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38|回复: 0

[【心情日记】] 硕士论文题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7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报财经新闻     孔少林2006-07-27原是物语

硕士论文题材

   如果问我对刚结束的世界杯有什么难忘片段,答案是无线的世界杯节目。节目主持人煞有介事地「预告」一场二天前举行的赛事,假装观众不知道赛果。看无线在世界杯节目的制作规模,明显是愿意作出投资,但争取独家播映权败于有线之下,相信有线在世界杯的独家播映权必定付出不菲代价。脑海突然泛起一连串问题:这笔巨款付给谁?谁「拥有」世界杯?

  答案是国际足协。国际足协是怎样的组织?谁人管理它?它向谁问责?答案开始变得复杂。「外交之王」基辛格曾参与国际足协事务,后来知难而退,他的评语是:「国际足协令我联想起中东纠纷。」

  曾经有人说过,国际足协是最神圣的非政府组织,由全世界拥有(不属任何国家)、选举制度是一国一票(足球强国的德国,或是非洲某一个小国,二者同样都只有一票)、非牟利(单是今届世界杯收入已逾二十五亿美元)、向自己问责(宗旨是在全球推广足球运动)。实际上,过去三十年,国际足协犹如封建兼腐败的皇朝,成为国际笑话;足球运动能够全球普及,不是because of国际足协,而是in spite of国际足协。

  「自己管自己」加「一国一票」的管治制度,造就了一枚计时炸弹,而炸弹药引是「专制强人」的出现。1974年夏维兰治成为国际足协会长,他在任期间,足球运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以及最多钱搵)的运动,国际足协开始从「我为人人」变为「人人为我」的一个组织,而「我」是当权的一小撮人。多年来国际足协高层要员贪污新闻不绝如耳,但位置仍稳如泰山,外人难以介入,原因是国际足协在落后国家以推广足球为名,「买票」为实,大洒金钱,制造一小撮既得利益集团,巩固国际足协当权者势力。国际足协会员国多达二百零三个,发达国家寡不敌众,无从入手。林行止先生曾经多次撰文分析国际足协的丑陋架构。

  现任主席白兰达一直是夏维兰治的副手,于1998年接任会长一职,他的行径比其「师傅」有过之而无不及。2002年国际足协秘书长(即第二把交椅)发动兵变,联同多个发达国家代表控诉白兰达贪污舞弊,提出独立调查,可是经过多轮「闭门会议」后,秘书长静悄悄地消失,独立调查不了了之,白兰达的位置变得更稳固。

  BBC在世界杯举行期间播放电视特辑,指白兰达接受夺得世界杯全球电视播映权公司的贿赂。同时,著名体育记者Andrew Jennings撰写关于国际足协贪污长篇闹剧的新书《Foul!》,也选择在世界杯期间出版,立即在国际足协总部瑞士成为禁书。

  前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对「一人(国)一票」普选民主制度有独特个人见解,多年前以希特拉纳粹德国为例,力证民主未必好,曾引起社会非议。既然以希特拉的例子是政治不甚正确,我提议她成立的汇贤智库不如研究白兰达统治下的国际足协,来证明香港人现在未具备普选条件。

蓝金颂

  同一天在同一份报章,读到二则互相矛盾的新闻:第一则是全球缺水情况日趋严重,全球水利股份行情看涨,彭博世界水利股指数过去三年升幅达35%。第二则是全球第三大私营水利集团RWE对水利业务意兴阑珊,打算退出。「拥水派」指RWE必定管理不善,它选择退出不是市场普遍情况,是「个别事件」。细看后,发现「个别事件」可能不是那么「个别」。

   RWE创立逾一百年,是德国最大的电力集团,每年营业额达五百亿美元,全球有逾八万名员工。九十年代末期,全球兴起水利项目热潮,不少国际企业积极参与, RWE是在这时候开始踏足水利项目。这几年,RWE投资共一百亿美元,建立一个跨逾四十个国家的水利王国,在2001年年报封面形容水利项目为「蓝金」(blue gold);RWE不是小脚色,它的遭遇不完全是个别事件。

  最近RWE董事局决定水利业务不再是集团未来发展重心,计划逐步退出,其中英国最大的泰晤士水利公司正寻求买家,据闻长江基建(1038)有参与洽购。水利业务令RWE最失望的地方,是供水原来跟供电是两码子事;RWE供电经验丰富,以为发展供水是理所当然的业务拓展,实情供电和供水的经营环境,是天与地二个世界。

  本栏早前解释过供电和供水的分别,重点是大家对供电和供水存在不同期望。缺电只是令日常生活带来极之不便,但缺水就会令人死亡,因此人们大都认为供水是政府提供最起码的一项服务。除小部分活于水荒地区的人,大部分人觉得水从天降,政府供水应该是免费,顶多收取象征费用。供电须兴建电厂,发电须燃烧燃料,相比之下,收电费彷佛天公地道。

  跟供电不同,水不容易运输,是一门纯本地生意,没有规模效应可言,不能不受本地市民感受的影响;全球大部分国家供水设施都由当地人组成的地方政府负责规管。衣食住行加价,通通有得倾,供水加价?我不是说笑,随时引发市民骚动。因此,大部分地方政府最着力管理的日常事务就是供水。RWE发言人接受访问,解释打算退出水利业务的主因,就是地方政府监管太严和太不统一,令经营者无所适从。

  我心目中的模范水利项目,是跟不民主(但非常和谐)的政府合资建水厂,年年在无反对声音中加价,有钱大家赚。

费事R&D,A&D吧

  对endgame这个字特别感兴趣,许多时有意无意抛出这个字让人家思考:「这样做,endgame是什么?」我非常佩服一个广告界朋友,他最近第二度创业,他告诉我成立公司的一刻已知道endgame是把公司售予跨国广告集团。他跟我计数:「建立一间外资有兴趣的广告公司需五至十年,出售后通常要留低打三年工,这经验一生人最多经历二次。」

  广告界朋友的心态,在外国甚为普遍,特别是科技界。许多科技创业者最终目的,都是把公司售予大集团,而不是走上市之路。原因是许多大型科技公司除了R&D之外,还致力A&D -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大型科技集团的心态是,与其冒风险和浪费时间从头做起,不如寻找已有眉目的项目,连人带业务收购过来。A&D的表表者是全球最大网络器材生产商思科系统,它于1993年首次收购,至今共收购逾一百一十间公司,平均每六星期收购一间公司。

  许多公司遇上收购,便动员财务部同事「兼职」进行尽职审查(due diligence)、计划合并细节等。思科拥有一个四十人部门专门负责收购事宜,直接向行政总裁负责。思科的收购模式不是「见步行步」,而是积极主动行事,因为A&D代表公司的核心策略。

  思科的收购秘诀是「买小不买大」,尽量在科技周期初期动手;看中新科技领域后,便立即从行业中发掘最有潜质的公司。思科的收购手法是「快刀斩乱麻」,最快纪录是洽谈不足三小时便成交,因为洽谈时间过长会打击员工情绪。思科收购首要目标是保留员工,因为所谓科技,其实是有待在思科广阔环境发扬光大的新技术;思科买回来的主要是「脑袋」,而不是「图纸」。

  尽职审查中最重要一环,是企业文化审查,分析被收购公司负责人心态是怎样。思科希望找到视收购为起点而不是终点的人;最理想的收购目标负责人心仍未冷,打算借助思科的更大平台更上一层楼。当然,套现后想叹世界是人之常情,要求创业者收购后继续卖命是「可遇不可求」。最差情况便是我广告朋友的心态,收购后放软手脚不在话下,还处心积虑坐完「三年打工监」后再创业,成为竞争对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08:31 , Processed in 0.2037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