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石之轩

[【小说】] [全文完]历史小说《黄花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4: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文大为讶异,茫然不知陈炯明为何要求辞职。这时候大哥孙眉在多人簇拥下从广东来到了南京。孙眉当年毁家纾难,资助孙文革命,如今就以革命功臣自居,入总统府见孙文,直言不讳,希望孙文委他做广东的都督。
孙文惊骇莫名,说:“大哥非从政之人,怎么能做都督?”
孙眉怒道:“你能做大总统,我就能做都督!如今广东的人拥戴我,只要你点了头,我就是都督了。”
孙文眉头紧皱,知广东方面定然有许多自己不知的内情,便详细问起大哥广东的情况。孙眉当下说了众多民军不服陈炯明,陈炯明大开杀戒的事。
原来胡汉民随孙文北上后,陈炯明代之为都督。此时广东的各路民军有五十多支,人数多寡不等,军纪散漫,对陈炯明这个都督也不甚恭顺,陈炯明急于遣散他们而无从下手,只好先以自己的“循军”为主体组编正式陆军,逐渐排挤其他民军,其他民军对陈炯明就愈发反感。这时孙眉由南洋回到家乡广东,许多民军首领便欲推孙眉为都督,驱陈炯明下台。
孙眉耿直、老实,见众人拥戴自己,大为兴奋,就也跃跃欲试,想做回都督。
有了孙眉这块招牌,反对陈炯明的民军不免对陈炯明更加藐视,“石字营”的首领石锦泉竟然就私自截留陈炯明采买的枪械,用以武装自己的人马。陈炯明大怒,立刻发兵抓住石锦泉予以枪决,并藉此事将“石字营”就地遣散,接着,以文、武两种手段逼各民军自行解散。民军自然不肯解散。陈炯明就出兵镇压了“惠军”、“仁军”、“协军”,然后派前清巡防营的统领吴详达率兵绥靖地方。吴详达以宴请为名,将潮汕一带的民军首领许雪秋、陈芸生等诱至潮州,当场枪杀。
诱杀许雪秋、陈芸生后,剩余的民军见陈炯明手段强硬狠辣,但武力上又抗不过他,于是只好联合起来,利用孙眉的身份大做文章,大造舆论,强力拥戴孙眉。许多对陈炯明不满的同盟会人这时也纷纷发电给南京临时政府,要求撤换陈炯明,以孙眉为都督。
孙文对大哥却是极其了解的,知他耿直厚道,绝非从政之才,并且拥戴他的人也并非真心拥戴,只不过要借他对付陈炯明而已。当下吩咐胡汉民拟电发给陈炯明。要他安心治理广东,勿因心疑而生退意。同时劝解孙眉说:“大哥,你还是别从政为好,实业也能救国。你要么发挥特长办实业,要么息影林泉以娱晚景,但绝不要沾官场的边。”
孙眉兴冲冲而来,哪料到弟弟竟一点也不支持自己,当即大怒起来,喊道:“当年你闹革命时,我宁愿破产,也资助你起义,难道我对革命没有贡献?如今革命成功了,你却让我回家歇着,你能当大总统,我为什么当不了都督?”
兄弟俩吵过一场,闹得很不愉快。蔡元培知道了,赶来相劝,对孙文说:“孙大哥毁家纾难,有大功于革命,即任都督也不为过,还望总统考虑。”
孙文摇摇头,叹气说:“功有功在,但家兄却非都督人选,其为人质直急躁,又嫉恶如仇,却无做官的手段,委他只会害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4: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眉见做都督无望,心中大恨,回到广东翠亨村老家,赌气将过去与孙文合影的镜框摔得粉碎,吼道:“从此后各走各的道,我再也没有这个当大总统的弟弟了!”

这时候,南北议和对各主要问题都达成了协议,除议定袁世凯迫清廷退位后,即可任民国的总统,同时对自动退位的清室施以优待政策,清帝不但可以住在紫禁城内称孤道寡,而且民国政府还每年向其提供四百万两白银,称作优待费。但关于国都建在南京还是北京,南北双方却分歧甚大。袁世凯极力要将首都建在北京,孙文、黄兴坚持首都应建在南京,双方为此各述理由,互不相让。
章太炎是将安天下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的,他也全力主张以北京为首都,汪精卫、胡汉民等也支持北京建都。南方的意见不统一,只好请以各省代表会议改建的参议院投票表决。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参议院以二十票对八票的多数通过了建都北京的议案。孙文大怒,说:“北京是袁世凯的老巢,袁若有变,那时谁可以制住他?”于是断然否决此议案。
黄兴是全力支持孙文的,立刻派人给参议院传话,说:“首都问题再议,若不以南京为首都,我即派宪兵入参议院,将其中的同盟会员全捆起来!”
在孙、黄的坚持下,参议院第二次开议,终于确定以南京为首都,同时按孙、黄的意思,议决将政体改为内阁制。
孙文对袁世凯能否忠于民国始终心存极大的疑问,故要设种种限制以防他,在建都南京与内阁制两事确定下来后,孙文又命宋教仁起草“临时约法”,要同时以首都、内阁制、临时约法三个问题为谈判条件,迫袁世凯就范。
袁世凯得讯大怒,骂道:“奸恶的孙文,你自己当总统,就搞总统制,该我当总统了,你就搞内阁制,给我处处使绊子设障碍。”恼怒之下,使劲的讨价还价,但孙文在这三个问题上寸步不让,除要袁世凯答应建都南京及内阁制政体外,还要他答应在作总统时,必须宣誓效忠临时约法。
袁世凯气急无奈,偏偏这时候良弼又串通了铁良、载泽、溥伟等人和他为难,在亲贵子弟中大肆活动,要以君主立宪为政体。禁卫军中有一批良弼的支持者,隆裕太后也一向对良弼青眼有加,良弼又有“宗社党”作依托,便不遗余力和袁世凯相抗,到处散布说:袁世凯已和革命党约好,要联手推翻大清。甚至说袁世凯早已加入了革命党,和南方的议和只是做做样子。这些话传到隆裕的耳朵里,隆裕将信将疑,但对袁世凯忠心耿耿的印象不免大打折扣,袁世凯叫苦不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4: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钧、胡惟德等忙向袁献策,说:“和南方的议和就这样了,小心夜长梦多。他们既允你做总统,其他事情都好商量,倒是朝廷这边,须得尽快设法才对。”
袁世凯无语点头,心中感觉沉甸甸的,思虑半天,别无他法,便赶往宫中,给隆裕汇报议和的情况,说:“南方的党人坚决不同意君主立宪,必欲以共和制为国体,臣派人和他们谈了这么久,他们只答应皇室退位之后,给与优待。”说着将每年四百万银子的优待费以及继续居住紫禁城,保留尊号等优待条件一一讲了出来。
隆裕很不高兴,说:“这不是让大清亡国吗,这怎么能答应?”
袁世凯低着头说:“如与南方争持日久,则民军对朝廷的恶感越甚,试想法国革命时,王室若能早顺民意,那至于惨罗大祸!如今革命党争的是政体,而不是君位,如坚决不允其所请,那么,太后能忍心祖庙震惊,宗社不安吗,还请太后深思,俯察大势,以顺民心。”
隆裕大惊下哭了起来。前几天还信誓旦旦一心要保大清的袁世凯忽然态度大变,如此威胁朝廷,那大清还靠何人来撑持呢?隆裕太后心惊神乱,只是流泪哭泣。袁世凯跪在下面,也眼泪汪汪,陪着太后伤心。
隆裕哭了一会,用手绢擦擦眼,又用手摸了摸小皇帝溥仪的头,然后对袁世凯说:“此事兹大,我要好好考虑考虑,你先去吧。”
袁世凯答应一声,恭恭敬敬给隆裕叩了头,然后退出,径回内阁。老朋友徐世昌在内阁等着,问他奏请的结果,袁世凯红着脸,尴尬万分,说:“我是硬着头皮将要说的话说完了,可是太后只是哭,弄得我老脸发烫,我最怕的便是女人流眼泪。”
徐世昌笑道:“你将该说的话说了,这就行了,此后让赵秉钧、胡惟德他们出面就可以了。”
袁世凯点头。
袁世凯退出后,隆裕太后仍旧痴呆呆坐在大殿上,满脸泪水,唏嘘不已。这时接替李莲英的太监总管小德张启奏说:“太后呀,若不答应革命党的要求,他们带兵杀到了北京,您与皇上都是性命难保。”
原来小德张早让袁世凯用银子买通了,这时就趁机出言吓唬隆裕。
隆裕听言心惊更甚,怕得厉害。恰好此时良弼、铁良、载泽、溥伟在外求见。隆裕停了唏嘘,如一个溺水之人见到了救命的稻草般,忙命他四人进殿。
良弼等进殿来跪下磕头请安,隆裕也不问他们所来为何,却先哭着将袁世凯刚才的话说给他们,要他们帮忙拿主意。
良弼怒道:“袁世凯这分明是和革命党联手了,如今要保大清,就非处死袁世凯不可!不然,大清不亡于革命党,也一定会亡于袁世凯之手。”
隆裕战战兢兢,说:“袁世凯如今大权在握,军中将领全是他的人,你却有何法与他斗呀?”
良弼说:“禁卫军中有亲贵子弟一千多人,他们都是臣的宗社党成员,杀一个袁世凯,也不需要多少人,只要太后点头就是。”
隆裕忙说:“千万不能冒这个险,若杀他不死,那朝廷岂不就遭大难了,你们人少力弱,那斗得过他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4: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弼等欲说服太后,一再声称杀了袁世凯北洋军未必就反,但隆裕是个胆小的妇人,哪敢做这样的主,只是一个劲的求恳他们不要蛮干。
良弼等四人无奈告退出宫,但心下不甘,就到处传言警告袁世凯,说袁若敢坏了大清的江山,宗社党决饶不了他,又散布言论,说袁世凯便是当今的曹操,表面伪善,内心奸恶无比,请各大臣、王公多多提防于他。
袁世凯忧心忡忡。这时候孙文提出了解决南北问题的五条办法,由唐绍仪密电袁世凯。五条办法是:一。清帝退位,由袁照会驻京各公使,并电告南京的民国政府。
      二。袁世凯必须宣布政见,表明自己绝对赞成民主共和制度。
      三。接到清帝退位的通知后,孙文即行解职。
      四.由南京的民国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民国总统。
      五。袁当选后须到南京就任,并须宣誓遵守“临时约法”,方能接受事权。
孙文声称,这五条若袁世凯还不同意,那就表明袁无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此后战争再起,一切后果由袁世凯承担。
袁世凯将孙文的五条办法翻来覆去看过多遍,先是怒声哼哼,后来却又笑了起来,说:“看来总统的位置是跑不了啦。孙文无奈下把总统位置让我,心里总不大舒服,因此啰里啰唆,要我去南京就职,又要我宣什么誓,孙文呀孙文,宣誓这一套洋人的东西,怎能在中国真的起作用呢!”
这样一想,袁世凯的心情好了起来,立刻发电给唐绍仪表示同意五条办法,同时吩咐备车,又入宫去见太后,催促隆裕尽快拿定自动退位的主意。哪知隆裕这时有了准备,反驳袁世凯说:“前次议和称国体问题由国民会议解决,如今国民会议未开,此事还是暂缓为好。”
袁世凯暗暗恼怒,说:“若等国民会议议定国体,那么优待皇室的条件能否保留,臣就不敢预料了。太后圣明,还请早下决心。”
优柔寡断的隆裕此刻心乱如麻,却无论如何下不了决心。袁世凯气哼哼的退了出来,束手无策下,想强行逼宫,又怕坏了自己的忠厚之名,坐上马车朝回赶,一路上一会儿恨隆裕不识大体,一会儿恼良弼威胁自己,正自又恨又怒时节,忽然耳边一声巨响,接着一股大力涌来,马车立刻被掀翻在地,袁世凯被扣在了车厢之内,紧接着又是两声巨响,威势惊人。车下的袁世凯吓得面无人色,一颗心狂跳不已,只是想:“我要死了吗,我要死了吗?”
这时候传来了大批军警的喝叫声,然后马车被人抬了起来。车夫刘二与一个巡警合力将袁世凯从地上扶了起来。巡警说:“总理受惊了。刺客已经逃走,大批军警追下去了。”
袁世凯强自镇定,点了点头,但一看眼前的情景,不禁又大吃一惊。只见自己随车的四五个护卫亲兵躺倒在血泊之中,侍卫队长袁金标也被炸死了,袁世凯倒抽一口冷气,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两名侍卫又找了一辆马车过来,崔袁世凯快快上车。袁世凯二话不说,快步登车,催赶车的刘二说:“快走,快走,朝锡拉胡同走”。
刘二乱鞭抽马,马车飞一样的驶入锡拉胡同,一直进了袁府的院子。袁世凯下了车,冷汗满身,对迎上前来的妻妾苦笑道:“今日好险呀,我差点就万寿无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4: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袁世凯自遇刺后,就躲在家中不出,却打发人去巡察局探问消息,看抓到了刺客没有。按他的推测,行刺者一定是良弼的宗社党人所为。但消息很快就出来了,巡警已经抓住了两名刺客,证明良弼和这次行刺没有一点关系,行刺者乃是京津同盟会的党人所为。
原来汪精卫南下后,袁世凯在南北议和中首鼠两端,反复变化,又以兵威胁迫南方,京津同盟会的志士杨禹昌、黄之萌、张先培等极为气愤,遂商定杀袁以助南方党人。那料到袁世凯命大,竟然毫发无损就躲过了这场精心策划的行动。
袁世凯被炸的消息传到宫中,隆裕太后吓坏了,接着又传来消息,刺客为革命党所派。隆裕叹道:“大家都议论袁世凯是革命党的人,真是冤枉好人哪,多亏袁世凯未死,不然,这乱局可靠谁来收拾。”于是忙派小德张代表朝廷去看望袁世凯。
袁世凯躺在病榻上,对小德张说:“北京将要大乱了,革命党派遣的杀手纷纷涌进了北京城,专找忠心大清的人来杀。我是再也不敢上朝了,你代我请太后与皇上的安,请他们善自处置大事,也多多保重,不要遭了革命党的毒手。”
小德张一惊一乍说:“革命党的杀手有多少,宫保可知详情?说出来我也好给太后老人家禀报呀。”
袁世凯说:“据我估计,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带着炸弹毒药短枪,谁不赞成民主共和,他们便杀谁。我可是害怕得要命,不知太后她老人家怕不怕?”
小德张一挺腰,瞪着眼说:“我这就回去给她说,非让她害怕不可。”
袁世凯长叹道:“亲贵子弟骂我是曹操,革命党骂我是保皇派,都想要我的命,如今我里外做人难,只好缩头不出,躲在家里保命,你对太后多说说,请他老人家理解我的难处。”
小德张说:“这个一定,该说的话我自然全给宫保说到。”
袁世凯便吩咐家人取五千两的银票,送小德张作辛苦费。小德张接了谢过,意气扬扬的出门回宫,将袁世凯的话又夸张一番,说给隆裕太后听,说到革命党的刺客大举进北京城,更是添盐加醋,描摹得有声有色。
隆裕太后听得心惊肉跳,又慌又乱,既怕得厉害,又狠不下心来就这样舍了大清的基业,柔肠寸断,只是抱着小皇帝流泪。小德张见太后怕成这样,更加得意,又连哄带吓要太后早拿注意,免得大祸临头。
隆裕想了半天,终于还是决断不了这样的大事,只好传话召开御前会议,请王公大臣们讨论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8: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三章  锦绣河山,临此际,欲哭还休

御前会议在太和殿内举行,除袁世凯称惊吓过度须静养之外,其他王公大臣都到了。隆裕太后苦着脸将袁世凯所请退位之事说了,请众人议论决断。
殿内先是静了一会,接着赵秉钧、胡惟德等袁世凯的人纷纷发表看法,认为事已至此,皇室早早退位可安定天下,对百姓对皇室都是莫大的功德,但良弼、铁良等宗社党的骨干却坚决反对退位,发誓要与革命党周旋到底,以争取君主立宪,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但是谁也驳不到对方。
隆裕便问曾任摄政王的载沣意见。载沣说:“以臣之见,还是退位保平安为好,如今民主共和已成潮流,大清是真的保不住了。”
隆裕周身一震。她原本希望载沣能支持君主立宪,因他不但曾任摄政王,且是皇帝溥仪的生父,如今他也这样说,难道大清的气数真的完了?隆裕感觉心中一凉,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良弼见太后流泪,心中大怒,也不顾礼仪了,指着载沣、赵秉钧等便喝骂起来,称他几人是乱臣贼子,落井下石。隆裕连忙出声制止。良弼不好再放肆,怒气冲冲闭了口。
大殿上一时间静悄悄的,好半天无人再说话。隆裕就怯怯的叫徐世昌发表看法。徐世昌刚才一直跪在角落里一言不发,隆裕想他和袁世凯交好,在北洋军里有相当的影响,若他能开口支持君主立宪,那么对袁世凯定能施加不小的影响。
徐世昌却连连叩头,说:“臣不能说。”
隆裕急道:“大清眼看就不行了,你也算久受皇恩的人,为什么不能说?”
徐世昌唯唯诺诺,又叩头说:“臣不敢说。”
隆裕更加急了,说:“朝廷朝不保夕,还有什么话不敢说的,你一切直言便是,不用忌讳。”
徐世昌欲言又止,颇有为难的样子。载泽、溥伟等就嚷了起来,说:“徐世昌为什么不能说,不敢说,因为他是袁世凯的盟兄,与袁世凯勾结一起,谋算大清的江山。只要杀了袁世凯,大清的江山才能永保安稳。”
良弼这时也喊道:“臣愿与宗社党所有同仁一起,泣血捍卫大清的宗庙社稷,谁要坏大清的江山,我等便与谁拼命!”
徐世昌脸色平静从容,面对良弼等人的威胁,毫无反应,似乎他与袁世凯决无关系,心底无私,坦坦荡荡,所以既不恼怒,更不辩解,做出一副哲人智者莫测高深的样子。
隆裕喝住良弼等人,温言请徐世昌说话。徐世昌推辞了一番,见太后非要他说不可,便长叹口气,继而决绝说道:“太后既然真的要听微臣的想法,微臣不论荣辱利害,那是非说不可了。”
隆裕说:“你大胆讲,无论讲错讲对,那都是为了朝廷的安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8: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世昌便环顾左右,悠悠然说道:“当日请袁世凯出山,便大错特错了。引虎自卫,终酿苦果,夫复何言!”
殿中众人一齐震动,将目光投向徐世昌。身为袁世凯的朋友盟兄而出此言,自然人人诧异惊讶,急于知道他下面将说什么。
徐世昌又叹口气,继续说道:“我在军中与袁世凯共过事,深知其为人。此人素有大志,才略过人,兼且做事决断坚毅,实乃国中第一可畏可怖之人,我比袁为虎,盖因此也。引虎自卫,事出无奈,倒也无可厚责,可是如今猛虎在侧,凶性尚自收敛未发,却有人要玩虎逗虎,激发其凶暴之性!”说到这儿,徐世昌目视良弼等人,从容说道:“袁世凯如今羽翼早丰,内有文才武将供其驱使,外有南方各派力量欲尊其为首脑,一切均靠他收拾残局,要杀他难比登天。即使杀了他,民军北伐,北洋军溃散,那时候何人可以主持大局,扭转乾坤?”
良弼等一惊,错愕间沉思不语。
隆裕颤惊惊问:“袁世凯既是只猛虎,如今朝廷可怎么办呢,他这只猛虎真要一口吃掉大清吗?”
徐世昌说:“袁宫保审时度势,知大势已去,因而无奈,违心要以民主共和避免内战。但对于朝廷,量他也不敢无礼,优待皇室的一切条款袁世凯若有半点马虎之处,我徐世昌首先便与他过不去。”
隆裕感激的点点头,却又问:“那你是赞成退位了?”
徐世昌说:“臣是据实而言当今的形势,至于皇室是否退位,臣世受国恩,那敢出此悖逆不道的言语,一切俱由太后明断便是。”
隆裕叹息道:“你们都不拿主意,却要我明断,我心中又苦又酸,神思早乱,怎能拿了这么大的主意。”
良弼此时抬起了头,正色说道:“太后,奴才想了,退位之事此刻尚言之过早。我大清精兵还有十多万,若加上蒙藏等处王公的兵力,与南方党人完全有把握一战。请太后暂罢退位之议,只冷眼看袁世凯如何演完这出戏。”
善耆、载泽、铁良、载涛、溥伟等人齐声附和,请隆裕罢议。隆裕太后本没有主意,至此只好宣布散会,说择日再行商议。
众人退殿出宫之后,载涛拉良弼到一旁密语道:“太后优柔寡断,我等不如联络各王公,以禁卫军中满族子弟为骨干起事,尽杀北京城中汉人汉官,以振我大清皇威。”
良弼大惊道:“此举万万不可,若激起全国公愤,不但促大清速亡,且将使我满族惨遭大祸,童稚全灭,难有遗存。”
载涛遂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8: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御前会议无果而终,袁世凯焦虑不安。赵秉钧、胡惟德往见,提议说:“兵权在宫保手中,他们既冥顽不化,驱兵入宫就是。清亡已成定局,宫保还忧虑什么?”
袁世凯满面愁容,说:“我将要当大总统,富贵至此已是极致,可若被后人说我是奸臣逆贼,强夺了大清孤儿寡妇的江山,落下千古的骂名,那怎么行呢!你们还有其他好办法没有?”
赵秉钧、胡惟德一个劲儿摇头。

这时候,南京临时政府已将《临时约法》起草完毕,并迅速通过了参议院的审议,这是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大法,除对中国的领土、人民的权利义务等有详尽的规定外,还仿欧美之制,将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分立的雏形也描述了出来,甚至对弹劾总统、审判总统也有专门条款。《临时约法》全文五十六条,虽然简陋粗疏,但将国家的大致形貌勾勒了出来。
《临时约法》审议通过后,孙文等便催促留在上海的唐绍仪,要他通知袁世凯尽快迫清廷退位。袁世凯心里急得上火,但隆裕死活拿不定主意,弄得他也大是恼怒,但紧接着孙文发电给袁世凯,称二月十五日清廷若还不自动退位,则南北双方以前所议定的优待清室的所有条款全部作废。
袁世凯接电后坐不住了,他还真对这封最后通牒式的电报感到害怕,若没有了优待条件,要清廷自动退位那可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是,这个不懂人情世故的隆裕哭哭啼啼,就是下不了退位的决心,这可怎么办?
袁世凯背着手在府内来回渡步,苦思良策。此时忽然张謇发来密电,称自己将秘密赴鄂,策动段祺瑞等将领支持共和,要他们电请朝廷退位。袁世凯见电,猛然心中一亮,立即狠下心来,随即通知段祺瑞等人,要他们通电逼朝廷早下退位决心。
二月一日,清军将领段祺瑞、王士珍、姜桂题、倪嗣冲、李纯、曹锟等六十四人一齐通电,将矛头指向反对皇室退位的亲贵,杀气腾腾威逼清廷,说:“三年以来,皇族之败坏大局,罪实难数。事至今日,皇太后皇上欲求以安富尊荣之典,四万万百姓欲求以生活之路而不见许,祖宗有知,能不痛乎?国体一日不决,则百姓之因兵燹冻馁死于非命者何啻数万!
有鉴于此,吾等谨率全军将士即日入京,与王公贵胄剖陈利害。挥泪登车,昧死上达。”
清军将领通电的消息很快就传入了宫中,隆裕听说北洋军齐反,威胁说要进京城来与皇族论理,这下她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没有了,禁不住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良弼此刻也是忧心忡忡,但他推测这些将官通电一定是袁世凯授意的,于是一面派出宗社党成员南下汉口等处找这些将领融通,希图以皇恩大义说服大家放弃逼宫,同时孤身进宫安慰隆裕太后,叫她不要害怕袁世凯的虚声恐吓。
隆裕双泪长流,问良弼说:“你说这局面还有挽回的余地?”
良弼说:“奴才已派人做军官将领的疏通工作,尽力而为,保大清的宗庙社稷,想历代先皇英灵庇佑,臣一定能劝说的各将领回心转意,脱出袁逆的掌握。”
隆裕可怜巴巴的点头,慰勉良弼使尽全力,以收奇功。良弼表了一番决心,然后叩头告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8: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弼告退之后不久,袁世凯派了赵秉钧、胡惟德两位入宫晋见太后,要挟隆裕早定退位大计,免得军兵作乱为祸,但隆裕刚得了良弼的话,心下稍安,仍旧不肯表态。赵、胡无奈回报袁世凯。袁世凯听了,恼怒烦躁,大发脾气,骂道:“一定是该死的良弼坏我大事,此人不除,我的图谋难以如愿!”
赵秉钧咬牙说:“不如派人干了良弼,良弼一去,太后自然心惊胆裂,乖乖的退位。”
袁世凯摇头说:“良弼该死,杀他的却不能是我。唉,再等几天吧。可是我的心里急出了火,这几天好难唉呀。”

其实这个时候正有人紧锣密鼓的谋划杀死良弼,这人却不是袁世凯的人,他是正宗的革命党,京津同盟会的军事部长彭家珍。
彭家珍,四川人,与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便一直在新军之中任职,数年前在日本考察军事时经人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后来他辗转直隶、奉天等地军中任职,与党人吴禄贞交好而成挚友,情义深重。
吴禄贞之死,当时一般传言或认为是袁世凯派人所为,或认为是良弼派人所为,吴禄贞之死,使革命党痛失一举倾覆清朝的机会,因而彭家珍对良弼、袁世凯二人恨之入骨。张光培、黄之萌刺袁失败后,袁世凯深匿不出,府第内外的警卫也成倍的加强,彭家桢于是决定孤身刺杀良弼,以助共和尽快成功。
彭家桢在奉天军中时,曾与良弼的学生崇绮来往密切,故对良弼的情况知之甚熟,暗杀计划定下来后,彭家桢在腊八节的傍晚,穿上军官装束,口袋里装上崇绮的名片,怀揣炸弹,乘马车入良弼府第以崇绮之名求见,哪知良弼却不在家,仆役们请他在客堂内等候。
良弼家的客堂优雅洁净,茶炉轻响,洋钟叮当,一片祥和安宁。坐在这儿的彭家桢怀中揣着炸弹,心急如火,哪能坐得安稳,硬着头皮坐到晚上十点,仍然不见良弼的回家。彭家珍便告辞出门,要到外面去寻找。
彭家珍跨出良弼的府门,黑洞洞的天上却稀稀落落飘起雪花来了,冷风刺骨。彭家珍驱车刚出胡同,就见外面的大街上一辆马车隆隆驶来,车棚前方高挂着一盏大红灯笼,上写“军谘府”三个字。彭家珍的心情骤然紧张起来,良弼终于回来了。
良弼是找禁卫军统领冯国璋商量大事去了,两人过去关系一直处得不错。冯国璋在汉口汉阳大展神威,欲继续进兵武昌时被袁世凯强行调回京师,此后便与袁世凯极少来往,良弼认定二人心生嫌隙,因而暗暗高兴。如今局势复杂,良弼必须找到足够多的盟友,才可以和袁世凯相抗,于是便频频和冯国璋联系,苦心孤诣,要挽救大清。冯国璋谨遵袁世凯的号令,与良弼虚与委蛇着,良弼信以为真,于是在这晚入宫领了腊八粥的赏赐后,便到冯府谈天,讨论时局。
冯国璋将良弼接入客堂,殷勤奉茶,见良弼虽然两眼炯炯有神,但两颊却干廋如削,颇有疲倦之色。两人说了一会时事政局,良弼便要求冯国璋与自己合作,共保大清。冯国璋唯唯诺诺,心中知良弼要保的是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它虽然还没有宣布死亡,但实际已是一具行尸走肉了,可精明能干的良弼,惮精竭虑,孜孜以求,不惜冒绝大风险与袁世凯对抗,其想法心志可敬亦复可怜。冯国璋对良弼之才还是爱惜的,肚内明白他的所谋难免一场空,因此在分别时忍不住告诫说:“北京城这些日子越来越乱了,良大人一切还请多多留神。”
良弼苦笑一声,然后挺胸昂头,说:“谁想杀我就杀吧,其实一死,我倒是放下了所有的担子,大清的存与亡,就不用再挂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8: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人在门前拱手作别,雪花飘飘中,良弼登车回府。
将及到家时,却见黑暗的巷子口处停着另一辆马车,半堵着路。良弼一愣。这时随从掀帘递进来一张名片,说有人求见。良弼就着灯笼的微光看见了“崇绮”两个字,连忙下车。
崇绮是良弼在奉天讲武学堂讲学时的得意门生,今多事之秋,他雪夜来访,良弼感觉心中热乎乎的。下了车,看那辆车旁边一个军官膜样的人快步走来,口中说:“崇绮有要事密报老师。”说着从快中掏出了一件东西。
良弼恍惚间觉此人和崇绮的身形不大一样,正自疑惑,那人已将炸弹捧到了手上。良弼蓦然惊道:“刺客终于来了!”
于是急奔家门方向而走,口中高叫道:“有刺客,卫兵快来。”
彭家桢纵身赶上,大笑说道:“为了民主共和,我不惜一命而来,你又何必吝惜区区一条命呢!”说着奋力投出炸弹。
“轰隆”一声巨响,良弼倒地,一条腿被当场炸断。而乱飞的弹片旋转过来,击中彭家珍的头部,彭家桢倒地身亡。
良弼被赶来的卫士抬入家中,急召大夫施救。第二天,良弼醒了过来,这才知自己未死。随即赵秉钧满脸惶恐的也来探视,安慰良弼一番,又大骂革命党惯于暗杀。
良弼疼得皱眉咧嘴,赵秉钧当下就荐了一位中医大夫,说他以中药止疼灵验非常。良弼的家人马上打发人去请,良弼服了止疼的中药后,不到一个时辰便心跳气短,神昏脉弱,眼看着即将毙命。
家属子女齐集堂上,慌乱一团。良弼忽回光返照,睁眼对众人说:“我死,大清亦亡,,二百余年的赫赫皇朝,怎能没有一个殉葬之人呢。”
家属子女齐声大哭起来。良弼说:“你等哭什么,我是军人,死何足惜,大清将亡,我又岂能独存,刺我者,乃是我真正的知己。”
良弼说完话,闭目而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8: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弼挨炸后,京师之地的皇族人人自危,风雨满城,满清的王公贵族闻风丧胆,草木皆兵。良弼的死讯传出后,宗社党的党徒哗然而散,大家都怕炸弹会落到自己头上,于是惊慌失措,纷纷夺路而走,或逃往天津租界,或逃往旅顺租界,北京的保清骨干一下子几乎全跑光了,只剩下了肃亲王王善耆。善耆坚决不走,他要看大清到底亡于何人之手。
隆裕太后吓得夜不能寐,良弼之死对她的打击太大了。环顾朝中,如今大半成了袁世凯的人,而载沣等早默认了民主共和,对大清朝心灰意赖,不愿和袁世凯对抗了。在军政各界,袁世凯可说再无抗手。善耆虽然表示永保大清,但他没有什么势力,孤身一人又能怎么样呢!
隆裕此刻才确知大清朝无法维持了,无奈决定尽快退位,在良弼死后的第三天,隆裕下令召集王公大臣商议退位大事。可是很多王公离京出走了,在京的许多王公大臣也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敢出门,最后,只载沣,善耆、梁士怡、赵秉钧、胡惟德等寥寥几人应召而来,入宫跪倒向太后请安。
隆裕怀抱着溥仪,哭倒在金銮殿上,抹泪说:“梁士仪呀,赵秉钧呀,胡惟德呀,我母子二人的性命,可全在你们三人的手中啊,你三人回去好好对袁世凯说,务要保全我母子的性命啊!”
赵秉钧、梁士怡等也伏地而哭,发誓说一定保护太后皇上安全,并竭尽全力为皇室争取到优待条件。隆裕就说:“大清不行了,众人皆不肯说,要我做这个主,我今日只好做这个主了,你们回去告诉袁世凯,让他准备好退位诏书。纵然列祖列宗骂我,但只要能保全皇上的性命,我也无法顾忌这些了。”
说完了该说的话,隆裕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赵秉钧、梁士怡、胡惟德等也感心中恻然,就大叩其头,说:“太后圣明,我等一定将太后此意告知袁宫保照办。”

袁世凯得赵秉钧、梁士怡报告,知隆裕终于决定退位,长长的吁出一口气,如释重负,却使劲想掩饰住心中的高兴,弄得脸上的表情古里古怪的。这时候徐世昌来访,袁世凯忙拉住他说:“菊人兄啊,太后已决定退位了,这退位诏书的起草,非你莫属。”
徐世昌一听连连摇手,说:“人人都说是我助你迫朝廷退位,我正要来找你辞去在内阁的职务,以避嫌疑,还怎能再染手诏书的事呢,我不能背这逼宫的罪名。”
袁世凯脸显难色,说:“退位诏书非同小可,必得大手笔才行啊,除过你,还有谁能写?”
旁边的梁士仪这时笑了,说:“状元公张謇如今在上海,总理电请他来起草,一定稳妥。”
袁世凯喜道:“对呀对呀,写退位诏书非状元公莫属。”于是忙命人发电给张謇,请他拟草清帝的退位诏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8: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的张謇接电后既喜又愁,清廷退位,民主共和一统,自当欢喜,可是他久受传统文化熏陶,总认为皇帝是君,为其拟草退位诏书心有不忍,因而意甚踌躇。此时张謇手下的第二砂厂经理刘厚生在侧,见张謇意态不安,当下说:“皇上退位,还政于百姓乃是普天同庆的好事,又不是状元公你自己要篡位,为何要犹豫不安?”
张謇忙说:“既然如此,那拜托刘兄如何?”
刘厚生也是饱学之士,便慨然应诺,铺纸提笔,凝神思索良久,下笔写道: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鼎沸,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定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余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亿兆民众之好恶……特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仍和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中华大民国,余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至治之告成,钦此。
稿成,张謇默看一遍,拍案喜道:“大才,大才,不意刘兄饱学如此。”于是略改数字,然后电达于袁世凯。袁世凯喜慰无限,忙请了徐世昌来参详文字。徐世昌将稿子通看一遍,拍案赞不绝口,说:“不愧是状元公啊,情词并茂,真是好文章。”
袁世凯关切地问:“可有不妥的地方没有,老兄你一定要仔细看看。”
徐世昌又将稿子看了一遍,说:“若给‘中华大民国’那句话之前加一句:即请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有了这句话,你就主动多了。”
袁世凯大喜,拍手而笑,说:“好极妙极,这样一来,我的总统就是朝廷封的,不是孙文他们让的了。”随即又皱眉说:“孙文、黄兴他们一定会抗议这样写,却有什么办法对付?”
徐世昌将稿子平放桌上,端起茶杯悠闲的喝茶,笑道:“宫保勿忧,退位诏书相当于遗言,诏书一发,大清朝从此就没有了,和人过世了一样,别人抗议过世人说的话,又有什么用,难道要他重活过来修改遗言?”
袁世凯听了解释,笑逐颜开,连连点头,说:“对呀,对呀,就是这道理。他们如将总统之位好好让给我,那便罢了,若不然,我便以此诏书为据,自行另组政府。”
徐世昌微笑点头,放下茶杯,提笔将“请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话加进草稿,然后递给袁世凯看。袁世凯拿起稿子又仔仔细细看过数遍,忽然说:“皇上对臣下说话,用‘请’字不太好吧?”
徐世昌皱了皱眉,说:“的确不妥,待我再想想,却用什么好呢?”
梁士怡、赵秉钧两人也帮忙参详推敲,相继换了“令”字、“命”字,“托”字,都觉不妥,最后改成“由”字,这才定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8: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廷退位南北一统看来是水到渠成了,这时在上海谈判的唐绍仪和伍廷芳却遇到了一件极为棘手的问题,即袁世凯当了总统后,第一任内阁总理的人选问题。孙文黄兴在此事上态度非常坚决,说:“总统由北方的袁世凯当了,总理一职就必须由南方委派的人出任。”
唐绍仪将孙、黄的要求电达袁世凯询问意见。袁世凯大怒道:“孙黄两个好狠毒的心思,竟要置我于死地!定都南京我同意了,内阁制我同意了,效忠临时约法我也同意了,我这个总统差不多是个空架子了,他们却还要委派人当总理,这条件我死也不能答应。”
伍廷芳将袁世凯的态度告知孙文黄兴,孙文、黄兴也大怒,说:“党人流血拼命几十年,方有如今十多个省的光复,难道大家的血都白流了,将所有的权力拱手全送给袁世凯操控?总理一职必须由同盟会的人出任,此事绝无商量余地!”
第七十四章   长缨拂拂,苍龙笑卧

孙黄对总理一职态度坚决,不容通融商量,南北之间的和谈看看又成僵局,这可急坏了联络双方的汪精卫。汪精卫找过孙、黄,又给袁世凯发电,但双方的想法绝不动摇,弄得汪精卫叫苦连连,束手无策。
唐绍仪、伍廷芳、张謇等人也是大为苦恼,眼看着共和将成、南北混一,天下太平,那曾想内阁总理的人选卡住了这一进程,众人无奈下,只好再赴赵凤昌的息阴堂讨问良策。
赵风昌的客堂内温暖舒适,众人却急躁烦恼、坐不安席,要求赵风昌快想办法,弥合南北双方的分歧。
赵风昌笑呵呵命人给大家斟好香茶,这才说:“汪兆明汪兄和双方都有联系,可否将双方的详细想法说来听听。有了线索,我才好给你们想办法呀。”
汪精卫怒气冲冲说:“双方都固执得很,谁也听不进去劝告。孙黄两先生坚持要同盟会的人作总理,袁世凯心中却早有了人选,因此绝不通融,我斡旋双方,但两处碰壁,他们谁也不愿让步。”
赵风昌皱眉想了想,又问:“汪兄可知袁公瞩意的人是谁?”
汪精卫朝唐绍仪看了一眼,慢腾腾说:“袁公不肯说,我发电给袁克定杨度等人,他们告诉我这个人多半是唐兄,我也不知确是不确。”
众人都朝唐绍仪看。赵凤昌笑了,说:“确不确,唐兄自己最清楚。唐兄不说出来,大家不知底细,怎样解决问题呢。”
唐绍仪扭捏了一下,想了想,说:“袁公确有让我出任总理的想法,最近才透露给我,征求我的意见。”
伍廷芳、汪精卫等叹了口气。伍廷芳说:“以唐兄之才,足可胜任民国的总理,但孙、黄的要求不无道理,要调和南北,权力须得平衡,不然南方十多个省的党人定有怨气。”
赵风昌大摇其头,说:“不要紧,事情简单多了。”他笑眯眯的问唐绍仪:“唐兄对民主共和看法如何?是真心支持呢,还是迫于时局不得不表示拥护?”
唐绍仪傲然扬头,说:“赵兄问得奇怪。说句不谦虚的话,在袁项城的班子里,能理解民主共和真谛的,恐就只区区在下一人。同盟会高倡民主共和,但说到对这四个字的精确理解、切身感受,高于唐某的人恐怕寥寥可数。我几乎可说吃洋面包长大的,若说我不拥护民主共和,连我自己也不相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jp66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0-27 0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文笔流畅,情节生动,是一段很多的人不知道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12: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唐绍仪在十二岁即往美国留学,是当时清政府最早选派的留美幼童之一,在当时的中国,像他这样从小即系统接受西方教育熏陶的人,的确不多,所以唐绍仪自信自己对民主共和最有感悟。
赵风昌点了点头,说:“我相信唐兄的话,但不知唐兄对孙文孙大总统看法如何?”
唐绍仪肃容说:“孙总统回国后,我在上海谒见过他一次,后在南京总统府,又拜见过他一次。孙总统为人直率真诚,大义凛然,风采照人,对共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放眼国中,也仅此一人而已。兄弟对他是十分钦佩敬仰的。”
赵风昌大笑起来,说:“孙先生的确英姿勃勃,仪表不俗,他几十年致力于共和的梦想,屡遭挫折,而决不放弃,其毅力与执着,皆是国人的风范。”
这时汪精卫不高兴了,说:“赵兄,如何调和南北双方,才是我们急需商量的事。至于孙总统的英风大义,我等闲下来再缓议如何?”
赵风昌转头看了看汪精卫,笑道:“兆明兄一心为了南北和平,佩服佩服。不过我已经想了一个调和南北的法子,但不知唐兄肯不肯按我说的办?”
一直没说话的张謇忙说:“什么法子,快说出来。只要能达致国家统一、天下太平,唐兄想来一定会支持的。”
伍廷芳汪精卫也催促快说。唐绍仪瞪大了眼,目视赵风昌,等待他说出下文。
赵风昌慢悠悠说道:“我的办法也很简单。孙先生坚持要同盟会人出任总理,袁公却瞩意于唐兄,如果让唐兄就势入了同盟会,南北双方的要求不就同时满足了吗?”
汪精卫、张謇一惊,感觉此法实在异想天开、大胆至极,忙说:“此法能行?”
赵风昌不说话,只用眼看唐绍仪。唐绍仪默然半晌,终于说:“此事只要孙、袁二公没有意见,我倒是愿入同盟会。同盟会欲以民主共和而致国家富强,这一点和我的许多想法是相通的。”
汪精卫、张謇及伍廷芳大喜,一齐欢呼起来。于是这几人忙分头联络孙文、黄兴与袁世凯等,经过一番商量斡旋,孙文、黄兴及袁世凯终于同意了这个方案。当下唐绍仪在汪精卫的陪同下,直赴南京觐见孙文。黄兴喜欢唐绍仪的人才,高兴下拉了蔡元培一起做介绍人,孙文亲自主持仪式,唐绍仪恭谨起誓,按程序加入了同盟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12: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方统一的一切障碍都消除了。二月十二日,北京的隆裕太后召集御前会议宣布退位,还下懿旨让进宫与会的众王公、大臣都免了跪拜之礼。袁世凯仍以养病为由不出家门,却指派胡惟德代替自己接受退位诏书。
这一天北京城主要大街上密布军警,紫禁城的四周更是岗哨林立,以防宗社党成员突然杀出来捣乱,破坏退位大事。
黎明时分,载沣、善耆等王公、梁士怡、赵秉钧等大臣就络绎入宫,进入太和殿。众人排成两行,恭恭敬敬向上坐的隆裕太后及溥仪皇上行三鞠躬礼。隆裕脸色苍白,神清凄凉,很不自然的点点头,作为还礼。
胡惟德上前一步,躬身奏道:“秉太后,总理袁世凯受惊之后身体一直欠安,未能亲来见驾,命臣代他向太后与皇上请安。”
隆裕点点头,说声“是。”然后呆呆的望着前方,半天不吭一声。
大殿内一片寂静,众王公大臣肃容伺立,没有一个人说话,气氛压抑阴冷,弄得每个人心头沉甸甸的,亡国的那种凄惨味道似乎在四周一个劲的回旋。
好半天后,隆裕仿佛恢复了知觉,她悠悠叹了口气,手拿退位诏书,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天下纷乱,人心思变,袁世凯世受国恩,将如此的局面应付到今天,也算很难得了,为国家为皇室都出了不少的力,如今议和以共和统一南北,还承诺优待皇室,这也不容易了。”说到这儿,隆裕停顿了一下,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
大殿内众臣都不吭声,静等隆裕的下文。
过了一会,隆裕咳嗽了一声,又继续说道:“哀家和皇上为了全国的百姓能早一天遂其心愿,国家早一天统一,大家都享太平不打仗,所以决定按议和的条件,今天就把大权交出来。”隆裕说完交权的话,抬高了声音叫道:“胡惟德——”
胡惟德急忙应声,上前一步。隆裕右手持诏书示意,小德张即上前双手接了,走上前去递向胡惟德。胡惟德恭恭敬敬双手接过诏书,捧在手中。
隆裕说:“你把这退位的诏书拿去给袁世凯,让他办共和去吧。”
胡惟德说一句“臣照办。”就不知该说什么了,直直的立在那儿。
众王公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下来该怎么办。
这时候隆裕太后慢慢站了起来,说:“皇室从现在起就算退位了,大清从现在就没有了,大家都散朝回家吧!”
隆裕说完这句话,忽然两眼泪涌,语声呜咽。
载沣及肃亲王善耆两眼含泪,一声不吭。
胡惟德急忙说:“太后保重。现在大局如此,太后睿智鉴远,顾全皇家与百姓,群臣与百姓岂有不知,大家决不辜负太后老人家的一番慈心善念,今后一定优待皇室,善抚百姓,共致五族共和、天下太平,敬请您老人家放心。”
隆裕太后茫然点了点头,在小德张的搀扶下,慢慢走了,一众宫女太监抱了小皇帝,紧随太后而去。
殿上的众人终于知道这个朝堂永远散了,大家呆了一呆,随即也低头出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12: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耆出宫后,泪流满面,发誓说:“我今生绝不屡民国寸土,此后当不择手段,以复辟大清为己任!”遂携全家逃往日人控制的旅顺。
胡惟德、梁士怡、赵秉钧等大臣出宫后齐乘马车赶往锡拉胡同袁府递交诏书。袁府内外军警如林、戒备森严。众人到了府门外跳下车来进入院中。这时袁世凯也从里面出来了,拱手招呼众人。
胡惟德双手持诏书,在上首位置站定,赵秉钧、梁士怡等站在它的后面,胡惟德大声说:“袁世凯准备接诏!”
袁世凯忙站在胡惟德的对面,向诏书恭恭敬敬的鞠躬,然后胡惟德递过诏书,袁世凯双手接了。
胡惟德随即正色说:“袁宫保听了,太后说,从今以后大清朝便没有了,要你拿了诏书好好去办共和,务使五族合一,天下太平,并要你优待皇室,善抚百姓。”
袁世凯鞠躬说:“我一定把共和办好,使国富民强,不负太后之望。”
交接诏书的仪式至此就算完了。袁世凯笑道:“大家都辛苦了,到后厅休息喝茶吧。”
众大臣到后厅略坐了坐便一一告辞,袁世凯也不挽留,送走了他们,当即安排人给南方的民国政府及总统孙文发电,通知清廷已经退位。
当晚,袁世凯在大笑声中剪掉了辫子。第二天,北京的中外各大报纸便将清廷退位的诏书登载了出来,同时街巷市肆间悬挂的清朝龙旗被人们全收了起来,鞭炮声里,北京的市民百姓显出了一种异样的新鲜和兴奋,笑嘻嘻的,相互见面便拱手说:“哈,改朝换代了,今后是共和的天下了,太平盛世,再也不用打仗了!”

孙文接到了袁世凯清廷退位的电报,第二天即向参议院递交了辞呈,并荐袁世凯为总统。辞呈中说:“现清帝退位,专制已除,南北一心,更无变乱,民国为各国承认,旦夕可期。本总统当饯誓言,辞职引退。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自行解职。”
孙文对袁世凯总是难以去掉警惕之心,故要他亲到南京就任之时,方允自己解除总统职务。武昌的黎元洪见了孙文的辞呈,也来电向参议院辞去副总统之位。
二月十五日,参议院开会,共举袁世凯为新总统,副总统却还是选了黎元洪。孙文即和参议院分别发电向袁、黎二人致贺,并请袁世凯南下就职。
袁世凯接电,诡笑道:“要我去南京就任,摆明了的调虎离山之计,我袁世凯岂能不知。南京是能不去就尽量不去。”
梁士怡、赵秉钧问:“不去南京,却以何辞应之?”
袁世凯说:“待我去请教菊人兄一趟,请他想个主意。”
赵秉钧说:“徐先生已去天津隐居去了,他说受大清恩重,清亡,他无论如何得有所表示,难道他没向袁公说过?”
袁世凯说:“说倒是说过,我还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哪知他真就去隐居了。”想了想,笑道:“幸好你俩在,此事也不难。你俩替我拟电,就说清帝虽已退位,但北方危机潜伏,皇族易受外人蛊惑,军、民的思想也尚多分歧,蒙满之地迭传警报,此时我实不宜舍北而南。”
赵、梁二人便要动笔,袁世凯又说:“电文中说,与其让孙大总统辞职,不如让我老袁引退。请孙总统派人来接收北方各省的行政与军务,只要南北混一,人心安静,再无变乱,那时我就立刻退归田园,不问政事,以免酿成南北分歧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13: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袁世凯拒绝南下的电文发到南京,电文中所列的理由使许多人悚然震惊。原来武昌起义成功之后,许多省份紧随其后,宣布独立,此时外蒙古的活佛哲布尊丹也趁机宣布外蒙古独立。各省的独立是指独立于清政府,而哲布尊丹的独立却是要脱离中华。后来各省纷纷派代表集聚武昌,商议成立中央政府,外蒙自然不来。一九一一年底,哲布尊丹在乌兰巴托登极,称“大蒙古国皇帝”。当时南北双方都发电谴责,不予承认,但当时南北对峙,无力顾及此事,只能谴责一番了事。
如今袁世凯说“蒙满之地迭传警报”,其意自然是指外蒙独立之事,而他又称自己愿退归田园、不问政事,这使南方许多人大赞袁世凯的高风亮节。孙文却是一眼看穿了袁世凯的用意,又气又恼,恨道:“狡猾的袁世凯,你以退为进,便想盘踞在老巢不出来吗?”于是坚决不允袁世凯所请,坚持要他南下就任。
但同盟会内部却意见纷纭,许多人认为袁世凯所持之论有理。很多原立宪派人士也一齐呼吁说:“我们决不能失去外蒙,国家如今不能再起事端了。”
胡汉民当下往找孙文,请他别过分强调首都问题,以免加大南北分歧,延误总统手续交接,影响国家统一。孙文怒道:“袁世凯在耍花招,你等难道看不出来,他若顾忌国家大计,为何不速来南京就职,却诸多推托?”
胡汉民说:“袁世凯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先生你过去说过,一旦袁世凯迫清廷退了位,你便辞职一让,现在清廷退位多天,先生却辞而不退,失信于天下,这总不合适。革命家是应该说到做到的。”
孙文怒极反笑,说:“革命家就应该做傻子,明知对方使诈,也不能提防他吗?”
胡汉民不高兴了,说:“功成身退是革命家的美德,怎能说是傻子!再说了,袁世凯迫清廷退位,有大功于民国,是友非敌,我们处处防人,谁也不放心,却何以对天下人悠悠之口。”
孙文大怒下拍案而起,扬眉嗔目说道:“袁世凯老谋深算而示人以识大体顾全局,实乃奸雄本色,世人有目共睹!他不来南京就职,便足可确证其居心叵测。我不坚持他来南京,此时解职便走,此后袁世凯以北京为巢、以北方为渊,以北洋军为其羽翼,翻云覆雨,祸害民国,那时谁能治得住这个能量极大、雄冠北方的强人?”
胡汉民却摇头不信,说:“谁当总统不盼着国富民强?现清廷已退,汉人当权,只要袁世凯宣誓效忠于临时约法,则三民主义已完成其二。此后大家一心一意建设民国,达致民生的富裕就是了,大可不必斤斤计较首都是在南还是在北。”
孙文再三解释,胡汉民始终意不释然,但孙文岂肯因他的纠缠而改变主意,胡汉民最后怏怏而退,找黄兴、宋教仁、谭人凤等发泄不满,说:“先生贪恋总统职位,以治袁作理由恋饯不去,若因此而导致南北反目,则先生将因此而成民国的罪人。”
黄兴劝慰胡汉民说:“南北统一固然重要,但袁世凯枭雄难制,此人非如我革命党人那样光明磊落,先生设法制他,乃是为民国为共和的千秋大业考虑,不得不如此谨慎,展堂不要误会了先生的意思。”展堂是胡汉民的字。
宋教仁却说:“我也隐隐和展堂有同感,清廷已退,国家此时的当务之急是迅速统一,发展民主政治,首都在南还是在北,纯为义气之争。”
一时南京城内颇多议论,怪怨孙文的说法居多。上海的章太炎、张謇等人也是倾向于袁世凯的,反对孙文小题大做。原立宪派人物如汤化龙、熊希龄、汤寿潜、赵风昌等,更大声呼吁将首都设在北京。更为可怕的是,南京的浙军司令朱瑞、粤军司令姚雨平,光复军司令李燮和、第一军团长柏文蔚,以及第七师师长洪承点等实力人物也主张建都北京。
黄兴立刻派人欲说服朱瑞等人支持孙文,但这几人拒不改变态度。黄兴大怒,这几人都隶属于联军参谋团,黄兴便以解散参谋团相威胁,可朱瑞等拒不接受解散的命令。
湖北的黎元洪这时也通电反对建都南京,通电说:“舍南京不致乱,而舍北京必致亡。”
黎元洪这时已坐稳了都督的位置,他拉孙武而排斥蒋翔武,将以蒋翔武为首的文学社人逐步排斥,最后连蒋翔武的战时司令也免了。孙武以拥黎之法弄倒蒋翔武,意气扬扬,但见南京政府成立后除黎元洪做了个无实权的副总统外,给首义英雄没有一个席位,心中不满,便更加拥黎以自重,而黎元洪是拥护袁世凯的,觉得在治国的阅历手段、圆滑老道以及实力上,袁世凯都要胜过孙文。孙武见机,便组织了一个党派,起名“民社”,推黎元洪为首领,与孙文为难。
面对各方压力,孙文烦恼异常,但却决不退让半步,声称:“若袁世凯不来南京就职,便是想以满清的继承者自居,不认我民国临时政府为合法政府,如此,我南方革命同仁决不答应!”
袁世凯见孙文不让半步,心中也着急得厉害。长子袁克定欲助其父一臂之力,就发电报给上海的盟兄汪精卫,请汪说和,劝孙文及早退位,以便南北统一。
汪精卫这一段久与各方人物打交道,知道南京政府政令不通、困窘殊甚,在拥袁的浪潮下,临时政府的命令影响难及南京城外。汪精卫也是拥袁派的,虽然对孙文的尊敬与仰慕依旧,感情上也亲近,但他觉得治国做总统非袁世凯莫属,孙文只能是个职业的革命家。于是汪精卫启程赶赴南京,欲劝孙文放弃争执,引身而退。
胡汉民得知汪精卫的来意后,摇手制止,说:“不用劝了,没用的。先生的脾气难道你不知道,我劝过多次,除招惹先生之怒外,什么效果也没有。”
汪精卫说:“以民国大局为重,我必须去劝,从爱护先生声誉、保全先生令名而言,我更须去劝,先生怒我恼我,那又何须计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13: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汉民说:“先生烦恼忧愁,情绪激动,你若劝解,言辞须得温婉舒缓,或有效果。我的几次劝说都太冲动了,对先生行同顶撞,现在我正后悔不迭。”
汪精卫点点头,连夜入总统办公室求见孙文。孙文见了汪精卫,点头微笑,十分欣喜,请他就坐。汪精卫看见孙文却鼻子一酸,孙文虽然精力弥漫,神采如昔,但明显的操劳过度,眼角眉梢,已大显憔悴之意,人也瘦了许多。汪精卫想:“南方各省自行其是,革命党内又是意见纷纭,先生的心中一定很苦。”
两人说了一会儿时事,汪精卫几次欲说正题,却都欲言又止。孙文便说:“兆明此来,有话便讲。”
汪精卫想了想,说:“现在外边有很多传言,不知该不该讲。”
孙文道:“说来我听。”
汪精卫说:“传言说先生恋栈大总统之位,辞而不退。”
孙文看着汪精卫,目光灼灼,大声说道:“别人不了解我,难道你也不了解我吗,我是贪恋权位的人吗?”
汪精卫避开孙文的目光,把头低了低,说:“那么先生就该行动了。共和已成,民国已立,袁世凯一代枭雄,必有治世的良方,先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孙文嚯地站了起来,怒发上冲,舞手说道:“你等朝夕鼓噪,唯恐我不让位于袁世凯,我孙文何许人也,岂是恋栈权位之徒。但请你记住今夜,记住孙文的话:革命尚未成功。”
汪精卫为孙文气势所摄,那敢再说。
孙文激动得厉害,在房间内走来走去,将汪精卫反复训诫。汪精卫诺诺连声,此刻早没了置辩的想法,只知点头应声。最后孙文说:“我已安排了蔡元培为迎袁专使,不日即启程北上,你也一同去,把袁世凯给我迎回南京来!”

二月十八日,以教育总长蔡元培为专使的迎袁队伍自上海乘船北上。孙文发电报给袁世凯,将迎袁专使及其它人员作了介绍,并请袁世凯在专使到达之日欣然南下。本来迎袁没有安排宋教仁去,可是宋教仁认为民国初成,民主政治的舞台既宽又广,正是自己大展雄才之时,于是也以迎袁名义附船北上,要借此一观北方的形势,为将来重新组建政党做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13: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寓居于神户须磨的康有为归心如箭,越过波涛碧浪隔海怅望神州,心心牵挂不已,可他却不能回国。南方执政的孙大总统,曾是与他们死战数年的对头,而北方掌权的袁世凯,则是过去出卖他们的仇人。康梁师徒流落海外十多年间,对袁世凯的抨击、咒骂不绝,后来袁做了内阁总理,提名梁启超入阁,似乎表示了某些善意,但此人居心叵测,怎能不防。
这时候梁启超建议将“帝国宪政会”改为政党,以备国内局势明朗时以之为凭恃,重返国内政坛。康有为雄心一振,说:“好主意。”于是立刻发电给各埠的负责人协商,各埠的回电很快就来了,称宪政会早不存在了。
康有为大吃一惊。
原来武昌起义之后,海外的华人激动不已,人人倡言革命、心盼共和,过去信奉保皇的人十之八、九投入了革命派的阵营,帝国宪政会顷刻之间分崩离析,会员散尽,许多地方连宪政会机关的牌匾、桌椅也被革命派拆卸砸烂,号称会员达五十万的一个庞大组织就这样星流云散、冰消瓦解,各埠的负责人大部分也转向革命了,未转向的个别负责人曾来电向康有为温婉说过宪政会的窘况,但当时武昌起义初起,康有为的注意力全在国内,未想到问题严重到如此程度。如今确切的知道宪政会已经不复存在,康有为不由仰天长叹、老泪横流。
梁启超趁机又劝老师退隐,说:“宪政会虽散,但国内别有天地,不如便由弟子回国去冲杀一番,老师您便不操这份心了,退隐林泉、诗酒度日吧!”
康有为心中不满,但又确知当今国内怎能再容自己施展抱负,即使能回国,在政治上恐怕绝无可能有所作为了,当下便问梁启超:“你欲回国,却以何策应对袁世凯与孙文?”
梁启超说:“弟子已想好了。改‘仇袁’为‘和袁’,改‘反革’为‘慰革’,则可消我派与南北之间的宿怨。我前几日发电给国内的张謇、汤化龙等人,请他们向孙、黄善自解释,谋求谅解,北方的袁世凯过去已首先向我们示和。因此,此时若拥护共和,在国内还是大有一番作为的。”
康有为意兴阑珊、黯然神伤,说:“以共和立国,以我国的国情,只会导致军阀割据,国分裂而民涂炭。我老了,也管不住你们了,你欲赞成共和,却不要扯上我,免得千秋之后,污了我先知先见的大名。”
梁启超能理解老师此刻的心情,但欲回国参与政治的念头丝毫不受影响,他还年轻,不愿就这样做一个遗老,了却一生。
这时候,汪精卫忽写信给梁启超,说共和之治,毕露萌芽,请梁回国以博学多识之人望指导国民,为民主政治奉献才智。梁启超见信,雄心勃发不能自抑,遂决心回国一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5 21:54 , Processed in 0.21517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