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97|回复: 7

[【文史类原创】] 鹤壁刘庄先商墓地•商之原始

[复制链接]
nss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6 15: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中学时,地理书上说中国会闹水荒。家在穷乡僻壤,虽然水也不多,看到此说,并不觉得与吾辈关涉。不料,2005年,南水北调工程真的上马了,还是中线(我也会喝上,不知道水质如何呀)。先期工作当然要进行古代文化的探查和保护。其中,河南省鹤壁市刘庄遗址考古发掘获评2005年十大考古发现。这下地方有关部门乐不可支,但学界则更重视它的重要学术意义。
    刘庄遗址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镇刘庄村南,去年下半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七千七百平方米,重要价值就是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先商墓地。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墓地分为东、南、西三块,三者相连,布局呈“U”字形。墓葬336座之多,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一般较浅。其中有随葬品的墓葬二百○八座,一般随葬陶器一至六件不等,大多放置在脚部。出土有石钺、绿松石串饰以及鼎、鬲、罐、豆、盆、圈足盘等陶器近五百件。专家初步判断,这是一处以中下阶层为主的氏族墓地。
    刘庄遗址发现的如此大规模的先商公共墓地,这在夏时期的中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填补了先商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商族的历史相当悠久,传说商人是黄帝族的一个支系。相传帝喾的次妃、有娀氏女简狄吞玄鸟卵有孕而生子,此子即商的始祖契,《诗经•常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诗经•玄鸟》又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由此产生迄今仍然流行的“玄鸟生商”说,即“玄鸟生商”的始祖创生神话,意即玄鸟就是商人的图腾,自然是其祖先了。最近有人还在引用和重新论证。
    关于“玄鸟生商”,见于先秦文献:
    《诗经 商颂 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毛传:“玄鸟, 鳦也,一名燕,音乙。”“春分玄鸟降,汤之先祖有娀氏女简狄配高辛氏帝,帝率与之祈于郊禖而生契。”
    《吕氏春秋 季夏纪 音初篇》:“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王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为北音。”
    《史记 殷本纪》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文献记载详略不尽相同,但都有 “玄鸟生商”的内容。于是乎,人们依据图腾说把玄鸟作为商族的图腾,玄鸟也就成了商人的氏族祖先,是氏族的庇护者。商人通过食用图腾而去获得图腾腾所具各的超人的力量或技巧,他们通过膜拜图腾而加强图腾的力量,从而也加强自己的力量。
    何为玄鸟?或曰凤凰,或曰燕子,更有陨石、流星之说,也有人认为是雄鸡。
    因为玄鸟与北方有关,所以商人起源于北方幽燕。此说很流行。特引3例:
    1.由于《吕氏春秋》等文献记载,玄鸟即燕子。玄在古代被等同于北方,可以推测商族的起源地就应在古代燕山和玄水一带。而商代的燕国也得名于家燕,说明它在商代各宗族与支族中,应该就是嫡系所在的一个方国,也是商人最早建立的一个方国,从时间上说,它应该是与商族的起源同时的。
    2.还有研究者说“玄鸟”、“玄王”、“玄丘”、“北音”在文献中的反复出现,都表明了古人对商族创世神话产生于北方的倾向性。
    3.《逸周书•作雒》说商灭亡时,“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王子禄父就是商纣王之子武庚,他在商亡时向北逃奔,说明商代在北方有比在东方、南方更为强大的基础,而他向北寻找归宿大概也就像元亡后顺帝之被迫撤回蒙古草原了。
    4. 《左传》昭公九年,周王使大夫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左传》中记载燕国史事不多,燕亳之称仅此一见。对“燕亳”这一名称,历来多疑惑不清,学者往往不能肯定燕国何以又会与“亳”的称谓联系起来,于是多以燕、亳为二地,这都是由于不了解在商代以至商先燕国已是一个重要方国的缘故。【为此说补1例】:传世战国青铜器铭文有“燕亳”之名,指燕国。
    以上所引,论证的结论就是商人起源于幽燕,今北京一代。
    但此说之论证引用文献有些牵强,甚至望文生义。“玄鸟生商”记录的实际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后人把它神化了。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弓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说明仲春之月、玄鸟至日要祭高禖之之神。
    《周礼•禖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夫家者而会之。”这说明,古有“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之俗。
   有了这个背景,就很容易理解《诗》的“玄鸟生商”之辞了。可见古人观象知候,以春天玄鸟至日而进行“会男女”之俗,简狄在当日求子于高禖,后果有孕,因感念神祀送子于她,于是有了《诗》所记录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人思想实际很朴素。后人不明,以为玄鸟即商人之祖,实在大谬。以此为基础,牵强论证商人起源于幽燕,更谬矣。又将河北、北京一代的龙山文化与先商文化相对应,谬甚。
    实则,商人可能起源于豫北冀南,初有丁山先生对商人活动之地的梳理,后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邹衡等先生的文献、考古的综合研究,尤其是邹衡先生,对夏商周文化的研究有开创之功。鹤壁刘庄先商墓地发现后,邹衡先生七十有年,又访昔日多次踏查之地,给予高度评价。



版主期望太高,我把要准备写的论文核心部分贡献出来了,期望各位兄台指正。如果上文伤着那位,在下赔礼了。

附:


刘庄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本报讯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批实施的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之一,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去年7—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鹤壁市文物工作队,邀请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师生组成考古队对刘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10—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进行发掘。发掘面积7700平方米,发现大批仰韶时代晚期大司空类型遗迹、遗物以及较大规模的下七垣文化墓地。
   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镇刘庄村。遗址西北与著名的辛村墓地相邻,东南1.5公里为大赉店遗址。本次初步勘探表明,遗址面积30余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6—1.5米。

   
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

   发现窖穴和灰坑436座、房基1座、陶窑1座、灰土堆积9个、陶片铺垫遗迹5个、灰沟9条、灶坑8座以及大批居址柱洞。房基F1仅残存南北向基槽,可推知为地面式长方形房基,木骨泥墙。房址柱洞主要分布在发掘区中北部和西部,圆形袋状窖穴分布在其周围,打破生土及其下砾石层,深度多在1.5米左右。灰坑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口几种,多为浅坑。灰沟均为西北—东南走向。其中HG6长约75、宽约0.9米,贯穿伸出发掘区域,沟底人工铺垫石块,可能具有排水功用,这在以往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应不多见。
   发掘所见灰土堆积、陶片铺垫遗迹现象值得注意,前者类似以往所称不规则形灰坑,填土黑色或灰黑色,分布面积少则近百平方米,多则几百平方米横跨5、6个探方,一般较浅,包含物远较灰坑丰富。后者为碎小陶片集中平铺于一个不规则的区域内,面积大小不一,形状极不规则,厚度仅10厘米左右。
   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鹿角器等。陶器中夹砂陶略多于泥质陶,有灰陶、褐陶、红陶等,夹砂

陶大多陶色不够纯正。陶器以素面为主,纹饰有附加堆纹、篮纹、弦纹、划纹、席纹、压印纹等,腹部装饰鸡冠耳、口部压印花边。彩陶数量不多,均为红彩、黑彩,纹样有弧边三角纹、斜线纹、竖线纹、同心圆纹、水波纹、平行条带纹等。夹砂陶器以素面罐最为常见,还有篮纹罐、盆、瓮、器盖等。泥质陶器有小口高领壶、折腹盆、罐、钵、碗等,陶环数量较多。石器有大型石铲、斧、凿、锛、钻头、环、纺轮等。鹿角器有角铲。骨器、蚌器极少,水生动物遗骸基本不见,与遗址紧邻淇河的地理位置极不相称。
   上述文化遗存和分布于豫北冀南地区的大司空类型面貌特征近同,当属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

  下七垣文化墓地

   遗址上层为下七垣文化墓地,发现墓葬336座,出土器物近500件。墓地大致分布于东西

110、南北55米的范围之内,分为东、南、西三块,三者相连布局近呈“U”字形。以墓葬朝向为标准,将其分为东、西两大区,其中西区南部墓群称为西Ⅰ区,北部墓群称为西Ⅱ区。东区墓葬多头向东,南北成行排列,西区墓葬多头向北,东西成行排列。各区均由若干排墓葬组成,多者10余排,排列较为规律。西Ⅱ区规模最大,分布墓葬181座,西Ⅰ区、东区递次,东区分布墓葬不到60座。
   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一般较浅,多数墓葬深度在0.3—0.5米。从墓葬大小可分3类:第一类长约2.5、宽0.6米以上,第二类长约2、宽0.4—0.6米,第三类长约1.6米。随葬陶器5件以上的均为第一类墓葬,而第三类墓葬可初步判断墓主为少年。
   墓葬均为单人葬,葬式仰身直肢或俯身直肢,骨架保存一般较差。多数墓葬不见葬具,见有木质单棺,有的墓葬在墓底残存有近呈长方形的纯净黑土痕迹,不排除为垫尸木板或其他铺垫物的可能。其中

M145为石棺墓,石棺由13块自然片石组成,长2.25、宽0.45—0.5米,上部平盖3块片石象征棺盖,墓主身下未见石块。墓主俯身直肢,骨骼粗壮,应为男性,随葬陶鬲一件。另外,还发现有近20座墓葬在墓主头脚两端各放置一块或多块石头的现象,推测为石棺的简化形式。
   有随葬品的墓葬208座,占墓葬总数的60%以上,一般随葬陶器1—6件不等,大多放置在脚部。随葬陶器以夹砂灰陶居多,次为泥质灰陶,有一定数量的泥质褐胎灰皮或黑皮陶。陶器纹饰以绳纹为主,有凸弦纹、凹弦纹、绳切纹、压印圆涡纹等,有圆形和“工”字形镂孔。器类有鬲、罐、鼎、豆、圈足盘、盆、簋、?、爵、?、尊、斝、器盖等,以鬲、罐、豆、盆、圈足盘最为常见。陶器组合差异明显,有近40种组合之多,其中随葬单件陶鬲墓葬最多,其次为随葬单件夹砂罐的墓葬。
   少数墓葬随葬有石钺、绿松石串饰等。其中M35出土的齿刃石钺加工精良,整体为横向长方形,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竖向长方形、两侧装饰扉棱的玉钺(戚)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东区随葬陶器中鬲均为肥袋足鬲,多夹砂罐,而西区则大多为卷沿鼓腹鬲,夹砂罐少,而且东区墓葬随葬品数量往往较少,两者墓葬主流朝向不同,其成因尚有待深入研究。
   从墓葬出土陶器特征观察,鬲、鼎、深腹罐、豆、盆、?、器盖等与下七垣文化同类陶器

特征近同,圈足盘以往较为少见,应同当地龙山文化有一定关联。而肥袋足鬲、碗形豆、?、爵、斝等陶器则反映了以卷沿鼓腹鬲为主体特征的下七垣文化在发展进程中融合、吸取周边地区多元文化因素的特点。关于墓地年代的上下限,根据随葬陶鬲的形态特征可作初步推测:M94:1陶鬲为薄胎、尖唇、高领、肥乳袋足,腹饰绳纹至实足根,表现了较早的特点,与河北徐水巩固庄采集:1鬲有近似之处,唯后者圆唇、胎厚。M24:1陶鬲侈口、卷沿、鼓腹,方唇微上折,与二里岗下层C1H9陶鬲接近,年代亦应差距不大。下七垣文化的族属问题学界多有讨论,邹衡先生最早提出了先商文化的概念,墓地出土大量卷沿鼓腹陶鬲其形态特征与郑州二里岗期商式鬲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夏代中原地区,如此规模公共墓地的发现目前尚属首次,为先商文化的发掘研究工作填补了一项空白。这一时期的石棺墓在中原地区也是前所未见,石棺以及其简化形式墓葬的发现亦提供了探讨商族起源的新线索。 (赵新平  韩朝会  靳松安  王  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5: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的id很眼熟,是不是在哪个论坛做版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7: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nss兄谦虚了,在局域网不会影响id的,感谢兄光临妙笔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9: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nss兄,我这个不是学考古的。想问问,印象当中,石棺似乎在我们的墓葬当中很是少见,请问,还有其他的地方发现石棺吗?
“古人思想实际很朴素”实为精当之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7 12: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nss兄,对洛庄汉墓考古有何高见?偶虽然在济南也学历史可一直没机会接触此领域,偶对罗庄汉墓甚是感兴趣,能否赐教一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7 1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nss2006-07-06 21:49发表的“”:
鹤壁刘庄所谓石棺可能有疑问。
就中国古代发现看,石棺起初多见于中原以外的周边地区,如北方、西北、西南有石质山地的地区。古人对石材的利用能力也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强和扩展。春秋时期石棺见于辽宁、四川的一些地方,也只是用几块石块(片)铺垫或立于侧面,构为棺状,与唐宋以来仿木石棺有天壤之别。东汉时明显扩大,山东、四川、河南南部、陕北等地的石墓很有特色。汉唐以来内地也更多了,王侯更是凿山为陵了。
古人埋葬,葬具用石棺者,附近必有石材,即所谓地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今一理。一个地方不出石头,一般人也不会去搞个石质物,除非是名贵石材如玉一类会传播极广。
中国的墓葬传统主要是土葬木棺,古人对木质材质极为重视,认识和利用很早就非常成熟,以木构建筑为核心的建筑体系成为世界上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不然,留存到今天的山就不会那么光秃秃了。否则,那会有再造秀美山川之举?呵呵

.......
多谢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1: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死这个啦!哈哈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 11: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所知,中国新石器就有石棺出现,东北内蒙就有出土,但其昌盛时期还要当数北魏和北宋,中原地区就出土了不少,很多上面有精美的图案,我看到有云气、山水、人物图等,尤其孝子图是其中的精华所在。令这些让人有些望而却步的“不祥之物”有了几分活力和生机。不知这样回答4楼满意否? 我还有一些精美照片,可惜不能张贴出来,因为这是本单位的资料,不敢外泄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51 , Processed in 0.3257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