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实属虚构 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故事背景:三国初年,由于战乱,经济萧条,民不聊生。魏、蜀、吴三国暂时放下兵戈,各自发展。
一日,东吴派遣使节到成都。因为吴国成功的开发了上海、深圳两地,应蜀国的邀请,特命中郎将张温到蜀中作技术讲解,以示其威。
蜀帝刘备设宴款待。张温在宴间言语颇有些傲慢:“我东吴故为国富民强,今又新得沪、粤二处,其经济实力可居三雄之首矣,此所谓日生于东也。”蜀国学士秦宓起身于座,正色而语:“日虽生于东,而终没于西也。”
次日早朝,刘备面会群臣。
“朕自斩黄巾而起,以至数十载。”刘备突发感叹,“今天下三分,而魏、吴之势愈盛,益州日衰。若如此,汉室几时可兴?曹贼何日得灭?”
言罢,满座大臣无一人应答。“陛下勿忧。”诸葛亮突发一语,“臣以为魏、吴未必得志,而我大汉亦可复兴。”
刘备听了之后矍铄大振:“依卿之言,如何?”
“以目今之势,二国皆强于我,其经济财力之雄厚,吾蜀之不及也。然其东临大海,土已尽矣,再无可用之地,今虽盛不足惧也。而我蜀国之西,幅员广阔,沃野千里,此乃用武之地。陇、宁、青、新、藏五处之民皆久仰望陛下之光辉,日盼陛下拯其于水火。此乃天赐之产,陛下宜竭益州之力,开拓其地,以为后用。”
刘备听后,沉吟良久,轻咳一声,说:“开发西部,乃是良策,然其工程巨大,至可成之日亦需数十载。朕今知天命,数十年之后,恐不复见此盛世也。”然后面向群臣:“卿等之意如何?”
“臣亦以此不可。”太史谯周从班部里站出来,“西部乃蛮荒之地,开恳极难,恐空费钱财。况我自给尚不足,岂有余力乎?”
诸葛亮缓缓摇动羽扇,从容说道:“开发西部并非难事,亦不需数十载。以臣愚见,西部开发,十年可成。”
满朝哗然,诸葛亮接着说;“臣初到云南时,其地人畜稀少,五谷不生,而如今其纺织、烟草等业已居四海之首,其力足以养国。此岂非吾主之英明决策乎?况云南之蛮荒甚于西部,而吾今之国力远胜于昔,西部大成岂不指日可待?臣以为,以蜀国之强盛,三年之间必有小成;加之以人谋,十年足矣。”
刘备还在犹豫,诸葛亮又说:“十年之后,西部之盛天亦不可量也。彼时,曹贼必当伏颈而降,孙权亦会屈膝而臣,天下已定,四海归一,汉室可兴矣。此虽五霸之业、始皇之功不及也,而陛下之德亦将为千秋传诵。”
刘备纵身而起,拔所佩之剑,厉声对群臣:“朕开发西部之意已决,卿等再勿多言。”然后面向诸葛亮:“开发西部当用何计?”
诸葛亮躬身而答:“陛下可将此命任于臣,臣必当竭尽全力,遇事或刚或柔,臣自有斟酌。”
刘备将所佩之剑赐予诸葛亮,使其专治西部可以独断独行。临行时,刘备嘱咐说:“卿今此去,财、物、力如有所需,尽可向蜀中提取。”于是诸葛亮率数百万之众向西部进发。
诸葛亮一到西部,就颁布一系列政策、并推行开发项目。首先广修公路、铁路,加强了五省与益州的联系。对农业,调整其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附近又兴建农产品加工厂。大力开发能源,每处能源基地都形成了城市带。普及教育,诸葛亮在西部开设高等学府数十所,实行“千乡万才”计划,吸引大量人才涌入。
然后,诸葛亮不断往返于西部五省,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经济。对陇、宁地区,利用其劳动力,发展新兴工业。对青藏地区,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兴建重工业基地。诸葛亮又调集大量科技人才进入新疆,发展电子业,使茫茫大漠出现点点“硅州”。在此期间,诸葛亮派人在各地加强网络建设,鼓励人们发展IT业,加大通讯力度、提高了信息传播……
西部的高楼大厦如落地雨点,应运而生、拔地而起。从西部运往各地的商品连绵不断,从各地迁往西部的人也络绎不绝。西部像铀子一样,顷刻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八年后,诸葛亮回到益州。蜀帝刘备率领群臣到机场迎接。诸葛亮此归并没带任何物品,只有一部笔记本电脑,里面记载了西部开发时创下的惊人数据。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西部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了魏、吴……
诸葛亮当众宣布:西部开发今已全然成功。于是举国欢庆,四海高歌。刘备大宴群臣。宴间,刘备斗志激昂:“昔者丞相开发西部,言十年可成,今八年即凯旋而归,实为我大汉之福也。” 然后痛饮一杯,又说:“今西部开发已成,其力足以当魏、吴。朕不需出兵,曹操、孙权也必定会屈膝来降。愿众卿助我兴复汉事,还于旧都。”
说完,与众臣痛饮一番。饮罢,齐声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