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46|回复: 0

[【文史类】] 《映画:香港制造》:香江电影传奇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6 08: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台湾网 (2006年11月08日)


   在香港电影近百年的历史谱系中,数百位导演在不同的时代写下自己光彩的一笔。每位导演的每一部作品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在时代的更迭中结构成一个晶莹闪烁的香港电影历史坐标系,各自勾勒出个性张扬的标点。

   拓荒期的电影先导

   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在法国诞生,翌年初,香港就出现了电影的足迹,在香港电影的早期导演群体中,黎北海、黎民伟最值得关注。

   1913年,黎北海和黎民伟与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的老板布拉斯基合组华美影片公司,同年导演了创业片《庄子试妻》。这部影片是香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本土电影,也为香港电影实现了由短到长的飞跃。1933年黎北海创办的中华影片公司推出了香港第一部局部有声电影《良心》,旋即又推出第一部完全有声影片《傻仔洞房》,真正将香港电影带入了有声时代。

   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的黎民伟拍摄最多的是纪录片,特别是记录上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和北伐战争,以及反映30年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斗争的活动的影片最有价值,是早期中国电影最杰出的纪录片导演。

   赵树霑是早期香港电影史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他对电影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导演了粤语片《歌侣情潮》、《昨日之歌》、《残歌》等重要影片。1948年,他拍摄了香港本土生产的第一部35毫米彩色粤语片《蝴蝶夫人》。“七七事变”以后,他亲自导演了《肉搏》、《四十八小时》等爱国“国防电影”,发起香港电影的抗日救亡运动。

   另一位重要导演是邵醉翁,原名邵仁杰,是邵氏电影王国的开拓者,他导演的《梁祝痛史》、《孟姜女》等古装影片,以及和汤晓丹联合导演的由粤剧名伶薛觉先主演的有声片《白金龙》,掀起了香港粤语有声电影的新潮流。

   纵横影坛的耕耘者

   从1949年底到1966年,香港电影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17年间共生产了4000多部影片,年产量平均200多部,同时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粤语片和国语片导演,整体提升了香港电影的品格。

   自1949年南国公司首拍的讲述小人物故事的粤语影片《珠江泪》轰动之后,现实主义创作热潮一直延续到60年代中期。胡鹏是引领潮流的重要人物,被誉为“黄飞鸿电影之父”。1949年,他导演了电影《黄飞鸿传》,成为黄飞鸿电影的创作源头,迄今数量已经超过一百部,成为香港电影重要的文化现象。

   独立执导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李晨风,是50年代香港最重要的文艺片导演。李晨风擅长改编名著,先后推出了巴金的《春》和《寒夜》、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茅盾的《虹》、赛珍珠的《大地》,以及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等影片。他执导的《人海孤鸿》为香港影坛挖掘出一位扬名国际的天才演员李小龙。

   朱石麟是香港本土国语片创作的领军人物,早在30年代就拍出了《慈母曲》、《归来》等一系列优秀家庭伦理片。抗战胜利后,他陆续拍摄了《同病不相怜》、《玉人何处》、《清宫秘史》等优秀影片,被赞誉为领导潮流的国语片大师。《误佳期》不仅是他个人电影创作水准的最高峰,也是香港电影转变创作观念——开始关注本土都市普通人的情感生活的标志。

   李翰祥堪称香港影界的全才导演,从影30多年中拍片数量超过70部,集宫闱片、武侠片、间谍片、言情片、风月片、民俗片、戏曲片于一身,几乎每年都位居港台十大卖座片导演之列,以《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清宫四部曲”最为出名。

   武侠功夫片的冲浪者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末,是香港电影创作稳定且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年产量平均百部以上,其中以武侠片为主,先后经历新派武侠片、李小龙真功夫片和功夫喜剧片等潮流。

   张彻和胡金铨是新派武侠片的两大旗手,代表了当时武侠片创作的最高成就。1967年,张彻从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杨过断臂情节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古装武侠片《独臂刀》,票房一举突破百万港币大关,奠定了其作为新派武侠片“护法导演”的重要地位。最为出色的有1968年的佳作《金燕子》,1969年带动拳脚功夫片风气、获得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的《报仇》等。张彻电影以阳刚为标识,并为以后吴宇森等人的枪战动作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胡金铨的电影故事简单明了,但包容着佛学禅语的深刻内涵以及严肃的历史探讨,自导自演了大型战争片《大地儿女》、武侠片《大醉侠》等优秀作品,创造出了多个具有现代独立品格的女侠形象。

   著名演员兼导演李小龙的出现,标志着70年代初香港真功夫电影的开始。1971年,他应嘉禾公司邀请主演的《唐山大兄》,因票房超过同期在港上映的美国片《音乐之声》而名声大噪。翌年他主演的《精武门》再次刷新票房纪录,在国际上赢得巨大声誉。他不仅成功地将香港电影推向国际,而且促使香港电影由导演时代进化到明星时代。

   多元格局的播种者

   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从国外学习电影回来的年轻人从电视实践转到电影创作中,为香港电影带来了贯穿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多元化创作格局。

   1979年,章国明、徐克、许鞍华、翁维铨四位年轻人分别推出了电影处女作《点指兵兵》、《蝶变》、《疯劫》和《行规》,以全新的视听风格和叙事方式震撼了整个香港影坛。80年代以后,徐克、严浩、关锦鹏、吴宇森、尔冬升、王家卫、刘镇伟、唐季礼等年轻导演相继崛起,推出了《第一类型危险》、《似水流年》、《胭脂扣》、《英雄本色》、《新不了情》、《阿飞正传》、《大话西游》等一大批新颖独特的优秀作品,加上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电影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成功开启了香港电影历史的新篇章。

   许鞍华是香港影坛最具有人文气质和文化思考的导演,与徐克一起被誉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双子星座”。自1979年的处女作《疯劫》一鸣惊人之后,许鞍华开始尝试不同的电影类型,多次引领香港电影潮流,1980年的《撞到正》掀起了80年代香港影坛如火如荼的鬼片热潮,1982年的越南题材影片《投奔怒海》引发政治电影潮流,1984年的《倾城之恋》成为怀旧电影的源头之作,1994年的《女人四十》再创香港家庭伦理片艺术高峰。许鞍华的电影以主题严肃和风格冷峻著称,1997年拍摄的自传题材纪录片《去日苦多》,透视了她的成长经历,并剖析出她电影中最核心的“创伤体验”理念。她第一次真正将关注女性生命、透视女性的情感心理和挖掘女性的生存状态放到了香港银幕的核心位置。

   吴宇森是香港现代枪战动作片的奠基人,曾拍摄了《过客》、《帝女花》、《发钱寒》等一系列杂牌类型片,直到1986年《英雄本色》的横空出世,才令他顷刻间咸鱼翻身。此后吴宇森连续推出《喋血双雄》、《喋血街头》、《纵横四海》等一系列影片,一举奠定了其“阳刚英雄和铁汉柔情”、“暴力动感和枪之旋律”、“宗教情节和教堂决战”这三大金字招牌,成就了他香港“动作片掌门人”的重要地位。

   新时期的探索者

   1997年以后,香港电影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回归祖国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全新的创作契机和市场空间,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盗版的猖獗,使香港电影出现令人堪忧的低谷状态。

   这一时期,所有电影人都在殚精竭虑地积极探索。徐克带领视觉特技工作室推出《蜀山传》,推动新世纪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许鞍华凭借《男人四十》和《幽灵人间》等作品,又掀伦理片和鬼片热潮。陈可辛和陈德森等联合亚洲各国影界精英,打造出开亚洲先河的多元化鬼片《三更》、泰国魔幻影片《晚娘》,以及韩国爱情小品《春逝》等优秀电影。杜琪峰和韦家辉等以全新理念改造枪战片、警匪片、黑帮片等类型片,导演了《枪火》、《暗战》、《PTU》等另类佳作,还创作了《瘦身男女》、《孤男寡女》等既叫座又叫好的影片。刘伟强联合王晶、文隽组成最佳拍档公司,推出了改编自漫画的《古惑仔》系列电影和漫画游戏特技电影《风云雄霸天下》,2002年后又导演了轰动香港影坛的《无间道》系列。而另类创作的陈果凭借《香港制造》的社会写实力度一举成名,之后又相继导演了《去年烟花特别多》、《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等个性鲜明的独立电影。

   此外,众多入行多年而后转执导筒的电影人的加盟,也为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带来新的气象。摄影大师杜可风首执导筒,拍摄了影像和叙事新颖独特的处女作《三条人》。马楚成也从摄影转行,导演了《幻影特工》、《东京攻略》、《浪漫樱花》等影片。麦兆辉从编剧队伍中走出,独立执导了《别恋》、《愿望树》等影片,2002年以后又跟刘伟强合作导演了《无间道》系列电影和《头文字D》,为香港电影注入新的活力。

   摘自《映画:香港制造》张燕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48.0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1:07 , Processed in 0.1593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