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63|回复: 0

[【读书园地日报】] 西藏旅游景点简介之寺庙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0 19: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头语
   作为一个石油工作者,我很有幸在上学期间去了青藏高原四次,其中西藏两次,从西藏的东部的拉萨到西部阿里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在几年的学习实践生活中,体味了迷人的高原风情,经历了很多历险经历,倒过了很多可能永远也不会再有什么人到过的无人区,见到过很多人没有见到的东西。现在,青藏铁路修通了,很多朋友可能很想去西藏旅游,其实,按照旅游路线去游西藏,看到的只是西藏的一角,体会的只是西藏的一般,真正的体会西藏恐怕只有我们这些人了,在没有开发的草原里日夜与野马、野狼、藏羚羊等为伴,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体会海市蜃楼的壮观,在6000m的高山中体会腾云驾雾的感觉,或经历恐怖暴风雪的洗礼。。。。但是,如果那样去西藏旅游,未免太冒险。因此,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还有从网上的收集,推出西藏主要景点简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四年的高原生活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也有时间的话,我会整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的。)

  一、西藏行政区划简介
西藏面积辽阔,总共分划为6个地区、1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和76个县(拉萨地区,昌都地区,  山南地区,林芝地区, 那曲地区,阿里地区, 日喀则地区)
其中,拉萨市辖7个县和1个县级城关区(曲水县 ; 当雄县; 尼木县; 达孜县平; 林周县; 墨竹工卡县;堆龙德庆县);昌都地区辖15个县(其中4个县暂未成立,昌都县;察雅县;丁青县;类乌齐县 ;江达县;洛隆县;边坝县;左贡县;八宿县;贡觉县;芒康县 ),行署设在昌都县;山南地区辖12个县(浪卡子县;隆子县;错那县;扎囊县;桑日县 ;曲松县;洛扎县;贡嘎县;措美县;琼结县;乃东县;加查县),行署设在泽当镇;日喀则地区县市最多,辖17个县和1个县级市(日喀则市 ;南木林县;白朗县;仁布县;萨嘎县;仲巴县;岗巴县;昂仁县;谢通门县;亚东县;吉隆县;聂拉木县;康马县;定日县;拉孜县;江孜县;萨迦县;定结县; ),行署设在日喀则市;那曲地区辖10个县和1个特别区(那曲县;安多县;班戈县;索县;比如县;尼玛县;聂荣县;巴青县;申扎县;嘉黎县;双湖特别区),行署设在那曲县;阿里地区辖8个县(其中1个县暂未成立,改则县--著名的西藏金矿产区;札达县;日土县;革吉县;普兰县;措勤县;噶尔县 ),行署设在狮泉河镇;林芝地区号称西藏的江南,辖7个县(林芝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米林县;朗县;墨脱县 ),行署设在八一镇。
   
   
景点之一寺庙
    西藏是我国的佛教圣地,因此寺庙是这里的一大看点,西藏的寺庙主要有:
·萨迦寺体·乃穷寺·达普寺·大昭寺·楚布寺·布达拉宫·甘丹寺·聂唐寺 ·色拉寺·小昭寺 ·哲蚌寺·白居寺·直贡梯寺·绒布寺·夏鲁寺·扎什伦布寺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矗立在拉萨的市中心的布达拉宫是这座雪域之都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象征。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是藏文化最灿烂的象征。

萨迦寺:座落于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奔波山上,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由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出资兴建,逐渐形成萨迦派。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小昭寺的名声和规模都比不上大昭寺,也没有那么多有趣的喇嘛讲解。但是周围生活的当地人都很另类,在拉萨和西藏独树一帜。

  小昭寺:坐落在拉萨古城以北,与大昭寺相距约1千米。由文成公主主持、并由公主从内地带来的建筑师修建的,仿汉唐风格,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如今这里是西藏曾侣修习密宗的上密院,这是格鲁派僧人修习密乘的地方,上密院堪布兼任小昭寺主持。

    色拉寺: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色拉寺的辩经活动是其有特色。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位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北面3千米巨石峥嵘的色拉乌孜山脚。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扎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在四层吉扎仓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了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色拉寺周围柳林处处,流水淙淙,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拉萨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北后的山上。

    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40千米处,达孜县境内,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殆尽,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而且文物也已经流失得差不多了,古老的建筑全部被拆毁,只留下残垣断壁,寺内的大量文物也基本上被洗劫一空,连宗喀巴的灵塔也被砸毁,据说上面的一块世界上排第三大的金刚钻也不知去向,只有小部分贵重文物得以保存下来。甘丹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50多座建筑组成,主要有大殿、扎仓、康村、米村及佛堂僧舍。甘丹寺的壁画和雕塑都很精美,保存的文物也不少。除了乾隆的盔甲外,还有许多制作精美的丝织“唐卡”,其中很多是明代早期的江苏刺绣,是宗喀巴的弟子释迦也失去南京受封以后,从内地带回拉萨献给甘丹寺的。
  甘丹寺到近年才陆续重修,但规模还不能和原来相比。

   大 昭寺: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曾经说过,“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
  大昭寺位于拉萨,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
  大照寺是西藏第一座寺庙,建成时只用来供佛像、藏经,国为当时西藏还没有人出家为僧。后来,经历代拆建,四周增设回廊、院落,建筑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作为藏传佛教最神圣的寺庙,大昭寺并不从属于哪个教派。共教兴起后,每年这里便举行传召法会。历代的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大昭寺在拉萨人心目中的地位崇高。藏族人将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她是拉萨人生活的中心,周围人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
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28米,厚0.35米,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是为表示唐蕃人民世代友好而建的,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相实无华,言辞恳切,现碑身已有风化,到今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
还有另一碑为种痘碑,是清朝乾隆五十九年驻藏大臣和琳所立。历史上西藏科技水平要比内地落后一些,直到18世纪末期还不知道运用种痘来防止天花病的发生,所以把出痘看成不治症。当时的中央政府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就让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和琳出面,在藏北浪荡沟地方,损资修建房屋,让出痘的民众去那里居住调养,由中央政府发给口粮,并传授了接种牛痘的方法,使90%以上的患者都活了下来。天花这一藏区的绝症得到了治疗和预防,便在大昭寺前树立了这块痘种碑。
  痘种碑通高3.3米,宽1.2米。虔诚的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现已遍体鳞伤,形成许多臼形窝坑,致使文字大多难以辨认。现在这两块碑都用围墙围起来了。
佛像,壁画等在大昭寺也是经典。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庙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寺庙,解放前这里的僧侣数目多达10000人。位于拉萨市西郊10千米处的根培乌山上,海拔3800米,沿山势逐层而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绛央曲杰扎西班丹在大贵族朗嘎桑的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
  寺院的四周没有草木,都是砂石荒山,寺内却有几处树木繁盛的院场。这便是哲蚌寺的辩经场。每个扎仓(即僧院)都有两个这样的辩经场。辩经场一般设于扎仓附近,主位有一级一级的辩经台,辩经的时候喇嘛依次就坐,原则上全寺喇嘛都可辩经,但实际上能够凭着足够佛学知识而登上辩经台的,只有少数能够逐级在扎仓和全院性的大辩论中获胜,最终取得最高荣誉“格西”学位的喇嘛。
  
  哲蚌寺东南500米处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小寺,叫乃穷寺,是历史上西藏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每年考中格西学位的喇嘛多出于此,现在仍是西藏佛学院。另外,乃穷寺大殿及四廊的壁画色彩浓重辉煌,和其他寺庙不同,颇值得一看。
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之一,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6大寺庙。由于政府投入了巨额的维修资金,金碧辉煌的扎什伦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扎什伦布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根敦珠巴兴建。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是西藏少数几个未受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寺庙之一。
   乃穷寺:位于拉萨西郊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麓,距哲蚌寺约1公里。乃穷寺建于7世纪,是西藏宗教中最大的世间护法神白哈尔的代言神巫乃穷护法神居住的寺庙。乃穷寺具有传奇色彩,关于寺庙的来历在藏文文献中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说白哈尔是乌仗那地方神,后将其居处移到了裕固境内巴达霍尔的寺庙,当地人把白哈尔作为霍尔部落的保护神。桑耶寺建成后,莲花生大师根据念钦山神的建议,从霍尔迎请哈尔做了桑耶寺的保护神,居于白嘎岭。据说白哈尔在桑耶寺度过了七百年,后来搬到了拉萨河南岸的噶举派寺庙贡塘寺。在贡塘寺期间,白哈尔与寺庙住持祥喇嘛(即喇嘛祥蔡巴)不和。祥喇嘛就在建寺时指使画工不要在寺庙壁画上画白哈尔的画像。白哈尔对此非常愤怒,于是他变成一个帮画工干活的小帮手,深受画工喜爱。壁画快完成时,画工部小帮手有何要求?小帮手要求画工在壁画上的任何一个位置画上一只手持燃香的猴子。深夜,白哈尔变成了壁画中的猴子,用燃香将寺庙付之一炬。祥喇嘛对此很生气,设计用十字网纹灵器将白哈尔捕获,装进木箱抛入吉曲(拉萨河)。木箱顺水流经哲蚌寺时,被一名喇嘛捞出。这位喇嘛十分好奇,掀开箱盖瞧了瞧,白哈尔趁此变成了一只白色的鸽子飞到附近的一棵桦树上消失了,后人绕树建寺,称“乃穷寺”。从那以后,白哈尔就一直证明自己住在乃穷寺,有自己的代言神巫,这位神巫后被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指派为噶厦政府的宣谕神。其二是说第五世达赖在哲蚌寺看见囚禁白哈尔的木箱漂在拉萨河上,他令哲蚌寺德阳经院的堪布从水中捞出木箱,并告诉他不准打开,堪布把木箱迎回寺院的途中,出于好奇掀开一条缝隙,就在那一霎时,从箱中冰出一只鸽子落到一棵古树上。达赖喇嘛得后对堪布严加斥责,然后下令绕树建寺,取名“乃穷寺”。其三是说白哈尔之所以被移到哲蚌寺是履行他对宗喀巴的大弟子绛央却吉扎西(1379~1449)曾经许下的诺言。据说这位护法神曾在始建哲蚌寺时保证他将保护这座大寺院。于是,修建了乃穷寺。其四是说从桑耶寺迁到拉萨贡塘寺的不是白哈尔本神,而是他的化身“主臣”金刚称护法。这位金刚称护法很早就想成为贡塘寺里重要而显赫的护法神,为了证明他在贡塘寺,便在众僧面前显现各种幻像。然而,寺僧们不喜欢这位招惹麻烦的护法神,称他为“恶鬼”。最后,僧人们就以禳邪之法强行使他进入木箱内抛入拉萨河。木箱被一喇嘛从河从中捞出背到哲蚌寺。开箱后,金刚称护法就从箱中逃出飞到一棵古树上消失了,后绕树建寺称“乃穷寺”。不久,白哈尔应乃穷寺。其五是说蔡公堂地方的一位居民曾像死人一样被装进了木箱,投入拉萨河,箱子被哲蚌寺的喇嘛从河中捞出。打开木箱后,从里面冲出一道火焰消失在附近一棵古树上;同时躺在箱底之人也恢复了知觉,被人反映进了哲蚌寺。后来,绕树建寺称“乃穷寺”,那人也成了乃穷寺的第一位白哈尔代言神。
   乃穷寺的壁画艺术除古格王朝壁画、白居寺壁画之外是最具特色的,遍绘于大殿及廊院四壁,绘于17世纪中叶。从风格看,乃穷寺壁画是一个时代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它与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寺庙壁画在描绘题材、画面构图、用色、人物造型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因寺庙的性质特殊,壁画所描绘的主要是白哈尔和他的化身及其伴神,还重点描绘了众生因前世所做恶业而在地狱所受惩罚的场景。画面内容相对独立,没有西藏传统壁画中常见情节壁画。因没有情节,画面背景与装饰较少,画中人物所占比例较大,显得构图饱满。背景多用冷色和金色、黑紫色,色调浑厚辉煌,绘制手法交替使用单线平涂和晕染法,并用与主体相近略深的色彩勾勒形体。从造型看,由于受到中原汉地、印度和中亚蒙古游牧艺术的共同影响,乃穷寺壁画完美地表现了诸神的特点。如:壁画中戴头盔、穿铠甲、持兵器、骑骏马的武士,最初出现在西藏艺术造像中是13世纪,到17至18世纪初日臻完美,这种造型明显带有中亚蒙古游牧艺术的风格;而密宗造像则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汉地艺术与邻国尼泊尔、克什米尔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俗人造像及饰物方面:清前期人物的服饰、汉地图案龙的造型等等,是西藏珍贵的壁画艺术遗产。
  其它的寺庙还有科加寺;; 托林寺;八宿同卡寺; 强巴林寺 ;布久喇嘛林寺;昌珠寺;桑耶寺;敏珠林寺;乃旦寺;丁青孜珠寺;噶玛寺;桑丁寺;热拉雍仲林寺;热振寺 等。如果区青海的话,塔尔是寺也是值得一看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05:51 , Processed in 0.32305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