对美政策过于软弱。但是,他们并不过多地批评政府,而是习惯于把
这种软弱归结为中国的贫困和落后,即所谓的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习惯于从
制度和文化层面思考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往往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反美情绪就转化
成了对美国的社会制度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的肯定和赞赏,对中国现状的批判。他们
在批判中国的现状时,实际上都有意无意地采取了一种标准,设想了一种理想状态。
这个标准,这个理想状态,不是别的,就是美国的国内社会环境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
念,就是他们心中的另外一个美国:先进发达的美国。
前一个美国主要指向的美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后一个美国主
要指向美国国内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社会环境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如果我们看不到
第二个美国,我们就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看法,也没有办法解释
“几天前到美国使馆前游行,几天后又到美国使馆申请留学签证”这种看似矛盾的现
象。[29]
那么,这个第二个美国,这个先进发达的美国,在中国大学生的头脑中,都有那
些具体的内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从我访谈调查中获得的材料来看,这个先进
发达的美国几乎囊括了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最受中国大学生推崇的还是美国
的教育。
中国大学生喜欢美国的教育,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向往美国教育所
提供的优越的物质条件。一个学物理的学生说,中国的科研设备不行,比如搞一个加
速器,你就出不起钱。……最近上边批了一个加速器,但是,又缺钱买探测器,没有
探测器,还是做不成试验。这是综合国力的问题。[30]第二,欣赏美国教育所提供的
那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喜欢美国教育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中国目前的
大学生,都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所以,他们都非常渴望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
环境。中国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相比,应该说已经宽松了许多,但是,对许多大学
生来说,在专业选择、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等方面,选择的余地
还太小,所受的限制还很多。他们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从性质上讲还是为计划经济服
务的,还是要按照上边规定的统一模式,把他们培养成统一规格的产品。美国的教育
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个性和个人的选择,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发挥个
人的潜力,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31]第三,美国教育的水平更高,可以学到更多
更先进的知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在中国的许多大学中,都有留美归来的教师
,大学生发现这些留学归来人员,不论是学识还是素质,都明显地高于仅仅在中国国
内受过教育的人。在就业过程中,这些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受
到更多重视。这使大学生们认识到,美国的教育,尤其是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更
高,质量更好,留美的经历可以给自己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32]
大学生之所以喜欢这个先进发达的美国,还在于他们认为美国的社会环境给个人
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对那些一心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大学生们来说,美国
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他们经常用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来说明这一点。他们说,为
什么有那么多的美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什么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国人到美国以后,
经过多年的努力,也能获得诺贝尔奖,而在国内发展的中国人,尽管他们也非常优秀
,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拿到诺贝尔奖?他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个人所
处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他们认为美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个人的发展提供
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有利个人的发展。[33]
对那些希望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的大学生们来说,美国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他们知道美国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也是一个只要个人愿意奋斗就可以过上富裕
生活的国家。他们知道去美国发展的中国人,经过若干年的奋斗以后,几乎人人都可
以拥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车。如果这些人不去美国,他们留在中国发展,过上这种富裕
生活的机会,就要小得多。他们亲眼目睹了自己的许多老师,一生都在努力奋斗,但
是,一直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34]因此,在北大、清华等著名的大学中流行着这样
的说法:“一流的学生出国,二流的学生读研,三流的学生工作”。[35]出国留学,
尤其是到美国去学习和发展,不仅是许多优秀大学生梦寐以求的理想,能不能实现这
一理想也成了衡量个人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们并不认为他们对美国的这
种向往是崇洋媚外,他们说,人们向往一种更加先进的生活方式,更好的生活,有更
好的发展,是一种正常的心理。[36]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中国大学生喜欢和向往美国,并不局限于个人发展的角
度,并不完全是基于对个人利益的考虑。在许多中国大学生心里,先进发达的美国不
仅是一个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理想的地方,同时也是落后国家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他们认为,在中国向着富裕、强大、文明、进步的目标前进时,美国有许多东西值
得中国学习。他们认为,美国人的开拓精神,竞争意识,敬业精神,环保观念,对人
的重视和尊重,对自由民主的追求,新闻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渗透到美国生活
各个方面的法制观念等,都是中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指出了中美两国
的差距,指出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的地方。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常赞赏美国同行
编写的软件,他们认为,美国人编的软件,真正体会了为客户服务的精神。被接受访
谈调查的大学生说,人家软件中的“帮助”的内容太详细了,对客户考虑的太周到了
,你就是一个傻瓜,编写软件的人也要通过“帮助”让你学会使用这个软件。而我们
中国人在编写软件过程中,谁有这样的耐心,谁肯下这样的功夫,谁有这样严谨认真
的敬业精神?[37]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非常赞赏美国同行处理新闻的手法和技巧,他
们指出,在新闻技巧和手法上,美国有许多东西值得中国学习。[38]美国的民主法制
,给学法律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指出美国国会对克林顿性丑闻的调查,在
中国根本不可能发生。在了解了美国的法律制度之后,他们深深地感叹中国在法制化
方面的落后。他们说,律师要经过严格考试,法官则什么人都可以当,这种在中国社
会长期存在的现象,在美国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他们毫不掩饰地说,一学法律,我们
大家就都成了美国人了,不是美国人,(心)也跑到美国去了。[39]
如果说对第一个美国(霸权主义的美国),中国大学生的基本态度是反感和厌恶
的话,那么他们对第二个美国(先进发达的美国)的基本态度,就是肯定和赞赏。中
国大学生并不掩饰他们对第二个美国的喜爱。一个大学生深情地说,从良心上讲,美
国是一个很不错的国家,它有许多方面很吸引我们,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人。[40]另
外一个大学生说,美国的许多东西在我们心中都是令人羡慕的,我们很希望自己以后
能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41]一个学习电脑软件的大学生说,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国有
一个美国那样的社会环境,没有那么多的盗版,我们这一行就可以大有作为了。他认
为中国的软件业发展不起来,打击不了盗版现象,关键是中国的体制问题。[42]
这个先进发达的美国,对中国大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即使在他们痛斥霸权
主义的美国的时候,在他们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也抵挡不住这个先进发达的美国的
诱惑。在我的访谈过程中,出现过这么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当大家都在愤怒地谴责美
国轰炸中国使馆的霸权主义行径时,一个大学生突然问另外一个正在痛斥霸权主义的
美国的大学生。他说,你这么痛恨美国,如果现在有一所美国的大学给你发来了录取
通知书,你去还是不去?被问的大学生先是语塞说不出话来,后来又拒绝正面回答这
一问题。[43]
那么,中国大学生头脑中的第二个美国是如何形成的呢?访谈调查获得的材料说
明,塑造中国大学生头脑中的第二个美国形象的信息渠道有许多种,最重要的渠道之
一,是中国国内的媒体,这一点出乎我的预料。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大学生们说,实
际上我们国家的媒体,每天都在说美国好,我们觉得美国好,其实许多信息就是来自
中国国内的新闻媒体对美国的报道。中国的媒体在报道美国时,只是在涉及到政治等
问题时,才说美国坏,其它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说美国好,有时把美国说的太好了,以
至于后来一想,觉得美国也不是那么好。[44]
另外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口碑。中国大学生头脑中的第二个美国的许多细节,都来
自人们的口头传播。一些访问过美国的人,把他们看到的美国告诉自己周围的人,这
些人再一传十,十传百,向周围传播开来。这种口头传播尽管速度比较慢,传播的范
围也有限,但是,对于中国大学生的第二个美国形象的形成,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些私下的交流,不同于官方传媒的宣传,它所传达的信息,往往更加真实可
信,而且包含了许多细节。在访谈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提到了这种传播对他对美国
的看法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这些大学生们说,在他们年龄很小
的时候,就不断听到自己的家长给自己讲述这样的故事:谁家的孩子怎样怎样地刻苦
读书,最后留学美国,在美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他们说,凡是从自己家乡走
出去,最后去了美国的人,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些人像英雄一样被家乡的人
们所传颂,被成千上万的家长当作教育自己孩子的榜样和楷模。一个美好的美国,就
这样早早地印在了这些学生的心中。[45]
在北大清华这样的著名大学中,访问或留学美国归来的教师,是塑造第二个美国
的重要力量。他们直接影响着自己身边的学生,鼓励学生走向留学美国的道路,并逐
渐在学生形成了一种风气,不仅美国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而且能不能留学美国成了
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尺度。一位接受访谈的北大学生说,我一走进大北就发现,周
围的师兄师姐们说的话,说来说去几乎说的都是一件事:考托福去美国。大家有一种
普遍的观点,最优秀的人去美国,没有听说过最优秀的人留在北大。一位清华的学生
说,一进清华,出国这件事就象是出水痘一样,你躲也躲不过去。[46]
第三个重要的渠道,就是美国产品和美国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电视台经常转播的
美国NBA篮球赛,在中国大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可口可乐饮料,中国大学生喜欢的来
自美国的名牌运动衣和运动鞋,麦当劳的就餐环境,引人入胜的电脑游戏,扣人心弦
的好莱坞电影,所有这一切,实际上时时刻刻都在中国大学生的头脑中,塑造着第二
个美国的形象。大多数中国大学生并不是特别关心时事政治,他们也没有机会直接接
触美国人或者访问过美国的中国人,但是,他们不能不接触这些美国产品和美国文化
,这些东西在他们头脑中塑造了一个先进发达的美国。我在访谈调查中,问一个大学
生我提到美国你会想到什么?他直截了当地说,NBA,美国的篮球打得好。[47]在一
次访谈调查中,我问大学生们的美国印象从何而来,他们说美国的影响无所不在,电
影电视中播放的内容,人们平时谈论的话题,上街看到的汽车,同学穿的运动鞋,大
家工作学习时用的计算机,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感觉到美国的影响,感觉到美国的先进
和发达。[48]
如果说第一个美国,霸权主义美国在中国大学生的头脑中普遍存在的话,那么访
谈调查的结果告诉我,第二个美国,先进发达的美国在中国大学生的头脑中也是普遍
存在的。在我访问的大学生中,没有人否认这个先进发达的美国的存在,也没有人表
示他不喜欢这个美国。不同的只是喜欢的程度而已,有的非常向往和喜欢,有的只是
一般的喜欢。但是,从访谈调查的情况看,喜欢的程度与大学生的年级、专业、学校
和所在地区无关,与学生关心政治的程度有关。那些不关心政治的大学生,比那些比
较关心政治的大学生,更加喜欢这个先进发达的美国。[49]这类不关心政治的学生还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注重人以及与人的生活细节有关的事情,待人处事比较
平和,不喜欢走极端,他们喜欢先进发达的美国,但是,反对把美国理想化,他们不
喜欢霸权主义美国,但是,反对把中国与美国的分歧情绪化、道德化。[50]
四、两个美国的美国观:进步与不足
如上所述,在今天中国大学生的头脑中,实际上同时存在着两个美国,一个是霸
权主义的美国,一个是先进发达的美国。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学生的美国
观,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帝国主义”的美国观,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学生的美国
观,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自由民主”的美国观,[51]那么,今天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
,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美国”的美国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两个美
国的美国观呢?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两个美国的美国观,较之于过去的美国观,无疑是一种进
步,它说明在怎么看美国的问题上,今天的中国大学生比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大学生
表现的更加成熟,更加理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两个美国的美国观表明,在如何看美国的问题上,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已经
初步摆脱了长期统治中国人或中国大学生头脑的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敌即友
的思维模式,对美国的看法开始深入到不同的领域,对不同的领域给予不同的评价。
用一位大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把美国切成片,分成不同的部分,对不同的部分,
谈自己的看法,不能笼统地说是反美,还是亲美。[52]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变化可以说
是中国大学生在怎么看美国问题的上一个可喜的进步,因为过去的帝国主义美国观和
自由民主美国观的最大弊端就是它们只允许对美国有一种评价,而且一定要是整体性
的评价,具有明显的简单化、极端化的倾向。而两个美国的美国观不仅反映了中美两
国在许多问题上的矛盾冲突,以及由此在中国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美国的负面形象,
而且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社会发展程度上的巨大差距,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某些方面需要
互相合作、相互借鉴的现实,以及由此在中国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美国的正面形象。
相对而言,它是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加贴近美国现实的美国观。
第二,两个美国的美国观说明,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对美国,尤其是对美国国内社
会有了更具体、更全面的了解。在帝国主义的美国观中,美国主要是一个侵略者的形
象,在自由民主的美国观中,美国首先表现为一座高高耸立的自由女神像。在两个美
国的美国观中,美国的形象要比这些丰富多彩得多。从克林顿的性丑闻到小布什靠最
高的法院的裁决入主白宫,从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到美国大学录
取研究生的条件和程序,从IT业的风云人物比尔·盖茨到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从NBA
的篮球明星乔丹到美国篮球的比赛规则和市场运作机制,从影坛巨星施瓦辛格到好
莱坞大片的推销包装技巧,几乎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今天的中国大学生都有所了解
,而且他们对某些细节的关注和了解,常让我感到惊讶。一年多的访谈调查给我留下
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十年前那个自由民主的美国在今天中国大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缩
小褪色,代之以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包容量更大的,政治色彩相对较少的先进发达的
美国。这个先进发达的美国比原来那个自由民主的美国,更加全面地反映了美国社会
的现实,也更加准确的揭示了中美两国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对
美国的认识的深入。
两个美国的美国观较之于过去的美国观,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
到,当我们深入地考察两个美国的美国观的具体内容时,就会发现,两个美国的美国
观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今天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看法中,也有一些情绪化、简单化
的成份,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华政策和霸权主义的理解上。
当我深入地思考今天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大多数
中国大学生的心中,美国并不完全是一个负面的形象,美国被一分为二,一个是负面
的霸权主义美国,一是正面的先进发达的美国。但是,当讨论到美国的对外政策时,
十年前、二十年前统治中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冒出头来,美国又完全变成了一个负
面的形象。在我访谈的一百多名大学生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为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辩
护,提到美国的对外政策,提到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几乎是一片谴责声。不论
美国在国际上干什么,中国大学生都习惯于从霸权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并对之
进行谴责。在许多中国大学生眼里,美国人在国内还干了不少好事,但是,在国外干
的几乎都是坏事。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时确实霸道,为了谋求和维护它的世界霸权,
它也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霸权主义的美国绝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但是,
把美国的对外政策完全看成是霸权主义的政策,把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完全理
解成霸权主义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对华政策的看法上,霸权主义几乎成了
中国大学生理解和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唯一工具。绝大多数中国大学生认为美国的对
华政策是不友好的,美国不愿意中国繁荣强大,美国把一个繁荣强大的中国看成是对
美国霸权地位的一个威胁,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遏制和削弱中国,限制和阻
挠中国的发展,因此,中美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遏制与反遏制、称霸与反霸的关系。
这种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解读,显然不符合美国对华政策的现实。在美国国内,遏制中
国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也确实有些人把中国看成美国潜在的对手,但是,美国国
内还有主张与中国友好的声音,许多人主张对中国采取接触和交往的政策,反对孤立
中国。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是这两种声音两种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尽管在一定时期
内,在某些问题上,某一种声音会占居上风。从中美关系的现状看,在过去30年的时
间里,合作也是主流。因此把美国的对华政策完全理解为反华的政策,完全从美国要
维护其霸权地位的角度去解读,显然是片面的。中国大学生仅仅从这样一种角度去理
解美国的对华政策,不仅说明其思维方式中存在着偏差,也说明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
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怎么看美国的问题上,中国大学生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对霸权主义的理解上。西
方的霸权(hegemony)一词,源于古希腊,原义是领导和控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对
其它国家的领导和控制。[53]在西方人眼里,霸权并不一个贬义词。前美国总统安全
顾问布热尔津斯基就公开主张美国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他认为这符合美国的利益,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他把美国的霸权看成是美国人不得已而卷入的一项艰
难、费时和高代价的任务。[54]在布热尔津斯基眼里,霸权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国际秩
序,霸权一词绝对没有道德上的贬义。中国政府所反对的美国霸权,实际上也是指的
一种国际秩序,即美国所主张的一极世界。但是,在中国大学生的眼里,霸权主义实
际上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色彩的词汇,包含强烈的道德贬义。在许多中国大学生眼里
,霸权主义往往就是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的代名词,他们眼中的霸权主义的美国,实
际上就是一个在国际舞台上不遵守任何比赛规则,凭借自己的强大实力,到处为非作
歹的国家。显而易见,中国大学生所理解的霸权主义,掺杂进了太多的道德因素和感
情因素。他们头脑中的霸权主义,与其说是对美国对外政策一种解释和概括,不如说
是一种强烈的道德谴责和感情宣泄。这样一来,他们所理解的霸权主义的美国,就不
可避免地掺杂进了一些言过其实,过分夸张的东西。
尽管今天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成熟,我仍然认为,他们
对美国的看法,总的趋势是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成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崇洋
亲美已经成为历史,爱国反美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我们既不要为过去的东西所迷惑
而跟不上历史的脚步,也不要为今天的一些表面现象所干扰而失去正常的判断。
作者情况:
陈生洛,政治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5号133信箱。
电子邮件:c88567759@sohu.com
-----------------------
[1]参见:王殿卿:《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的迷宫》,载《中国青年研究》
,1990年第3期,第26-29页。
[2]在1999年5月8日美国战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之前,中国大学生对美国
的看法的变化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中国国内也没有人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只是在一些相关研究中,提及到这一问题。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在1994
年和1995年先后三次就中国青年如何看美国的问题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这些研究
认为,中国青年对美国的总体印象不佳,中国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中的一个群体,其
态度与其它青年群体没有显著的差异。(参见:吴鲁平:《今日中国青年对美国的态
度》,载《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第5期,第17-19页)。
[3]参见:正源:《克林顿访华言行录:美国总统的中国“建言”》,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50页-158页。
[4]在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事件之后,有人认为中国大学生已经从过去的亲美转向
了反美,我身边的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但是,从本人进行的访谈调查来看,实
际情况要复杂得多,这一看法只反映了一些表面现象。
[5]这些材料共分成五个部分,每一部分再分成几个小部分,依次编为访谈记录
1-1,1-2…5-1等。本文的研究分析,主要以这些材料为依据。
[6]几乎在本人进行这项研究的同时,南开大学历史系的邓丽兰老师也对这一问
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根据她的调查,在对美国的态度上,被调查的
大学生选择既爱又恨和无所谓的人数高达61.8%,选择讨厌、仇视美国的只有12.7%
,选择喜欢、崇拜美国的只有8.3%。(参见:邓丽兰:《美国!美国?美国……世
纪之交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5-186页)。
[7]2000年3-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赵梅对中国人的美国观进行了调
查研究。她的研究说明,在中国的其它群体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她在她的文章的结
论部分指出,中国公众对美国的看法是一种复杂的“爱恨”情结……“爱”体现在多
数中国民众对美国在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的正面印象上,而“恨
”则表现在多数中国民众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的负面印象上。(参见:赵梅:
《中国人看美国》,载《中美长期对话》,陶美心赵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第20页。)
[8]邓丽兰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她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当
提到美国时,你首先想到的词汇是什么?在被调查者中,选择“世界霸权”的人数排
在第一位。(参见:邓丽兰:《美国!美国?美国……世纪之交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9-11页;第181-184页。)
[9]访谈记录1-1,第6页;访谈记录1-4,第61页,第63页,第64页。
[10]访谈记录3-3,第49页。
[11]访谈记录3-1,第20页。
[12]访谈记录4-3,第53页。
[13]访谈记录1-5,第96页。
[14]访谈记录3-2,第42页;
[15]访谈记录1-4,第66页;访谈记录4-2,第25页。
[16]访谈记录4-2,第25页。
[17]访谈记录3-1第8页。
[18]访谈记录3-3,第49页。
[19]访谈记录1-1,第7页。
[20]访谈记录1-2,第15页。
[21]访谈记录1-2,第18页。
[22]访谈记录1-5,第99页。
[23]访谈记录1-6,第136页;访谈记录1-3,第42页。
[24]访谈记录3-3,第64页。
[25]访谈记录4-2,第26页。
[26]访谈记录4-2,第27页。
[27]访谈记录4-3,第54页。
[28]本人在访谈调查过程中,专门访谈了一组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他们不仅英
语熟练,而且与外国人包括美国人有许多直接的接触。访谈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们
虽然比其它的大学生更加了解美国,但是,美国在他们头脑中也首先表现为一个霸权
主义的形象。
[29]在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媒体也在讨论穆斯林世界的反美情绪问题,约翰霍
普金斯大学研究中东问题的阿贾米教授认为,不论美国作什么,或不作什么,恐怖分
子都会向美国采取行动,把他们对当地社会的愤怒转嫁给美国。但是,美国阿拉伯关
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安东尼并不这样认为。安东尼表示,根据他38年来同穆斯林世界的
交往经验,他从来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反美情绪。安东尼说:“在我的记忆中,从来
没有任何一个阿拉伯人或穆斯林曾经在谈话中对美国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或理念表
示蔑视。从来没有。”安东尼指出,引起反美情绪的是具体的美国政策,特别是美国
的中东政策。穆斯林并没有批评美国的理念,而是抱怨美国没有尊从这些理念。(参
见:《美国之音:为何有人仇视美国?》,载《大参考》2001年11月第25期。)我认
为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看法,与安东尼所讲的穆斯林世界对美国的看法是类似的,他
们反对的是美国的某种政策,而不是美国的价值观念。
[30]访谈记录3-1,第2页。
[31]访谈记录1-4,第90页。
[32]访谈记录3-1,第14页。
[33]访谈记录3-1,第2页。
[34]访谈记录3-1,第1页。
[35]访谈记录1-3,第51页。
[36]访谈记录1-2,第20页。
[37]访谈记录3-3,第61页。
[38]访谈记录1-6,第135页。
[39]访谈记录1-4,第85页。
[40]访谈记录1-4,第58页。
[41]访谈记录1-4,第63页。
[42]访谈记录3-3,第58页。
[43]访谈记录1-3,第50页。
[44]访谈记录1-6,第142-143页。
[45]访谈记录4-2,第20页。
[46]访谈记录3-1,第2页;访谈记录4-2,第18页。
[47]访谈记录4-2,第20页。
[48]访谈记录2-1,第12页。
[49]我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政治非常冷淡,但是,他们对先进发
达的美国非常欣赏和向往。我进行的访谈调查多数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次访谈三到
五人,几乎每一组中,都会有一到两个对政治非常冷淡的人,他们对第二个美国都表
现出极大的兴趣,一点也不掩饰他们对美国的喜爱之情。
[50]在我的访谈调查中,这类学生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他们往往在别人发
言后才发言,说话的速度比较慢,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没有什么流行的政治术语,谈
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喜欢讨论在一些生活细节方面反映出来的中美两国的
文化差异。
[51]根据我目前查阅的资料,目前还没有人对以前的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进行专
门的研究。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四项:沈大伟:《美丽的帝国主义:中国感知美国,1972
-1990》,普林斯顿出版社,1991年版;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
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张济顺:《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国观(1943
-1953)》,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赵梅:《中国人看美国》,载《中
美长期对话》,陶美心赵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2]访谈记录:1-2,第16页。
[53]参见:David B.Guralnik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New York
andCleveland :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72.P649.
[54]兹比格纽·布热尔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第26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