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太空网8月17日报道,经过两年的激烈辩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下属行星定义委员会终于就行星定义新标准达成一致,并于16日将决议草案提交给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如果该决议在一周后举行的表决中通过的话,人类将迎来一个拥有12颗行星的新太阳系。
这意味着,不仅备受关注的冥王星不会被逐出,太阳系还将增加3名新成员,一个就是被称为“齐娜”的编号为“2003UB313”的星体,另两个是谷神星和曾被当作冥王星卫星的“卡戎”。 不过,冥王星、“卡戎”和“齐娜”将被称作“深成岩体”,以便将它们与传统的8大行星区别开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定义委员会称,最终,人类将在海王星之外发现数百个圆形天体。如果新标准成立,这些天体也将成为行星。
一旦该草案获得通过,全世界中小学使用数十年的教科书将被改写,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说法将成为历史。
据天文学家介绍,按照时间顺序,科学家先后发现了谷神星、“卡戎”和“齐娜”。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发现的谷神星,直径近1000公里,质量近95亿亿吨。1978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的“卡戎”,直径超过1000公里,质量约为190亿亿吨。2003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的“齐娜”,直径约2400公里。
众说纷纭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迈克-布朗发现了第十二大行星——“齐娜”,但他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主意。他称赞此委员会的努力,但他表示整个建议“完全混乱不堪”。
“我发现定义是自相矛盾的。”布朗说,“他们试图一举两得:又想要个科学的定义,又想不触动文化的敏感性。”他还质疑为什么需要就行星定义投票。“不可思议。”他说,“这不是科学。”据他计算,按照新定义,太阳系已知的行星就有53颗,将来还会有无数的行星被发现。
布朗和其它专家表示,此提议是不合逻辑的。没有道理称谷神星和“卡戎”为行星,而不把我们的月亮称作行星。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行星理论学家阿兰·博斯批评, “卡戎”虽然它1205千米的直径足够使其成为球体,但一些木星和土星的卫星的卫星也可以,我们地球的卫星月球也是如此。
不过,新定义认为,冥王星和“卡戎”的引力中心处在它们之间,而不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里。所以理论上讲,“卡戎”不是围绕冥王星转,而是围绕它们之间的引力中心转。相反,月球的引力中心是在地球里。所以“卡戎”可以是行星,月亮不是。博斯认为这是在玩文字游戏,用鼻子闻都能识别破绽。
新的行星定义标准有2点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恩·埃克16日在一份声明中说,近几年来,在太阳系边缘新发现了一些天体,它们大小与冥王星相当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称为类冥王星。围绕这些天体是否应被当作太阳系的行星,人们产生了激烈争论。
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了行星定义委员会,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讨论后终于达成一致。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
按照这一定义,太阳系内的行星将从目前的9颗增加到12颗,增加的3颗新行星分别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谷神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齐娜”。
在新行星标准之下,行星定义委员会还确定了一个新的次级定义———“类冥王星”。这是指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围绕太阳运转周期在200年以上的行星。在符合新定义的12颗太阳系行星中,冥王星、“卡戎”和“齐娜”都属于“类冥王星”。
天文学家认为,“类冥王星”的轨道通常不是规则的圆形,而是偏心率较大的椭圆形。这类行星的来源,很可能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不同。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天文学家还有可能在太阳系边缘发现更多大天体。未来太阳系的行星名单如果继续扩大,新增的也将是“类冥王星”。
麻省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家理查德-兵泽尔说:“我们的目标为是行星的新定义找到科学根据。自然决定这个天体是不是行星。”美国西南研究院的行星科学家艾伦-斯特恩说:“我认为他们做了件正确的事情。他们定了一个非常精简的定义,正是我们许多想要看到的。其它许多定义都有大问题,只有这个没有大问题。”加州大学天文学教授吉倍-芭思厘说:“我觉得他们做了最合理科学的选择。
然而,新定义更为复杂,这让一些认为提交的建议不会通过的天文学家大为吃惊。未来有关行星定义的争论将会更加升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