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24|回复: 0

"瞒和骗"的传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1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井也早

曾经经常听到某电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大致的内容是:一个老师让一群小孩子搭积木,然后问他们谁搭得好。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这个搭的飞机好,那个搭的小房子好,当看到“小明”的作品时,大家都说小明搭的不好。小明自然要受打击而不高兴。这时候老师就出来引导说:“大家看看谁用的积木最多?”大家就一二三四数了起来,结果是“小明”、“小明”……。

广告的意思是任何人都有缺点,也都有优点,特别是对于教育工作,不要只看到缺点,也要努力发现优点,以加以因势利导。用一句老生常谈就是:教育之道如弹琴焉,要一张一弛,文武并用,庶几乎不失中庸。

这个道理听起来是不错的,然而却需注意不可违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

就以这个具体的例子而论,积木搭的不好本来就已经是个坏事,搭得不好而又用得多就更是一个坏事,将坏事说成好事便有失客观公正。这不禁让人想起目下的一些现象,如大家都在夸自己的政绩,就常常听到媒体上说某省某市以至某县某镇某村基本假设投资多少多少云云。花钱(而不是赚钱)居然也能算政绩!那么积木用得多,即使搭得不好就理出有据了。

提到“好”字,又可以想起一段相声,大概题目就是《好啊,好!》。说一个秘书见了新局长便好字不离口,以至于脑袋长疮、死了老子之类的事情也都能找到理由说“好”。《天龙八部》中的星宿派是对这种现象的绝妙讽刺。如果利用灿烂辉煌的古老中华文明中的伟大的辩证哲学,所谓“祸兮福之所倚”,就更是无事不可以说“好”了。

对这些天真无邪的心灵进行欺骗之后,等他们智力略有发育,就是教他们欺骗。0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小品节目,就是老子如何教自己的儿子骗他的爷爷。为了让“老太爷”高兴,当儿孙的就要颠倒是非,把一个已经听了几百遍的“粮票的故事”说成没听过。这虽然比卧冰求鱼、孝女投江还略逊一筹,但比之老莱子已经有过无不及了。

然没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戏中的儿子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做一个表率,使其将来也像自己一样孝顺,并且在工作中也到处拍马屁,但至少可以达到这样一种结果。试想,在这样一种耳浸目染的教育环境中,如果有一天那个少年觉得长袍、辫子、文言文、君主专制……不方便,而老子却不喜欢改革,那会怎样呢?

“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会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不觉得……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燥,放心喝酒,睡觉大吉。”
(鲁迅《坟·睁了眼看》)

我们生在这瞒和骗的大泽中,长在这瞒和骗的大泽中,习惯成自然,以至于把顺从当成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第一伟大传统。觉得那个“好”字是这么容易说出口,无论碰上什么事,那个“好”字便不知不觉从舌头边溜了出来,一点不用经过思维的筛选——“哈哈,不错”,“挺好”,“不赖”……。

而那个“不”字却总是那么难以出口,那么不好意思,那么难为情,那么面子上过不去,那么不忠孝仁义。就像骑惯了两轮的自行车,偶尔骑一下三轮车便会骑到沟里去。而人在未学会骑自行车之前骑三轮车是不会骑到沟里去的。这就是传统的力量,它使人在不知不觉间丧失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本能。而世界恰恰是在不断否定、不断淘汰中才能够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1 02:53 , Processed in 0.24327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