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解决》
作者:科里·帕特森(KerryPatterson)[等]著;李芳龄译
出版机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
正文页数:232页
中图分类号:B024-49
ISBN:7-5005-8653-1
定价:29.80元
PDF文件为14.3MB,压缩分卷15包。开始上传!
内容提要
本书诠释了在危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立场、观点,通过大量的现实的现实案例,以及透彻的分析传达给读者的就是具有操作性的现实态度、本能意识、以及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书评
让企业即将发生的冲突成为机会
文:孙路弘
出处:IT时代周刊2005年第24期
危机中的“危”代表冲突和对抗,但危机中也孕育着机会
2003年,网络上流传过一篇影响广泛的文章——《联想不是我的家》。事情的起源是那年联想的业绩没达到年初的预期,公司高层经过慎重的研究和讨论,决定对联想进行战略性转移。这个转移中要削跞舾筛隹门的人员,甚至有的部门的建制被全部取消,涉及大约几千人的裁员? 这篇流传广泛的文章就是一个被裁员工写的,文章先是在一个不知名网站的公众留言板中发表,随后被许多知名网站转载,轰动一时。事后,许多分析文章和言论纷纷指出,这一事件暴露出联想在这次大规模裁员的处理中,流程粗狂,方法粗暴,过程粗糙,态度粗鲁,从而导致了员工内心的强烈不满。此事的网络流传,给联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这是一个典型的冲突处理失当的真实例子。
社会转型期间,无论是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还是社会服务领域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人群之间的交往中存在着大量的潜伏危机,导致危机的原因有许多:观点的对立,如拥护李宇春的歌迷与拥护张靓颖的歌迷在公众场合发生对抗;也可能是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导致的冲突,如拆迁户与开发商之间对土地补偿的理解分歧导致激烈对抗。
原本联想为了企业的发展进行恰当的裁员无可厚非,然而最后导致社会负面效应却令其始料未及。
危机中的“危”代表冲突和对抗,是一种对社会和当事人都不利的危害;危机中却也孕育着机会。将危害转变为机会,需要实际的可以操作的技能。在《冲突与解决》中,这种技能来源于对20000人的观察,耗时10000小时的现实世界的记录。10年的项目研究和总结,归纳到一本不到300页的图书中。全书通过9个章节,诠释了危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立场、观点;通过大量的现实世界中的案例及透彻的分析,传达给读者的就是具有操作性的现实态度、本能意识及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在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社会巨变中,我们以往对冲突的惯用处理方法也随之失效。以往我们对待、处理冲突的常见方法是乞求或哀求,而不是直接陈述自己的要求。在2005年10月深圳的一起劳资冲突中,员工在公司门口的保安面前下跪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以及对该企业的声讨。联想裁员导致的员工情绪失控和发泄等事件,都是中国企业走向成熟,形成真正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有效地处理冲突,如何让冲突中方方面面的人都认可,这些以往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在《冲突与解决》一书中成为作者的切入点。作者认为,通常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如果用农业文明的方法来回避或视而不见,只能是掩耳盗铃;面对冲突知难而上,面对矛盾直接正面处理则需要来自工业文明的思想和思路。《冲突与解决》至少可以成为危机与冲突处理的一个指导手册,一个现实工作指南。
冲突其实是对抗的一种形式。对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者势均力敌,一种是两者力量对比悬殊。农业文明的处理方法在第一种情形下是两败俱伤,合作破裂,成为死敌;第二种情形则可能是以卵击石,鱼死网破。
在《冲突与解决》中,我们看到无论冲突双方力量对比是悬殊还是势均力敌,处理的手法都是相同的——“陈述行为落差”、“激励对方的意愿”、“给对方明确的指导”、“保持专注与弹性”是作者经过实践,研究提炼出来的4个关键步骤。
在此书的附录中,有35个测试题目。通过测试,读者可以快速检查到自我处理冲突、危机时的行为倾向,从而决定自己应该从哪个薄弱环节入手加以改进。为此,作者专门为本书建立了一个网站,
美国花费一百年完成了向工业文明以及信息化文明的迈进。中国巨人不需要花同样长的时间,因为我们面前有太多的经验、知识,可以分享、可以借用。我们不需要亲自摔跟头,也可以从别人以往摔的跟头中得到教训,这才是本书引入中国的一个重要意义。
当然,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会,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有着共同的愿望,我们也应该有共同的智慧——可以在冲突发生时,在危害降临时,通过正确的方法顺利度过,并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开辟广阔的天空。
[忘了贴封面,现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