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79|回复: 8

看一次感动一次: 三袋米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1 17: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曰复一曰,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 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 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 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 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 \"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 \"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 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 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 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 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1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呜呜!好感动!
可怜天下父母亲。
宁可自己受苦受累~~~~~~~~~
做儿女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报答尽父母的这分爱!
突然想起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
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
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
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
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20: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潸然泪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20: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doctorliubo2006-06-21 20:20发表的“”:
潸然泪下~~~       


确实是!
父母的爱确实是很细,但常常子女过了很久才意识到。
更有甚者,“子欲养而亲不待”!!

珍惜现在吧,虽然5月份,6月份分别有母亲节/父亲节,
我到希望每一天都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20: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0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为了讨生活,现人在他乡,不能尽孝。每次看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后悔。
后悔当初不懂事,选择了远离家的他乡工作。到现在,琐事缠身,想回家尽孝,却抽身不得。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当初毕业时,最怕的。
刚毕业时,心比天高,只想赚多点钱好孝敬父母,让父母脸上有光。
那时,就怕父母还没等我赚到钱,没等到我的孝敬,父母已经远离我而去。
等到现在,已经明白,父母需要的不是这些,每天能看到自己的子女,能说上几句话,才是最大的安慰。
父母就希望我读多多的书。以前希望我考大学。可惜在填高考志愿时,没有填好。被外地的一所农业大学调去了。
现在,父母知道研究生之后,还有博士,又希望我读博。虽然我也想,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责任也在增大的。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到现,我就处于两难的地步了。回家或继续留在他乡,都需要放弃很多东西的。希望刚出校门的朋友记住这句话。如果无法安排好孝敬父母于堂前的问题,将来,必后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nylb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22 12: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减免学费的做法是很人道主义的,但最后将该母子的隐私——那伤人的故事公诸于众,这么做是不是合理的,却值得怀疑。在一个县城中学里,学校为贫困生搞了一次捐献活动,并特意举行了一次大会,让贫困生自愿上台去领捐献的物品。结果没几个人去领。学校大惑不解。让各班主任明查暗访,确定了一些贫困生名单。其中一位冬天只有一床毡子裹身而睡。学校找到他,要确认他贫困,捐献给他钱物。学生拒绝了,说自己不贫困,之所以没用被子,是因为自己在练气功,不冷。……

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一点:贫困生就没有尊严了吗?
社会对贫困人群的歧视已有悠久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在给贫困生贴上“贫困”的标签时,是不是应该注意一下方式呢?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但同时要注意保持他们的自尊,要注意方式。

大家认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12: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ynylb2006-06-22 12:36发表的“”:
学校减免学费的做法是很人道主义的,但最后将该母子的隐私——那伤人的故事公诸于众,这么做是不是合理的,却值得怀疑。.......

一般情况下赞同。

如果在儿子还没考大学前就将那伤人的故事公诸于众,显然对儿子的自尊产生很大的影响,做母亲的显然明白这一点。儿子考上清华后,即将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此时在旧环境中公布这件感人的事,俺极力赞成,毕竟儿子迟早要走上社会历经诸多磨难,大学就是最好的起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13: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再见阿郎2006-06-22 12:47发表的“”:


一般情况下赞同。

如果在儿子还没考大学前就将那伤人的故事公诸于众,显然对儿子的自尊产生很大的影响,做母亲的显然明白这一点。儿子考上清华后,即将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此时在旧环境中公布这件感人的事,俺极力赞成,毕竟儿子迟早要走上社会历经诸多磨难,大学就是最好的起点。
我也这么想。
况且,这事,可以起到很大的下面引导作用。
1、做儿子的,肯定会比以往更上进。
2、而其他人,也会受到感染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16:34 , Processed in 0.1818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