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98|回复: 0

[【经验与求助】] 学看中药处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5 1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处方由一味或多味中药组合而成,它虽不像西药处方中有拉丁文或英文缩写那样难记难懂,但也有其自身的学问和道理,不可不知。
  先说药名前缀,即中药名前加字,如杭菊花、阳春砂仁、蒸首乌、鲜地黄等,这通常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产地。如杭菊花,是指杭州近郊桐乡县所产的菊花,药性偏于疏散风热,它与安徽滁州所产的滁菊、河北祁菊和河南怀菊等在功效上有一定差别。同理,阳春砂仁是广东阳春县所产的砂仁,辽细辛是辽宁所产的细辛。二是指炮制品种。如蒸首乌,是指经过蒸制后的首乌,功偏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发,与生首乌偏于润肠、通便、截疟的功效有别。类似的还有鲜地黄、焦山楂等。在正规处方、病情特殊、药源充裕等情况下,医生都必须这样写清药名,而病人最好购用指定的药物。

  再说药名注脚。注脚是在药名后用括号或直接在药名右上角标出的说明文字,常见的有包煎、另煎、冲服、先下、后下、烊化等,指该药特别的煎服方法。由于某些中药的质地、所含成分特殊或毒性大等原因,不宜与别的药同时、同锅、同法煎,所以要加注脚来说明。如牡蛎因属贝壳类,质硬,要先下;车前子含黏液质,易糊锅,宜用净纱布包煎;西洋参贵重,要另煎;阿胶等胶类药要用开水或药液另行熔化(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等。

  其次是药引。古人开中药很重视药引,现在对特殊病情也要用药引。用药引意在以一两味小量的药物来引导其它药物到达病位或某个特定脏腑,以提高疗效,同时还有解毒、护胃、矫味等作用。常用的药引有生姜、大枣、红糖、食盐、蜂蜜、葱白、桔梗、牛膝等。生姜有加强止呕的作用,大枣能健脾和胃,调和药性,桔梗可引药力上行,而牛膝引药力下行等。医生常把药引写在药物下面一行,若是家庭生活常用品作药引,也常口头嘱咐病人而在处方中省略不写,但这是不正规的。

  和西药处方一样,中药处方最后也标明用法。中药通常的用法是煎汤内服和外用,也有配成丸药或研末服用的,但处方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还是“常规水煎?薄K?健俺9嫠?宸?保?鹾?逯谐?懊咳?剂”外,还包括煎服的主要环节:泡(先将药物用洁净冷水浸泡30分钟)、煎(每副药煎两次,每次30分钟左右)、水(第一煎加冷水,二煎加热水,水要一次加足,均超过药面2~4厘米)、火(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中火或小火)、服(两煎混合后温服,每日上、下午各服1次,中间用保温瓶灌装)。但对特殊病情、特殊药物就需要特殊的煎服方法,如有的需每日2剂,有的需空腹服,有的需冷服,有的需短时煎煮等,医生常会特别嘱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08:52 , Processed in 0.27143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