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58|回复: 1

[【主题讨论】] 职业教育遭冷落,大学成了香饽饽

[复制链接]
想张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1-16 0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成才渠道的多样性。国外也有句名言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表明了成功的路远不止一条。而在现在的中国,我们却很荣幸地看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壮烈景象。挤过去的,锣鼓相庆;掉下河的,灰心丧气。

  与这条“高考之桥”的热闹火爆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职业教育门可罗雀的冷清。当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应接不暇地接受各界采访时,高考失利的学子正在高职和复读之间矛盾地徘徊。在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眼里,上职业学校是最无奈的选择,也是没有出路的选择。上大学是几乎所有家长学生的梦想。

  然而随着九十年代中期大学扩招的进行,大学的门槛越降越低,相应的是大学文凭的含金量越降越低。“毕业即失业”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甚至连教育部都发出倡议,希望大学生转变认识,把自己当成“普通劳动者”。

  在大学生找工作异常困难的今天,另一种问题也突现出来:长三角、珠三角相继出现“技工荒”,年薪十万招不到一个合适的物流人才。江苏无锡所做的调查显示:“管理人才好找、技工人员难觅”,无锡的技术人员缺口达上万人。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

  如果说“大学重要的是大师,不是大楼”,那么职业学校则“重要的是经验,不是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则是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培养目标的学术定向性,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

  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各种人才的通力合作,需要一大批精通某项技能的“专才”做好具体的工作,而能从整体上把握大局、总结理论、筹划未来的通才毕竟是少数。一个企业不可能都是指手划脚的人,更多的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埋首苦干。一个国家可以缺少总统,却不能缺少清洁工。只有在普通劳动者足以胜任各种行业需要时,社会精英才有产生的土壤,才能破土而出。

  我们原来提倡时传祥精神,倡导“工作无贵贱”。从本质上说,这个社会既需要有人实践操作,有人总结理论,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国家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

  我国发展职业教育不过是近三十年的时间,远没有大学开办的时间早,在我国也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上即可看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

  但关于保障职业教育的条件中只提到“国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整个《职业教育法》基本上是把职业教育的责任推给了社会和企业,然后才是各地政府,最后才是中央政府。相应的责、权、利和奖惩措施都含糊不清。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则明确写着:“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举办高等学校,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高等教育的保障则是:“国家建立以财政拔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无论是从对两种教育的认识上,还是保障条件上,职业教育都无法同高等教育抗衡。做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地位虽然重要,不一定就受重视。

  这一点从高考招生的程序中也可一见端倪:普通高校的学生一般是作为前几批录取的,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录取,却是普通高校的确实不给门路时的最后选择。分数好的先保证普通高校的录取招生,分数差的只好进了高职。这就造成了普通高校通才泛滥,而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无保证的局面。

  另外从一系列的政策中也无不反应了两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受的待遇差别。高校毕业生普遍更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就业、落户、保障方面都要比高职生有优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职业教育还处于边缘化,并没有得到民众的真正认可和关注。职业学校因为没有纳入到国家的综合投资中来,往往资金周转困难。但培养一个高级技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培养一般的焊工一年需花费6~7千元),缺乏资金来源,学校运转起来往往力不从心。

  相比起来,某些大学真正花在学生身上的成本或许要少得多,加上有国家资助,一般大专院校收取的学费连一个焊工半年的培养成本还不到。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时,即使收取比大专院校少得多的费用,仍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更何况收取过高的费用?

  因此学校培养这类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同时,焊工又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工种,所以大多学生都不愿意就读此专业。而这一专业的学生恰恰是企业最缺乏的。曾有一家造船企业向教育部门告急,说再不培养出一批焊工,船就没办法焊接起来了!

  高昂的收费、艰苦的工作、较差的师资……这些都导致了职业教育生源的不足。每年的高考招生,高职学校都要经历好几轮的补录,即使这样也会出现很多浪费掉的名额。某农业大省每到开学之际,都会出现高职学校录取了不报到的情况,报到率低的时候刚刚达到一半。

  本来,上高职的孩子一般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太好,如果学费太高、专业不理想或者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他们必然会放弃上高职的机会。

  在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之后,中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到岌岌可危的边缘。能坚守在职业教育阵地的教师和学生们真正能满怀信心、认真教书或者学习的,很难说能占到几成?这样的教育要想培养出来高级技工,培养出来切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劳动力,也确实很难做到。

  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现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可以孤立地去看。这些问题有一些是改革开放之后产生的新问题,有些则是旧有文化在现时社会的反映。职业教育的冷落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中国一向是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劳动者之间的等级差别是很分明的。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行“礼”,要“君君臣臣”,不允许有僭越之处。

  处在社会最下层的是劳动人民,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就一直旗帜鲜明地鄙视劳动、维护士人阶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中国的各阶层组成的金字塔中,一直是劳动人民在基石上默默地负重,而那些处在上层的管理者不需要经历冬寒夏暑,生活过得优雅而体面,不仅如此,他们还掌握着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控制权,可以任意地对劳动人民进行奴役和愚弄。

  新中国的建立虽然改变了这一局面,但封建等级思想并没有彻底肃清。很多人喜欢将上大学同古代的考举人联系起来,认为上完大学就是国家的人了,就可以享受国家干部的待遇,就可以见着官员不下跪,就有了上层社会的身份。这种梦幻虽然在逐渐地归于现实,但仍有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放弃。

  另外,我国近代革命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自身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外来民族的侵略。中国的工人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来得及进行完全的发育就进入到社会主义。近代革命特别重视革命理论,却很少关注过社会经济的切实发展。即使现在我们也一再强调先进思想的重要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技术革命方面缺少足够的对策和重视。

  从现实来看,高等教育比职业教育办起来更容易。中国人适合读书做研究,躲在象牙塔里搞学问的“大师”们比比皆是,而真正在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经验与理论兼备的“师傅”却寥若星辰。大师讲课,什么都没有都可以洋洋洒洒侃半天,对与错也无从验证;师傅教徒弟,却需要手把手教,当场演示,一旦失手,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理论总是比实践容易,也正因为此,我们的高等教育比职业教育发展要迅速得多。但也正因为容易迅速,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没有掌握根本的时候,就已经膨胀得不像样子了。

  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很注重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劳动者素质的重任,成为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增进经济效益、提高竞争能力的根本因素。

  在加拿大上正规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不到20%,有部分高中毕业生就直接就业了,另外相当多的一部分则会选择去念职业教育。在加拿大,从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更好找工作,薪酬有的甚至比大学毕业生还高。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又回到职业教育学校去念个文凭,再找工作机会就会更多了。这与目前我们国内一些大学生到技校“回炉再造”有些相似。

  美国的职业教育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实施相应的职业分段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12年内分三段进行。美国有一半的高中开设了职业技术课程,另外一半开设了与职业有关的一些基础课程。最近,美国正强化高中最后两年的职教课程,并研究把高中文化课与职教课结合起来,以提高高中生适应劳动市场需要的能力。另外,工商企业界与学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即“合作职业教育”,亦称工读课程计划,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原校学习普通教育课程,另一部分时间在工商企业界作实际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为学生创造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学习条件,既可学到实用知识和技能,又便于雇主的全面考察和择优录用。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学院是专门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专业设置齐全,试验设备完善,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把将来要工作的流水线全部接触学习到。学院也会给学生安排带薪实习,一般实习期为2-4个月。学院本身就是人才加工厂,输出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胜任工作岗位。另外,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企业老总、政府官员参与到校董事会,这样就会把最新的职业需求情况直接传达给学校,学校就会根据国家整体的人才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总结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直转急降,让整个社会的头脑稍微清醒了过来,许多家长开始理智地为孩子选择了中职、高职之路。这应该是件好事。抛弃“做干部”的虚假面子,切切实实地学一手技能、干一些实事,在工作中成长,在工作中走上高层之路,这才是既有利于国家又利于个人的最大的善事。

  但我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职业教育“后娘孩子”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还没有落到实处,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想还没有消除,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急需改进。职业教育必须真正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同社会上对劳动力的需求结合起来,必须由一线高级技工亲自任教,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现代化。

  只有当职业学校的学生真正能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担时,只有当中学生在面对职业学校和大学不再偏向性那么强烈时,只有当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就业确实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我们才能真正说:“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6 00: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只收原创贴,烦请参阅版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4:39 , Processed in 0.1911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