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61|回复: 0

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核心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1 13: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核心理论

一、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工夫”。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学等方面的需要。第三,传统管理认为生产率单纯地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人际关系理论”则证明:生产率的上升和下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即“士气”。第四,传统管理只注意“组织”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认为,非组织因素也会影响职工的情感和积极性。
  二、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三、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反之,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
  四、期望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期值(E)。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
  五、挫折理论。该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况,二是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心理状态。
  六、权变理论。该理论认为,参加组织的人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胜任感,管理者要让不同的人实现各自的胜任感,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应同管理对象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七、影响决定论。该理论认为,管理者的作用通过影响来实现,有影响力的管理者才是一个单位的真正领导者,所谓影响力的大小,是就双边影响之差异而言的,以个人来说,如果影响是顺差,即存在影响的净流出,他在群体中就充当着领导者,如果影响是逆差,他就只能成为被领导者或一个不称职的领导者。
  八、双因模式论。该理论认为,管理者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以工作为中心的主动结构,另一个是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结构,前一种因素指管理者划定他与工作群体的关系,建立定义清楚的组织模式。后一种因素指存在于领导者与下层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
  九、强化理论。强化、改造、操作和学习是构成该理论的主要环节。所谓强化,是指通过刺激使某种行为加强或抑制。所谓改造,指通过一定手段,使人行为中的某些因素加强,某些因素削弱。所谓操作,是指对正负强化都不起作用的一类行为加以控制引导。所谓学习,指通过强化实践,使人的行为方式得以改变。
  十、需求层次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种类型,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这就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迫使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从心理上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从文化上对员工加以调控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23:00 , Processed in 0.18175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