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35|回复: 0

[【心情日记】] 耿长锁和他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4 0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耿长锁和他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者:宋少珍   文章来源:163崛起论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06-6-22

文章出处:河北省档案局(馆)文章作者:宋少珍

  加入时间:2005年1月14日15:0

  如果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冒死按手印分田到户,率先在全国农村实行“大包干”,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那么,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60多年前在辽阔的冀中平原饶阳县的一个叫五公的村落,一个名字叫耿长锁的农民率先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组,开创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先河。毋须讳言,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同的特殊年代激荡过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但不同的是他们伟大“创举”的产生时代背景:一个是在 “文革”十年“浩劫”后百废待兴的中国;一个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铁蹄下满目疮痍的中国。

  时间追溯到1943年,日寇在华北平原疯狂大扫荡以后,冀中抗日根据地变质了,当时敌人碉堡林立,疯狂烧杀,环境十分残酷。这一年又遇旱灾,赤地千里,粮食颗粒无收,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频繁扫荡,冀中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饶阳县五公村全村320户,有101户卖地,218户卖农具,病饿而死15人,更多的人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危难的时候,抗日民主政府号召敌占区群众互助生产,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五公村打绳子出身的农民耿长锁最先响应,联合起贫农乔万象、卢墨林、李砚田贷了二百斤高粱当本钱,组织了一个打绳互助组,经过大伙的努力终于解决了冬天生活的困难,度过了灾荒。

  1944年春天,互助组都愿意继续互助打绳,可各家又都怕耽误了春耕,在解决眼前困难与一年农业生产的矛盾下,经过研究决定:“绳也伙着打,地也伙着种”,并研究出合伙种地的具体办法:统一使用劳力,统一分红,农业收入按劳力、土地对半分粮,打绳收入按劳七资三分红,就这样,中国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的第一个雏形诞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她的名字就叫“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

  合作社共22口人,四个整劳动力,没有牲口大车,全凭人力耕作,白天下地生产,晚上打麻经子,这时虽说大家吃糠咽菜,但是谁家也没断了口粮,这种情况,在那年代已经是“奇迹”了。互助组经过一年合作互助的初步结合,到冬天一算帐,比别人强多了,平均每亩地产了220斤粗粮,平均每亩地分了110斤粮食,每个工分8斤,合作社各家都有了余粮,这一年村子里原比他们富的户都卖地卖农具,甚至卖儿卖女,而合作社的各家确过得很“红火”。到了1945年,五公村的村民亲眼看到耿长锁他们组织起来的好处,耿秀峰等13户农民就要求参加,这时从4户扩大到了17户,共有228亩地,88口人,4口牲口,两辆大车。因为户数多了,就正式订立了章程,强调照顾劳力,把土地收入对半分粮86 斤,每个工分13斤,副业收入每工分分粮6至8斤,因为分红方法改变了,每亩地除缴公粮以外,余45斤,缺劳力的户感到了困难,地多的人觉得吃亏了,秋后结帐时,有8户农民退出了合作社。

  1946年,波波折折的耿长锁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比以前更加巩固,留下的人更加团结,他们把土地分红改成了地六劳四,副业改成了劳六资四。这年每亩地平均收粮295斤,每亩地分粮175.5斤半,每项工分粮食9斤,副业得纯利500多万元(原晋察冀边区币)收入比以前更增多了。

  1947年,想要入社的户更多了,他们因为有了去年发展太快不巩固的教训,就采取了稳步发展的方针,只吸收了三户,又添了一辆大车,修盖了八间土坯房,买了三亩地。

  1948年,有两户孤儿(都是姐弟工人)没人照顾,耿长锁就收留到社里,又加入了一户有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够了15户,买了两个骡子一匹马和一辆大车,盖了七间土坏房,养了两口猪,还开办了一个榨油房,扩大了副业生产范围。这一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49年华北全部解放,合作社平均每亩收粮 329斤,突破了过去的最高记录,比村里一般农民的土地多收很多粮食。

  1951年,合作社每亩地平均产量提高到510斤,超过抗战前水平百分之一百三十点八,超过当地群众生产水平一倍左右。

  经过风风雨雨的几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了十七户,地最多的有二十二亩,最少的只有四亩,最初几年,每家都不够吃穿,几个人伙盖一床被子,冬天穿不起一条薄棉裤,甚至讨饭吃,自从参加了合作社,家家由贫变富,丰衣足食,有的盖房子,有的买地,因为生活水平上升,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更高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更是一派兴旺景象:有骡有马,有油坊和全套农具,人们都说,要想把地种好、买卖做好,就要象耿长锁他们那样组织起来,外面的人看到他们社里情形后,也都兴奋的称赞他们组织起来发家致富的成绩。

  从“合伙组”到“农业社”耿长锁也由一个冀中平原普通的靠打绳子出身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被政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他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被誉为“开放在冀中平原的社会主义之花”,在他的影响下,以后的几年全国的合作化运动如雨后春笋。

  1953年12月,在纪念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十周年大会上,原河北省委书记林铁贺词上写道:“……在长久的岁月里,你们经历了种种困难,战胜了灾荒,支持了抗日战争和自卫战争,战胜了水、旱、虫各种灾害,为农业增产丰收作了坚韧的努力,你们的努力终于开出了丰盛的花朵,你们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卖了十六万多斤余粮给国家,以支持国家工业建设,你们是河北省农民的榜样”。

  回顾历史,在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民虽然有了土地,但使用落后的农具,分散的生产,是抵抗不了任何天灾人祸的,随便什么意外打击都仍会使农民贫困甚至于破产,只有组织起来,用大家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才能抗拒一切困难,耿长锁和他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生过程不就说明了这一切吗?他们为全中国的农民带了一个好头,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文章出处:河北省档案局(馆)文章作者:宋少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08:20 , Processed in 0.1363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