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74|回复: 0

“大学生城市依赖症”谁之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0 08: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燕赵都市报
  “月薪三千,包吃包住。”按说浙江宏涛机械有限公司吕宏伟提供的工作待遇够优厚的了,但他的企业就是招不到大学生,因为企业地处乡下。就在吕先生所在的浙江省新昌县,去年年底新昌县农业局面向省内几所高校推出了15个乡镇畜牧站的就业岗位,享受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待遇,结果只有6个学生报了名。(6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吕先生也没什么值得困惑的,因为大学生们患了“城市依赖症”。

“城市依赖症”,光听名称,就能想像出它的“症状”:宁近城一寸,不下乡一丈;宁在城里苦熬,不去乡下领薪;宁在城里漂泊混生,也不到乡村干点实事;宁在城里做“黑人”(无房子、无工作、无户口),也不回原籍寻找出路……这种“病症”早已有之,比如早先上海等大城市出现的宁上小(中)专不考大学;后来出现毕业了还赖在母校附近的漂泊一族;近几年则集中表现为在城市就不了业就转去考研,或者低工资、零工资就业也不肯转向较小城镇,等等。

前不久遇到一位高校讲师,谈到了部分大学生依赖城市选择就业时,他斥之为“病态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快形成‘垮掉的一代’”。他直指“城市依赖症”根本不是依赖城市,而是依赖城市养尊处优、奢侈享乐的生活:几年大学读下来,真本事没学多少,吃饭店、穿名牌、用高档都习惯了,肯德基、KTV、网吧离不了了,睡懒觉、谈恋爱、夜生活都学会了……小城镇、乡村没有这个条件,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一下子“断奶”,他们活不下去的。

原来是都市的繁华,让大学生“来过”即不愿“错过”,要由“过客”赖成“主人”。大学教育以外的生活方式,竟能让大学生群体性地放弃来时目标的追求,实在令人吃惊和不安。我赞同新东方美国升学顾问、人称“哈佛爸爸”的高燕定的提法,教育的目的不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家们提倡的所谓“快乐”,而是为了就业!读了大学后变得不切实际地追求奢靡生活方式,而不能务实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就业,这样的高等教育是失败的,至少是不完整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人生目标的追求,看是与学校教育无关的个人私务,但当它关涉教育目的的实现时,那就是教育的内容。大学生的“城市依赖症”,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力,学业管理过于宽松,社会实践课程太少都有关系。改革开放后,大量发达国家的专家、客商来华工作,那么大的生活差距一呆几年、数十年,却无怨无悔、业绩斐然。一位记者采访援藏的美国青年教师,问她感觉苦不苦,她说:只要行进在通往人生目标的路上,其他东西都是次要甚至可以忽略的。

出国留学就不回国,进城读书就不回家,为了生活放弃事业的人多了,多得成了现象、成为气候时,“垮掉的一代”也就形成了———很不幸,很多大学生正加盟其中,但愿他们能早日幡然醒悟,重新振作起来。(来源:燕赵都市报,作者:成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14:43 , Processed in 0.1810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