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90|回复: 2

[【文史类原创】] 斯大林和他的帝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9 19: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斯大林和他的帝国

  1953年3月5日,六分之一个地球上当之无愧的主人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溘然长逝,这意味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说斯大林就是苏联也许并不妥当,真正贴切的说法恐怕应该是苏联就是斯大林。他为他的国家奉献了他所能付出的一切,而结果,正如共产主义的死敌温斯顿•丘吉尔的那句名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有核武器的强国”。把贫弱的苏联改造成强大的俄国,这就是斯大林毕生的事业,代价高昂的胜利,这就是斯大林交给列宁的答案。
             〔一〕没有皇冠的大帝
  列宁在1924年1月逝世,谈不上突然,遭受枪击之后,这位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的身体已经是每况愈下,然而他没有指定接班人,留下的只有一封未被宣读的“政治遗嘱”――《给代表大会的信》,无数反斯大林者断章取义得声称列宁反对斯大林成为后继者,假如该信被宣读恐怕苏联历史将被改写。然而,事实上列宁在里面不过很客观得评价了当时的几个主要领导人――斯大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等,而正因为客观,所以就不好听,而又因为列宁把他们说了个遍,所以无论交给谁这封信都是不可能被宣读的,这恐怕是列宁始料未及的。
   列宁在世的时候,“第二提琴手”毫无疑问是托洛茨基,他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也是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他的画像一直与列宁并排悬挂,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地位有点类似中国的朱德(相比较而言,朱德有着托洛茨基的地位却做了加里宁)。然而,他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自负,另外,性格比斯大林也好不到哪里去,综合起来说,那就是两个字――骄横。这引起了同样野心勃勃的犹太兄弟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不满,或者说嫉妒,或者说恐慌,于是他们在他们的斗争中,捧出了斯大林(历史总是惊人得相似,几十年后,在柯西金和谢列平的斗争中,同样不起眼的勃列日涅夫成为了苏维埃国家的主人)。之后,斯大林先是联合季加反托洛茨基,然后联合布哈林反季加,等三个犹太人全部被打倒后,布哈林这个“革命的金娃娃”也就成了斯大林的瓮中之鳖。
   在1925年的十四大召开时,他已经成为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一些代表甚至公开喊出了“斯大林万岁”的口号。到了1936年,随着新宪法的制订,“斯大林体制”最终确立。尽管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一直是加里宁,然而,毫无疑问,斯大林的权力和威望甚至超过了最强势的沙皇伊凡雷帝,而他为祖国所立下的功勋也远远超越了彼得和叶卡捷琳娜两位大帝。用英国作家多伊彻的话说,他“从正面看是列宁的子孙,从侧面看是伊凡雷帝的子孙”。他正式的头衔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然而,“约瑟夫大帝”也许是更加贴切的称谓。
    〔二〕石破天惊――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斯大林的路线一开始似乎是摇摆不定的,都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不断改变着。然而,当他取得绝对权力后,他开始真正思索苏维埃国家将往何处去。相比较极左的托洛茨基“超级工业化”和相对右倾布哈林“长入社会主义”,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可谓中性。从后世的眼光来看,斯大林相对中性的路线已经让农民不堪重负,托洛茨基近乎掠夺的“超级工业化”更非小农经济的苏联所能承受;而布哈林的路线对于农民来说或许更加温和,然而,正如同斯大林在1931年说的那样:“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赶上这段距离。要么是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要么就是我们被击垮。”可以说,斯大林的整个体系都是出于对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度戒备,而1941年发生的一切证明了他的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
苏联从1928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过分偏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打下了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经济比例失调的基调。同时,由于摊子铺得过大,结果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程由于拨款中断而停止,建成的项目也由于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匮乏而达不到预定产量。于是,到了1933年,计划实际上已经进行不下去了,要终止计划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宣布完成,于是,斯大林兴高采烈得宣布计划提前九个月完成,这又造成了另外一个不正常的后果,那就是之后的五年计划也被要求提前九个月完成,使得“五年计划”事实上变成了“四年三个月计划”。
   尽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但纵观全球,从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一片萧条的资本主义相比,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用事实无比雄辩得证明了自己的优越性,一时间苏联称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向往的精神祖国。同时,这次经济危机也让苏联捡了大便宜,由于经济萧条,一时间西方的机器设备无人问津,苏联人趁机低价购进了大量急需的先进设备,还聘请了一些西方技术人员,这对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带领苏联无产阶级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实行的计划经济制度更是另辟蹊径,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惟一可资参考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论著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并不成功的公社经济试验。更为严重的是苏联又遭到了西方国家的严重封锁和孤立,然而,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有一个最大的前提,那就是苏联宽广辽阔的疆域和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物产。正是“俄罗斯母亲”使得苏联打破了列强的经济政治封锁。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万分庆幸社会主义革命最初是在俄国取得胜利,假如面对封锁的是德国、法国甚至于英国,社会主义都不可能建成。然而,俄国人的这种自豪逐渐演变成为了闭关锁国的自负,这将使他们受到致命的惩罚。
   到了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意味着,当资本家们还在为经济萧条愁眉苦脸的时候,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已经出现在了六分之一地球上。在国家工业化进行的同时,农业集体化也于1933年完成。农业集体化由于进行得过快过急,历来为人诟病。然而,农业集体化这个大方向本身并没有问题。通过农业集体化,逐步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不断从农村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成为了今后苏联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三〕腥风血雨――大清洗与政治制度
   1934年年底,基洛夫被刺客尼古拉耶夫暗杀,这起暗杀事件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斯大林宣布这是由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指使的,而另一方则认定是斯大林排除异己。后来,由于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暗示这是斯大林所为,至今竟几成铁案。然而,事实上这首先是一起仇杀,刺客由于被开除出党而对基洛夫怀恨在心,而究竟是谁为他的行动大开方便之门已经成了历史悬案。就这样,正如同普林西波在萨拉热窝的枪声引爆了整个欧洲,尼古拉耶夫在斯莫尔尼宫的疯狂行动也打开了“大清洗”这个潘多拉魔盒。
   清洗的正式开始一般是以1936年7月下发反托季的密信为标志,而另一个反映则是叶若夫被任命为内务部长,这是个魔鬼般的人物,但结局是悲剧性的,他为斯大林不遗余力得铲除政敌,而当上下都感到不满时,斯大林正好通过对他的处决来平息上上下下的怒火――一般秘密警察头子的命运都不过如此。大清洗中遭受迫害的大概有250万人,其中被处决的有近70万,牵扯进去的家庭不计其数。被杀害的基本上都是党和国家的干部以及高级军官,这都苏维埃国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由于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进行得过快过左,这就使得党内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右倾集团威望和地位都有所上升。权力斗争加上路线之争再加上对帝国主义入侵一贯的恐惧,斯大林干脆就选择了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方法――肉体消灭――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巩固自己的路线和体制。与此同时,斯大林本身并非出身行伍,在军队中的影响远不如“红军之父”托洛茨基,也不如曾经担任总司令的加米涅夫,他所能控制的仅有的武装是布琼尼的骑兵军(这大概是因为哥萨克与犹太人天生不容),因而他对军队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清洗,高级军事将领中的大多数都被处决。这极大得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但另一方面也使得红军真正成为效忠斯大林的军队,也避免了今后的战争中产生更多的“弗拉索夫”,值得一提的是,就是那个国内战争中传奇的骑兵军涌现出了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扬等杰出的统帅,这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与肉体上的迫害相比,精神上的创伤显然更加持久。清洗之后,列宁之后仅存的民主氛围也一扫而空,政治空气变得异常紧张,人们都噤若寒蝉。也许这就是斯大林体制对令人反感之处。与其说这是“社会主义”倒不如套用前南经济学家霍尔瓦特的概念,称之为“国家主义”。在这个新的帝国里,领袖成为了沙皇,干部成为了官僚,秘密警察依然是维护统治的基石,人民的主权仅仅停留在1936年通过的宪法上。而当所谓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仅仅建立在严格的新闻检查和对领袖无原则的崇拜之上,1991年圣诞节发生的一幕也许就已注定。
            〔四〕山雨欲来――战争前夕的日子
   1936年,希特勒的军队重新开进了莱茵兰,这是德国开始重整军备的信号。英法对此并没有太大反映,而这只是这两个外强中干的老牌帝国绥靖的开始。1938年3月,德军开进维也纳,英法毫无反应,而在半年之后的慕尼黑,他们更是公然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德国。他们所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驱使德国去进攻苏联。用中国的老话说就叫做“驱虎吞狼”。然而,这么两个貌似水火不容的帝国却在1939年的8月23日做出了智慧和勇气的一击,布尔什维克莫洛托夫和纳粹党徒里宾特洛甫的双手跨过了最遥远的意识形态握到了一起。
   一时间,世界舆论哗然,对苏联寄予厚望的西方左派也失望至极,再加上和约产生的错觉极大得干扰了对德备战,历来为人们所诟病。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斯大林确实别无选择。大清洗使苏军的精英损失殆尽,当时的红军可谓弱不禁风,以这么一支武装力量直面德国,斯大林没有这个信心。而在英法一次又一次让他失望之后,作为列宁的学生,他显然认定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实用主义在这一刻占了上风。当然,这仅仅是斯大林以建国理想交换国家利益的一个小小的方面。
   根据条约的秘密协定书,苏联与德国瓜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而斯大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纸上的势力范围变成实实在在的红色领土。首先就是波兰,德波战争开始两个多星期后,波兰政府便流亡到了英国,这让斯大林兴高采烈得找到了口实,红军几乎毫无阻挡得开进了东波兰的故土――1920年的俄波战争之前这里还是俄国领土――波兰军队当时已经一败涂地。被红军俘虏的波军官兵有20余万,士兵全部被释放,而2万对军官都被苏联处决,这就是著名的“卡廷森林”事件。从国家利益角度,这次处决毫无必要,然而,斯大林显然是在为20年前的战败复仇。接下来就是芬兰了,轻敌的红军在芬兰元帅曼纳海姆的防线面前一筹莫展,当然,最终苏联还是以庞大的军力惨胜。这次战争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方面使希特勒过低得估计了红军的实力,从而做出了1941年的冒险,另一方面,红军却通过在北欧的冬季战争积累了经验,这在两年后的雪季将举足轻重。另外,苏联还兵不血刃得获取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这些新获得的领土在革命前基本上都是沙俄领土,它们被合称为“东方战线”,苏联的领土因此被向东推进了几百公里。如果是在一战时期,这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德军突进的装甲集群面前,这段距离用国家形象换来的距离显得毫无意义,总体来看,这些行动是得不偿失的。
   与此同时,远东方向也并不安宁。日本和中国的战争已经于1937年全面爆发,欲壑难填的日本皇军极想重现1905年的辉煌。先是进攻中、朝、苏三国交界的张鼓峰地区,被苏军击退,苏联方面称为“哈桑湖事件”。然而在1939年5月,日本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这显然是带有试探性的,战至8月,日军已被苏军围歼,损失大概在5万人以上,这就是哈勒欣河事件。这次大捷使得日本放弃了北进的计划,也使苏联避免了日后的两线作战。但当时人们还没有看到另外两个重大的意义。这次战役是苏联机械化军队对日本旧军队的胜利,加上几乎与此同时的德波战争,斯大林开始下决心重编之前解散的机械化军,这个计划后来由于德国入侵而中断,但却扭转了红军的建军思想。而更重大的意义还在于,指挥这场战役的苏军将领叫朱可夫,在未来的战争中他将成为红军当之无愧的战神。
        〔五〕气吞山河――伟大的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凌晨,纳粹德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袭击苏联,这就是苏德战争的开端,这场战争进行了整整1418个日日夜夜,整整夺走了两国三千多万条生命,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
   战争初期,已经征服了16个国家的纳粹德军似乎不可阻挡。利沃夫、里加、明斯克、斯模棱斯克、敖德萨、基辅接连失守,仓促应战的红军损失惨重,仅在基辅就被德国俘虏了60多万。然而,苏联人决死的抵抗并非毫无意义,虽然德军取得了空前的战果,但距离巴巴罗萨的要求还有很多差距,当他们攻到莫斯科城下时,已经成了强弩之末,而斯大林则根据红色谍王左尔格的情报从遥远的远东调来了大批西伯利亚军队。11月7日,十月革命节,斯大林在红场检阅了开赴前线的军队,这意味着当一切胆怯和恐惧都褪去之后,苏联开始了真正的反击,而在60年后,斯大林的后继者却没有了这样的勇气,于是,苏联解体了。
   莫斯科战役的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德国人第一次遭受了失败。尽管离最终的胜利还很遥远,但莫斯科已经是德国人突破的极限。平心而论,苏联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大规模作战行动的开展,冬季的威力已经众所周知,春季则由于冻土消融而泥泞不堪,秋季因为降雨而同样泥泞不利行军。因而,真正的战役不过是在夏季,1941年的“巴巴罗萨”德军突然袭击,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苏联扭转乾坤,1943年的库尔斯克主动权彻底易手,1944年的“巴格拉季昂”苏军全面反击,当然还有1945年柏林最后的战役,这差不多就是这场大战的全景。战术甚至战略在战争潜力面前从来没有像苏德战争一样微不足道。乌拉尔后方苏联妇女儿童的制造力超过了前线德国军人的破坏力,于是苏联撑到了最后。关于卫国战争的论述有很多,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六〕阴云密布――冷战的开始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钢铁与意志的胜利,也是苏联和斯大林光辉的顶点。战后,苏联获得了相当的威望和实实在在的利益。红军从伏尔加河打到易北河,解放了整个东欧,这也是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之后,俄国的军事力量再一次深入到了欧洲的腹心,这一次显然更加持久。这些苏联帮助解放的国家或早或晚,或直接或间接得建立了纯粹的社会主义政权,或者说建立了斯大林体制。
   随着德国的灭亡,欧洲也成为了美苏两大强国争夺的焦点。美国的优势在经济方面,他抛出了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苏联针锋相对得推出了“莫洛托夫计划”,两个平行市场在这之后形成,社会主义国家也由此走上闭关锁国之路。世界的焦点在欧洲,欧洲的焦点无疑就在德国,至于德国的首都柏林,那更是焦点中的焦点。这个苏占区包围中的城市被四国分区占领,斯大林在1948年挑起了第一次柏林危机,最终却在美国的运输机面前以失败告终。到了49年5月,西方占领区宣布建立联邦德国,东方的民主德国在五个月后被迫建立,这表明斯大林统一德国为一大缓冲国的设想彻底破产。
   但是在东方却有了始料不及的发展。貌似弱不禁风的中国共产党在3年内迅速解放全中国并全面倒向苏联,这可以说是一次大逆转。之后,在朝鲜半岛上两大阵营有了第一次真正的较量,仗打了3年最终没有分出胜负,随着斯大林的逝世战争也就终止了。总得来看,中国革命的胜利使苏联漫长的东部边界得到强有力的保护,苏联因而得以全力西向,欧洲的冷战中心地位更加巩固。与此同时,苏联及其东欧盟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到了1948年,苏联的工业指数就超过了战前水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后记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和列宁一样,他同样没有指定接班人。库兹涅佐夫已经被处决,而日丹诺夫更是早逝,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跃跃欲试,谁能成为苏联新的领袖当时还不得而知,人们更加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意识形态帝国真正的幕后统治者将会是苏斯洛夫这个“灰衣主教”。
当时的社会主义世界覆盖了地球的四分之一,统治着人类的三分之一。然而,铁托已经对斯大林说不,斯大林之后还有谁能驾驭桀骜不驯的毛泽东更是一个未知数。没有斯大林的苏联将要面对的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进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会持续半个世纪,和伟大的卫国战争相比,对苏维埃国家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0 01: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写地一般,和教科书上基本没有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0 14: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peer兄对苏联似乎相当的有研究,能不能适当的给我们开几个有关苏联专题讲讲?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想看历史是怎样的,而是想知道兄对于历史是如何看得,关键是兄的看法和思路。如能遂愿不胜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3 16:30 , Processed in 0.09863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