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63|回复: 1

[【文史类原创】] “小乔”并非“乔玄”之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8 19: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乔”并非“乔玄”之女

(此文已投稿给《语文月刊》等多家杂志,但暂时没有任何回音。本文系本人原创,特此声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4册(必修)收录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对“小乔”有脚注:“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49页)此注释源于小说家言,并不可信,有必要加以辨证。


首先,从名望上来看“桥公”( 又作乔公,古代“乔”和“桥”两姓多相通)不可能是桥玄。
东汉太尉桥玄(又作乔玄)是汉末著名人物,历任司空、司徒、太尉,声名远播。因为他官高位显,慧眼识才,在曹操卑微时就给予极高的品评。所以曹操感激涕零,在桥玄去世数十年后,依然念念不忘,亲撰祭文。


《后汉书•桥玄传》记载:“初,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及后经过玄墓,辄凄怆致祭。自为其文曰:‘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而大、小乔的父亲“桥公”,史籍佚失其名、字。《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建安三年,孙策欲取荆州,周瑜“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其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对于“桥公”其人其事,裴松之没有任何附加说明,可见此“桥公”并无名望,所以史籍佚失其名、字,不会是东汉著名人物桥玄。


其次,从籍贯上来看,此“桥公”也不可能是桥玄。《后汉书•桥玄传》记载:“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梁国睢阳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因此桥玄是河南人。而“桥公”两女是孙策、周瑜攻皖时得到的。汉末三国时的皖县在今天安徽潜山县一带,因此,“桥公”是安徽人。
再次,从年龄上看,小乔也不可能是桥玄的女儿。


《后汉书•桥玄传》记载:“(桥)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推算可知,桥玄生于公元109年,卒于183年。


小乔生卒年史籍没有记载,但可从其他角度加以推算。

《三国志•吴书•孙策传》记载建安五年,孙策被原来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至夜卒,时年二十六。”可推算出孙策生于175年,卒于200年。而周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说:“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推算周瑜生于175年,卒于210年。


前面提及孙策、周瑜建安三年(198)分别娶大、小乔。当时孙策、周瑜均为24岁。按照古人婚嫁年龄的常理,大、小乔的年龄应该稍小于孙、周两人,约在20岁左右。照此推算,桥玄如果生大、小乔,应该在178年左右,而此时他已70岁了。一个70岁的老人连得两女的概率,实在微乎其微。
综合以上考辨,小乔不可能是桥玄的女儿。我们还要追问:为何教科书会把小乔当作桥玄的女儿?



唐代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赤壁》怀古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诗最后一句曾引起争论。宋代许顗《彦周诗话》批评杜牧,“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其实这两句诗乃是杜牧想像奇特的曲折委婉之语,如果直接说东风不帮周瑜的忙,曹操一定会踏平吴国,则诗意全无。“铜雀春深锁二乔”则意象鲜明,含蓄隽永,留给后代读者广阔想像空间。



但是杜牧这种诗歌手法无意中将曹操与大、小乔牵涉到了一起。同时历史上曹操又有好色贪婪的传闻,说他攻打邺城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女人。《世说新语•惑溺篇》记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而二乔又是后代文人津津乐道的闺阁风流才女,如宋代秦观有《蝶恋花•题二乔观书图》:“并倚香肩颜斗玉。鬓角参差,分映芭蕉绿。厌见兵戈争鼎足。寻芳共把遗编躅。   闺阁风流谁可续。沉想清标,合贮黄金屋。江左百年传旧俗。后宫只解呈新曲。”后世的小说家再联想到二乔的父亲“桥公”和桥玄都姓“桥”,桥玄又对曹操有知遇之恩,自然而然地虚构出大、小乔乃桥玄之女,曹操欲平定江南娶大、小乔的故事。


由此我们看到了《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的故事:“(曹操)顾谓诸将曰:‘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言罢大笑。”



其实《三国演义》的说法经不起推敲。如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说道:“时建安十四年冬十月。玄德与赵长、孙乾取快船十只,随行五百余人,离了荆州,前往南徐进发。……(赵云)又教玄德先往见乔国老,那乔国老乃二乔之父,居于南徐。”这里提到的“二乔之父”乔国老不可能是桥玄,因为建安十四年(209)时,桥玄已去世26年了。


《三国演义》作为脍炙人口的名著,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因此“大、小乔乃桥玄之女”的说法不胫而走。如果说此类小说家言出现在通俗读物中尚情有可原,但出现在教科书中,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则是不合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0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有很多讲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02 , Processed in 0.2003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