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著名的民族主义候选人是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他在俄亥俄州击败了现任参议员迈克•德万(Mike DeWine)。自从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俄亥俄州已经丧失了20万个制造业工作机会。布朗著有《自由贸易神话:美国贸易政策为何失败》(Myths of Free Trade: Why American Trade Policy Has Failed)一书。下面是他电视竞选广告中的一小段:“为了保卫美国的就业机会,谢罗德•布朗敢于直面本党领袖,反对美国与墨西哥和中国签订那些导致无数工作机会流失海外的贸易协定。”出于某种原因,尽管来自荷兰或爱尔兰的竞争也导致美国流失就业机会,但经济民族主义者似乎从不抱怨。他们发泄怒火的目标始终是中国和墨西哥,偶尔也猛烈抨击一下迪拜、阿曼、秘鲁和越南。
在许多关键众议院席位的竞选中,立场更为鲜明的民族主义成为一大特色。民主党人呼吁暂停签署贸易协定,取消现有协定,有些人还呼吁对中国征收保护性贸易关税。这些候选人还将非法移民与恐怖分子混为一谈,并要求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修建一道围栏。在宾夕法尼亚州,民主党挑战者们取得了胜利。他们指责现任共和党议员投票赞成《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Central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导致美国人失去很多好工作,并指责他们在非法移民问题上态度软弱。在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北卡罗莱纳州和威斯康星州,倡导“公平贸易”的候选人也都赢得了先前由共和党人占据的众议院席位。
经济民族主义并非民主党人的专利——对他们来说,这也不是一个新主题。民主党内的保护主义势力首次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他们将美国制造业的衰退与进口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众议员理查德•格普哈特(Richard Gephardt)一直是保护主义者的化身。但在1992年的总统竞选中,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做出了一项关键决定,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克林顿采取了支持自由贸易的立场,并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始终支持全球化。尽管在国会遇到巨大阻力,但这为他的政党设定了方向。克林顿一直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工人再培训计划,并确保医疗保健和便携式养老金(portable pensions)等福利与雇主脱钩,以此解决自由贸易带来的负面后果。但克林顿全球化议程上的人力资本部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也是当前出现抵触全球化情绪的部分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