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92|回复: 0

[【政法哲学类】] 一道通往“信用王国”的阶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7 14: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道通往“信用王国”的阶梯
——读张维迎教授的《信息、信任与法律》

   一、《信息、信任与法律》一书简介

   随着国际上主流经济学界有关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性合约的研究不断深入,以张维迎教授为代表的国内经济学家对诸如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等提出了许多很有洞察力的观点。《信息、信任与法律》(三联书店2003年8月版)一书集中收集了张维迎教授近年来有关社会信任和法律问题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全书分为前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则由七篇文章构成,分别介绍了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重建信任——概述了信任与交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讨论了中国目前面临的社会信任危机;对信任的来源进行了分类讨论,并重点分析了政府管制与信用之间的关系。
   第二,法律制度的信用基础——作为张维迎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成果,揭示了法律和信用作为维持市场有序运作的基本机制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三,作为激励机制的法律——以沈阳市1999年新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引起的“撞了白撞”大讨论为切入点,概述了非对称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应用该理论分析了侵权法、合同法、财产法和刑法中的激励机制如何发挥作用。
   第四,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探讨了“连带责任制度”的边界、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上相关制度的影响,并以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引发的相关品牌株连分析了现代中国法中的显形和隐性“连带责任”,得出信息成本是决定法律制度有效性主要因素,法律制度应随着信息成本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
   第五,信息化与信任——讨论了信用的定义和信用制度的历史,分析了信用制度对信息的依赖以及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化对信用制度的建立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六,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通过对中国跨省的信任调查数据,表明一个地区能否被人们所信任与地域文化并不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跟人们之间的交易被重复的可能性、交易的发达程度、教育水平等因素有关,支持了经济学理论中关于重复博弈导致信任的基本假说。
   第七,诉讼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及其解释——以北京某基层法院的判决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被告的胜诉情况、违约原因及其裁判等的分析,揭示并解释了中国目前存在于司法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效应。

   《信息、信任与法律》属于那种让人读了还想读的一本书,与那些充满了经济学术语和专业词汇的理论著作有很大不同,既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数学公式,也没有看似高深莫测、复杂繁琐的推导过程,而是大多从现实出发,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其切入点,语言朴素平实。

   二、《信息、信任与法律》一书的启示

   社会实践的发展,给法学研究提出了众多新的课题。信用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最为引人注意的经济现象之一,以法律调整信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完善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国的现有信用法律规范不多,相关研究工作还很薄弱,除了对个别问题有零散研究外,尚缺少规范的系统研究。把握时代脉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信用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法学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信任与法律》原是笔者自列的撰写信用一书众多参考阅读书籍中的一部,在初次阅读后获得了不少灵感,于是将它列为了精读的对象。在近期重新阅读《信息、信任与法律》一书后,又发现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观点和论述,从信用角度看,该书对分析“企业信用”问题大有裨益。

   本书反复强调的,也是张维迎教授一贯主张的思想“私有产权是市场信用的基础”,进一步明晰了构建企业信用最根本的条件是产权制度的深化。市场竞争最终依靠的是信用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是由信用凝聚而成的。一个企业一旦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客户和未来发展的可能。信用就是要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众多企业领导人看不到长远预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权不明晰,导致了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只有种草的积极性,没有栽树的积极性”;而民营和私营企业则因为缺乏安全感,预期自身产权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而不讲信用。

   该书归纳出企业作为信用的载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是企业必须有真正的所有者。其二是企业必须能被交易,或者说企业的所有权必须能有偿转让。其三是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必须自由。

   有了私有产权,不意味着企业信用可以建立起来。在书中,张维迎教授一再提示我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政府的过度管制可能会成为埋没信用的陷阱。政府部门滥用权力,任意修改博弈规则,甚至以规范市场的名义对企业进行吃拿卡要,实际上是对产权的间接否认;而政策环境越不稳定,人们就越追求短期利益。政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产权,试图用加强政府管制的办法来规范市场常常会事与愿违。政府管制对信用的巨大危害,还在于“管制很容易上瘾”,会形成恶性循环:越乱越管,越管越乱,这恰恰也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成功的被管制者获得了管制保护下的垄断地位后,很自然地与管制者一起变成了既得利益者,会以维护社会利益的名义要求政府不断加强管制来保护自己;而政府官员也会利用政府赋予的合法权力创造出更多的管制。由此造成管制越多的地方,骗子最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管制消灭了市场本来应有的信用机制;同时,管制越多,骗子就越有积极性去贿赂政府,因为骗子的贿赂成本低,只要拿到政府的批文他就可以赚钱,而那些诚信经营的商人,会因为自我约束或者没有用额外的资金去行贿,而失去市场机会。最终,管制多的地方,反倒是好人难进入,骗子容易出现。当骗子越来越多时,管制者就会误认为管得还太少了,就进一步加强管制。这样,管制就变本加厉,进一步得到强化,最后令信用机制赖以形成的市场竞争失去立足之地。

   为了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阅读《信息、信任与法律》一书,仿佛踏上了一道通往“信用王国”的阶梯,看清了用立法明晰和保护私有产权以及明确政府定位、戒除管制的重要性。

   当然,这些只是本书的主要观点。这本著作还涉及到了一些其他的重要问题,比如加强法院系统改革、完善司法信用,改革行业协会、完善中介信用问题等等,张维迎教授关于这些问题的独到论述,对笔者也很有启发,相信大家在享受轻松的阅读乐趣之余,肯定也会大有收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5:45 , Processed in 0.30065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