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99|回复: 0

我们来自山西大槐树底下(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 15: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来自山西大槐树底下
当这首古老歌谣飘入耳朵时,我想,几辈人尘封已久的旧梦又被激活了。
问咱老家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鸽窝。
遍及京、冀、鲁、豫、皖、苏、鄂、陕、甘、宁等地,囊括大半个中国,如此多的人声称老家在洪洞大槐树下,把自己满腔的故土情思交付于一株普通的槐树下,其地域之广,人数之多,情结之浓,令人震惊。
今天,在千里河西大地上,常常可以看到一棵高大的古槐伫立在寂寥的村口,守望渺茫的祖魂,让人不禁产生怀乡思祖的幽情。
我们的老家是在山西的洪洞大槐树底下吗?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舍弃那片热土?他们又是怎样飘零至此的呢?而那棵郁郁葱葱的古槐树又是怎样的姿态走入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的?它又寄托了芸芸众生多少鸿爪雪泥的身世家国之感呢?
2003年1月,记者带者无法说尽的好奇和质疑,来到了甘肃的张掖,采访了对“我们来自山西大槐树底下”传说与史实有所研究的张掖市市委党校副教授任积泉先生,许多许多少为人知的史话在我的眼前从新鲜活起来,心中的一池相思情湖又荡起了层层涟漪。
            祖先是怎样离开大槐树的?
元末明初,历遭兵荒巨创的燕赵鲁豫大地呈现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面对破碎的山河,朱元章发出这样的感慨:“今散乱之后,中原草莽,人烟稀少。”但东有太行为屏障,西有吕梁作遮挡的三晋大地,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日升月恒,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公元1381年,河南人口为189.1万,河北为189.3万,而山西却高达403万之多。当人口天平出现严重的倾斜是后明朝的统治者理所当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山西大地:移民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为了确保迁徙成功,明朝统治者设了一个弥天骗局。迁徙开始,明政府颁布告示:“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大槐树底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意迁徙的可在家等候。于是,冀北、冀中、冀南各地人拖家带口,携儿牵女,簇拥而来。三天之、内就聚集了十万之众。这时大队官兵蜂拥而至,把手无寸铁的百姓裹了个严严实实。一官兵厉声宣布: “大明皇帝有令,凡来大槐树底下的,一律迁徙”说罢,官兵恶狠狠地先将青壮年带铐上扣,强行登记,一家一户跟绳相栓,如串蚂蚱,十万百姓在刀逼棒喝之下,吞声恨饮,踏上迁徙之路。
一步一回首,三步一徘徊,渐离渐远中,他们的眼泪中最后看到的是那棵高大的老槐树,是老槐树枝桠下的一簇簇鹤窝
如今,在洪洞县城北有一个大槐树公园。根据文献记载,明代这里曾经有一个广济寺,系唐代所建。寺旁有棵汉朝古槐,“树身数围,荫蔽数亩”。唐寺与汉槐在目睹明初的农民大迁徙后,均被汾河水所毁。今天从仅仅保存完好的经塔中,不难看出当日盛景:院落轩敞宽展,殿宇魁岸崔槐,亭阁纷华华丽,寺内僧众举袂成幕,香客川流不息。十几年前建成的大槐树公园古槐遗址上,有一座元末明初建成的碑亭,碑上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汉槐之根滋育的“二代古槐”、“三代古槐”掩映俯卧,虬枝纵横,任沧海横流而生生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5:25 , Processed in 0.2201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