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22|回复: 0

[【心情日记】] 洛阳为什么遭误解——回看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建设的争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6 15: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为什么遭误解——回看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建设的争论  


《了望》周刊记者 顾立林


    题记:洛阳对文物保护工作很重视,80年代就曾创造了\"先考古发掘后建设\"的\"洛阳工作方式\"并被推广到全国。此次\"天子驾六\"在城市广场建设中惊现,洛阳市为此修改了原设计方案,付出了大量精力和财力,使文物得到妥善保护。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对洛阳不利,洛阳人觉得被误解,甚至有些委曲。完成可以理解。但人们实在是被当前许多城市以建设发展的名义大肆毁坏文物的现实吓怕了,惟恐稍迟了一步,那就无法再生的文物便荡然无存,届时就是骂娘也悔之晚矣。看来,围绕\"天子驾六\"保护的这场争论,洛阳是替别的地方背了黑锅。  
    随着河南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原址原地保护性展示\"的展览馆主体工程的完工,以及河洛文化广场正式更名为王城广场,由\"天子驾六\"车马坑发掘后引发的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争鸣、争论甚至激烈冲突,也告一段落,但围绕这场风波的回顾与反思却一直没有停止。有识之士认为,在历史文化名城任何\"动一锨土\"、\"挖一个坑\",都需要慎之又慎。  

   厚重的洛阳
    2002年10月,洛阳市建城市中心广场时,在文物考古钻探过程中,发现了惊世的东周王城大型车马坑遗迹,先后共发现了397座古墓和18座车马坑,其中一座车马坑长42米、宽7.2米,因从里面清理出一处6匹骏马驾一车的遗迹,倍加举世瞩目。据古文献记载,夏、商、周时期,\"天子\"才能\"驾六\"。洛阳这一遗存的出土,印证了古文献所记载的说法,同时证实了此车马为\"天子之乘\"。\"天子驾六\"是全国迄今首次发掘的夏、商、周的重要遗存,其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的确独一无二。  
    这一发现更增加了洛阳历史文化的\"厚度\"。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阎文儒先生就率考古队,在洛阳市涧河两岸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发现了东周王城。这个城址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建都的王城,至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历时515年,25任\"天子\"以此为都。  
    经考古勘探发现,东周王城位于涧河两岸,四周有夯土城墙,占地约9平方公里,东墙、北墙、西墙的长与宽均有准确的探明,南墙稍有残缺。现在,东周城的遗址基本上湮没于现代都市的建筑群中。东周王城分为宫殿区、粮窖区、作坊区、居住区和墓葬区,现在的\"王城文化广场\"工地,即为墓葬区。在墓葬区中,过去50多年来已经发掘出许多大型墓葬、车马坑、陪葬坑。  
   东周王城遗址只是洛阳的五大都城遗址其中的一个,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历史上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在洛阳建都,史称\"九朝古都\"。1982年国务院公布洛阳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时,对洛阳作了如此评价:\"洛阳历史悠久,遗存文物古迹非常丰富,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二里头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东周故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以及大量的古墓葬等。\"洛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71处,馆藏文物近40万件。道河创始于洛阳,儒学兴盛于洛阳,佛学首传于洛阳,理学光大于洛阳。洛阳的厚重,由此可见一斑。  
  
   漩涡中的洛阳  
    以\"天子驾六\"为代表的车马坑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给文物考古界带来惊喜的同时,在城建与文物保护之间,如何建设全新的城市中心广场特别是地下人防工程的争论也越来越凸现出来,给洛阳市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位于洛阳市城市中心部位的\"王城广场\",建成后将成为洛阳市政治文化和休闲中心,是组织集会、庆典、礼仪、检阅的活动场所,也是政府与市民对话的活动场所。广场规划面积4.2万平方米,基本在原有3.5万平方米的洛阳市中心广场的基础上扩建,新增的工程主要是1.6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地下人防工程(含人防指挥中心)。随着\"天子驾六\"等遗址的发掘,这项原本得到市民广泛赞同的设计方案,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地下人防工程的设计如何修改?车马坑遗址等文物如何保护?  



2 洛阳为什么遭误解——回看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建设的争论  
    以原洛阳师范学院院长叶鹏教授为首的洛阳12位专家学者,联名上书市委、市政府,要求重新审视原\"河洛文化广场\"的设计意向和方案,建议放弃原方案,把广场建成以展示东周王城遗址为主要内容的广场。  
    考古专家、洛阳考古队原队长叶万松也专门向有关部门写了《\"河洛文化广场\"与东周王城--关于筹建\"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博物馆暨东周王城遗址广场\"的建议》,他在综合当时各种主张时也赞同叶鹏等人的意见,他还提出了8点具体意见。  
    面对新情况,出现新问题,大家努力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洛阳市决策层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修改原设计方案,采取原址原地保护性展示。2003年1月13日,在广场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发掘现场已清理完毕,广场建设及文物保护方案经市级专家论证后,洛阳市政府对已确定保护展示的7座车马坑设立了警戒线、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开始了广场西侧道路及相关的小型地下人防工程的小规模施工。但由于此次施工未按新《文物保护法》规定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和河南省政府批准,风波由此再次掀起。  
    1月24日,一家专业大报以整版篇幅刊登《洛阳在毁什么》一文,随后又采写刊登了热点追踪:《洛阳,1月16日以后……》,报道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网上各种各样的评论如潮。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洛阳在毁什么》一文再次引起关注,有40多位全国人大常委联名向国家领导写信,强烈要求洛阳市采取果断措施,保护好文物。  
    5月28日另一张大报刊发《利益与责任的较量--由洛阳东周古墓群被毁想到的》一文,重提旧事,认为洛阳市在广场建设中破坏文物。\"这个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投资巨大的休闲娱乐广场,建成后也许会为投资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然后,在经济利益与举世无双的珍贵文物之间,应该选择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一时以来,洛阳市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褒贬不一。洛阳市包括河南省都承受了一定的压力。  

   被误解的洛阳  
    如果不深入地听取各方意见,可能不会得出\"洛阳被误解\"这样的结论。在采访了文物与建设部门,采访了对文物保护提出过建议的专家,还特地与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作过详谈后,记者感到,洛阳是被误解了。  
    谈起广场建设风波,虽然事已隔半年,孙善武仍然心绪难平。他说,事实将告诉人们真相,洛阳市按由专家论证审批的既定方案保护了文物,修改设计就损失了4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前期200万元的施工投入。今年国庆节前,原址原地保护性展示的\"天子驾六\"车马坑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当然,洛阳在此次广场施工中并非没有过错,这是洛阳下步要汲取的教训。但洛阳的形象却被大大地曲解了。孙善武侧重解释了以下两点:  
    一、城市中心广场的地下工程是国家批准立项的重点人防工程,而不是一些人所说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没有什么重大的经济利益。  
    孙善武说,洛阳市建立城市中心广场,不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搭不上边,原因是中心广场原来就有,如果单纯建广场,根本没有必要开挖到地下,也就不可能发生城建与文物保护之争。这次主要开工建设的是由国家人防办、国家计委立项、审批的全国重点人防工程(按平战综合利用原则,平时辟为停车场)。  
    洛阳市是国家一类人防城市,有许多重要的军事设施和经济目标,出于战备考虑,自1994年开始,国家、省人防部门一直督促洛阳市尽快建设大型人防工程,地址确定在洛阳市人口最为稠密的西工区中心广场。鉴于洛阳市的财力,此工程一拖再拖。2001年国家人防办把洛阳市人防工程列为年度必须开工建设的全国18个重点工程之一,近亿元的工程建设资金全由人防系统自筹,该工程自2002年8月开工,整个工程的立项、设计、招标、施工均由市人防部门负责。  
   孙善武说,如果报道地下人防工程与文物保护之间发生了冲突,可能不会引起人们那么强烈的关注,但如果扯上中央三令五申反对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那轰动效应就不一样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纵观许多报道,在反映与文物的冲突时,只字不提国家要求建的人防工程,而通篇是壮美气派的城市中心广场。这让不了解情况的人气愤,但不能让了解情况的人信服。  


3 洛阳为什么遭误解——回看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建设的争论  
    二、洛阳人不会也不敢毁坏文物,洛阳市为保护文物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文物按照专家论证的意见,得到了妥善保护。洛阳对文物的厚爱与保护历来是重视的,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洛阳的文物保护工作是公认的。  
    据介绍,对于此工程确定的目前的地址,文物部门没有任何专家提出异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前,按照《文物保护法》和洛阳市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由洛阳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于2002年6月6日开始,对地下人防工程规划区域进行钻探,相继发现东周等时期墓葬397座,其中车马坑18座。洛阳市文物队按照《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和市政府的要求,于月底组成联合文物考古队开始对广场地下文物遗迹进行发掘,并及时获得了河南省和国家文物局的审批。市文物队严格按照考古发掘操作规程,认真对广场地下文物遗迹进行清理,其中发现的\"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后,因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价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初,专家们提出3种保护意见,洛阳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之后,从切实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决定采取原址原地建馆保护方案。  
    为有效保护文物,洛阳市政府与人防部门多次协调,提出了\"一切为文物保护让路\"的工程建设原则,对地下人防工程原建设方案前后进行了3次大的修改:人防工程的二、三期工程决定永不再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由原来拟建的1.1万平方米缩小到6000平方米;地下人防工程由原来的长方形改为\"哑铃型\"。面积缩小、结构改变,导致国家这一重点人防工程的作用、性能大大降低。此外,广场绿化不再栽植大树,以种植草坪、花卉、灌木为主,以确保地下文物不受损坏。为突出广场的东周文化特色,把城市中心广场的名称由原来的河洛文化广场改名为王城文化广场。  
    与此同时,洛阳市政府将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及文物保护方案上报国家、河南省文物部门,得到了批准,随后的工程建设完全按照文物部门的要求在组织施工。  

  给人教益的洛阳  
    客观的讲,洛阳市的文物保护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自洛阳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洛阳市对文物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千唐志斋、汉光武帝陵、洛阳民俗博物局、洛阳都城博物馆等一大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景点加以整修和环境整治,几年来用于文物方面的资金达4.2亿元。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文物保护和旅游环境,得到国内外专家和游人的一致赞扬。纵使\"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掘与保护,也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肯定。但洛阳的文物保护,与其他地方一样,同样面临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与冲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洛阳都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队长陈良传说,中科院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考古点,在文物保护方面能坚持先考古发掘后搞建设,洛阳在历史文化名城中是做得是相当好的。由于历史原因,隋唐城遗址大部分在城市建筑的覆压之下,但由于较好地坚持了先考古发掘后建设,现在对地下城的布局搞得比较清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陈传良所说的先考古发掘后建设原则,也被称为\"洛阳工作方式\"--城市基本建设首先进行文物调查与钻探,是1982年在洛阳首创的。即没有文物部门的审批手续,土地规划部门不办理规划许可证,计划部门不立项,城建部门不颁发施工许可证--以确保\"基本建设,考古先行\"。\"洛阳工作方式\"后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至今仍被许多地方借鉴。  
    在这次风波中,也要看到洛阳在文物保护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从指导思想上,文物保护必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当中,纵使再紧急的城市建设,也要严格按程序办事。依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像东周王城遗址这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的施工建设,必须报国家文物局同意和省政府批准。洛阳市有关负责人称,如何说广场建设应该汲取的什么教训,未等批复就施工就是重要的一点。  

4 洛阳为什么遭误解——回看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建设的争论  
    有关负责人在解释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的理由时说,客观上由于洛阳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4月牡丹花会和\"五一\"黄金周期间,外地游客来洛参观游览人数达450万人,是洛阳市区常住人口的三倍多,广场地处交通要道,必须尽快完工。主观上是他们对贯彻落实新的《文物保护法》缺乏深刻认识,片面认为广场地下文物已经得到有效保护,不会受到破坏,局部小型施工不会影响文物安全,广场保护与建设方案是按照文物专家意见制订的,不会有大问题。今年2月,洛阳市已就未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文物局同意广场局部擅自施工一事,向河南省政府作了深刻检讨,并对整个广场建设过程中没有依法办事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二是文物保护牵动许多人的神经,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及时的沟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维系中华民族千年血脉的文化遗产,新闻媒体是必不可少的传声器。实际上,许多文物保护正是在新闻媒体的及时呼吁和高度关注下才免遭损害的。但在\"天子驾六\"车马坑的报道活动中,政府部门与媒体,以及通过媒体与专家、市民之间,却缺乏良好的沟通。洛阳市文物局局长郭引强告诉记者,在群众和专家议论、媒体报道与政府的态度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矛盾,但误解却是有的。广场文物考古发掘是经过批准的,有\"天子驾六\"重大发现后,谁也没有说也不会说不保护,市主要领导在发掘现场说:\"这可是个国家宝贝,要好好保护起来。\"争论的焦点是采取哪种方案保护,就他参加的市里召开的更改设计方案的论证会就有四五次,损失的费用数以百万计,但群众和社会的对这些情况并不知道,媒体也没有及时报道。包括广场工程的核心是地下人防工程,而非地面广场,也缺乏有效的说明。  
    郭引强说,许多媒体上都报道说,洛阳人把古墓和车马坑都毁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发现的无重大价值的一般性古墓葬及车马坑,在完成内部文物清理、测绘、资料拍照等发掘工作后,可以用作城市建设用地。在洛阳发掘二三百个古墓是常有的事,价值不大的也这样处理了。地下人防工程的施工并没有破坏文物,他们是在文物清理完毕形成一个一个土坑的现场施工,文物该清理的都清理了,该保护的也保护了起来,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经过批准就擅自施工了,程序违背《文物保护法》。但在实体方面,这些已经清理的土坑即使不建停车场,也只是拉土过来把坑填上。而且修改后地下人防工程的方案是经过专家论证最佳的方案,实际上,后来批准的也是这个方案。但这些情况,同样缺乏对媒体进行及时全面地解释。开放的社会,与媒体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非常必要。  
    三是文物属于民族和人类,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事情,单靠文物保护单位的努力,远远不够。郭引强说,对于一些政府性的建设项目,涉及到文物保护工作还要好做一些,对一些商业开发性质比较明显的建设用地,许多人的意识就不一定能跟得上了,他们对先发掘考古再建设的规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包括这次地下人防工程施工,赶工期的施工单位,与以保护文物为已任文物部门,意见就发生冲突,一些比较明确的法律程序被城建部门忽视了。另外,《文物保护法》规定,考古发掘的费用要纳入建设成本,极有可能一些单位在征地后却发现地下有文物没有办法搞建筑,对文物钻探有抵触情绪;还存在施工单位和业主要赶工期希望文物考古能尽快结束,而文物部门却需要精心细致按部就班地钻探的情况。在文物保护与建设方面,需要协调的关系还有很多。全面提高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23:23 , Processed in 0.1076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