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54|回复: 0

[【心情日记】]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答高增长为何未带来高就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9 1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18:4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 赵承、刘铮)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
别是今年上半年增长率达到了10.9%,而就业增长似乎并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各
方议论颇多。新华社记者28日就此问题采访了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


  问:长期以来,国家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不少人仍
觉得就业越来越难。怎样评价目前的就业状况?


  答: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有效拉动
就业增长。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在GDP总量从1978年的3645亿
元增加到2005年的182321亿元的同时,我国就业人数也由1978年的4.01亿人增加
到了2005年的7.58亿人,增加了3.57亿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更是把就业问题放在“民生之本”的优先位置加以
考虑,及时提出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和举措,探索并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促
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下大力气重点解决了由于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
业问题,成效显著。


  今年上半年,全国已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7%。
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控制在4.6%的目标内。在农村劳动力不断转
移和经济体制转轨对就业形成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半年就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三
分之二,来之不易。


  历史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累计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8.9%。
2005年,累计新增就业人员97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7.8%。


  这些既是经济增长拉动的结果,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积极就业政策发
挥效应的结果。城镇登记失业率虽没有降低,但改变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上
升的势头,近两年稳定在4.2%左右,在目前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和经济结构调整
的关键时期,已属不易。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的确在下降


  问: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高达10%左右,但高增长似乎并没有带来高就业,怎
么看这个问题?


  答: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就业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镇每年
新增就业人数都超过900万人,来之不易。但就业增长速度却有所减缓。


  从数据上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的确在下降。“九五”期间GDP年均
增长8.6%,年均增加就业人数804万人;“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5%,年均增
加就业人数只有748万人,比“九五”时期少56万人。


  就业弹性系数也处于下降状态。“九五”时期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为0.13,即
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就业增长0.13个百分点。但到“十五”时期,平
均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11。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由“九
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其中,2005年就业弹性系数
仅为0.08,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只有63万人。


五大因素抑制经济高增长带来高就业

  问:为什么会出现经济高增长未带来高就业的情况?


  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
制改革和就业结构变动等造成的。









  ——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了就业总规模的扩大。农民只要进行了一定时间的劳
动,就算是就业了,尽管这种就业是不充分的,农村中绝大部分劳动力被统计到
就业人员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经济增长创造的相当一部分就
业岗位由农村转移劳动力占有,而这些农村劳动力是带着“已就业”的身份实现
转移的。目前,在城里的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这种“平移”的就业方式并不完全
纳入城镇就业规模统计。但由于进城农民工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农业领域进入
效率相对较高的非农领域,却带来了整体经济的更快增长。


  ——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
用减弱。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大幅调整时期,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
,相同资金带来的就业增长自然比过去减少。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中,
投资和出口效应较大。由于投资的构成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国有企
业和外资企业等,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含量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也
会相应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逐年减少是总就业弹性下降的直接原因。第一产业平
均就业弹性系数,由“九五”时期的0.16变为“十五”时期的-0.16。而二、三产
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仍较明显:二产就业弹性系数由“九五”时期的平
均0.05,提高到“十五”时期的0.19;三产就业弹性系数由“九五”时期的0.35,
提高到“十五”时期的0.37。这说明,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仍
较明显,由此可见,农业就业人员逐年减少、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导致总
就业弹性系数下降。


  ——企业改制、关闭破产使就业岗位减少。国有单位从1996年开始,就业岗
位一直在减少。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最多的1995年达11261万人,到2005年只有6488万
人,减少了4773万人;集体单位从业人数也从1991年的3628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
810万人,减少了2818万人。


  ——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也影响了就业规模的扩大。我国就业
压力不仅体现在总量上,也反映在结构上。在一些人找不到工作的同时,有些岗
位却没有人去做。就业的地域性和专业性矛盾更为突出,基层和西部人才紧缺,
高端和低端人才不足。这种状况也使得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处于“虚位”状
态。

  经济与就业增长不同步是可调节的

  问:有这么多的因素和困难,怎么才能在高增长的同时真正实现高就业?


  答:我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是可调节
的。


  在我国现阶段,农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不断向外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和
体制改革仍需向前推进,从这个意义上看,出现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不明显
的情况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就业弹性是可调节的。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在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同时,实
行积极就业政策,把增加就业岗位放在了更加优先的位置去考虑。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把体制转轨时期
遗留下来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部分地区、行业就业困难
群体安置和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作为重点。同时,改进就业服
务,强化职业培训,下大力气解决劳动者技能水平与提高产业竞争力要求不相适
应的问题。


  二是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进
一步扩大就业。一方面,注重用高技术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为新型劳动密
集型产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注重从政策上适时引
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
低的比较优势。


  三是积极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近几年来,这类企业发展很快,为
缓解就业矛盾、扩大就业产生了积极作用。要消除在市场准入、资金融通等方面
的歧视,提供真正意义上公平竞争环境,使他们逐步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


  四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积极发展
多种所有制的服务业,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兴办服务业,充分发挥
他们在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把发展小城镇服务业作为转移农村劳动
力的重要载体,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健全小城镇
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


  五是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注意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下
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发展就业中介组织,帮助适龄劳动者增强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能力,扩大就业选择余地。


  我们相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就业政策措施将会进一步发挥作用,
就业情况将会逐步改善。从长期看,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合理和改革的深度推进
,经济增长必将带来一个更大规模的就业增加。当然,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就业
压力大将始终是突出问题,应当看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坚持
不懈地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完)





*** 回应主帖
*** 返回论坛



--------------------------------------------------------------------------------

跟帖目录:


此人不是装傻不知道,就是个真白痴。主要原因有几个,高生 - zhang111 16:14:44 08/28/2006



--------------------------------------------------------------------------------

原 帖 [ 0 ]

此人不是装傻不知道,就是个真白痴。主要原因有几个,高生
产率, 低产业链, 利润都被外资带走,市场饱和,总之, 想消费的没钱,而有钱的 又只买 进口货,等等
[ 1:95 ] zhang111(韩.江.箭.叶) - 16:14:44 08/28/2006 *** 回 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17:50 , Processed in 0.2364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