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13|回复: 0

杜甫哀四川战乱之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6 23: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骨。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冬天,诗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诗人感时忆旧,悲天悯人,以“情眼”观景,以“诗心”造境,读之令人一唱三叹。

首联说天气时令:年冬岁末,昼短夜长,夔州霜雪,霁于今宵。初看平淡无奇,细品却意味深长。着一“催”字,形象说明日月不居,昼夜更替,颇有光阴荏苒,岁序逼人的味道。要注意,“岁暮”已含年冬岁末、光景不多之意,“短景”更有昼短夜长、孤寂难熬之思,其间添“催”,可见短者更短,难者更难,真是“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啊!“暮”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除了包含岁月流逝的意思之外,还暗含诗人的暮年之悲,流离之苦。“天涯霜雪”不言夔州,而称天涯,相对故土而言有沦落天涯之意,而且可以拓展诗境,把读者带入一个浪迹江湖,四海为家的艺术世界。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朗朗如昼,天地凛凛生寒,面对如此凄凉寒怆、寂寥空旷的夜景,诗人不由感慨万千,悲从中来。诗人此时已是垂垂老矣,不但壮志难酬,理想破灭,而且百病缠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漂泊江湖(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颓丧沉沦的处境,寒凉悲苦的心情,给冬雪之夜的万千景物涂上一层抑郁悲凉的色彩。读这些文字,我们感觉到幽冷寒凉。

颔联和颈联写夜中所见所闻所感,时空并举,虚实相生,视听兼备,创造了一个千家野哭,万户含悲的艺术世界。“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绘眼前实景,忧苍生黎民,前句写听觉,五更欲曙,愁人不寐,惊闻清角吹寒,鼓声震天,杀伐之气扑面而来,诗人倍感悲凉壮烈;后句写视觉,雪后玉宇清幽,寒星参差闪烁,点点星影清辉映照在粼粼江水中,波涛汹涌,星光摇曳。天地如此开阔空旷,气氛如此肃穆凄清,家国之忧,身世之痛一时涌上诗人心头。当时四川军阀混战,且吐蕃侵犯蜀境,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千家今有百家存”,“恸哭秋原何处村?”诗人也饱经战乱之苦,自己的小儿子被活活饿死,“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由此诗人更加忧虑民生疾苦。诗人享受“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优待,尚且如此不得祸免,普通百姓的境遇岂不更是悲惨?诗人由自己的苦痛联想到处境更困苦的广大人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由前面的眼前实景进入这两句的忧思幻境,侧重写所感所忧,诗人耳闻金鼓征伐之音,彷佛听到千家野哭,渔樵悲歌,天地间哭声干云,哀嚎遍野,惨不忍睹,骇不忍闻!老杜用沉郁笔调营造了一种愁惨苍茫,哀婉欲绝的悲剧气氛,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两联声色并茂,歌哭含悲,形象地暗示了诗人今夜无眠的真正原因。
  
尾联抒发人生感慨,“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极目远眺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心生无限感慨。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华,可以指挥若寂,运筹帷幄,三分天下;公孙述具有治国安邦之韬略,曾经“跃马称帝”,割据一方,志存高远。这些大名鼎鼎的英雄今又何在呢?不过是化为夔州东西的三尺坟茔,一抔黄土而已。思此,眼前的人事,远方的音书,这些令人寂寥的憾事也就让它遗憾去吧。然而细心的读者,必能通贯全诗,从这故作看破之语中看到诗人那种融家国之悲于一体,哀莫大于心死的愁苦。这愁苦就在时空交错,视听兼至,俯仰上下,远近更叠的八句诗中,弥漫开来,笼罩了人们的心灵。(凤凰视点)

徐昌才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 ... 060926/89473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17:13 , Processed in 0.1258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