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最精彩的是生活本身 书评人:洪治纲 ,杭州,文学评论家 《萨德大传》(法)莫里斯·勒韦尔著、郑达华、徐宁燕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我在剑桥》李晓愚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5月版 萨德的名字,如今已在西文中变成了“施虐狂”(sadnism),成为一种性文化领域的科学概念。但是,作为西方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萨德本人,多年来却一直让大家争论不休。有人觉得他仅仅是个魔鬼和罪人而已,有人却推崇他是位文学天才,还有人认为他是位替自由鸣锣开道的精神勇士,因为他敢于揭露社会在“性事”上的虚伪。但无论如何,萨德都以自身奇特而乖张的言行,进入了人类极为隐秘的“虐恋亚文化”的精神空间。这也意味着,他的一生将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悲剧性的循环怪圈——虽历经了法国天翻地覆的三个朝代,却在每个朝代都遭受囚禁生涯。 《萨德大传》,却以大量丰富的史料,全面再现了法国君主时代对萨德的监视、摧残和羞辱。身为侯爵的萨德,因为毫无顾忌地沉迷于“施虐狂”式的生活方式,因而屡遭社会公愤。而事实上,在那个看似体面的上流社会内部,每一个体面的人其实都存在着内心卑微的一面,包括国王本人。他们想仔细了解萨某人究竟在背后干了些什么,尤其是在两性生活中。于是,跟踪与报告便成了上至国王下至警察津津乐道的事情。在这部书里,作者非常巧妙地描写了跟踪警察以及国王的心态和爱好,既展示了人性中的某些窥视癖,也折射了日常道德深处被不断遮蔽了的生命本能。它看似在嘲讽权力体系中虚弱的伦理机制和价值取向,实质上是为萨德提供了另一种人性上的辩护。 顺便说一句,对于什么奇特就搬弄什么的好莱坞来说,萨德生平也曾被他们拍成了《鹅毛笔》,但那部片子的想像力太丰富,远不及这本《萨德大传》来得真实可信。 读《我在剑桥》,我最深的感受是,作者始终带着一颗崇敬的心来舒展剑桥的文化气脉和精神秉赋。尽管剑桥只是一个英国小镇,尽管剑桥大学连大门都没有,尽管各种中古时代的繁缛琐节在这里一直流传至今,但是,它们并没有钳制一个中国女孩的幻想和热情。她带着东方式的好奇与执着,不断地穿梭在剑桥的角角落落,探寻它那古老而又年轻、深邃而又平和、紧张而又闲适、传统而又现代的个性气质,并努力做出一种“读懂”的姿态。于是,我们看到了关于“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的奇妙诠释,看到了 “每件事都非常相像但又有很大的区别”背后的严谨思维,也看到了“使伟大的人变得普通,使普通的人变得伟大”的剑桥逻辑。正是这种严谨、专注而又一丝不苟的剑桥精神,在作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才使作者在叙述剑桥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充满了种种张弛有致的灵性节奏,打上了个人生命的特殊印记,包括自然,历史,学业,爱情……等等有趣的人生思考。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留学就是出痘子,出了以后就会有一种免疫力了。”读完《我在剑桥》,认认真真地回味这句话,再看看李晓愚近乎妖娆的成长经历,还真有点“出痘子”的感觉。 ▲南方都市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1:19 , Processed in 0.1321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