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5|回复: 0

《联合早报网》东海问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的标志

[复制链接]
colin_21s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21 08: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合早报网》东海问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的标志



  如果用战国时期的局势来对照如今的国际形势,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正在沿着当年秦国的路线,执行秦国统一天下的两个致命策略。

  其一是远交近攻。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四处出击,不仅把兵力投入到了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与苏俄也进行过规模不小的战争,甚至后来又发动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战役,当时日本虽然提出了“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口号,但是却没有严格执行,把战线摆得过长,最终处于四处挨打的局面。如今,日本已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调整了战略方针。近一段时期,众多媒体均有关于日本加强同越南、印度乃至于中亚等中家合作的报道,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中国正处于日本的外交包围圈中,且与之相反,日本同其近邻中国、韩国、朝鲜却冲突不断,如东海问题、独岛问题、对朝鲜制裁和军事打击的提出,这就是日本所谓的以“和睦远邻,牵制近邻”核心思想的“新丝路外交”策略。对比一下范睢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竟然是惊人的类似,其实, “和睦远邻,牵制近邻”并不是日本的独创,而是“远交近攻”的现代版。据《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记载:范睢日:“···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词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天下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患孰大于韩乎?王不如收韩。 ”《东周列国志》更是形象地描写道:范睢日:“···为大王计,莫若远交而近攻。远交以离人之欢,近攻以广我之地。自近而远,如蚕食叶,天下不难尽矣。”秦王又日:“远交近攻之道何如?”范睢日:“远交则齐楚,近攻则韩魏,既得韩魏,齐楚能独存乎?”秦王鼓掌称善。

  至于俄罗斯,日本则可交则交,可攻则攻,并没有拘泥于远交近攻的成法。日本在“北方四岛”一事上可进则进,可退则退,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争取北方四岛的主权,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以此牵制俄罗斯,避免其在侵华、侵韩等事件上的介入,甚或一旦俄罗斯政局有变,日本也有可能发动武力袭击夺取北方四岛乃至更大面积的领土。由此人们可以理解为何近期日本与中韩等国接二连三地爆发严重的冲突。

  持不同意见者或许会认为,日本并没有发动战争,“和睦远邻,牵制近邻”与 “远交近攻”有着本质性的区别,那么,这就大错特错了。侵略与战争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孙武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并不是日本没有发动侵略,而是中国没有进行抵抗。事实上,日本已经侵占了中国的领土——钓鱼岛,只是中国未发一兵一卒以守护领土。东海问题也并不是某部分人口中的能源纠纷,而是领海权的争夺。独岛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争议,而是日本在侵略过程中必然进行的步骤,尤其是对朝鲜制裁和军事打击的提出更让其侵略计划暴露无遗。

  很可喜的是,韩国对于独岛一事未作出线毫的让步,朝鲜领导人的态度也颇为强硬,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中国又如何呢?姑且不论政府,光是国民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只停留在中日友好的探讨上,虽然也有觉悟较高者意识到了中日必将一战,但却极少有人从没有硝烟的侵华计划中苏醒过来。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大东亚共荣圈,后来遭到了几位作者的反驳,一位作者以欧盟、联合国等国际合作组织存在的意义为由支持东亚共同体(大东亚共荣圈)的设立。那么,在本文中,笔者要再次告诫中日友好的幻想主义者 :对日本来说,今日中韩朝的地理位置如同战国时的韩魏,其余国家如越南、印度等国如同齐楚,日本和睦越印乃至于中亚等远邻如同当年的秦国和睦楚赵等远邻,侵略近邻中国的钓鱼岛、东海与韩国的独岛如同秦国进攻其近邻韩魏。虽然日本在独岛事件上没有得手,但却迈出了“自近而远,如蚕食叶”的第一步,一如秦国 “收韩 ”象征着统一天下计划的全面展开,日本对于独岛、东海等领土的侵略象征着大东亚共荣圈计划的全面展开,而对于中国而言,东海问题犹如第二次“七七事变”,是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的标志,一旦日本得寸,其结果必然是进尺,以最终灭亡中国。

  然而,如果国人只庆幸日本在朝韩方面的受挫而不作抵抗,以为凭朝韩便可以令日本取消侵略计划,那么,这就更要警醒了!日本很有可能暂且避开强硬中国,先把精力集中在中国,然后再回军投入朝韩战场。因为从目前韩国对朝鲜发射导弹的表态来看,韩朝两国的抗日态度是一致的,日本倘若被朝韩同盟消耗大量兵力,将不利于长远的目标,而中国两岸的软弱更有利于侵略计划的成功,大陆的人力、天然资源也更有利于日本补充实力。中国灭亡即意味着朝韩处于日本的包围之中,彼时韩朝则四面皆兵,没有任何战略回旋空间。况且,两岸的敌对状态使得日本能够将另一个致命策略——连横发挥得淋漓尽致。

  较之于连横而言,合纵更容易击破。苏秦合纵的成功本身便得益于张仪的暗中配合。作为苏秦的同学,能把持秦柄又是苏秦的支持,因而直到苏秦死后,张仪才开始推行破解合纵的策略——连横。人往往是短视的,谁不事秦,则秦先攻之,而对强秦的恐吓,秦之外的国君因而看不到“割地而事秦”的危害性,更不去理会唇亡齿寒的严重后果,只顾一时的偷安。对眼前的利益而言,暂时保住小朝廷远比结成抗秦同盟的意义重大,故而张仪一出,则纵散约解。战国时纵横术之间的对抗尚且如此,今日两岸携手合作、共御外敌尤其困难。秦之外的国家尚且曾经组成抗秦联军,而两岸至今从未合作进行抗日活动。而且,日本对连横的灵活运用造成两岸都尽量向其体现友好。“对日新思维”影响着大陆的决策机构,“反日”在台湾犹如瘟疫,台湾政界唯恐与之扯上联系。两岸均宣称对其拥有主权,却心照不宣地对日本侵占钓鱼岛持默认态度,甚到反而以日本为互相对抗的支持力来源。两岸竞相拉拢日本以换取就台湾独立、加入联合国等事的反对或支持。再加上两岸长期的敌视状态,在保卫钓鱼岛一事很难得到对方的支持,甚至是谁先发动保卫战争,谁不但要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还要冒着被对方吞掉的危险。例如,凭台湾的实力,一旦与日本进行大规模战争,台湾战胜的几率微乎其微,甚至还有可能被大陆统一,因此,台湾领导人更情愿选择投靠日本以图苟延残喘。同样,设若日本以倾国之力灭亡大陆,台湾也有可能坐视不救,甚或是想收渔翁之利,独立或重返大陆等。故而,面对日本使用连横策略,国人们无可奈何。正是两岸的短见导致日本在中国方面的侵略计划进展顺利,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战略效果。

  笔者之所以如此反复强调“远交近攻”与“连横”二策,是因为其威力是极可怕的,当年秦国综合运用此二策,最终统一了天下,今天,日本重拾我们先人人的智慧,反过来对付我们中国,如果国人再不抵抗,笔者实在无法想像以后的局面···

  彭康成

《联合早报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04:16 , Processed in 0.2244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