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30|回复: 0

电子书,你怎么了[转帖][讨论]

[复制链接]
饱汉不知饿汉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3-1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嘉俊   

    都说2004年是网络出版年,而网络出版的特征之一就是电子书的盛行。电子书的概念已经被喊了多年,却始终给人一种原地踏步的感觉。我们不禁要问,电子书,你怎么了?

     一、当技术撞上习惯的墙

     有过这么一个经典案例。九十年代中期,可视电话空降中国,迅速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的确,我们对可视电话能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充满信心,且信心一直保持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但令人费解的是,相隔数年,为何绝大多数私人家庭仍未使用可视电话?听见电话铃时,我们走过去,摘下听筒,三步一气呵成,早已习惯成自然。接电话前,我们无须化妆,甚至不必穿衣。而可视电话却打破了这一习惯,试想,接电话前还得穿衣化妆换鞋,不觉得别扭吗?

     电子书遇上了同样的问题。最早的电子书我们都是通过电脑显示屏来阅读,虽然大部分书都免费,但看着费劲,不\"顺眼\",那些能坚持在显示屏上看完整本书的人,通常被称为\"大侠\"。免费的都懒得碰,又有谁会愿意买那收费的电子书?

     很庆幸,电子书的经营者已经有所醒悟,已研发出适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电子书阅读器,只是限于价格,尚在推广之中。

     技术撞上习惯的墙,只有粉身碎骨。

     学学爬山虎,也是一种进步!

     二、经典案例,障眼术还是真才实学?

     电子书商家津津乐道的一个案例就是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的小说《与子弹同行》通过网上发行,24小时内,就有超过40万人在网上购买并下载。听着感觉很好,似乎电子书潜力无限。让我们细细分析一下:首先,挑选斯蒂芬·金,就是高明的一招。老金的实力勿庸置疑,在美国是出一本疯一本,单本卖出几十万属于家常便饭;其次,《与子弹同行》只发行过网络版,并无纸质版,其实这就等于把市场需求从一个排水口赶向了另一个排水口。报表是满意了,但利润却未增加。障眼术表演过了,是否也得拿点真才实学出来呢?

     三、加密,虎皮还是唬人?

     有商家推出电子书168位加密方案,号称1G主频的电脑解密需27万亿年。看着自家电子书威风凛凛地披着168位的虎皮,各出版社都会舒一口气,想想反盗版终于有了利器,却不知自己早已掉入了商家设下的逻辑陷阱。

     首先,1G主频的电脑解密168位密码需27万亿年,指的是暴力破解法,也就是用电脑排列出所有可能的密码组合,然后一个个去试。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不愿完成的任务。其次,解密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比如截取内存代码、分析密钥特征等,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名重量级黑客,是有能力破译168位密码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有能力破译168位密码的黑客,比起挖空心思劳神费力的解密,对免费使用电子书这类蝇头小利是不会有兴趣的。第三,对于截屏技术(类似对着显示器拍照片),任何加密技术都将是空话。一个不愿破,一个懒得破,的确够安全!

     而事实上,对电子书的版权保护(业界又称DRM技术)并不只是加密二字,一个完整的DRM系统应该包含对作者、出版社、销售商和读者整个产业的保护、涉及到制作、出版、发行、销售、数字图书馆等各个环节。有来自技术层面的,比如电子书是否可以随意拷贝和打印(这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加密)、电子书是否可以按本销售和结算等等。由此可见,DRM技术可以比拟成整个电子书的产业大厦,而加密技术顶多可以看成是大厦里面一个房间的门。

     定价的潜规则,直线还是双曲线?

     谁来定价?如何定价?是很值得探究的。

     电子书销售商的地位其实和新华书店没啥两样,都是零售商,直接面向最终端的读者,所以价格还是电子书的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来定价较为合适。

     定价是一门学问,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出版社利益最大化。如果单从电子书的成本考虑,那就在纸质书的定价上,扣去纸张、物流和发行的费用即可,这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函数;但若要从网络和传统书店两个渠道销售,就必然有个利益最大化点。电子书定价高了,会卖不动;定价低了,虽然电子书的销量上去了,但纸质书的销量却会下降,相应的会导致纸质书库存增加,总利润下降,这又是个双曲线函数。看来,要找出直线与双曲线的交叉点,任重而道远!

     这个双曲线函数一直是部分出版商对电子书出版耿耿于怀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电子书的出版影响纸质书的销售。可有些出版社则不以为然,那事实怎么样呢?请看下面一段:

     四、跟进速度,极品飞车还是中国足球?

     一停二看三通过,是有\"中国特色\"的足球理论,图书出版亦然。本着担心电子书一面世就会给纸质书带来疯狂灾难的\"好心\",不少出版社都拒绝电子书与纸质书同步发行,一般选择纸质书发行后三个月到半年。但随着试验田的开发,发行科的头儿们发现似乎并没那回事儿,电子书并不站在纸质书的对立面,而且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是井水和河水的关系,是一种扩大市场的合作关系。经过一系列的数据调研,相当部分出版社把电子书的出版日期定为纸质书出版后的一周,并且发现定价双曲线函数也不是想象的那种走势,电子书销量上去未必纸质书销量下来。这也算是不小的进步吧。

     少部分电子书被刻成光盘,放在书店和音像店销售;更多的电子书,读者是先以手机支付书费,再从网站下载。据说一些主流的电子书销售网站盈亏已近平衡。电子书阅读器虽然销量不大,但在稍大一点的商厦里,也能看到其身影。

     更多的思考题

     阅读器路在何方?是集成手机、掌上电脑的功能,还是功能仅定位于电子书的阅读?

     阅读器成本居高不下,最便宜的售价也超过一千元,何不参考手机的销售模式,来个买书送阅读器呢?

     既然阅读纸质书的习惯是从小学开始培养的,那电子书为何不能进入小学课堂呢?

     编辑眼中的电子书:

     电子书(E-Book)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一名计算机栏目的专职编辑,我对E-Book从一开始就抱着极大的兴趣并且关注着。我很高兴看到现在E-Book终于走向成熟,从一个概念转换成产品并且进入市场了。

     当然,现阶段E-Book绝非尽善尽美,它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发展的地方。首先,它应该是一种被业界尤其是PDA厂商广泛支持的一种格式,并且积极开发新的产品。比如飞利浦开发出的纸张型(Paper Like)液晶显示器,越来越高的分辨率、刷新率,这些都使得E-Book越来越接近人们的阅读习惯。当然,要让其越来越接近大众,价格也应该更为便宜。当年RUNBUS和DDR(注:Runbus和DDR都是内存的格式)之争的结果告诉我们笑傲市场往往都是成熟的,而不是最先进的技术。

     作为出版社,提供更丰富、更高品质的图书是其无可推卸的责任。硬件更新了,软件自然不可落后。相信过不了多久,更多精美的彩色图书、有声图书,甚至视频图书、3D图书都会陆续出现。传统的纸质图书完全可以借助E-Book跳出二维世界,进入丰富多彩的多媒体领域。到那时候,电子字典中每一个名词条目的旁边也许都会有数幅精美的说明性图片;看书累了,E-Book也能用优美的人声读书给您听;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电子版中,降龙十八掌旁边也许就有一段视频,说不定还能跳出屏幕来打向您……

     ——彭泓

     读者眼中的电子书:

     关于E-Book,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电子书商家各成一家的文件格式。几乎每家一种,想比较全面地查些资料,电脑上要装上3、4个客户端。虽然硬盘现在都是几十上百G,不在乎区区几M客户端的容量,但是在不同的客户端之间切换实在让人恼火,特别是对于一些使用MacOX或Unix、Linux,甚至手机、PDA等非MSWindows系统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恶梦。

     国外的EBSCO、UMI、JSTOR等公司与机构的电子图书,清一色采用的是pdf文档格式,从而很好地实现了跨平台浏览的问题。而且pdf的矢量图形与字符方式,可以很方便的缩放而不影响清晰度,还有效地缩减了文件的尺寸。要知道在国外,很多宽带运营商是按照流量收费的,更小的文件就意味着更少的通讯成本。

     ——肖震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21:52 , Processed in 0.263263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