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3|回复: 0

《史记》与司马迁 (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5 14: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记》与司马迁



沈鸿明




   他其实是在问:你能懂得我吗?能懂得我所谓的荣辱、悲欢、轻重、去就、我遭受的幸与不幸,会听得到我的声音、尊重我所做的选择吗?你和我或许都能很好地回答他这一问题,但这还不够;我们要越过历史、乃至现实,去查找他所以遭受不幸的原因,而这一原因也有可能就是劳苦大众遭受、或是历史的长河里浸透和饱含苦难的源流。在查找、反思之后,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清洗、滤除这源头里的毒素,使之澄澈、欢快、喷涌如山间清凉、甘洌的泉水,最终使伟大不再是痛苦里的结晶,而自由也不再是枷锁下的呐喊!

   屈原为了一种东西,投入滚滚的江水之中;司马迁为了另一种东西,隐忍活在这个世上。但他们心中所怀有的、闪烁着珠玉一样光辉的情结是一样的。

   但是,历史的洪流将知者、善者、一并无辜,滚滚卷去,最终淹没在千古的沉沙里;在阴暗的潭底,也隐约着那些逝去的险恶的嘴脸,微暗的涟漪有时也振荡着他们浮上来的破碎的影子。

   而当你啜饮这河中或池塘中的水的时候,你不可以不是个知者,也就是说你不能不知道你喝到的是什么。

   三国的时候,有个蔡邕,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在刺杀、消灭董卓的政变事件中,由于感念董卓过去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不由自主地为董卓之死叹息了一声,被定为为贼臣附声,被判死罪。

   士大夫多矜救之。太尉马日磾谓主事者王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汉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邕谢曰:“古今大义,身虽不忠,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

   王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亡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疾,而怀其私遇,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他说:“愿如太史公司马迁,黥首刖足,受宫刑,而卒史书。”

   主事者王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幼主左右,不可令佞臣执笔,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日磾退曰:“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蔡邕遂死狱中。

   而当年秦始皇帝熊熊大火,不知烧掉了多少传记和历史;又有多少在寂寞中淹没不闻,又有多少如蔡邕一样,还没有能开始,就不得不走上了黄泉路。

   我们应该为司马迁感到庆幸,他没有象蔡邕一样;或者我们应该悲叹,蔡邕想做司马迁都做不了。今天,我们重读史记,我们由不得为这部史书和司马迁本人感到幸运,那是不幸中的万幸,那是从滚滚洪流的淘洗和熊熊大火的焚烧下幸存于劫难的精神之树、人性的遗孤。

   这不能不算是对太史公的一种补偿。

   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补偿的,不管是这样的,还是那样的,今生的或是来世的。

   有了的,可以在劫难终了的时候,揩拭去悲喜的泪水。而得不到的,也只能在冷寂里踏上没有归路的旅程了。

   只有在给朋友的信中他才会说:函粪土之中,垢弥甚尔,是以一日而九回肠。但在史记中我们见到的是睿智、英雄、高的节行、勇毅和义无反顾,是慷慨而歌、是沉吟回转、是一江澄澈的江水、是脊梁、是铁肩,担的是道义、是兴衰、是人性的洪歌。

   可谁又能说,没有眼泪的眼睛里,流淌的就不是哭泣呢!

   因为历史好也还文帝、武帝的时代,坏了不过秦的时代,每个人都要过活,在任何时代都一样;但是在狂暴的洪流里,你能决定将被冲去的方向吗?写下千古文章,你能保证会被留下来吗?是否只能把那样真正想说的留在心里,使不见者不见,而识见者会通过心灵的感知,懂得、认识到这一切?

   ——而唯一能照亮这一切的是思想,那是检阅、察知不正确的社会理论的工具,是照亮未来的一束光,是最终扫除蛛网、灰尘和历史沉疴的有力的清扫工具。

http://blog.sina.com.cn/u/493c2c58010007r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01:30 , Processed in 0.1592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