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34|回复: 4

[【文史类原创】] 那些铁锈色的关山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6 15: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有一阵儿,重读张承志的散文,忽然注意到,文中有“关山”这个词一跃而出,心内不由一动。后不久,看贾平凹的小说《白夜》,蓦地又见有“关山”这个词出现。当下,不禁放下了书,遐思万千重,不能自已。
  
   我从未考证过“关山”指的是什么山,从来都只是望文生义。那不外是指古时北方边地的山,多关隘,且有长城绵亘。那图景,大概多是苍凉万里,秋声湫溢。雄壮中掺有悲愁的样子。
  
   记得年轻时,第一次接触这个词,是从京剧样板戏里,有一句唱词是这样的:“乘风直上,飞舞到关山。”在那个话语禁忌太多的年代,这一句,无疑是光彩四射,因此印象就很深。
  
   后来,在插队处,向一年轻农民借得50年代中学《文学》课本一册,读到了《木兰辞》,豁然见“关山度若飞”之句,内心便轰然有大波澜涌起。知道那句唱词,原是从这一句化用而来的。我一向对汉乐府及其后的南北朝古诗很推崇,以为用字如金。这就是一例。寥寥五字,给予人的想象空间实在太多。女子木兰万里赴军前,层层叠叠的关山,居然能“度若飞”,令人能想见那衣袂飘飘的英雄气!
  
   少年人是崇拜英雄的。从此,在我心目中,“关山”一词,就有了非凡的意义。它与一个人一生的抱负有关。
  
   1972年秋,我偶得空闲,从东北,经北京,赴四川探亲,来了一次典型的少年壮游。所过之处,恰是关隘重重。记得火车过秦皇岛一带,是下午,从车窗里就可看到远山上古长城迤逦如龙。长城并不是我第一次见,但却是在读了许多文学书,“人文意识”萌发以后,重新来审视。果然见出那“关山”二字表达出来的一片苍劲。那时,关塞秋寒,已夺去了一切绿色,唯余褐色的山脊,刀削一样,在秋阳下熠熠有神采。残垣一线,于山脊上若隐若现,千百年后,仍有一股杀伐气。
  
   年轻时的这一瞥,内心便有东西跃出了樊笼,我感慨万千。到了北京,就一定要再去一遍八达岭了。那时身体好,住在南郊良乡的亲友家,一早赶火车进京。又到西直门火车站,坐火车通过著名的京张铁路到青龙桥站下,这就是长城的标本——八达岭了。修复过的明长城,没有什么好看的。那时我就知道,风景肯定在绝高处,一口气爬上三个“敌楼”,再上,就是原生态的残墙断垣了。这地方,下面的人看,肯定是“高山仰止”,而我在碉楼上看下边,则人皆如蚁。不知那么低的地方,人们逛起来为何乐此不疲?
  
   当时是少年心态,动不动就心雄万夫,总想一辈子会干出些大事业来。表现在旅游上,就是攀登必上绝顶处。在八达岭的巍巍高处,呆了两个多小时,因深秋日短,天色就有了一些暮意。再看千山万壑,皆是铁锈色。苍老,坚硬,端的是铁打的江山!
  
   我那时读过一些杂书,知道碉楼上守兵并不多,常有一人一楼的,自己解决饭伙。遇敌,就要放烽火,向京师告警。他们并不是健卒,老弱病残也说不定,所起作用,相当于哨兵与通信兵。于是就想,古时戍卒,远离故土,每天伴这塞上落日,秋风起时,内心该是怎样滋味?想到此,关山外的夕阳,恰好红如血,登时激起我一番慷慨报国的壮志。当天,我在绝顶上流连到最后的时限,才手抚城砖,一步步的下来。
  
   进了四川后,想不到,又有一次领略“关山”的机会。那时我到表姐的插队处万源县去玩。那里,也是一处兵家屡有争夺的关隘。多年以后我了解到,李自成就曾攻打过这里。
  
   在万源,我的主要活动内容,就是爬山。在县城中心四望,周围几座高山,了如指掌。每天一座,不知疲劳。这里的山,与塞上比起来,更为险峻。万源是大巴山脉,与秦岭相接,三国时代,这一带就是蜀的屏障。《三国演义》里著名的栈道、子午谷,离这里并不遥远。
  
   登顶很费时间。常常是一早出发,中午才到顶,盘桓一会儿,下午趁着斜阳归去。那时站在山顶,确实目瞪口呆,只见“苍山如海”,方才知道这四字并不是夸张。满眼的山形似海,一浪接一浪,排向了天边。这样的山,就是无数雄关!当年的司马懿,要有多少兵才打得过来?
  
   山顶,尚有堡寨和战壕的残迹,40多年前,这里还曾有过恶战。而我所见所闻,唯有风声寂寂,人烟皆无,只是一个绝好的省思处。那时节漫山的青棡树叶,已经焦黄。秋之蜀山,也是一派莽苍苍的铁锈色。我那时不知愁滋味,竟笑:前人金戈铁马,又做了些什么?翻天覆地,可能还要看我们的了。
  
   时光荏苒,那些情景,如今已成了早年记忆。当我再次看到纸上的这“关山”二字,才竦然一惊!人世庸碌,当年的豪情,谁能说得出从何时起,已经再不见踪影?我也算在人世走了半生,但又有哪一点可与前人媲美?心劳日拙不必讲了,每日所关注的,竟日渐是那些芥子般的微小事。对于“会当凌绝顶”的情怀,恐怕连自己也在暗自嘲笑。时间对人的改造,真就是这样的可怕。
  
   而今,我两次在纸上触到了“关山”这个词,尚能心有所动。这还可堪欣慰。但是,那万壑松风的登临境界,此生,还能不能再有?我就不敢说了。我甚至想,再过若干年,连能写出“关山”这两的字的一代作家,也该渐行渐远了吧?

首发处: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qingqiu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6 21: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清秋子的文章,希望您注意书路投稿,欢迎来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21: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是很明白“书路”是怎么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7 00: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园地的网刊~~~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00: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试着投一篇拙作,请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41 , Processed in 0.2162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