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929|回复: 41

[【散文】] 管窥《黄花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30 1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黄花赋》中的人物
二.《黄花赋》的故事
三.《黄花赋》的语言
四.《黄花赋》对历史与现实的有意混淆

纸质的《黄花赋》看完了,我又在网上将简本的看了一遍,将红袖上连载的足本看了四十多章,这样算起来我应该算是看了两遍半,不过我这人一贯谦虚,不敢说自己已经看懂了《黄花赋》,因为这个书牵扯的东西太多,写法又变幻莫测、扑朔迷离,要真的看懂不下点功夫是不行的,我是个懒人,只是看热闹不愿意做研究。不过我虽然没完全看懂,但我多少还是看出了些名堂,所以我就将这个帖子叫“管窥《黄花赋》”。
一.《黄花赋》中的人物
《黄花赋》中的人物太多了,我想对这段历史不很熟的人第一次看这书肯定会让这些人捣糊涂的,我对近代史算是比较有兴趣的,但第一次看时,仍让那些人整得发急发乱。这些人物上至太后皇上朝中百官,下至会党人物刺客商人留外学生,中有督抚大员革命党保皇派以及各式名高望众的才子狂士。这些人物汇聚一书,将那个时代就活色生香地勾画出来了。因为有了那个特殊的时代,才产生了这一大群各具性情的特殊人物,而这些人物又让这个时代变得如此多彩多姿。
这些人物中次一等的我就不说了,重量级的人物如慈禧、袁世凯、孙文、黄兴、康有为、梁启超、李鸿章、章太炎等几十个,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反面人物还是正面人物,我觉得他们个个妩媚可爱。本来那个老妖婆慈禧是近代史上最令人痛恨的人物,但《黄花赋》中的慈禧却不是这样,在《黄花赋》里,慈禧是个精明爱权的老太太,作为精明爱权的一面,这人殊堪可恨,把个可怜的光绪玩弄于股掌之上,百官臣僚对她也莫不畏惧害怕,袁世凯被她的两句狠话就吓得路也走不稳,以至于掉下台阶摔伤了脚;荣禄、刚毅等大臣对她也是既敬又畏,见了她就战战兢兢。但作为一个老太太,她又很可笑可怜,她认为戏上演的那些神话故事都是真的,因此对义和团的法术也就相信了,还教训不相信的臣下没有看懂京戏,她在洋兵扑向北京时一筹莫展,就又哭又闹,骂臣下无用。慈禧还有点小小的狡黠,她想立载漪之子为大阿哥,却不对人明说。荣禄听到了风声来问她,她急忙否认,说:“没有!”但接着又立刻问:“你听谁说的?”荣禄说了外边到处有传言,慈禧就又焦急起来,忙问:“那你说此事是否可行?”
一个执掌国政几近半个世纪的女强人和一个狐疑敏感的老太太和谐的统一在慈禧的身上,这两者任意去掉一个慈禧都不完整了,可是作者在写出了血肉俱全形神兼备的慈禧之后,却让慈禧在临死时留下遗言,说:“绝不能让一个女人的权利到达顶点。”这话是慈禧对自己一生功过的总结呢,还是对隆裕太后的担心,好像很难说清了。但有了这一句话,血肉俱全的慈禧似乎又成了个谜一样的人物,她的内心世界费人思量。
同样,袁世凯也是个谜一样的人物。这人的胸襟气魄胆量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他训斥儿子袁克文,说:“你小子只知道风花雪月,哪知道扭转乾坤的乐趣!”他作诗说:“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反觉太行低。”这份豪气胆略在当时能比上的人的确不多。袁世凯不但野心大,鬼主意坏点子也极多,“杯酒筹巨款”将那些老官僚王爷整得有苦难言,和洋人打交道时他也很狡猾,弄得洋人不得不佩服他。但是袁世凯也很可笑,他本来拜了状元张謇为师,写信时称张为老师,可是他升了官,就不好好称呼老师了,先改称“先生”,后又改称“仁兄”,弄得张謇大是不满,写信斥责并与他绝交,把个袁世凯也羞得很不好意思。
袁世凯很爱惜人才,见了人才就想笼络,连坚决反对自己的人也大力笼络,这一点让人敬服,袁世凯还爱虚荣,老是想装出个谦谦君子的样子,逼清廷退位时,他的花样玩得很多,只所以玩这些花样,是因为他不想落个欺负孤儿寡母的名声。当清廷退了位,孙文辞职,选了袁世凯为总统时,他还推辞说:“与其让孙大总统辞职,不如让我老袁引退。请孙总统派人来接收北方的行政与军务,只要南北混一,人心安静,再无变乱,那时我就立刻退归田园,不问政事。”袁世凯脾气很大,对部下动不动就破口大骂,还用脚踢,他的装腔作势也别具一格,十分可爱。在北京发生兵变乱抢乱烧时,袁世凯在府上跌足大叫,说:“这还了得,快取我的家伙来,待我去打他们。”
黄兴、康有为、章太炎等个个都是这样,作者将这些人物的每个侧面都展示了出来,使得人物的形象非常鲜明、非常饱满。只不过我不满意一个人物,那就是孙文。孙文已经是个历史人物了,作者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忌惮,写到他的章节好像都放不开,虽然孙文的形象也很饱满丰富了,但这个孙文一点也不可爱,远没有慈禧、袁世凯、黄兴、章太炎等人的活灵活现,让人爱不够。
二.《黄花赋》的故事
《黄花赋》中的故事不用说是非常精彩的,各个故事环环相扣,又时有旁支逸出,引人入胜,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黄花赋》的叙事状物都很简略,往往几百个字就可能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个个小故事嵌镶在一段比较大的故事之中,很多段比较大的故事又合起来组成一个更大的故事。这种写法可以用较少的文字容纳更多的内容,但这样写让古文基础不怎样好的人一下子很难接受,看来看去看不出个名堂。
举一段例子:
“黄兴焦躁起来,便要亲自带兵北上迎敌。黄明堂满口答应,却只拨给他一百名降兵,还好这一百人枪械齐全,弹药充足。黄兴当即集合起这一百人,动员激励,然后发号施令,领了众人径出镇子,向北进发。
向北行了约莫一华里远近,众兵一齐向天鸣枪。
黄兴愕然回头,问道:“何事鸣枪?”
众兵说:“太累了,走不动了。”于是乱哄哄怀抱长枪,坐于路畔歇息。
黄兴急忙回身拉他们起身,苦口婆心劝慰,好不容易将所有的人都劝了起来,大家却直立不动,黄兴便推他们前行,这样又走了半里路远近,众兵纷纷逃散,越阡渡陌,一霎时跑得只剩下了黄兴一人。“
这一段只有200多字,却将降兵的不听指挥,黄克强的无奈写得淋漓尽致,为起义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我初看时,感觉这段故事简直就像一幅水墨画或者一幅漫画,美不可言,但后边的故事接踵而来,让我没有喘口气仔细欣赏这漫画的时间,到看第二遍时,我才有时间慢慢的品味。
再举一段例子:
荣禄被授为直隶总督兼户部尚书,故要于上任前谢恩。他对康有为一向看不起,这时见了,便微笑着挖苦道:“大才子要变法,但一众大臣俱是守旧派,众百姓也全是愚民,你却如何变呢?”
康有为正色说:“废八股,兴学堂,以开民智,人民自能理解变法的好处。”
荣禄怪笑道:“孔圣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是圣人之徒,竟要开民智,这不是和圣人作对吗?”
康有为说:“圣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开民智正是圣人遗训,有什么不对?”
荣禄想不到康有为的文才竟敏捷至此,随口便将孔子的话篡改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来什么话来反驳,便嘻嘻一笑,说:“佩服佩服,不愧是才子。”然后出门乘轿去了。
这一段也是200多字,但荣禄的音容笑貌、康有为的机智多才全都活灵活现的出来了。这让我想起了归有光的“寒花葬志”: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艹热〕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只短短几十个字就将一个小丫环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我想,看过“寒花葬志”的人,一定会对《黄花赋》的叙事风格和技巧大加赞赏,不会因其故事的浓度太大而斥之为历史。
《黄花赋》中每一段故事都精彩,可惜每一段故事都没有名字,我建议作者想办法给每段故事都弄一个名字,这样的话这些故事就比较醒目而且也能相对的独立了。《三国演义》中的好多故事只所以为人所津津乐道,恐怕和每段故事都有一个名字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张飞挑灯战马超”,“青梅煮酒论英雄”等等,《黄花赋》中的“黄兴打虎”、“赵声舞剑”、“胡瑛坐牢”、“苏曼殊海吃海喝”等故事也有趣得利害,但这些故事在章目中没有反映出来,很不利于读者记住,当然也不利于流传。
三.《黄花赋》的语言
编辑樊东屏先生说《黄花赋》“有文言文的韵味,但又是白话”,我很赞成这句话。不过我更赞成江湖痴客的话,他认为《黄花赋》的语言明显受到了《庄子》《国语》《国策》等的影响,我感觉他说得更准确一些。
我举几个例子:
孙文乘船回国的消息传来,胡汉民大喜,遂与廖仲恺乘兵舰出珠江口,迎孙文于海上,问他:“先生将何往?”
孙文振衣上舰,挥手遥指北方,说:“各省独立却群龙无首,我将北上沪宁组织政府,然后整兵经武,以伐满清。”
这一段是武昌起义胜利后关于孙文回国的描写,场面空阔无比,而孙文“振衣上舰”四个字,简直让我感觉孙文是飞上舰的,这种笔力气势和庄子的逍遥游非常相似,当然,细察之下,这种笔力气势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我的愚见,《黄花赋》受《国语》《国策》影响的地方只限于书中言语交锋的地方,比如“还招白头翁,长袖苦周旋”这一章中李鸿章和洋人谈判的描写,不过这一章不是很典型,虽受影响,却痕迹不重。汪精卫说服袁世凯这一段却痕迹重得很,十分典型:
袁克定带汪精卫到锡拉胡同家中。在密室内,汪精卫以晚辈身份拜见袁世凯,口称“伯父”。袁克定在一旁介绍说:“爸爸,我与兆明意气相投,已结为异姓兄弟了。”
袁世凯惊讶不已,赞叹道:“吾儿高攀了,有汪先生如此益友,你将一生受益无穷。”
汪精卫连忙逊谢。袁世凯双手按汪精卫坐在自己的对面,吩咐斟茶拿糖果,十分的热情。
袁克定说:“爸爸,兆明有肺腑之言欲讲,愿您拨冗垂听,方不负兆明来京之意。”
袁世凯忙说:“好,好。愿汪先生有以教我。我虽做着这个内阁总理,但国事维艰,内有挈肘的权贵,外有昌共和的党人,我在中间谁也得罪不起,自感才薄力小,难以致太平天下于万民,内心常自焦虑忧愁。兆明大才,必能使我茅塞顿开,明见天下大势。”
汪精卫拱手说:“不敢。兆明虽然不才,但事关我中华百姓的福祉,故兆明不敢藏拙,一定要将心中所想说给总理,还盼总理莫嫌兆明鲁莽。”
袁世凯连忙拱手,极其虔诚地说:“一切请兆明直言,老夫虽然愚鲁钝拙,但从善如流,最是喜欢高人指点。”
汪精卫当下侃侃说道:“当今天下,共和已成狂澜怒潮,势不可挡,而人心思汉,共愤异族占我河山,仅只两月时间,长江以南尽举义旗,山陕两省亦揭竿响应,足见满清人望尽失。如今总理手提北洋劲旅,身处共和之潮狂摧帝制之时,若能俯察国人之心,哀我汉族失国之痛,与南方民军携手,驱满清权贵下野离位,则神州可不动刀兵而定,民国可不流血而成,如此,袁公大名永垂青史,凡共和旗帜下自由之民,谁不颂扬袁公的伟业义举!两千年帝制丧灭于袁公之手,共和新天地鼎定于袁公之手,袁公即是我中华的华盛顿与拿破仑。”
汪精卫第二次又入袁府,对袁世凯说:“当今南北扰攘,若迁延日久,百姓将受无穷之苦,若袁公能奋神威驱清廷下台,则共和拱手而成,而大总统之位,论功论才,论名论望,都非袁公莫属,愿总理弃个人的恩怨,从万民的厚望。以天下亿万民众拥戴之诚,难倒竟敌不过皇帝一人的私恩?如今民国非袁公出不能缔造成功,民国缔造,非袁公做总统,不能调和南北的分歧。依我之见,如今的局面,乃是天降大任于袁公,豪杰有识之士嘱意于袁公,袁公若还贪念满清虚情假意的星点恩惠,不以苍生黎民之想而想,依我的浅识陋见,也为袁公惋惜豪叹不已!”
汪精卫惶恐逊谢,说:“兆明错爱,高抬老夫了,我只是一庸碌凡常之人,贵党的孙文、黄兴二先生,俱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功,我对他们二人,一向深为钦佩,孙、黄二公,任那一个都可作民国的总统,特别孙文孙先生,乃是谈革命的始祖,倡共和的先驱,我怎敢和他们两个争高下呢。”
汪精卫忙说:“总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孙、黄二公确都有做总统的资格,但我革命党人,只求革命成功,共和缔造,却不愿自居其功。革命者为万民造福,非为个人的功名利禄奔波,这一点还请袁公明鉴。”
袁世凯面显崇敬之意,对革命者的高风亮节极尽赞叹,但提到推翻满清,却仍犹豫不决,苦恼非常,说:“我若逼得皇上太后们下了台,自己却来做总统,免不得让后世人骂我欺负孤儿寡母。”
这对话当中袁世凯做假装伪功夫的高超,汪精卫言辞的犀利脑子的简单,都在双方的言语中表露了个十足十,这和《国语》中的语言特点简直锲和若节。
不过总体来说,《黄花赋》的语言是作者独创的一种风格,凝练激昂,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十分配套。虽然很多地方还有可推敲之处,但这不影响《黄花赋》语言的成就,作者自己说要将语言写得“汪洋恣肆”,我觉得“汪洋恣肆”的目标还没有达到,但是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四.《黄花赋》对历史与现实的有意混淆
《黄花赋》在好多地方有意混淆历史和现实,或者作者是借古喻今,借书中人的话来发泄自己对现实的牢骚,但是我看了,总觉得他是有意混淆古今,或者换句话说,作者认为今就是古、故就是今,所以将对现实的很多看法硬生生的灌注进了《黄花赋》中。我将我认为作者有意混淆古今的例子照录如下:
1.   曹州教案发生后,德国公使海靖威逼清政府,其中有一条就是撤了山东的巡抚,李鸿章负责和海靖交涉此事。
李鸿章大怒下拍案说道:“杀了两个小小的传教士,便想撤了我大清的封疆大吏,太过分了!”
海靖冷笑说道:“我德国公民的命比金贵,岂容别人想杀便杀!大清的百姓人多命贱,君臣官吏不把他们当人看,我德皇治下的子民,却人人受皇帝恩宠,绝不容许他人枉杀!”(第五章——烈风忽来,一池死水将乱)
看了这一段,我就想:海靖真有这话?这不是石之轩编出来的?我们中国的百姓从古至今命都很贱,别说死几个百姓,就是死成千上万的百姓那又怎么样,那个当官的关心老百姓的死活呢。领袖人物、大官他们死了,就是国家不可挽回的损失,就降半旗,可是老百姓在灾难中在事故中死得再多,也没见为他们降过半旗,老百姓算什么呢,草民呀,荒草一样,他们怎能和封疆大吏相提并论呢!
和这一段类似的是第一章康有为和岑春煊等的一段对话:
康有为也叹息连连,因问:“你二人也算是和日本人开过仗的,请问,以我土地之广、人民之众,为何打不过日本人?”
精悍壮健的岑春煊怒眉张目,咬牙说道:“人强我弱,人智我愚,人勇我怯,人多又有何用,我海军号称亚洲第一,陆军号称兵员百万,但自上而下,任人唯亲,军官以贿成,兵士无战心,以此临敌,焉得不败!”
康有为又问:“为什么我弱我怯?”
岑春煊与唐景菘对看一眼,摇头不答。
康有为却大声说:“没有弱兵,只有弱将,将怯则兵怯,官愚则民愚。可我国的官将果真既怯又愚吗?官场之中争名夺利之时,哪个不是智勇兼备!诛杀异己、鞑伐学说,哪个不是又恨又辣,如此能说我愚我怯我弱吗?”
岑、唐两人一齐拱手,说:“康先生指斥时弊,对官场的愚顽,勇于内斗怯于外战的毛病,骂得淋漓尽致,但是请问先生,此病因何而得,又如何方能治愈?”
康有为说:“想我国人,以泥古不化为美德,以祖宗遗训为楷模,方今列强并起,互争雄雌,犹如战国之时,但朝廷上下,却仍沉浸于一统天下的梦中不醒,视万国为夷狄,以百官为奴才,将百姓当草芥,朝廷如此,而百姓众官也如此,与英人为鸦片战了一场,梦似乎要醒了,但终于没有醒,今次与日本一战,梦倒确乎醒了,但就醒了那么一小会,又翻身呼呼大睡去了。既是一统天下,便无国的概念, 而爱国之心又从何谈起!国人只有争天下打天下的概念,一统天下导致唯我独尊。唉,群臣既是奴才,大清的存亡与否又何必操心,大不了换个主子照样当奴才;百姓既是草芥,任人践踏,自己的生死尚且顾不了,又岂能与践踏自己的人一心,共保大清?”
这一段和上一段极其类似,“任人唯亲”、“诛杀异己、鞑伐学说”、“勇于内斗怯于外战”等等,恐怕绝不是晚清年间才有的景象,我估计这儿的很多话也不会是康有为的原话,而应该是作者的有感而发。当然,也或许是康有为的原话,但作者一定是对康有为的原话深有同感。
2.   第七章,关于戊戌变法变法很多情景的描写,和20年前就开始的改革开放十分相似,我想只要看过这段的朋友一定会和我有相同的看法。变法触及了谁的利益,谁就大喊大叫极力反对,即使没有触及某人的利益,但和他的想法观念不符,那人也会大喊大叫的反对,大家都是按老习惯过日子,这习惯哪怕十分不好,也不愿别人将其打破。这儿有几段很发人深省的描写:
一是关于裁冗员的描写:总理衙门的大臣张荫恒就来找康有为商量,请他劝皇帝不要裁冗员了,不然很可能出乱子。张荫恒是帝党人物,他对变法总体是很支持的,但他知道裁人之事最是难办,从庞大的衙门之中去掉一个人,有时比背走一座山还难。为公事而得罪人的事国人最是忌讳,大家都拖着不办,皇帝却怎样下台阶收场呢?
冗员问题在如今的衙门中想来只会比晚清严重,减员的事好像也搞过多次,却是越减越多,张荫恒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痼疾难治,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不知道这个道理,他要和国人的老习惯决一死斗,他怎能不失败呢!
二是关于谭钟麟护贪官的描写:谭钟麟昏花着两眼,笑道:“没事找事,好端端查人家财产干什么?”
岑春煊说:“王存善有贪污索贿嫌疑,必须彻查。”
谭钟麟不高兴了,沉下脸来,“哼”一声说:“你是个小小的布政使,竟给我打官腔,大家做官可都不容易,好好混好你的前程吧,不要多管闲事!”
古也罢今也罢,官场内认为大家作官都不容易,因而官官相护的现象太多了。今天的官场,受贿也罢、贪污也罢,在官场内部恐怕都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大家都各自混自己的前程,谁愿意公开揭穿这种秘密呢。
这一段反对变法的描写最好玩:广东巡抚马丕瑶说:“圣贤之君,须守祖宗法度,怎可轻言变革!”湖北巡抚谭继洵说:“人为本,法为末,变法是舍本求末,能有什么用!”而河南的布政使额勒精额最为可笑,他坚决反对修铁路,说:“没有铁路,人民各司其业,多么好;没有铁路,洋人也难以到我们这儿来,三纲五常不乱,人民可享无穷的太平之乐。”他还反对发展海军,说:“洋人都生于海岛,如鱼龙,所以他们善于海战。中国人则生于陆地,如虎豹,虎豹哪能在海里打仗呀,所以发展海军就是胡闹。”
这让我想起了邓公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时社会上嗡嗡一片的责难声,那种责难和百年前对变法的责难一何相似。
樊东屏老师说:“所谓历史题材,说实在的,都是现代社会的写照和折射。”我同意这句话,并且觉得《黄花赋》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太长了,七千多字了,不写了,不然就没有人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1: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你,玩月楼主 ,我拿到纸质书在看第二遍,以史为镜让我感慨很多,现在是沉迷《黄花赋》中,等能走出来才能写出读后感呢,到时再跟你来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2: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知道变法可以强国,但是于己不利于是扼杀之~~~这样的意思在这段话里表现的最淋漓尽致了:
“光绪皇帝以礼登门探病,奕祁自知不起,老泪涟涟,挣扎着哽咽道:“皇上,我死之后,许多小人一定会趁机蛊惑你,但皇上啊,绝不可轻言变法,国家或许能变强,但那就不是我们的国家了。国家强了,可遭罪的是你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6: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对历史与现实的有意混淆"的看法,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6: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园地里终于来了个真人!很好的文学评论作品,堪称园地文学评论的典范!可惜我不能给楼主加威加财富,要不我至少把我一半的财富送给楼主!希望以后更多地看到楼主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7: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楼上的,你至少可以送楼主24财富,如果你真的愿意的话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00: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我不要财富,我只是给石头帮忙。园地的朋友若都读通了《黄花赋》,喜欢上了《黄花赋》,那我比什么都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1 10: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黄花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真替作者高兴,欣赏楼主的评论,很有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1 19: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玩月楼主2006-07-31 00:10发表的“”:
哈,我不要财富,我只是给石头帮忙。园地的朋友若都读通了《黄花赋》,喜欢上了《黄花赋》,那我比什么都高兴。

哈哈  石头应该 支付 广告费 了

如此 评论 作为 跋 最好!

销量会增加 一倍

至少 100000本

书原 人手 十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1 2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 实话,黄花赋  我没有通读
不是不想读,而是因为我读小说特别容易上瘾,一读就放不下,怕影响工作
但我还是看了 雪融鸿飞 的选集  很不错
就本文 而言,我认为 评得  全面,跳出了原书的视角,
有点不过瘾的是

对 孙文 的 评论,不应该 点到而不言
恰恰相反  每个熟悉近代史 的中国人
对词人都很感兴趣
我相信  看到此处  眼睛都会一亮的
但 作者 确虚晃了一枪
不能不令人 失望

可能原作中  是有意回避
但 评论发现了此缺陷
也有意 回避
读者可能都会  同我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08: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的孙中山确实有些蜻蜓点水的感觉,这主要是我感觉作者对孙中山的描写没有其他人物那样放的开,也许是作者有意为之,或者是有些问题必须回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08: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伊陵子2006-07-31 19:46发表的“”:


哈哈  石头应该 支付 广告费 了

如此 评论 作为 跋 最好!
.......


我也希望石头可以这样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 16: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没看过此书,看你们说得这样好,有空要下下来看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05: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窥《黄花赋》

....这管子可够粗的....扬扬洒洒, 随随便便就忽悠了好几千字, 确是&#39;真人&#39;也

既然是&#39;窥&#39; 就不能要求大而全. 这也正对了老土的脾胃, 所以是不得不.

为了读小说, 从前没少挨棒槌. 渐渐明白一个道理. 小说是不能论遍读的. 换个说法, 小说是不能一章一章, 一页一页, 从头到尾, 囫囵吞枣的一气读来的. 因为, 这种吃法是一定会消化不良, 吸收不良, 最后, 什么也没记住, 甚至什么也莫读明白, 实在辜负写者一番苦心, 于心不忍, 只好再吃一遍.

怎么读小说?(当然是那种值得一读, 用脑子, 用态度, 更是用精神, 信念写出来的). 一个字, &#39;窥&#39;. 楼主的道行大, 可以用管子, 土人一族最喜欢...孔窥.

&#39;窥&#39;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免疫. 语言文字可以很厉害, 在真正的写手笔下, 可以杀人, 可以移情, 可以....催发&#39;化学反应&#39;, 让本来悠然自得的读者转眼间成了一连串化学变化的牺牲.  所以说, &#39;窥&#39;是读者免于被&#39;摄情大法&#39;控制的看家法宝.

....

当然, &#39;窥&#39;的好处多多, 实在是举不胜举...


好, 大放獗词暂告一段. 孔窥.
“光绪皇帝以礼登门探病,奕祁自知不起,老泪涟涟,挣扎着哽咽道:“皇上,我死之后,许多小人一定会趁机蛊惑你,但皇上啊,绝不可轻言变法,国家或许能变强,但那就不是我们的国家了。国家强了,可遭罪的是你呀!”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这几句是垂死之言, 自是发自肺腑的&#39;至信至理&#39;.  
变法可以强国,但是于己不利于是扼杀之

变法与变革, 封建的皇权与老人政治间到底是个啥子关系? 老人怕变, 因为变是对其一切的否定, 是关系生死的大事. 年轻人善变. 因为只有否定现实中的不和才能肯定自己的一切. 所以, 变不变法可以看作是老,少之争.

维护皇权的变革 与 推翻帝制的革命. 可是不同的概念了.  它转化成满,汉之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08: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草民一丁2006-08-02 05:05发表的“”:


变法与变革, 封建的皇权与老人政治间到底是个啥子关系? 老人怕变, 因为变是对其一切的否定, 是关系生死的大事. 年轻人善变. 因为只有否定现实中的不和才能肯定自己的一切. 所以, 变不变法可以看作是老,少之争.

维护皇权的变革 与 推翻帝制的革命. 可是不同的概念了.  它转化成满,汉之争了.
做为一个老人,很正常。
可是作为一个统治者,重君轻国轻民,就是国家的不幸,就是国人的不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雪融鸿飞2006-08-02 08:42发表的“”:

做为一个老人,很正常。
可是作为一个统治者,重君轻国轻民,就是国家的不幸,就是国人的不幸了~~~

统治者首先是人, 个体的人. 中国告别"德者为王"的时代上千年了. 所以, 要求&#39;轻君重国重民&#39; 不能指望&#39;应该&#39;, 只能期待改朝换代. 因为大部分开朝的君主都还开明, 能做到&#39;民为重,君为轻&#39;.

从这个角度来说, 好象国家的大不幸之后, 紧跟着应该是人民的大幸.

可是, 偏偏年纪青青的小皇帝光绪是个有胆有识, 有抱负, 有作为的君主. 让改朝换代变得那么....不情不愿.难怪那个卖麻绳豆腐的圣人康有为始终坚持忠君护主.

&#39;好汉护三庄, 好犬护三邻&#39;. 说的是什么, 大家一定知道.

把这本能扩展些个, 好皇帝自然是护国护民. 坏皇帝....不护人民, 所以要改朝换代.

历史上历次改朝, 都免不了大开杀戒, 生灵图炭. 这么一想, 那五百黄花英雄好象又不那么特殊了. 只不过是那么多因改朝换代而死的人们中的一分. 另外, 作为老百姓的草包土民们好像也大可不必为什么改朝换代操心费力, 担惊受怕. ....这当然是谬论. 由歪理支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兴焦躁起来,便要亲自带兵北上迎敌。黄明堂满口答应,却只拨给他一百名降兵,还好这一百人枪械齐全,弹药充足。黄兴当即集合起这一百人,动员激励,然后发号施令,领了众人径出镇子,向北进发。
向北行了约莫一华里远近,众兵一齐向天鸣枪。
黄兴愕然回头,问道:“何事鸣枪?”
众兵说:“太累了,走不动了。”于是乱哄哄怀抱长枪,坐于路畔歇息。
黄兴急忙回身拉他们起身,苦口婆心劝慰,好不容易将所有的人都劝了起来,大家却直立不动,黄兴便推他们前行,这样又走了半里路远近,众兵纷纷逃散,越阡渡陌,一霎时跑得只剩下了黄兴一人。“
又是个卖麻绳豆腐的英雄. 雪融把黄老邪捧上了天. 让俺说, 黄&#39;忠&#39;至少没读透孙子里的&#39;为将之道&#39;. 只靠革命热情, 是一定不行地. 虽然有无数热血男人们抛头颅, 撒热血.....即使不是全白撒了, 差不多, 顶多是给&#39;小顺子们弄些个蘸血馒头啥的.


.....如此看待为民族大义流血的英雄, 该打. 哪位驳驳草包的歪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5: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草民一丁2006-08-02 10:18发表的“”:

又是个卖麻绳豆腐的英雄. 雪融把黄老邪捧上了天. 让俺说, 黄&#39;忠&#39;至少没读透孙子里的&#39;为将之道&#39;. 只靠革命热情, 是一定不行地. 虽然有无数热血男人们抛头颅, 撒热血.....即使不是全白撒了, 差不多, 顶多是给&#39;小顺子们弄些个蘸血馒头啥的.


.....如此看待为民族大义流血的英雄, 该打. 哪位驳驳草包的歪理?
哈,让黄花赋来驳你吧~~~

“黄兴带着二百人马杀过边境,列队而行,扯起青天白日旗,迎风招展,又吹起洋号,以壮声势,沿途遍贴告示,以中华革命军南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讨满灭清。
这一日黄兴的人马走到一处叫小峰的地方,这儿驻有郭人漳的两营防兵。防兵们听见号声嘹亮,以为是郭人漳来视察军情,两名管带于是将各哨官、队官集合起来,列队出营向号声起处迎了过来。黄兴的人马见清兵列队而出,举枪便打,当场打死五人,另有二十多人不明所以,吓得跪倒举手投降。混乱之中,却有三个哨官乘乱逃走了。
逃走的哨官飞奔入营,带了两营六百多人倾巢而出,向黄兴的义军杀了过来。黄兴指挥义军还击,但清兵人多,一阵猛冲,义军支持不住,向后败退。黄兴情急下,将义军分为三路,一路向南侧的山地退却,一路隐藏在半路的庄稼地里,最后一路却绕向清军的后侧。
清兵怒气冲冲杀向南侧的山地,义军伏于山梁上阻击,但驳壳枪难以及远,火力不猛,清兵见状,索性端枪硬向山梁冲锋,忽然背后枪声大作,兵士中弹纷纷倒地。清兵大惊,急忙又从山坡上赶了下来,回攻背后的义军,义军向后急退,清兵追到一片庄稼地边,埋伏其内的义军冲了出来,举枪猛打。山梁上的义军这时也冲了下来,清兵三面受敌,也不知义军人数有多少,只吓得惊恐失色,争相溃逃。两营人马连死带伤,最后只剩下了五十多人狼狈逃回钦州,见郭人漳报告情况。
郭人漳急急派人往小峰一带侦缉情况,得知是黄兴带人灭了自己的两营人马,顺带抢走了营内贮存的枪械弹药。郭人漳大怒,咬牙恨道:“好你个黄克强,我许你接济枪械,你倒先率人灭我的防营,看来革命党皆是该杀的狂徒!”于是点起驻于钦州的三营防兵,亲自带了,欲半路截住黄兴报仇。
黄兴的义军在小峰大获全胜,又缴获了不少枪械子弹,军心大振。黄兴便领了军伍继续向钦州进发,与郭人漳的防营兵相遇于马笃山。义军先到山下,黄兴便领军上山布防。
郭人漳报仇心切,于山下设立指挥部,命三营清兵全部出击,仰攻山上。一千多名清兵端着枪,攀山爬崖,攻了上来。义军居高临下,枪弹如雨射下。清兵连攻三次,义军将清兵连着击退三次。
郭人漳狂怒,命手下最骁勇的龙管带督军,只许进不许退,务要拿下山头。龙管带满脸连茬胡子,凶悍异常,一手持驳壳枪,一手高举马刀,催军急进,渐渐逼近山上。黄兴见清兵这次改变了蜂拥而上的攻法,却将兵力分散开来,漫山遍野,义军的防守阵地难以发挥作用。当下从阵地上又抽出一半兵力,绕道下山直扑郭人漳的指挥部。
郭人漳兵力全出,志在必得要攻下山头,指挥部周围只有二十多人负责警戒,百十名义军攻来,那能抵挡得住,郭人漳仓促下骑马就跑,指挥部的其他人也落荒而走,逃向钦州城。这一半义军便从这边的山脚上山,夹攻山上的清兵。龙管带猛然间见前后都是义军的人马,自己两面受敌,心慌意乱下被义军击成重伤。众清兵群龙无首,发一声喊,乱纷纷越山跳涧逃命,义军大胜,欢声遍野。
马笃山之役,打死清兵二百余人,缴获快枪四百余枝,子弹十万发以上。黄兴因此役而威名大震,率军所经之处,乡民、游勇纷纷来投,义军很快便扩充到了六百余人。
郭人漳大败后逃回钦州,与钦廉道王瑚一起向广州求救。
这时周馥已经告老还乡了,总督一职由张人骏暂署。张人骏见革命党厉害,忙从广东抽调了一万五千兵力往攻黄兴,又电令广西巡抚张鸣岐也派兵助攻,张鸣岐原为岑春煊的幕僚,因岑的举荐,由道员做起,飞快升迁,零七年做到了广西巡抚的高位。接张人骏电令后,张鸣岐遂派五千清兵开往钦州一带,围堵黄兴。
两万多清兵东西合围过来,黄兴却是毅然不惧,在强敌之间穿梭来去,四处转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22: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雪融鸿飞2006-08-02 15:40发表的“”:

哈,让黄花赋来驳你吧~~~

“黄兴带着二百人马杀过边境,列队而行,扯起青天白日旗,迎风招展,又吹起洋号,以壮声势,沿途遍贴告示,以中华革命军南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讨满灭清。
这一日黄兴的人马走到一处叫小峰的地方,这儿驻有郭人漳的两营防兵。防兵们听见号声嘹亮,以为是郭人漳来视察军情,两名管带于是将各哨官、队官集合起来,列队出营向号声起处迎了过来。黄兴的人马见清兵列队而出,举枪便打,当场打死五人,另有二十多人不明所以,吓得跪倒举手投降。混乱之中,却有三个哨官乘乱逃走了。
.......

不是俺叫真儿, 这几段把老黄描述成了游击英雄. 实在和孙子统兵的境界不同. 他为豪侠不假, 为将不真. 这一回, 他的兵没一早就跑散了. 这应该算是革命发家的骨干力量, 种子团队.
他应该做的是
1.学土匪, 占山为王. 找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2.逐渐团结那些到处血溅五步的烈士, 加强势力与实力.
3.大力为百姓们启蒙, 洗脑以增加革命军的群众基础.
4......
5.然后才是挥师建立新中国.

看看变卖变法的老袁, 再看看一统新老军阀的老蒋, 当然, 最后一统华夏的共产党人, 哪家不是这么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23: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17楼的引用反驳无力,还是18楼的厉害,要是草民一丁生在那个年代,必可以取代黄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30 10:36 , Processed in 0.48465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