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11|回复: 0

俞力工时评:漫谈黑人的“懒”与“笨”[欧览时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7 16: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一般情况,中国人对其他民族的偏见,极少来自于亲身体会与观察,而多半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方说,中国人习惯指称吝啬、小气者为“犹太人”,实际上绝大多数国人一辈子就没接触过任何一个犹太人,甚至侥幸遇到一个好心的犹太人,还会误以为是非犹太人。

种族主义、种族歧视是个殖民主义侵略的副产品,其目的不外乎说服被压迫者“做奴隶有理”,而其切入点即在黑人“懒”与“笨”。不论此歧见是否有任何根据,黑人有何反应,许多中国人则是深信不疑。笔者最近曾提出过,日本利用中国的军事赔款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以致于在1920年代中国孩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仅有3%,而日本就高达97%。长年以来,外国人见到中国的科技落后与懒散,一直就批评中国人“懒”与“笨”。这情况似乎到了改革之后才有所改变。照理说,有色人种之间若不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也应当至少是难兄难弟。可奇怪的是,当中国人的一只脚还没在富人俱乐部站稳,就对黑人的基因怀疑起来。

先说 “懒”

历史上,无论是高举国际主义大旗的马克思,或宣扬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史怀哲,均一致认为落后民族唯有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接受西方的守纪律、守时、勤劳、驾驭自然等等价值观,才能摆脱愚昧和野蛮。他们的共同误区在于欧洲中心主义,换言之,就是误以为欧洲的价值观具有普世意义。众所周知,中西欧地处温带,长期以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早已成为生活习惯;而对于处于热带气候环境的民族说来,这种生活规律必然造成病变。根据数万年、甚至百万年的经验积累,唯有保持缓慢的作息节奏,方能维持人种的健康延续。鉴于此,慢节奏与懒散毫无关系,而是当地人民智慧的总结。当温带地区民族初向热带地区移居时,短期内尚能按照旧习惯维持一定的劳动强度,也能够在经济活动领域占有一定优势。然而为了适应环境、避免病变,时间一久必须放慢节奏、趋同于本地的起居习惯。该现象不只是可以在东南亚华人圈子里普遍观察到,整个热带、亚热带地区尽皆如此。来自温带地区的移民惟有在新定居地把生活环境彻底改变的情况下,方能够既长期维持原有的步调,又保持身体的健康。例如,大量使用空调、冰箱等设备,而其代价却是额外的消耗与生态的失衡。

自从大批欧洲移民占据非洲大陆之后,通过其劳动优势与文化优势也对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产生极大影响。以衣着为例,最自然、最健康的衣着原为赤身露体,然而经强势文化的感染,现下整个南半球上下班均讲究西装革履。且不说这多余的制装会造成多少非必要开支,为这些开支要进行多少非必要劳动,单单为了降温,又必须在所有劳动场所添加多少空调设备。此外,许多引进的紧身服饰与尼龙布料,甚至还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衣着服饰与现代化、文明化风马牛不相及,严格说来纯粹是西方文化嫁接之下所形成的怪圈。再以饮食习惯为例,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原住民根本没有食用米、面的传统习惯,但在西方人的影响下,许多非洲人逐渐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依赖性,并造成本地资源的荒废。非洲人所习惯食用的薯蓣在国际市场上没有销路,因此白人农场主便集中发展经济作物,由是使得部分地区与国际市场挂钩,而多数地区则边缘化或自生自灭。类似例子在当前中国也屡见不鲜。譬如在北京出门吃饭,年轻人便宁可选食米饭,其原因绝不在于米饭能够使体型更加高大,而是追求时髦。南方地区许多妇女即便在黄梅季节仍旧不肯脱下有碍健康的玻璃丝袜…。这些现象虽远不及非洲的问题严重,却也多少反映出每个人的智慧与品味。

“文化侵略”听来吓人,此概念许多人都不愿接受。但是只要随意游走第三世界,俯拾即是的例子不能不让人对西方文化商品和商品文化的侵蚀力感到震惊。譬如说, 20年前递一枝本地卷烟(Bidi)给印度人,他们会觉得受到羞辱。当然他们不可能知道这种土制卷烟10年后在欧美地区会广受欢迎。同样的,如果给原住民分享的是本地的椰子水而非可乐,本地人往往会投来不友善的眼光。而这时也很难说明椰子浑身是宝,可乐则不过是色素加糖水。

如前所述,自从非洲受白人统治后,大规模地改变了黑人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五、六十年代即便先后独立,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却无法重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国长期以来出于政治目的与非洲打交道,但大多接触均涉及短期援建工程。如今寻求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合作,则两国人民在生活与劳动领域将难免建立许多有机联系。此际认识到非洲自然环境的特点与尊重慢节奏的必要性,并避免将东方温带地区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应当是个发展中非关系的必修课程。

再提“笨”

近年来中国重视体育,大家也都知道长跑是东非人的天下,而短跑则是西非人一枝独秀。这方面既不显示非洲人的懒与笨,反倒使其他民族感到自卑。在知识领域,黑人若是从小受到同样熏陶、教育和训练,课业成绩绝不输给任何其他民族。相反地,把爱因斯坦从小丢到原始森林,无论如何也攀登不上什么相对论。笔者从小在台湾接触的是好莱坞电影,当时对非洲的唯一了解就是有名叫泰山的白人具有在非洲原始森林向野生动物发号施令的特异功能,而最坏、最笨的、最该杀的角色则永远是比禽兽还不如的黑人。至于美国西部牛仔片也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在于围剿对象换成了印第安人。这类文化熏陶严格说来直到六/七十年代之交、越战末期才在学生运动的抗议下加以制止。然而随着里根总统为越战翻案的推行,好莱坞于八十年代后又充斥着万夫莫敌的美军歼灭笨拙的黄种敌人的战争片…。

经济落后绝不是游手好闲的原因。中国人几千年在二亩地上精耕细作、创造丰富文化,一贯依靠的就是勤劳;而当农民失去了土地的支配权、一切按指令办事,便既看不到积累恒财的远景,也发挥不了丝毫劳动的恒心。200年以前,在白人殖民主义者还没占领非洲之前,许多地区人口稀少,物产自然丰富成长,在伸手就可解决温饱的情况下,部分人口毫无勤俭持家的需要。如今随着人口的激增,这种“天堂心态”(paradies mentality)已不复存在,任何人都知道必须为防范未然而勤劳。于是乎,拥抱非洲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合作对象看到前景和调动其积极性,而不是像奴隶主那样,既想独占他人的劳动果实,又羞辱对方的人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5 16:34 , Processed in 0.12127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