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22|回复: 0

[【文史类】] 历史中的几个小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9 10: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万历皇帝和张居正,记载在《万历十五年》中:
万历很小就登基当了皇帝,尽管如此,他还是要和其他的兄弟们接收皇室严格的教育,从六岁起就要每天上各种课程,寒暑无休。难怪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有很高的文化素质。

万历的皇太后和当时太监总管冯保都是书法高手,因此万历在他们的教导下颇有进步。当万历十岁的时候,他写了几幅字,觉得还不错,就分赏给了几位大臣,其中头一个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立刻谢恩,一转眼,第二天,张居正就上了折子,称陛下的书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不宜在这个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书法总是末节小枝。自古以来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像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和宋徽宗、宁宗,他们都是大音乐家、画家、诗人和词人,只因为他们沉缅在艺术之中,以致朝政不修,有的还身受亡国的惨祸。

紧接着,在张居正的安排下,万历的课程中就取消了书法,而只读经史。

其实张居正的折子中引用的历代皇帝沉湎于艺术而影响国政的例子并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他已经先点出来了,那就是相比于经史,“书法只是细枝末节”。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清康熙末年,关于皇位的继承。

康熙有一群儿子,能力相差不多,其中老大和老二因为参与夺嫡而被康熙圈禁。因此,康熙对于选取接班人这件事伤透了脑筋。

最后的人选集中在老四、老八和老十四几个人之中。康熙须臾难断,于是问询大臣方苞的意见。方苞心里明镜似的,说了三个字,“观其后”。

什么意思呢?如果对你的这些儿子们难以取舍,那么就看看儿子的儿子中,有没有出色的人物。而众所周知,康熙很喜欢老四的第四个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圆明园的兴建据说也与这三代皇帝的一次偶然相遇有密切关系,并且是在雍正的牡丹园基础上重新建设的。

康熙当时心领神会,于是最后的遗诏是“皇位传于四阿哥”,一举奠定了老四雍正的正统。当然雍正上台后还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以至于他不得不逼死和圈禁了好几位自己的兄弟,甚至包括自己同母至亲并且立下赫赫战功的十四阿哥。

雍正的子嗣比较少,并且弘历实在是出类拔萃,因而没费什么功夫就变成了乾隆。当时宫廷内一位意大利的画师郎士宁这样评价乾隆,称其仿佛是天生为这个帝国而生的人物,处理各种事物总是十分从容。而一点不像雍正那么紧张、刻薄、喜怒无常。以至于乾隆年间,国库的钱多得用不完、堆不下……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为保存方苞这些大臣,康熙在临终之前找各种理由发布旨意,将这一批人革职,责令回家养老,永不叙用。

雍正登基后,查阅宫廷典籍,发现了其中的关节,于是找到方苞,劝说为其效力,并明白说明“朕知道您说过观其后三个字”。我能想像得到方苞当时心里的惊惧和惶恐,可怜的老儒家,被这些帝王们如蚂蚁一样捏在手里。唉!


第三个故事是最近在《百家讲坛》里听到的,关于苏轼与他的弟子秦观的趣事。

苏轼有个很有名的弟子叫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就是写《鹊桥仙》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的这位。有一天这俩师徒凑一块互相开起了玩笑。因为苏轼的胡子不多,而秦观自己是个大胡子,所以秦观就引用了论语里面的一句“君子多乎(胡)哉”,意思说,君子都应该是胡子繁茂的。可是苏轼不愧是师傅呀,马上引了论语里面的另一句话“小人樊(繁)须也”回敬秦观,意思是说小人才是多胡子的。而实际上这句话是孔子批评他的一个叫“樊须”的学生的。



最后故事离现在近一点,关于新儒学大师徐复观。

徐复观早先是个文人,后来去当了蒋介石的秘书,做到了陆军少将。抗战期间,他做了熊十力的学生,有一次他去拜见熊十力,熊十力随手给了本书让他回去研读。于是徐复观老老实实回家看了十天,又去拜见熊十力,他说,我仔细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有这样一些问题……熊十力马上打断徐复观,告诉他,看任何书都应该注意的是这本书好的地方,而不是首先看到这本书的不足。于是徐复观重新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1:06 , Processed in 0.0965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