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36|回复: 2

[【文史类】] 【转贴】莫砺锋诗话之一:时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9 14: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莫砺锋诗话之一※
※※※※※※※※※

《时 间》
———————————————————————————————————————


            长 歌 行

            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金 缕 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古往今来,最使人们感到神奇莫测的客观存在就是时间了。尽管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
那里,空间也是一个缠夹不清的概念,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空间毕竟是容易感觉和理解的
。时间则不同了,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呀?圣•奥古斯丁是以研究时间问题而著称的古
代哲人,但是他在《忏悔录》中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
我,我想给他解释,却茫然不解了。”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它不值一钱
,却又千金难买。伏尔泰在哲理小说《查第格》中编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
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
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
命不绝?”谜底就是“时间”。在时间的各项性质中,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
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孔子在河边叹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
代的诗人也不约而同地用滔滔东流的河水来比喻时间,汉乐府中的这首《长歌行》就是最
早的名篇。唐代的韩琮甚至认为只要听听流水的声音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消逝:“行人莫听
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我自幼生长在长江边上,看惯了茫无边际的浩荡江水。早在小学里我就从老师嘴里反
复听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训诫(当时只知道那是一句成语而不知其出处),
稍后又读到了那首《金缕衣》。我从小就知道应该珍惜宝贵的时间,尤其应该珍惜宝贵的
少年时光。可惜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不由自主的,命运会无情的戏弄你、折磨你,强迫你与
自己的信念背道而驰。我在生命历程中竟然接连虚度了十二年的年华,而且正是发生在从
十七岁到二十九岁的青春时期。

  文革的狂风从北京刮来了,苏州高级中学的校园也未能幸免于难。经过一番短暂的喧
嚣和骚乱之后,我成了无所事事的“逍遥派”。高考已被党中央明令废除了,对我这个出
身于“反革命分子”家庭的人来说,大学校园已经与我永远绝缘。既然如此,一切功课当
然都成了明日黄花。于是我每天的事就是漫不经心地在校园里闲逛,有时也到离学校不远
的苏州市委大院去溜达,浏览浏览大字报,看看群情激愤、唇枪舌剑的大辩论。不久我连
这些事也懒得做了,就终日龟缩在校园角落的一间小屋里,百无聊赖地翻翻好不容易弄来
的几本闲书,或干脆蒙着被子睡大觉。同学陈本业用毛笔在墙上题了两句诗:“洋河大曲
二两半,但愿长醉不愿醒!”“二两半”是当时流行的小型瓶装白酒,俗称“手榴弹”。
其实我们根本没钱买“手榴弹”来喝,他这样说不过是发泄一下胸中的怨气而已。后来这
两句题壁诗惹得军宣队的政委大发雷霆,实在是无妄之灾。

  如此混了两年,我们就纷纷下乡插队去了。我来到长江边上一个名叫“赵浜”的小村
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所谓“接受再教育”,其实就是学习种地,挣工分。用
赵浜的贫下中农的说法,就是“在他们的饭锅里分一口饭吃”。赵浜村人均一亩来地,即
使像绣花一样的精耕细作,也只嫌人多地少,哪里用得着我和另外三个知青去凑热闹?经
过贫下中农的一番“再教育”,我对自己来分吃他们本来就不宽裕的一锅饭觉得十分内疚
,在地里劳作时丝毫没有“扎根农村干革命”或“改天斗地”的自豪感,只把那看作以每
天六毛钱的单价出售青春而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光一天天的流淌过去了。我从十
九岁变成二十岁,然后是二十一岁、二十二岁、二十三岁……。社员们起先叫我“小莫”
,随后改叫“阿莫”,不久就升格为“老莫”。虽然地里的活是一年忙到头,有一年甚至
连大年初一也得扛着锄头到地里站着,“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但是心里却是茫茫然的
一片空虚。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时间,你的价值在哪儿呢?青春,据说比“金缕
衣”更加珍贵的“少年时”,你的价值又在何方呢?

  赵浜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弯弯曲曲的河浜水清如镜,河边散布着几个村落,从茂密的
竹林里露出茅屋或瓦屋的屋顶,石板铺成的水桥从竹林里伸向河边。竹林之外的河边长着
一些杨柳和桃树,在濛濛的春雨中,鹅黄色的柳丝袅袅地下垂着,时常引得鱼儿跃出水面
。盛开的桃花缀满枝头,像是含笑的少女,叫人格外佩服古人用“花枝招展”来形容美女
,真是绝妙好辞。雨中的炊烟也婀娜多姿,灰白色的一缕,缓缓地从竹林后面漂浮出来,
凝重而不失轻盈,像是水墨在宣纸上慢慢地晕开却又轮廓分明,然后渐渐地融入雨幕中去
。我站在窗前,久久地凝视着赵浜的雨景,涌现在心头的却不是美感,而是时光消逝、韶
华难留的莫名惆怅。

  最难忘下面的一幕:一个隆冬的下午,天色阴霾,北风呼啸,我与一群社员在地里拔
棉花萁。此时已是农闲季节,小麦、油菜都已种好,剩下的农活像拔棉花萁之类都是不急
之务,早几天晚几天都没关系,完全可以等到较暖和的晴天再干。然而当时的上级领导要
求我们必须每天都出工,否则就要追究生产队长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责任,我们就
冒着刺骨的寒风下地了。到了三点多钟,队长大喝一声:“吃烟!”“吃烟”就是下午的
工间休息,顷刻之间大家便作鸟兽散,纷纷钻到河边供打渔人呆的草棚里躲避寒风。草棚
太小,只挤进几个捷足先登者,其馀的人便被挤溢出来,沿着草棚南边的芦席墙蹲成一排
。大家都拼命地往中间挤,因为最靠边的人便有一个肩膀或整个脊背暴露在北风中,破旧的
棉袄是挡不住凛烈寒风的。那天我还算幸运,挤在人堆中间,两个肩膀都感觉到别人的体
温。我们袖着双手,缩着脑袋,鸦雀无声。天色越发阴晦了,寒风中似乎夹杂着几点小雪
花。队长骂了一声老天爷的娘,说:“干脆下雨就可以歇手了,这不死不活的狗天!”队
长既不发令“动手”,又不发令“歇手”,大家便久久地在草棚前赖着。暮色渐渐地降临
了,但谁也不敢起身回家去,因为那样的话你就要少挣四分之一天的工分了。我呆呆地望
着河里的流水,知道这河水正是朝东流向长江的,不由得想起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
归”的诗句,心里便一阵痛楚。时间啊时间,你就这样毫无价值地流逝了吗?

  奇怪的是,人们有时也嫌时间流逝得太慢,这多半是他们满腹忧愁、度日如年的时候
。比如客居异乡的杜甫就嫌秋夜太长:“客睡何曾着?秋天不肯明!”再如唐诗中的怨妇
常常埋怨长夜漫漫,李益的宫怨诗说:“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那位失宠
的宫女“寂寞恨更长”,竟埋怨漏壶中的水好像是深不见底的海水,永远也滴不完!即使
是诗人自己有时也希望时间流逝得更快一些,最著名的便是清人黄仲则《绮怀》诗中的两
句:“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黄氏家境贫寒,身体羸弱,本是一个多愁善
感的伤心人,再加上情场失意、仕途坎坷,难怪他痛不欲生,只恨时光流逝得太迟缓了。
由此可见,希望时间加快脚步无非因为目前的处境太痛苦,但愿早点得到解脱。人生不如
意事,十常八九。除了少数命运的宠儿外,谁能在一生中不经历一点痛苦呢?所以黄仲则
的诗句会在许多读者的心中引起共鸣,我就曾有过痛切的体会。那年冬天,我到江南探视
母亲后返回淮北的栖身之地泗县。火车在凌晨三点到达中转站固镇,我随着一伙旅客从火
车站奔到汽车站,大家都知道长途汽车票很难买,去晚了也许今天就走不成了。到了汽车
站一看,人倒还不太多,汽车站的大门却紧紧地关闭着,门前挂着一块告示牌,说是早晨
六点钟才开门。人们三三两两地散落在站前的广场上,议论纷纷。我没有旅伴,便形单影
只地站在一边。明月当空,清冷的月光水一样地洒在广场上,使几盏路灯显得暗淡失色。
空气中没有一丝风,但是寒气逼人,一直沁入骨髓和内脏,身上穿的棉衣活像是用纸糊的
。人们纷纷跺脚、搓手,或原地跑步,一边咒骂这该死的天气,一边咒骂时间过去得太慢
。我没有手表,过一阵便问旁边的人现在几点了,那人没好声气地回答:“才四点!”“
才四点一刻!”“还不到四点半!”……天哪,今天的时间怎么走得这么慢啊?也许是这
个人的手表失灵了?大家都快被冻僵了,时间却依然不慌不忙地向前爬行。我当时没有想
起黄仲则的诗句,但我是多么急迫地希望身旁旅客的手表上的时针转动得快一点啊!

  真正使我反复想起黄仲则诗句的经历发生在1974年。那年4月,我的父亲自杀了。虽然
自文革爆发以来受尽折磨的父亲早已萌生去意,但他的突然离去仍然使我如雷轰顶。生我
养我的父亲突然变成了一捧寒灰!父亲的突然去世几乎摧毁了我对人生的全部信念,一连
数月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我知道时间会抚平人们心头的创伤,汉代杨恽在《报孙会宗书
》中说:“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即使一条缓慢地流淌的河水也终究会冲
走河底的砂石,会刷平河岸的凹凸曲碕,时间的流淌也终究会逐渐消减心头的痛楚,就像
鲁迅所说的,“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长
逝者的音容笑貌虽会永存心间,但是悲哀之情是会逐渐变得微漠的。我多么希望时间之河
变成一条湍猛奔腾的急流,让飞泻而下的河水早日冲走积压在我心头的沉重砂石。我回到
赵浜边上,在地里拼命地干活,想让劳累疲乏来麻木心头的痛感,可是没用。我取出英语
书本,拼命地记单词、背课文,想让枯燥的文字记忆来取代对父亲的思念,也没有用。我
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从悲痛的泥潭里自拔出来,我反复地诵读黄仲则的诗句:“茫茫来日
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时光啊,请你更迅速地流逝吧!就像韩愈所说的,让“日月
如跳丸”吧!就像杜甫所说的,“飞腾暮景斜”吧!……

  中国的河水大多是东流入海的,当诗人偶然发现一条西向而流的水流时,就会产生时
光倒流的奇思妙想。苏轼被贬黄州时,偶然在蕲水看到了西向而流的兰溪,大感兴奋,作
《浣溪沙》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居易《醉歌
》说:“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词
反用其意,说既然流水都有向西而流的,安知时间不会逆向而走?人生老而复少是完全可
能的!这虽然只是诗人的一时兴至之言,但句中所包含的乐观旷达、积极有为的人生观却
极为可贵。是啊,与其悲叹时间的迅速流逝而悲观失望,何如以乐观的精神来对待人生,
让有限的时间变得更加充实,更有价值?

  如今的我一事无成,却已年过半百。对我来说,“花开堪折直须折”的“少年时”早
已一去不复返了,“老大徒伤悲”的时刻确凿无疑的已经来临了。东汉末年孔融给曹操写
信说:“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我最初读到这些句子时,觉得“
五十之年”是多么遥远的将来啊!没想到“忽焉”一下我已经比孔融的年龄“又过三”了
。对于我辈决不奢望“万寿无疆”或“永远健康”的普通人来说,年过半百后该如何看待
时间呢?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当然是鼓舞人心的
人生格言,但我经常想到的却是春秋时烛之武的人生慨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矣,无能为也已!”我在青壮年时代都无所作为,现在更不会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我
并不自暴自弃,我仍然会认认真真地教我的书,也会一如既往地珍惜馀下的有限时光,好
好地活着。但此时此刻,我愿意用作座右铭的有关时间的格言已不是那首《长歌行》,而
是几句陶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向读者,尤其是向青年读者,郑重推荐《长歌行》,因为他们正
处于“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时候,他们不会再有躲在草棚前面消磨时间的经历,他们理应
让耳边不时响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格言。


              (2004年8月2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0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等待后文。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01: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及时行乐,人生要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0:51 , Processed in 0.1465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