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79|回复: 12

[【其它原创】] 中国教育产业化下的英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 13: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产业化下的英语

《读书》2005年第四期前三篇著文评说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利弊。虽然有人不承认中国在搞教育产业化,甚或是这样的概念的存在都成问题,但是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是清楚的在中国人的面前,而且还在被炒作。这是事实。不用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换用别的什么概念,甚或从没出现过任何概念(是不可能的,任何事物的新出现都要有它的名头)对目前中国教育的这一状态加以描述,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实质都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在中国教育产业大发展的前提下势必会引导涉及中国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大发展。英语语言教学也就难脱其壳了。君不见,英语语言在中国的发展用“方兴未艾”“雨后春笋”这样的词难以形容其强劲的势头,简直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了。小到腹中胎儿要进行胎教,大到耄耋之年的老翁鼓起丹田之气,四腔共用,努力学好这西洋文字。中小学生要考级(剑桥英语),大学生要考级(在学英语四六级),科研人员要考级(职称外语),出国留学人员要考级(雅思及托福等),不胜枚举。真可谓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轰轰轰烈烈学英语。这样的学习热情是空前的。
真是到了非学英语的地步了吗?不掌握这门语言我们难以发展或是不能发展了吗?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汉语就不是一门国际性语言吗?把英语作为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世界人口1970年代有关资料来计,总共不过6亿左右(候维瑞,1995:1);全球以英语为母语者为三亿五千万,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和外语并能流利使用者为四亿五千万(数据来自英国文化委员会所作名为“English 2000”的大型调查),总计不过8亿人口,英语使用的人口远不及汉语使用的人口。虽然地域及影响力目前暂时略胜一畴,但未来的发展,英语和汉语之间真是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的关系吗?笔者认为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但如果一个民族有意赋予了本处于平等地位的语言以强势的地位,那么平等关系就逆转为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了。汉英两种语言的胜败,现在看来是鹿死谁手,未为可知。
“英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大肆扩张,谁给了它援手?真是世界经济的推动,或是它自然发展的结果?我认为不是,是中国的教育产业化使然。近年来学英语的热潮给“英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大发展创造了诸多条件。它才得以在中国噬虐,侵扰中国的文化。造成“大概整个(中国:笔者加)学界都存在晦涩、枯燥、干巴巴甚至洋泾浜的现象,我们不但外语没有学好,中文也没有学好。”(读书,二OO五年第四期,编者手记)
姜亚军先生在《读书》著文《英语姓什么? 》 举了以下例证来说明英语文化的入侵。菲律宾是一个有一百多种语言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一九○一年开始,英语便成为菲律宾主要的学校教育语言(从小学一直到大学) 。后来这一作法受到国人的强烈反对。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 几十年来以牺牲母语为代价而推广英语的努力是完全失败的, 它并没有使英语成为菲律宾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工具。绝大多数菲律宾人认为应该有自己的国语。于是菲律宾教育委员会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八日推出了一个双语政策, 规定菲律宾学校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品质教育、生理卫生、社会学、音乐和艺术教育使用他加禄语( Philipino) , 以弘扬本国文化和表现本土生活方式, 而英语用于自然科学教学和国际交流。折中是为了两全其美, 但菲律宾传统文化会因此而传袭下去吗?中国将来会不会也蹈此辙呢?
英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界还造成了“学术腐败愈演愈烈”。“枪手”出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机构虽然在竭尽全能遏制这种腐败,但出现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严重后果,这不能说不是“高投入,低产出”带来的苦果。外语职称考试是针对在岗工作者的。搞科研应当看看国外文献,参考参考,本无非意。但要达到国人都去借鉴国外文献是不现实的。退一步讲,对工科科研人员要求借鉴国外文献如果说是无可厚非,但对文科,这种更多涉及意识形态发展问题的大学科来讲长期借鉴,恐怕难以保有中国特色了,尤其对研究中文的工作者来说几近于荒谬了!更不必说那些在基层工作,一年到头省城都不曾去过一两次的基层工作者了。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大学生有多少是轻松过了和他们学位证息息相关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关呢?基于此,考务人员、教师卖题,学生串通答案,考场“枪手”等严重违背教育规范的事也不足为奇了。这种以教育产业为主导的英语普及化造成不公平竞争。中国大学教育的终极意义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英语成绩的竞争,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竞争。这是大学教育的畸形发展。没有语言环境的英语学习是“以付费能力决定购买的安排”(世界银行:《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这种教育制度中的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模式将会在英语语言的投资差异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教育既然变成了一种产业,英语语言学习是中国教育的一重要部分,也就变成某些人的赚钱工具了。于是乎,各种英语学习法兀现了,简直可以说是“层峦叠嶂”了。这是中国人自己不自觉的复制了殖民者们的想像与欲望。相信得知中国英语语言学习这一现状的英美国家的人士在窃笑。英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英语语言兜售者们却把它称之为‘现代、文明、超前、进步’,认为似乎是引领中国早早可以迈进现代化。”荒谬之极难以描述!殊不知他们做了英语帝国主义的帮凶!为利用自身政治制度,文化张力,经济增长,投资结构和技术革新等方面优势,当然还有其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的新型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在作鼓动宣传,在开一个文化价值推广大会。当然中国人习惯以辩证唯物的眼光看待面临的问题,吸收借鉴,存其精华,取其糟粕。但问题在于英语帝国主义扩张让中国人逐渐以“香蕉人”的心理特征去接受一切。这种接受以后将很难取其糟粕了。这可能已不在是一个语言的融合的问题,而是一个汉语语言被同化的大问题了。
当下经济全球化在向纵深推进,“如果全球化意味的是经济一体化导致文化一体化,那将是灾难性的”(孙艺风,2004:260)。这种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异文化之间,就连同文化之间都是警觉的。美加两国爆发过文化大战,加拿大很担心美国文化充斥本国。澳大利亚也曾担忧过英国文化对其文化的侵扰。英国的摇滚乐一度也被认为是对美国文化的侵略。法国文化对英语文化的拼死抵抗更是有目共睹的。可别忘记他们可是亲兄弟呀!而中国却把这种“殖文化”的侵略认为是应当加以推崇的。且不论汉语水平如何,只要会讲英语认洋文就是合格的国民。实际上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殖民”行为。中国教育产业化下的英语教育恰是在推进“自殖民”。
中国全民族推广普通话仅用了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收效甚佳。对于英语帝国主义的发展,虽然中国没有学习英语的良好土壤,但就目前中国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路继续走下去,英语语言在中国的普及也为时不远,多则一个世纪,少则也就半个世纪,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已。到那时中国后代不仅对圣诞节、愚人节要热烈狂欢,恐怕连复活节、感恩节也要庆祝了。到那时又有多少中国年轻后生去解读四书五经六艺呢?文化的偏离是一件难事,文化的回归更是一件难事!
我不是再一次重复“狼来了”的故事。真是狼来了,我们再想补救,已不是亡羊补牢的简单问题了,羊不在了牢可以补,文化丢失了,文化的“圈”是不可以补的。到那时可是一切都晚了。请别忘了,满族语言及其源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兹资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 14: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固然有道理。英语实际上在中国也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已。首先,英语教育的目的不是中国美国化,而是了解周围的世界的需要。比如,你多了解一种语言,看哪种语言写成的文献难度就会下降,不需要借助专门的翻译而可以直接阅读原著。我虽然承认存在优秀的译著,可谁能否认即使再好的译著也有隔靴搔痒之感呢。对中国的各级考试权利机构,他们不过是利用英语赚钱而已,他们客观上成为英语“自殖民”的帮凶罢了。第二,英语的狂热,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自卑心理。中国人从来没有要求外国人到中国说中文,反而要求自己的所谓“窗口”行业,如公交,警察,海关,及其他服务业人员学习英语。我来北美时间不短了,美国加拿大都呆过,大学里中国学生数量也不少,绝对比举办奥运会到场的运动员数量多,从来没见到一个服务人员因此而学习中文的。我和几个洋人聊过中文,他们都说太难,而且文化差距巨大,无法学习,同时也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他们觉得在学术界英语是通用的,学中文除非是个人爱好,否则几乎没有人愿意学。这就是他们的自信,我们也无可奈何。第三,感受到英语威胁的,不只是中文,德文,法文也不例外。学化学的都知道,1950年代前,没有人了解美国化学会志,但都知道德国化学会的Angwandt Chemie,而现在呢,连Angwandt都必须除英文版才能维持杂志的学术声誉,德文原版大家有几个能看懂呢?英语的全球化,应该是各方因素作用的总和结果,而不是依赖于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我们应该做的,是为我所用,而不是一味排斥或者一味奉迎。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需要大量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怎么学习,当然是阅读西方科技文献,包括杂志(Journal是科学技术杂志,Magazine是娱乐八卦杂志,大家注意区分),书籍,和专利等等,跟踪先进技术,然后大胆创新。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而应该积极稳妥地推进我们的计划。我非常欣赏毛泽东主席在视察中国人民海军的一句话:让帝国主义反动派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达到自己的目的。第四,英语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我们要有意识的限制西方的节日及习俗的进入和扩展,诸如复活节,圣诞节,万圣节等都具备强烈的宗教色彩,与我们千年的文化传统天人合一格格不入,应该刻意在日历印刷上予以消除。而愚人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商业色彩比较浓厚,也不宜大力宣传。总之对付西方的宗教及其相关的节日,就是不予理睬!我们要纪念我们自己的元旦,上元,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属于中华的传统节日。我们不用怕英语,而是自信的为我所用。我告诉和我同住一个Apartment的美国人,我们中国不叫China, 我们的正确发音是Zhong Guo. 我们也不是什么Chinese, 我们是Zhong Guo Re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 22: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1楼有些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 22: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hn0733zxc2006-07-02 09:21发表的“”:
1楼有些离题!

我重点说怎么对付英语殖民主义,对教育产业化没有考虑,也不感兴趣。算是有点离题, 请楼上的多多指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01: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源于强力,只要中国独大,自然就是中文的天下,现在是英语国家强势,那就得和他们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02: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中国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

  中新网7月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日刊登文章说,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令人吃惊的,是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便取得这样的成就,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可能在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日益增强的财富和国际地位,也使华文、中国文化和其他同中国有关的事物,在全球迅速流行开来。这股潮流的出现,比一些中国观察家所预期的还早。

  这股新生的中国软力量是以怎样的方式显现呢?

  首先,全球有超过3000万外国人在学华文,就读于中国高等学府的人数也相当可观。这种趋势的发展速度相信还会加快。

  另外,越来越多的华文文学作品也被翻译成外文。

  在西方,使用传统中药的人也渐多。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实验室,研究草药治疗方法的功效的工作,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有外文配音的中国电影,不时在亚洲和西方的戏院上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好些更在国际电影节中赢得大奖,中国电影偶像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目前,到中国体验5000年文明的吸引力的游客不计其数。中国已经是全球第四大旅游国,并将在10年内名列榜首。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突出中国“柔性”的形象。更多的游客将涌入中国,奥运会电视广播也会让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观众进一步认识中国。

  最后,以使用者的人数来看,华文看来将在10年内取代英文,成为互联网上的最主要用语,这将大大增加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问题是:目前对华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会不会持续下去,还是只是昙花一现?如果持续下去,会不会最终对美国至高无上的软力量造成威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主要决定于它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以及其他国家是否觉得它可以起激励的作用,并值得仿效。美国软力量目前几乎无所不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是不太可能与它匹敌。

  英语已经是国际通用语,它的普及是美国软力量的基础。没有英语,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将不能有效地沟通。

  美国卓越的教育和文化机构、强大的印刷、电子和广播媒体,和一些人们认为很有吸引力的美国生活方式,也为它在全球赢得许多赞美和追随者。

  配合中国日渐提升的国际地位,专家们一般相信中国的软力量也会与日俱增。外国人将逐渐认识和熟悉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不只是因为要获得经济利益,也是因为它们内在的价值。

  可能妨碍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外国人要学华文并不容易。不过,这是可以克服的困难,许多年轻人已经能够讲流利的华语。

  文章作者最后说,综合这些原因,对中国软力量最终将成为一股国际力量,我抱着乐观的态度。至于它最后是否会威胁美国软力量的地位,则只能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7: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mengzhiyong2006-07-02 14:10发表的“”:
楼主说的固然有道理。英语实际上在中国也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已。首先,英语教育的目的不是中国美国化,而是了解周围的世界的需要。比如,你多了解一种语言,看哪种语言写成的文献难度就会下降,不需要借助专门的翻译而可以直接阅读原著。……

中国的石籍我基本上都看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8: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过很多反对英文学习或者反对英语考试的帖子。说到底,反对的人大多是不精通英文的人,恕我直言。

首先,掌握一门外语真的那么难吗?中国的大学生英语学了10多年,为什么那么多人过不了四级却要埋怨学历跟英语考试挂钩。干吗不想想自己的问题?你学了那么多年这个都过不了,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的?

其次,学习外语就那么没有必要吗?在欧洲大陆,很多人都懂好几门语言的,身为发达国家的人尚且能够这样虚心地去学习,去吸收,何况我们第三世界国家呢??这难道不是由于自卑而导致的自大??

最后,我们有必要学习英语吗?如果是搞研究的人,特别是一些前沿学科的人,当然那种没有上进心的井底之蛙不在此列,都知道英文的作用有多大。可以说,不懂英文,没有办法搞研究。为什么,很明显,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主要是英文国家,就算不是英文国家,论文同样多数用英文写成,要赶上别人,首先要了解别人,没有语言工具,试问你如何做到?有人说翻译,说实话,很多时候,我就算看翻译也要参展应该,英文虽然难读,但是容易理解。因为语言和语言之间是有鸿沟的。另外,难道英文是科研者的专利??非也,我碰巧有与国际合作的工作经验,我明白在现代的经济中,国际合作和沟通有多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21: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prudence2006-08-03 18:50发表的“”:
我看到过很多反对英文学习或者反对英语考试的帖子。说到底,反对的人大多是不精通英文的人,恕我直言。
.......


反对目前英语教育的第一人是一个英美语言文学专家,具体文章在去年或者前年的“英语沙龙”实战版上。

“精通英文”是怎么回事呢?怎样算作精通?梁实秋算不?

再看看掀起“英语热”的,是“精通英文”的吗?

“英语热”的既得利益者精通英文吗?

各级英语考试的组织者、各类英语书籍喝英语学习工具的贩卖者,有多少“通”英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5 10: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了外语产业,有多少人得失业呀,所以啊..........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5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产业化并不是坏事,关键是中国现在的教育并未完全产业化,“中国特色”嘛。在外国,外语教育也是一种产业,LONGMAN大卖IELTS教材,OXFORD大出词典,例子多的是。地球只有一个,到处都一样,只是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ingyu33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6 1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产业化其实在不断侵蚀着我们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对待这个问题中央政府是过于“宽松”,在此我必须要声明一点我反对极“左”思想,也不喜欢极“右”思想。我不知道教育产业化这个名词是那个人提出来。就我所知道,中央以及教育部一贯反对教育产业化。就经济那么发达的西方都没有国家或人敢提出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导致每个人都想在教育这个市场分一杯羹,得到一些好处。可以这样说教育本身是涉及到每家每户,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每个公民都有权利与义务接受教育,因此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宗旨,也违背了我们的办学方针,也直接违背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因为有人不断在鼓吹教育产业化,这种思潮在一些领导者那里,在一些教育者那里就生根发芽了,导致有的地方以改制的名义把好的中小学卖掉了,卖给私人了,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人不难可以看见某些地方政府名为了减少财政的负担,减少教师工资的付出,减少学校的维护费,实为把这笔经费间接地转移到民众的身上。很简单的道理叫人到穷山区去改制,有人去吗?他们的目的就是为赚钱。同时也造成教育收费的不公平,出现了本地生与外地生两种不同的收费标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人口的流动性,流动人口对经济建设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流入地的教育资源的严重的缺乏,对流动人口教育没有办法给予同等的教育待遇,继而使教育产业化更加蔓延,各种各类民营学校如雨后春笋,有的地方用民居也办起学校,有的地方建起贵族学校,可以说五花八门,政府缺少有力监管,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我想这是教育乱收费,高收费最早出现,最根源的地方。也是现在学生的心理伤害的最早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办法正确认识教育产业化的害处,那么在整个教育阵地必将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互相影响。民营学校与公立学校互相影响。各种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如思想堕落,诚信危机、学术造假等等必将如潘多拉盒子效应,恶性的循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试想如教育这种崇高的公益事业能产业化,那么我们的外交、公安等等领域可以产业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13: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tingyu3332006-08-06 12:43发表的“”:
就我所知道,中央以及教育部一贯反对教育产业化。
怎么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0:58 , Processed in 0.24616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