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422|回复: 33

[听雨阁♡] 妙笔生花——《黄花赋》读后感,真诚回报——作家签名书飞入书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 08: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小说连载《黄花赋》http://www.readfree.net/bbs/htm_data/31/0606/196295.html

文学版面从2004-01-11 开版至今,终于迎来了会员的原创小说,一大喜事也。我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激动欣喜之情难以诉说。只知道不停的奖励财富,以书园特有的价值观表达自己的对作者的肯定。冷静下来后,知道自己错了,像这样的帖我还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委屈了该帖,既是书园,我们该以“找书、交流书、推荐书、读书、评书、讨论书”为主,现在我以此帖征集网上读书园地书友读历史小说《黄花赋》后的原创书评、读后感。回报大家的是石之轩亲自签名的《黄花赋》。

活动规则等跟文学版面的斑竹商议后帖在第二楼。奖品暂定十本由石之轩亲自签名的《黄花赋》。欢迎石之轩先生的书友光临本版,所需注册码由我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 08: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花赋》读后感、书评活动规则

为庆祝书园会员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出版,为鼓励书友发表原创作品,特征集《黄花赋》原创读后感、原创书评。
具体要求及奖励说明如下:
1、征文时间:自20O6年07月01日起至《黄花赋》小说全部连载完的第十五天。
2、参与方法:通过网上读书园地论坛注册,成为网上读书园地论坛的注册会员。于论坛中提交。
3、发表版面:网上读书园地文学欣赏与原创版面。
4、内容要求:读《黄花赋》后的感受,对《黄花赋》的评价,。
5、文字要求:发表文字不少于500字,文章形式不限。
6、奖励办法:征文结束后,将评选一等奖1名,奖励威望10,财富值200;
二等奖3名,奖励威望5,财富值100;
三等奖3名,奖励威望3,财富值100;
四等奖4名,奖励威望2,财富值50;
另:一至四等奖都将获得由石之轩先生亲笔签名的《黄花赋》书一本,公布获奖名单后,获奖者将自己的地址、真实姓名通过论坛短信发给石之轩先生即可。
7、评选办法:评委由石之轩、雪融鸿飞、文学欣赏与原创的斑竹组成。
本启事中如有变更事宜,以网上读书园地管理层的解释为准(注意:只会往更好处变化,请放心呵呵) 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感谢每一位发表书评感言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 09: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听雨姐姐想得周到! 强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 12: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这本书感兴趣, 也对这本书的作者感兴趣. 最好有机会请石先生讲讲自己的经历!特别是写书的过程!

那样对大家更有帮助!当然, 我们得先把这本好书好好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10: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黄花赋》全面匡正《走向共和》中的人物事件的评价

殚精竭虑耗时10年完成的历史小说《黄花赋》,几经周折终于在2006年付梓出版了。《黄花赋》出版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电视台看中了这个题材,准备筹拍这部巨著,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走向共和》的中途停播,虽然停播的具体原因我等无法明晰,但作为局外人我认为《走向共和》中途停播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握好评价历史人物的尺度,对剧中正面反面人物的定位不准,出现了无限拔高反面人物丑化正面人物的奇怪现象。比如打着人性化还原历史的旗号,将一个昏聩无能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只知争权夺利维护个人权势的慈禧描写成挽清朝于颓势的杰出政治家,这不但太过,有悖历史真实,而且饱受外族蹂躏的中国人的感情也接受不了。在比如《走向共和》中将孙中山描写成行事鲁莽,行为乖张的冒失青年,这也是有悖历史原貌的,孙中山虽然也有很多不足甚至错误,也有个性弱点,但孙中山无论怎么说也是个伟人,是不容亵渎的。除此之外《走向共和》讲述历史的过程时,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完全自由发挥,胡编乱造,其中的硬伤更是比比皆是。历史小说其虚构的空间很小,且只能限制在一些具体的情节上,但《走向共和》却在"廓清历史真相"的旗帜下,灌输错误的历史知识,对于广大不熟悉历史的观众来说,则造成了严重的误导。
《黄花赋》和《走向共和》描述的是同一个区间的历史,作者写作目的之一也是在广泛涉猎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匡正教科书中死板脸谱化的倾向,使百多年前的激荡风云人性化阐释出来,在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征途中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样是还原历史,《黄花赋》摈弃了《走向共和》对人物评价的不公正不客观的弊端,决不单单为了翻案就无限拔高反面人物;同样对正面人物在描述其缺点时,也决不丑化正面人物。
比如对于李鸿章这个悲剧性的人物,《走向共和》力图脱离历史背景单纯塑造一个悲剧英雄,一再言说李鸿章作为臣子的无奈,为他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责任喊冤叫屈。甚至于为了掩饰避讳,竟脱离历史的本来面目虚构了一些明显有误的情节。《黄花赋》在塑造李鸿章这个人所共知的人物时,不是单纯地言说好坏,而是把他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把他的一切言行做了合乎历史和常理的人性化记述,而且在这种近乎白描中,让读者不由随着作者的思路走下去,在活色生香的文字中感叹着那个时代的悲凉苦痛,同时不由自主地与现实结合。处理李鸿章遍访欧洲美洲一节时,作者摈弃了以往二元化的评价人物方式,全方位展示了李鸿章作为封疆大吏出访欧洲时的风采,既昭示了李鸿章对中国以外事物的无知愚昧,对西洋政治制度的反感,同时也对李鸿章在与诸列强的觊觎垂涎的较量中的狡猾老谋深算。更可贵的是作者对李鸿章不作直接的褒贬,不因个人喜好虚构引人眼球的情节,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李鸿章,让读者用自己的眼看历史,得出符合历史常理的结论。
《走向共和》打着人性化的旗号演绎慈禧太后,所以类似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也有了人性化的解释:老太太觉得不风光会让人瞧不起,会导致中华大国受外国人欺负,原来挪用军费修园子是为了国家好等等,慈禧在《走向共和》中一反常态,从一个已有定论的腐朽无能昏聩祸国殃民的统治者一跃成为纵横中国47年的杰出政治家。
《黄花赋》在避免慈禧脸谱化中做了不懈努力,但不是简单地完全抛开慈禧所作所为的灾难性后果,而以个人臆想出的人物心理活动去表现重大历史事件,而是把她放在那个时代的中心,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她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从这个角度塑造慈禧,更符合历史的发展轨迹,也奉献给读者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而不是单单地为反面人物翻案。比如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西逃的情节,教科书中阴狠歹毒卖国单面的慈禧在作者的笔下生动起来,西逃时的慈禧一反平日作态,往日的刁钻刻毒阴损皆烟消云散,只是个想活命的可怜无助的老妪,在衣食皆无的窘境下竟也可以与臣下患难。慈禧人性的一面在危难时刻有了一丝丝复苏,但作者在还原人性的同时,不拘泥于这样简单的还原,作者非常清楚:慈禧此时的做派仅仅是因为暂时丧失了权利,当权利回归时,慈禧还是一个顽固不化的统治者,因此在这一个片段中,我们竟看到了慈禧作为普通人狭隘的一面,又看到了慈禧骨子中无法改变的东西。和《走向共和》中简单地定位为杰出政治家有着天壤之别,《黄花赋》中的慈禧更令人信服。慈禧最大的悲剧在于仅仅囿于热衷权利,为保权利不择手段,却对西洋事物一无所知,使积贫积弱的中国在这样愚昧无知的女人统治下加快了灭亡的步伐。一个不懂国情世貌只会牢牢抓住权利的慈禧,丝毫看不出政治家的风范,更谈不上杰出了。
《走向共和》极力美化反面人物,但对于公认的正面人物却是一再鞭挞,《走向共和》中的孙中山被塑造成了一个空有一腔热血的"愤靑",而且为了人物捏造了一些明显有违历史的真相的情节。 《黄花赋》的作者认为年轻时的孙中山因其个性热情爽直,确实有"孙大炮"的绰号,但这仅仅是孙中山年轻时的一个侧面,作者在塑造孙中山的人格弱点的同时,更着力于浓墨重彩作为革命领袖的机智沉着、深谋远虑的另一面,使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经历曲折而又丰富多彩,读者在作者的描述中,摈弃了教科书中脸谱化的孙中山,既不过于美誉,又不丑化,实现了人性化的回归。让读者明白了推动中国"走向共和"进程的主要是孙中山等仁人志士的革命活动,而非慈禧、李鸿章等人的"变革"。
虽然艺术真实不等同于历史真实,但虚构至少不应有悖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逻辑。《黄花赋》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定位问题上,比《走向共和》更加准确可信,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匡正了《走向共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定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1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奇书《黄花赋》,幻变了无痕

我越来越觉得《黄花赋》很奇怪,看第一遍时,觉得它充满了悲剧气氛,那种悲沧之气在字里行间回旋,让人愤懑满腔,看第二遍时,觉得它到处都是喜剧效果,调侃戏虐,无所不至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用顽皮来形容。看第一遍时,我觉得它叙事的线条很粗,纯是大视角一闪而过的那种效果,看第二遍时,忽然觉得它细腻了很多,线条委婉流畅、曲尽其意。看第一遍时,书中的诸多人物虽然也能看出个性,但总觉得他们离我很远,觉得他们是黑白色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感觉不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虽能感觉到单体会不来,可是看第二遍时,那些人物不觉间就变成了彩色的,和我的距离一下子拉近到了眼前,他们一笑一怒我立刻就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据牧鹤说,看第三遍时另有第三遍的奇效,我第二遍还没有看完,不知道那第三遍的奇效是什么,我相信那会是另一种境界,只是我弄不明白,为何同样的一本书,一会儿看它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一会儿看它又是妙趣横生的喜剧,书中人物远近、线条粗细的变化也很奇怪,让我摸不着头脑。
不同的人在同一本书中看到不一样的效果,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本书里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这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试着分析一下,说说我对《黄花赋》这种奇怪效果的领悟。
一.《黄花赋》的叙述方式很奇特。作者很明显有模仿史书写法的意图,但是史书的写法太简洁了,无法达到小说的叙事效果,于是作者取了史书写法的简练和干脆,而于叙述中悄然将表现人物个性及心态的成分加大。我去年在网上看连载时,第一印象就是这书像历史不像小说,因为它的文字的确如此,如今我看到了她文字之内的东西,历史的感觉不复存在了,因为我已到了历史之内,所以我只看到其中活生生的人物和流畅曲折的故事。
二.《黄花赋》几乎没有心理描写,可以说全是白描式的语言,但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巧妙的嵌进了表情和对话之中,初看时注意不到这些,感觉干巴巴的,好像作者只是在叙事,但看第二遍时无意间注意到了,仔细留神下,发现每一处的描写都是这样,将很多明说的东西隐藏在暗处,这一藏,使得同样的篇幅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同时增加了文字的层次,高明之极,使人每读一次就有每一次的惊喜,就能更多地发现隐藏在文字之内的东西。我第二次阅读时,干巴巴的感觉一扫而空,整个文字在我的眼里活色生香,人物的笑貌及心理也几乎可以说是一览无余,只不知道读第三遍时会是个什么感觉。
三.《黄花赋》中牵扯的人物太多,那段时间的所有风云人物都被囊括在书中,同时那段时间的所有大事件也全部被囊括,看第一遍时,难免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许多人物走马灯似的上场,各种事件纷至沓来,我只顾了理顺事件和人物,根本无暇欣赏书中文字的美感,但看第二遍时,多多少少就能感觉到一些文字的美感了。
我的认识粗浅,目前只能感觉到这些,我说《黄花赋》是部奇书,就是因为这些感觉,我将它们写出来,求教于方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10: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尘世谁识《黄花赋》,读罢掩卷泪满襟

1 尘世谁识《黄花赋》,读罢掩卷泪满襟  
朋友几次向我推荐过这本书,这几天终于抽出点时间看了,只看了前十章,我就被震撼了,糟糟懂懂的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该怎样说话,我不知是喜悦还是悲凉,只是感到激动不已。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情节,以及编织人物与情节的文字都是我前所未见的,随着文字水一样的流淌,我感觉我进入了一个绚烂、喧嚣、充满了力感和美感的历史时空之中。那个时空的张力如此的强劲,强劲得使我血脉贲张,便欲纵声大呼。
我忙搞来了《黄花赋》,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我读完了这部巨著。沉默了一会儿,徘徊了一会儿,我觉得我必须说些话,于是,我就写了一下这些文字。
《黄花赋》中形象饱满、有血有肉的人物超过一百多个,慈禧、光绪、荣禄、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袁世凯,这些平日里需要远距离遥望或者仰视的大人物,在书里忽然被直接拉到了眼前,我能看清楚他们谈笑时脸上微妙的表情,能感觉到他们大怒时胡须颤动的微响,过去在教科书中在影视剧中在其他书中对这些人物的刻板印象一下子被打破了,这些人一个个活了过来,活灵活现,各具妙姿奇态。素以强悍恶毒著称的慈禧在洋兵攻向北京时,也会像一般的老妇人那样哀哀痛哭;素以开历史倒车著称的袁世凯,原来却是个机巧百出能力极强的惫赖家伙,偏偏这家伙又极爱面子极爱人才;卖国贼李鸿章原来竟是那么傲慢睥睨一切的人物。这些个人物在百年前的那个时空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将他们的智慧、勇气、强悍、毅力、刻毒以及雄才诡计或者伟岸博大表演得淋漓尽致,他们各自以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演绎这段历史,无怨无悔,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将晚清年间的激荡风云逼真如画的托了出来。
《黄花赋》的故事也极为引人入胜,可以说每看一个小段就有峰回路转美景无限的感觉,我感觉作者大量借鉴了《左传》的叙事手法,文字干净利落得找不到一句可有可无的话,更难得的是作者对人物不做一句褒贬,他只通过故事将人物活生生的摆在读者的面前,褒也罢、贬也罢、爱也罢、恨也罢,全凭读者自我的感觉。当然,在很多场合作者对人物也进行调侃,在调侃之中也涵容进作者的某些感慨,但这些调侃除了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外,对人物本身没有褒贬的意思。比如写李鸿章访美的这一段:
李鸿章便趁机批评美国前几年就兴起的排华政策。当时美国社会排挤华工,以爱尔兰人代替。李鸿章说:"华工不论是技术还是工作态度,绝对比爱尔兰工人好!"
这时李鸿章正在费城访问,当局格外巴结,说中国的贵人喜欢坐轿,于是,在李参观工厂或名胜时,就不用马车了,专门搞了一顶豪华轿子让李鸿章坐。不巧的是抬轿的四个人全是爱尔兰人,他们听李鸿章说华工比爱尔兰工好,心中气愤,便约好一齐罢工、不抬轿子了,以示抗议。
李鸿章心中不快。但马上就有一帮华人主动来抬轿子,李鸿章又高兴起来了。这些华人以能给李鸿章抬轿子为荣,中国人的抬轿技术自然是最好的,大家满脸自豪、浑身是劲,将李鸿章抬得舒舒服服、飘飘荡荡、晕晕乎乎。轿子一抬却抬到了费城的唐人街上。
李鸿章忽然眼前一亮,放眼所见,全是中国式的建筑,黄面孔、黑头发,华人来来往往,一街两行几乎全是中式餐馆。为欢迎李鸿章的来访,餐馆的门首全插着美国的星条旗和大清的黄龙旗。
李鸿章大喜,停下轿子与华人见面。整条街上的华人乐疯了,一齐涌了过来叩见故国来的大官。
李鸿章在异国他乡见到这么多华人欢迎自己,心中激动,眼眶中湿润起来。
众华人欢天喜地,向李鸿章介绍唐人街的情况。李鸿章被他们的情绪感染,就笑问:"你们大家开餐馆,饭菜还是中国的口味吗?"
众人大笑,就说:"请中堂随便进个馆子品尝,绝对正宗的中国口味。"
李鸿章掀髯而笑,说:"出访了八、九个月,吃腻了西餐,还真想尝尝中国的饭菜!"
于是抬脚进了一家门脸儿看起来稍大点的餐馆,众随从自然在门外侍候。这家餐馆的老板兴奋不已,立刻指挥厨师工作,做了最拿手的几十个菜,一个一个端上来请李鸿章品尝。
--------------------------------------------------------------------------------
2 尘世谁识《黄花赋》,读罢掩卷泪满襟  
费城的洋人们听说李鸿章在唐人街吃中餐,一个个惊奇不已,便呼朋唤友也涌到唐人街来看,进不了餐馆,他们就在门外、窗外探头探脑往里看,看见李鸿章笑眯眯吃得好不惬意,便猜想那菜一定很好吃,于是忙向旁边的华人打听菜叫什么名字,华人说了。但接着又一盘菜上来了,洋人忙又问菜名,华人又说了。可菜越上越多,有许多菜连窗外的华人也不知道名子,便笼统的将不认识的菜叫作"杂碎",杂碎出现的频率最高,等李鸿章吃完离开,洋人们把其它菜名全忘了,却记住了"杂碎"这道菜。洋人们于是三、五成群,相约到唐人街,要吃李鸿章曾经吃过的杂碎。从此以后,"李鸿章杂碎"便成为北美一带中餐馆的招牌菜,家家餐馆都能做,让洋人们惊讶不已,大为羡慕。
这一段明显的在史实的基础上又采用了一些传说,说李鸿章爱坐轿子、中国人抬轿子的技术高超,也很显然是有感而发,但作者的感慨被十分高明的融入故事之内,不累赘不多余,而几乎每个故事里都有这种含而不露的感慨。
《黄花赋》的文字基本是走典雅这条路,遣词用字相当讲究,力求准确灵动,更难得的是每一段的文字既和全书浑然一体,又可以单独拿出来当一篇美文来读,这种档次的文字现今很难见到了,当然,愿意欣赏能欣赏这种文字的人也不多了。吃多了快餐的人,不愿意费功夫咀嚼文字的美感了,曲高和寡,但这并不表明《黄花赋》没有魅力。
我认为单从人物的塑造、故事的铺排、文字的精警活跃等方面讲,《黄花赋》的成就当可和《三国演义》并驾齐驱,当然,《三国》有《三国》的特点和长处,比如谋略的描写,但是《三国》之中看不见人文关怀的内容,那里面的人命*如草芥,没有人怜惜他们,《三国》也没有更多的思想,有的只是忠*义气之类观念,这些欠缺之处却在《黄花赋》中充溢着,对于生命的感悟,对种族自由的理解,对国人心态的庖析,对苦难、狂热以及愚昧、怯懦的深层次探索,使得《黄花赋》的内容厚重无比,触目惊心,看过之后半天心中也是沉甸甸的。
不过,《黄花赋》随时用诙谐调侃的语言来化解沉重之感,用美女、狂士、无赖等人物来冲淡沉重的感觉,好在那个时候各色人物具备,玩世不恭的才子,姿容秀美的淑女,狂放无忌的大师,呆头呆脑的官僚,偏执胡闹的帮会人物,那个时代这些人物是如此之多,他们穿插于激荡恢宏的历史进程中,让我一路顺畅而轻松的就读了下去。我是学历史的,因此我不但惊异于作者的文字功夫,更惊奇的是不论大事小事作者没有一件事情脱离历史原貌,美文与信史竟可以这样子的亲密结合,在我看过的书里面,或许只有《史记》《左传》寥寥几个可以当此美誉。
《黄花赋》里,英雄*雄群出,忠臣*臣难分,美女泼妇黑道人物狂生才子无赖酷吏各色人物俱全,康梁戊戌变法、李鸿章周游列国,义和团遍地蜂起,八国联军入京,慈禧西狩,张之洞东南自治,举国请愿立宪,丁末政潮,黄花岗滴血,武昌首义、南北和谈,这些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无一遗露,被作者的巨笔一件一件的勾勒了出来,波澜壮阔,力有千钧,而假光绪出逃,章太炎喝酒,大阿哥耍赖,孙文受骗,梁启超遇美,黄兴雪夜上茶陵,赵声舞剑,秋瑾唱诗,孙文伦敦蒙难,刘思培出逃,慈禧惊梦,这些细节天衣无缝的穿插在各个大事件当中,使得整部书看起来美轮美奂,几乎无懈可击。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作者对历史的秉笔直书,他将那个时代的惨烈不经修饰的就写了出来,国人的麻木,先知先觉者的无奈,小人们的唯利是图,兵勇的贪生怕死,巨*的旋转乾坤、英雄的热泪,美女的痴情,七十多万字便将那个时代画了出来,让我看到了那段烟尘后面真正的历史。作者在自序中说:"历史有太多的遗憾,有太多的凄婉,有太多的迷茫和不该有的错乱,但是仔细一想,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在,现在也正缓缓的过去而成为历史,那么,今与古又是何其的相似,其遗憾与迷茫又是多么的一脉相传。"看了全书,再看作者的自序,我禁不住自己的激愤伤感,不由得两眼就潮湿了。
《黄花赋》能流传后世吗?肯定能!《黄花赋》能轰动当今吗?肯定不能!今天是一个需要快餐的时代,《黄花赋》这样的精品有几个人愿意看呢?无言、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10: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cxbed20转帖,此版为原创版面,盼你的原创读后感或书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12: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书院的畅看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12: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枫子轩2006-07-03 12:19发表的“”:
最近书院的畅看书?

不管是不是畅看书,确是一部好书。其历史可信度超过了教科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1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再见阿郎2006-07-03 12:25发表的“”:


不管是不是畅看书,确是一部好书。其历史可信度超过了教科书。

阿郎这一句话评的好精彩~~~~喝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14: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少看历史小说,但是此书确实不错,欢迎石先生的到来。
那一段历史是中国人不可以忘记的,虽然充满了苦难,但是苦难是一种异常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被苦难所淹没的话。
另外,对于阿郎的话,我小小地说一下,其实大学里面的很多人都是不认同先前给慈禧、袁世凯等等套上的面具的,不过教科书却是他们所无法掌握的,慢慢来吧。
看来石先生对于那段历史是很有自己的感悟的,希望以后可以一起来交流。尤其是来“妙笔生花”交流^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14: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愿意和颠倒梦想兄、再见阿郎兄等交流,感谢你们对《黄花赋》的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11: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石之轩2006-07-03 14:42发表的“”:
很愿意和颠倒梦想兄、再见阿郎兄等交流,感谢你们对《黄花赋》的喜欢。
谢谢石兄带来好东西,希望可以在妙笔生花区见到石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19: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经周折,终于进得坛来,真个是妙笔生花好去处,看风云人物解读《黄花赋》。还在赏读中,很好看,这篇篇的读后感也是精彩无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5 12: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听雨举行一个投票活动,名为“你最喜欢的《黄花赋》人物”,投票规则简单一点:投票后必须说明理由,字数不能小于100字。每个有效投票由听雨奖励若干论坛币,俺就不相信听雨的四万论坛币能撑到几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13: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枫子轩2006-07-03 12:19发表的“”:
最近书院的畅看书?

哈哈,我先努力让《黄花赋》成为书园畅看书,然后书园整理《黄花赋》的读后感、书评制成电子网刊。然后再宣传……把《黄花赋》的发行量提上去,让投资人毫不犹豫投资电视连续剧的拍摄……

哈哈,等你的读后感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13: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再见阿郎2006-07-03 12:25发表的“”:


不管是不是畅看书,确是一部好书。其历史可信度超过了教科书。

呵呵,好精彩的一句话!本想邀你做这次活动的评委,想想还是给你领奖品的机会好些,你先发PM问石之轩拿到完整的电子书,然后交读后感或书评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14: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轻挽云裳2006-07-04 19:47发表的“”:
几经周折,终于进得坛来,真个是妙笔生花好去处,看风云人物解读《黄花赋》。还在赏读中,很好看,这篇篇的读后感也是精彩无限~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呵呵,我来迎接贵宾,这大热天又几经周折才进入书园,先送上西瓜解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14: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再见阿郎2006-07-05 12:43发表的“”:
建议听雨举行一个投票活动,名为“你最喜欢的《黄花赋》人物”,投票规则简单一点:投票后必须说明理由,字数不能小于100字。每个有效投票由听雨奖励若干论坛币,俺就不相信听雨的四万论坛币能撑到几时

这……哈哈,你是想消耗我的论坛币啊?反正钱用了才是自己的,好主意,我去发投票帖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15:56 , Processed in 0.1687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